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從鹹寧侯變成了水手,從天堂落到地獄,也沒有這麽快的速度啊!
仇鸞都傻了,他覺得就算朱厚熜寵信王嶽,也不可能毫無底線,毫無原則吧!怎麽也會給他個分辨的機會,不就是說句過火的話嗎?
又能怎麽樣?還能真把人往死裏弄?那就不是王嶽,而是劉瑾了!
隻可惜,事實教訓了仇鸞,嘉靖的反應就是那麽無原則,無底線!
怎麽樣,不服氣嗎?
仇鸞額頭上汗水流淌,沉默半晌,才磕頭作響。
“陛下,臣父為了大明出生入死,立下潑天戰功,臣承襲爵位,自始至終,無有差錯。前者,臣求取大同總兵,遭遇王大人反對。他本薊鎮提督,臣為大同總兵,他如何能置喙?臣,臣心中不服,故此胡言亂語了幾句……若是覺得臣有罪,自然治罪就是,可,可為何要把臣發配海外蠻荒?讓臣死無葬身之地?臣,臣不服氣啊!”
仇鸞這番話,還真是讓人略微驚訝。
他把所有事情都挑明了,反而讓人覺得他挺冤枉的。
身為一個武夫勳貴,將門子弟,謀一個總兵又怎麽了?你王嶽能給自己的老爹謀求侯爵,憑什麽別人就不行?
合著這天下不姓朱,改姓王了?
斷然沒有這個道理啊!
群臣雖然口不敢言,但心有怨憤,卻是遮掩不住的。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種情緒早就在醞釀,而如今差不多到了爆發的關頭。
拓地五千裏,本就荒唐,你們幹得出來,就要允許人說!不然大明朝還有半點道理可講嗎?
大家夥隱隱都把矛頭對準了朱厚熜,就看皇帝怎麽裁決吧?
如果還是一味包庇王嶽,還是一味由著性子胡來,那就是跟正德一般不二!別以為你鬥倒了楊廷和,獨攬大權,就一定能贏。
太祖爺當年殺了十幾萬人,太宗皇帝鐵腕治國……結果怎麽樣?文官集團不還是笑到了最後,大家夥會懼怕你的威勢,但未必認同你的做法,好歹我們也是十年寒窗,苦讀出來的,肚子裏的道理一大堆,想讓我們當沒心沒肺的傻子,那是不可能的!
……
朱厚熜掃視所有文武,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果然會這樣,王守仁真是當世聖賢,把什麽都看清楚了。
朱厚熜緩緩站起,負手而立。
“朕——是大明天子。”
皇帝緩緩開口,大家夥一愣神,心說又沒人把你當成趙宋皇帝,說這廢話幹什麽?
“何為大明?”
朱厚熜笑吟吟自語道:“明者,日月也!太祖皇帝出身寒微,於亂世當中,不過一浮萍耳!然則元廷無道,視百姓為魚肉,劃分四民,漢家兒郎淪為奴仆,比牛馬尚且不如。黃河泛濫,千裏赤地,百萬生民命懸一線。百姓手無寸鐵,斬木為兵,揭竿而起。”
“戰中原,戰兩淮,戰高郵,戰江南……萬裏疆土,處處烽火狼煙,億萬百姓,誰人甘為奴仆?太祖爺便是在這樣一群英雄豪傑之中殺出來的!多少猛士,血灑山河!破腹流腸,尚且死戰不休,頭顱飛濺,身軀不倒!”
“這就是大明!從血火中殺出來的江山,靠著鮮血堆出來的社稷。所以咱們大明的脊梁最硬!不用女人的胸脯換和平,不拿錢帛賄賂寇仇敵人。不委屈屈服,不割裂疆土……以九五至尊,坐鎮邊塞之地,不許北虜塗炭子民百姓……”朱厚熜說著自家的曆史,都覺得慷慨激昂,熱血沸騰。
試問秦漢以來,哪一朝,哪一代,有大明立國之正?
沒有!
咱老朱家就是這麽牛!
三代以下,唯有大明。
有人吹噓兩宋文治,拚了老命論證正統……問題是有用嗎?與其浪費吐沫星子,不如想象怎麽收複燕雲,拿不迴來,說什麽都是扯淡,怎麽粉飾太平也沒用。
朱厚熜的慷慨陳詞,讓許多大臣都頗感震撼,皇帝陛下雖然年輕,但能講出這番話,真是有些東西啊!
雖然還不至於肅然起敬,但也側耳傾聽,絲毫不敢馬虎。
“朕近日讀太祖太宗實錄,頗為感慨……洪武永樂,乃是我大明盛世巔峰。可朕再往下讀。卻不免心生猶豫,總覺得自己所讀,還是大明嗎?怎麽有點趙宋的味道,難道我大明皇帝都改姓趙了不成?”
