朱厚熜接受了王嶽的建議,等於是定了調子,剩下的就是內閣跟王嶽協調個方案出來,等候天子批準執行。
皇帝陛下也覺得小富貴辛苦,就讓王嶽暫時迴府休息,還給他派遣了兩名太醫。他們君臣心滿意足,可內閣這邊就麻煩了。
楊一清拖著同樣疲憊的身體,到了文華殿,這裏是內閣辦公的所在,以楊一清為首,謝遷,賈詠,張孚敬,費宏,石珤,六位大學士齊聚,這裏麵臉色最難看的就要數分管了戶部的石珤。
“諸位閣老,陛下要讓王嶽恢複大寧都司,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可是你們不妨算一算,一個大寧都司,究竟要耗費多少財力?現在大明拿得出來嗎?”
張孚敬把眼皮翻了翻,“石閣老,又是花錢!這不是老生常談嗎!撫遠伯已經說了,削減軍費,裁撤軍戶,以此來經略大寧,怎麽就不行了?是不是有些人舍不得那些邊將的孝敬,才昧著良心,一意阻撓?”
他是真沒客氣,直接撕了石珤的老臉。
石珤氣得拍桌子,勃然大怒。
“張閣老,咱們同為閣臣,你如此說話,有失一個閣臣的身份吧?王嶽說得那些,根本就行不通!”
張孚敬眉頭挑起,“怎麽就行不通?我聽著很不錯!”
“那是他異想天開!”石珤不客氣道:“咱們不算別的開支,如果我說的幾樣,你們能解決,我無話可說,要是解決不了,我奉勸大家夥,趕快想法子,讓陛下改弦更張,不然的話,出了大事,咱們誰也別想好!”
張孚敬冷哼道:“那好,我倒要聽聽石閣老的高見!”
石珤傲然道:“那好,我就先說這第一樣,恢複大寧都司,總要修建城池吧!總要有個辦公的地方吧?”
石珤掰著手指頭,給幾個人算了起來……當年朱元璋建造大寧城,三百丈方圓,遺跡猶在,光是這一座城池,加上裏麵的府邸,軍營,衙門,商鋪,道路……沒有百萬兩根本下不來。
而且當初大寧都司坐擁八萬精兵,革車六千,就這,還雇傭了朵顏三衛,才勉強鎮住局麵。
現在的情況比國初時候糟糕多了,卜赤雖然戰敗,但幾十萬的蒙古部民還在,雙方混雜,要想守住地方,沒有十萬人能夠嗎?
現在的新軍有多少?
一萬,還是兩萬?
光是擴軍,這就要花費多少錢?
再有,恢複一個都指揮使司的編製,光是官吏就有幾十人之多,下麵還有一大堆的衛所,人員多如牛毛。
這些人都是要吃吃喝喝的,沒有誰白幹活。
眼下大寧都司除了能養點牛羊,什麽都幹不了。
王嶽異想天開,以為一聲令下,就有軍戶百姓願意北上,這不是做夢嗎?
“說到底,還是要從山東河南等地,調撥糧食,征用民夫,勞民傷財……”石珤說到這裏,瞧了眼張孚敬。
“張閣老,你不是一直說,這些地方的百姓太苦了嗎?要清丈田畝,平均稅賦徭役……那好啊,現在又要征用他們了,你就不能替百姓說話,為民請命嗎?”
張孚敬臉色鐵青,毫無疑問,哪怕王嶽解釋過了,在大多數人看來,恢複大寧都司,經略草原,依舊是一件很不現實的事情。
幹脆說,這就是王嶽為了成就自己的功名,陛下為了麵子好看,絲毫不顧及大明國力的魯莽舉動。
失敗是必然的,根本沒有半點成功的可能!
“撫遠伯曆年來,總能為人所不能為,他既然提出了辦法,我就相信,他有辦法做到!”張孚敬依舊支持王嶽。
可一直沒吭聲的謝遷突然開口了,“張閣老,老夫也希望撫遠伯能成功,可是你想過沒有?萬一出事情怎麽辦?”
“他現在主張停掉九邊軍費,鼓勵軍戶北上,還要廢掉世襲的武將……這牽連有多大?等於把九邊重鎮都給廢了!”
“他要是成了,固然最好,可萬一失敗了,原來的九邊防禦體係就徹底崩塌了……等於打開了大門,那幾十萬韃子部民隨時可以南下,威脅京城,事情到了這一步,誰又能收場?”
“一句話,茲事體大!老夫萬萬不能同意!”
謝遷表態之後,就把目光落在了楊一清身上,“元輔,我知道你和王嶽關係非比尋常,可眼前這件事情,萬不可因為私人情誼,就壞了國家大事。你說說,直接廢掉宣府和大同,韃子大舉入侵,震動京師,你該如何收場?”
楊一清眉頭緊皺,“謝閣老,這些話在剛剛禦前會議上,你們怎麽不說?”
謝遷哼道:“怎麽就沒說?我們開口沒說幾句話,就讓王嶽剝了迴來,也不準許我們多說,陛下就給了王命旗牌!軍國大事,社稷安危,如此草率,你讓我們怎麽說!”
楊一清無奈道:“謝閣老,你現在說了,又是作何打算?”
“簡單,老夫建議,咱們六個,現在就去求見陛下,要求重新商議……把所有難處都說清楚了,若是陛下依舊一意孤行,老夫願意致仕迴鄉!”
費宏和石珤互相看了看,也一起點頭,“元輔,我們跟謝閣老同進退!”
他們表態之後,就剩下賈詠和張孚敬。
張孚敬氣哼哼道:“自從仁宣以來,我大明步步後退!交趾放棄了,奴兒幹都司形同虛設,河套丟了,哈密衛也沒了……老百姓居家過日子,還講究一個蒸蒸日上,越過越好!咱們可倒好!祖宗基業都快丟光了,好容易打贏了一戰,有機會恢複大寧都司,你們就是這個態度!簡直讓將士寒心,讓天下人汗顏!”
“仆不才,我情願自己肩扛手抬,也要修大寧城,恢複大寧都司,總而言之,這塊地不能丟!不然咱們真的沒有臉麵,去見祖宗了!”
張孚敬的爆發,讓文華殿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隻能聽到粗重的出氣聲。
該怎麽辦?
要不要按王嶽的主張辦?
長時間的沉默之後,賈詠突然道:“諸位,咱們能不能變通一下?”
“怎麽變通?”石珤好奇道。
“我的意思是咱們不設都司,改設都護。”
“都護?”
賈詠點頭,“對,就是都護,總督軍務,護衛地方……最最關鍵,糧餉自理……你們意下如何?”
張孚敬翻了翻眼皮,“那就是不管唄?賈詠,虧你說得出口!”
賈詠連連擺手,“不是不管,是不走國庫,暫時也不裁撤九邊衛所……等經營有成,在做下一步打算,這樣穩妥一些!”
“穩妥個屁!”
張孚敬要罵娘了,“你這算什麽餿主意?全力以赴,尚且未必能守住大寧,你現在直接扔了不管,你到底是居心何在?”
賈詠無可奈何,“張閣老,我也是沒法子啊,朝廷有朝廷的難,你要是有法子變成錢來,能萬無一失,我們大家夥自然同意!”
“你……”張孚敬還要爭辯,誰知楊一清突然咳嗽道:“老夫倒是覺得此事可行,隻不過光是一個大寧還不夠,老夫覺得,最好把奴兒幹都司也劃給新的都護府……”楊一清撚著胡須,想了半天,幹脆道:“就這樣吧,新的都護府就叫北境都護府,負責整個遼東,大寧,乃至漠南軍務,護衛北方,鎮撫諸胡。”
謝遷聽到這裏,立刻點頭,“老夫以為還算妥當!”
費宏和石珤也都點頭了,“元輔英明!”
事到如今,隻剩下一個張孚敬,孤掌難鳴。
“你們,你們這是欺負人!”
他說完之後,一甩袖子,直接離開。
張孚敬沒去別的地方,而是登門拜見老師。
“師父,大明攤上了這麽一大堆沒用的閣老,鼠目寸光的大臣,算是倒了黴了!那個賈詠反咬主人,根本是個白眼狼,還有楊一清,老貨無恥,謝遷更是可惡透頂!”張孚敬一上來就把幾個人給罵了一大圈。
王嶽剛剛上了藥,正在閉目養神,“他們到底幹了什麽傷天害理,天怒人怨的事情了?”
張璁就把內閣商議的方案告訴了王嶽。
王嶽皺著眉頭,“你的意思是……他們隻肯給個名號,不肯出錢了?”
“是啊!這幫人簡直無恥透頂!”
王嶽眨巴了一下眼睛,“那個……你先別急,他們沒出錢,以後有了收益,是不是也跟他們沒關?”
張孚敬眨巴了一下眼睛,怪叫道:“師父,他們還想要錢,那還要不要臉了?”
王嶽突然哭笑不得,“我說徒弟啊,你要不要拿點錢出來,跟師父一起幹,三年之內,我讓你脫貧致富,天天大魚大肉?怎麽樣?”