群臣一聽這話,簡直跟中邪了似的,傻傻看著朱厚熜,老楊一清張大了嘴巴,其餘重臣更是目瞪口呆,費宏和石珤就想要挺身而出,勸說朱厚熜。
哪知道皇帝陛下用手一擺,攔住了群臣的聲音。
“朕未嚐胡言亂語,爾等不妨想想,棄大寧都司,棄河套,棄交趾,停止下西洋,毀掉海圖,毀掉寶船……大明朝步步後退,有朝一日,是不是也要把北京城扔掉,跑到江南,當一個偏居一隅的小朝廷?”
“許是朕想多了,可大明朝疆土日漸萎縮,卻是事實!”
朱厚熜揚聲怒斥,“兵威不在,民生更加凋敝。太祖爺出身寒微,故此最懂民間疾苦,抑製兼並,體恤小民。可是到了如今呢?在冊土地田畝,不及國初的一半,各地流民,數百萬,上千萬!朕不知道這裏麵還有沒有像太祖一半雄才大略的人物,朕也不知道幾時會有人登高一唿,天下響應,一起來反對朕這個皇帝?推翻大明的江山!卿等,你們知道嗎?”
撲通!
楊一清跪倒地上,老淚橫流,滿臉羞愧。
“陛下,仁德愛民,勵精圖治,皆因臣等無能,以遺君父之憂……正所謂君憂臣辱,老臣忝列首揆,不能匡正去邪,為君解憂,情願致仕迴鄉,請陛下恩準!”
朱厚熜這番話,能恐怖到讓老油條都怕了,足見威力之大!
隻是朱厚熜似乎還不滿足,他主動過來,伸手拉起了楊一清。
“閣老,這事情跟你沒關係。你在朝為官幾十年,德高望重,睿智無雙,有些事情,看得最為通透。當然了,還有劉老大人,還有謝閣老……朕今天請大家夥過來,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跟你們推心置腹,好好聊聊。”
朱厚熜含笑,“大家夥不要拘謹,朕知道你們都是飽學之士,滿肚子的學問,曆代的興衰治亂,都在你們心裏裝著,給朕解惑不難……朕,朕隻想請教大家夥,能不能告訴朕,為什麽大明江山,從洪武永樂之後,竟然有了兩宋的味道,雖然表麵上還有那麽一點氣象,可說到底,都是強撐出來的,說白了,就是自欺欺人,你們以為有沒有道理?”
豈止是有道理,簡直太有道理了。
隻是這話能隨便說嗎?
品評朝政得失,議論天子,又有幾個腦袋啊?
朱厚熜見眾人遲疑惶恐,就又隨手指了一下仇鸞……“朕就拿他舉個例子,替大家夥開個頭兒吧!”
朱厚熜突然嗬嗬一笑,“朕讓你去當個水手,前往昆侖洲,你不服氣。說朕是想殺你,你有功勞,貴為侯爺,不該如此對待,話裏話外,還說王嶽嫉賢妒能,陷害你!”
“那朕問你……你知道三寶太監七下西洋的事情嗎?”
“這個……臣……知道!”仇鸞額頭上的冷汗瞬間就冒出來了。
“三寶太監不過是一個閹人而已,他多次出海,行程何止數萬?他可曾一下子就死在海上,屍骨無存了?應天牛首山的墳,是給誰建的?”
“臣,臣,無知!請,請陛下降罪!”仇鸞趴在了地上。
朱厚熜冷哼,”你不是無知,你是無膽!你自詡將門之後,卻連一個太監都不如!仇鸞,要不然你就給自己一刀,朕讓你到司禮監當秉筆如何?”
此話一出,仇鸞臉都綠了,而更讓他絕望的還在後麵。
“皇爺,奴婢本不該說話,可這般無膽鼠輩,司禮監也是不要的,他進宮最多能刷馬桶!”
聽見沒有,連太監都瞧不起你!
仇鸞羞慚憤怒,險些噴出一口老血……整個人匍匐地上,已經癱了。
朱厚熜怒罵道:“黃錦,你這個奴婢,也敢嚇唬朕的大臣嗎?”
黃錦梗著脖子,不服氣道:“皇爺,若是連奴婢都能嚇唬,讓他去大同領兵,還不被小王子嚇得尿褲子了!”
謔
真是好有道理!
黃錦還不肯罷休,“皇爺,奴婢們最敬重嶽爺爺,他老人家說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惜命,天下就太平了。奴婢以為,這就是大明越發衰敗的原因所在了。”
仇鸞都傻了,他覺得就算朱厚熜寵信王嶽,也不可能毫無底線,毫無原則吧!怎麽也會給他個分辨的機會,不就是說句過火的話嗎?
又能怎麽樣?還能真把人往死裏弄?那就不是王嶽,而是劉瑾了!
隻可惜,事實教訓了仇鸞,嘉靖的反應就是那麽無原則,無底線!
怎麽樣,不服氣嗎?
仇鸞額頭上汗水流淌,沉默半晌,才磕頭作響。
“陛下,臣父為了大明出生入死,立下潑天戰功,臣承襲爵位,自始至終,無有差錯。前者,臣求取大同總兵,遭遇王大人反對。他本薊鎮提督,臣為大同總兵,他如何能置喙?臣,臣心中不服,故此胡言亂語了幾句……若是覺得臣有罪,自然治罪就是,可,可為何要把臣發配海外蠻荒?讓臣死無葬身之地?臣,臣不服氣啊!”