張孚敬咽了口吐沫,傻傻道:“師父,您還真能在不毛之地榨出油啊?”
皇帝陛下也覺得小富貴辛苦,就讓王嶽暫時迴府休息,還給他派遣了兩名太醫。他們君臣心滿意足,可內閣這邊就麻煩了。
楊一清拖著同樣疲憊的身體,到了文華殿,這裏是內閣辦公的所在,以楊一清為首,謝遷,賈詠,張孚敬,費宏,石珤,六位大學士齊聚,這裏麵臉色最難看的就要數分管了戶部的石珤。
“諸位閣老,陛下要讓王嶽恢複大寧都司,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可是你們不妨算一算,一個大寧都司,究竟要耗費多少財力?現在大明拿得出來嗎?”
張孚敬把眼皮翻了翻,“石閣老,又是花錢!這不是老生常談嗎!撫遠伯已經說了,削減軍費,裁撤軍戶,以此來經略大寧,怎麽就不行了?是不是有些人舍不得那些邊將的孝敬,才昧著良心,一意阻撓?”
他是真沒客氣,直接撕了石珤的老臉。
石珤氣得拍桌子,勃然大怒。
“張閣老,咱們同為閣臣,你如此說話,有失一個閣臣的身份吧?王嶽說得那些,根本就行不通!”
張孚敬眉頭挑起,“怎麽就行不通?我聽著很不錯!”
“那是他異想天開!”石珤不客氣道:“咱們不算別的開支,如果我說的幾樣,你們能解決,我無話可說,要是解決不了,我奉勸大家夥,趕快想法子,讓陛下改弦更張,不然的話,出了大事,咱們誰也別想好!”
張孚敬冷哼道:“那好,我倒要聽聽石閣老的高見!”
石珤傲然道:“那好,我就先說這第一樣,恢複大寧都司,總要修建城池吧!總要有個辦公的地方吧?”
石珤掰著手指頭,給幾個人算了起來……當年朱元璋建造大寧城,三百丈方圓,遺跡猶在,光是這一座城池,加上裏麵的府邸,軍營,衙門,商鋪,道路……沒有百萬兩根本下不來。
而且當初大寧都司坐擁八萬精兵,革車六千,就這,還雇傭了朵顏三衛,才勉強鎮住局麵。
現在的情況比國初時候糟糕多了,卜赤雖然戰敗,但幾十萬的蒙古部民還在,雙方混雜,要想守住地方,沒有十萬人能夠嗎?
現在的新軍有多少?
一萬,還是兩萬?
光是擴軍,這就要花費多少錢?
再有,恢複一個都指揮使司的編製,光是官吏就有幾十人之多,下麵還有一大堆的衛所,人員多如牛毛。
這些人都是要吃吃喝喝的,沒有誰白幹活。
眼下大寧都司除了能養點牛羊,什麽都幹不了。
王嶽異想天開,以為一聲令下,就有軍戶百姓願意北上,這不是做夢嗎?
“說到底,還是要從山東河南等地,調撥糧食,征用民夫,勞民傷財……”石珤說到這裏,瞧了眼張孚敬。
“張閣老,你不是一直說,這些地方的百姓太苦了嗎?要清丈田畝,平均稅賦徭役……那好啊,現在又要征用他們了,你就不能替百姓說話,為民請命嗎?”
張孚敬臉色鐵青,毫無疑問,哪怕王嶽解釋過了,在大多數人看來,恢複大寧都司,經略草原,依舊是一件很不現實的事情。
幹脆說,這就是王嶽為了成就自己的功名,陛下為了麵子好看,絲毫不顧及大明國力的魯莽舉動。
失敗是必然的,根本沒有半點成功的可能!
“撫遠伯曆年來,總能為人所不能為,他既然提出了辦法,我就相信,他有辦法做到!”張孚敬依舊支持王嶽。
可一直沒吭聲的謝遷突然開口了,“張閣老,老夫也希望撫遠伯能成功,可是你想過沒有?萬一出事情怎麽辦?”
“他現在主張停掉九邊軍費,鼓勵軍戶北上,還要廢掉世襲的武將……這牽連有多大?等於把九邊重鎮都給廢了!”
“他要是成了,固然最好,可萬一失敗了,原來的九邊防禦體係就徹底崩塌了……等於打開了大門,那幾十萬韃子部民隨時可以南下,威脅京城,事情到了這一步,誰又能收場?”
“一句話,茲事體大!老夫萬萬不能同意!”
謝遷表態之後,就把目光落在了楊一清身上,“元輔,我知道你和王嶽關係非比尋常,可眼前這件事情,萬不可因為私人情誼,就壞了國家大事。你說說,直接廢掉宣府和大同,韃子大舉入侵,震動京師,你該如何收場?”
楊一清眉頭緊皺,“謝閣老,這些話在剛剛禦前會議上,你們怎麽不說?”
謝遷哼道:“怎麽就沒說?我們開口沒說幾句話,就讓王嶽剝了迴來,也不準許我們多說,陛下就給了王命旗牌!軍國大事,社稷安危,如此草率,你讓我們怎麽說!”
楊一清無奈道:“謝閣老,你現在說了,又是作何打算?”
“簡單,老夫建議,咱們六個,現在就去求見陛下,要求重新商議……把所有難處都說清楚了,若是陛下依舊一意孤行,老夫願意致仕迴鄉!”
費宏和石珤互相看了看,也一起點頭,“元輔,我們跟謝閣老同進退!”
他們表態之後,就剩下賈詠和張孚敬。
張孚敬氣哼哼道:“自從仁宣以來,我大明步步後退!交趾放棄了,奴兒幹都司形同虛設,河套丟了,哈密衛也沒了……老百姓居家過日子,還講究一個蒸蒸日上,越過越好!咱們可倒好!祖宗基業都快丟光了,好容易打贏了一戰,有機會恢複大寧都司,你們就是這個態度!簡直讓將士寒心,讓天下人汗顏!”
“仆不才,我情願自己肩扛手抬,也要修大寧城,恢複大寧都司,總而言之,這塊地不能丟!不然咱們真的沒有臉麵,去見祖宗了!”
張孚敬的爆發,讓文華殿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隻能聽到粗重的出氣聲。
該怎麽辦?
要不要按王嶽的主張辦?
長時間的沉默之後,賈詠突然道:“諸位,咱們能不能變通一下?”
“怎麽變通?”石珤好奇道。
“我的意思是咱們不設都司,改設都護。”
“都護?”
賈詠點頭,“對,就是都護,總督軍務,護衛地方……最最關鍵,糧餉自理……你們意下如何?”
張孚敬翻了翻眼皮,“那就是不管唄?賈詠,虧你說得出口!”
賈詠連連擺手,“不是不管,是不走國庫,暫時也不裁撤九邊衛所……等經營有成,在做下一步打算,這樣穩妥一些!”
“穩妥個屁!”
張孚敬要罵娘了,“你這算什麽餿主意?全力以赴,尚且未必能守住大寧,你現在直接扔了不管,你到底是居心何在?”
賈詠無可奈何,“張閣老,我也是沒法子啊,朝廷有朝廷的難,你要是有法子變成錢來,能萬無一失,我們大家夥自然同意!”
“你……”張孚敬還要爭辯,誰知楊一清突然咳嗽道:“老夫倒是覺得此事可行,隻不過光是一個大寧還不夠,老夫覺得,最好把奴兒幹都司也劃給新的都護府……”楊一清撚著胡須,想了半天,幹脆道:“就這樣吧,新的都護府就叫北境都護府,負責整個遼東,大寧,乃至漠南軍務,護衛北方,鎮撫諸胡。”
謝遷聽到這裏,立刻點頭,“老夫以為還算妥當!”
費宏和石珤也都點頭了,“元輔英明!”
事到如今,隻剩下一個張孚敬,孤掌難鳴。
“你們,你們這是欺負人!”
他說完之後,一甩袖子,直接離開。
張孚敬沒去別的地方,而是登門拜見老師。
“師父,大明攤上了這麽一大堆沒用的閣老,鼠目寸光的大臣,算是倒了黴了!那個賈詠反咬主人,根本是個白眼狼,還有楊一清,老貨無恥,謝遷更是可惡透頂!”張孚敬一上來就把幾個人給罵了一大圈。
王嶽剛剛上了藥,正在閉目養神,“他們到底幹了什麽傷天害理,天怒人怨的事情了?”
張璁就把內閣商議的方案告訴了王嶽。
王嶽皺著眉頭,“你的意思是……他們隻肯給個名號,不肯出錢了?”
“是啊!這幫人簡直無恥透頂!”
王嶽眨巴了一下眼睛,“那個……你先別急,他們沒出錢,以後有了收益,是不是也跟他們沒關?”
張孚敬眨巴了一下眼睛,怪叫道:“師父,他們還想要錢,那還要不要臉了?”
王嶽突然哭笑不得,“我說徒弟啊,你要不要拿點錢出來,跟師父一起幹,三年之內,我讓你脫貧致富,天天大魚大肉?怎麽樣?”
張孚敬咽了口吐沫,傻傻道:“師父,您還真能在不毛之地榨出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