仇鸞這番話,還真是讓人略微驚訝。
他把所有事情都挑明了,反而讓人覺得他挺冤枉的。
身為一個武夫勳貴,將門子弟,謀一個總兵又怎麽了?你王嶽能給自己的老爹謀求侯爵,憑什麽別人就不行?
合著這天下不姓朱,改姓王了?
斷然沒有這個道理啊!
群臣雖然口不敢言,但心有怨憤,卻是遮掩不住的。
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種情緒早就在醞釀,而如今差不多到了爆發的關頭。
拓地五千裏,本就荒唐,你們幹得出來,就要允許人說!不然大明朝還有半點道理可講嗎?
大家夥隱隱都把矛頭對準了朱厚熜,就看皇帝怎麽裁決吧?
如果還是一味包庇王嶽,還是一味由著性子胡來,那就是跟正德一般不二!別以為你鬥倒了楊廷和,獨攬大權,就一定能贏。
太祖爺當年殺了十幾萬人,太宗皇帝鐵腕治國……結果怎麽樣?文官集團不還是笑到了最後,大家夥會懼怕你的威勢,但未必認同你的做法,好歹我們也是十年寒窗,苦讀出來的,肚子裏的道理一大堆,想讓我們當沒心沒肺的傻子,那是不可能的!
……
朱厚熜掃視所有文武,臉上帶著淡淡的笑意,果然會這樣,王守仁真是當世聖賢,把什麽都看清楚了。
朱厚熜緩緩站起,負手而立。
“朕——是大明天子。”
皇帝緩緩開口,大家夥一愣神,心說又沒人把你當成趙宋皇帝,說這廢話幹什麽?
“何為大明?”
朱厚熜笑吟吟自語道:“明者,日月也!太祖皇帝出身寒微,於亂世當中,不過一浮萍耳!然則元廷無道,視百姓為魚肉,劃分四民,漢家兒郎淪為奴仆,比牛馬尚且不如。黃河泛濫,千裏赤地,百萬生民命懸一線。百姓手無寸鐵,斬木為兵,揭竿而起。”
“戰中原,戰兩淮,戰高郵,戰江南……萬裏疆土,處處烽火狼煙,億萬百姓,誰人甘為奴仆?太祖爺便是在這樣一群英雄豪傑之中殺出來的!多少猛士,血灑山河!破腹流腸,尚且死戰不休,頭顱飛濺,身軀不倒!”
“這就是大明!從血火中殺出來的江山,靠著鮮血堆出來的社稷。所以咱們大明的脊梁最硬!不用女人的胸脯換和平,不拿錢帛賄賂寇仇敵人。不委屈屈服,不割裂疆土……以九五至尊,坐鎮邊塞之地,不許北虜塗炭子民百姓……”朱厚熜說著自家的曆史,都覺得慷慨激昂,熱血沸騰。
試問秦漢以來,哪一朝,哪一代,有大明立國之正?
沒有!
咱老朱家就是這麽牛!
三代以下,唯有大明。
有人吹噓兩宋文治,拚了老命論證正統……問題是有用嗎?與其浪費吐沫星子,不如想象怎麽收複燕雲,拿不迴來,說什麽都是扯淡,怎麽粉飾太平也沒用。
朱厚熜的慷慨陳詞,讓許多大臣都頗感震撼,皇帝陛下雖然年輕,但能講出這番話,真是有些東西啊!
雖然還不至於肅然起敬,但也側耳傾聽,絲毫不敢馬虎。
“朕近日讀太祖太宗實錄,頗為感慨……洪武永樂,乃是我大明盛世巔峰。可朕再往下讀。卻不免心生猶豫,總覺得自己所讀,還是大明嗎?怎麽有點趙宋的味道,難道我大明皇帝都改姓趙了不成?”
群臣一聽這話,簡直跟中邪了似的,傻傻看著朱厚熜,老楊一清張大了嘴巴,其餘重臣更是目瞪口呆,費宏和石珤就想要挺身而出,勸說朱厚熜。
哪知道皇帝陛下用手一擺,攔住了群臣的聲音。
“朕未嚐胡言亂語,爾等不妨想想,棄大寧都司,棄河套,棄交趾,停止下西洋,毀掉海圖,毀掉寶船……大明朝步步後退,有朝一日,是不是也要把北京城扔掉,跑到江南,當一個偏居一隅的小朝廷?”
“許是朕想多了,可大明朝疆土日漸萎縮,卻是事實!”
朱厚熜揚聲怒斥,“兵威不在,民生更加凋敝。太祖爺出身寒微,故此最懂民間疾苦,抑製兼並,體恤小民。可是到了如今呢?在冊土地田畝,不及國初的一半,各地流民,數百萬,上千萬!朕不知道這裏麵還有沒有像太祖一半雄才大略的人物,朕也不知道幾時會有人登高一唿,天下響應,一起來反對朕這個皇帝?推翻大明的江山!卿等,你們知道嗎?”
撲通!
楊一清跪倒地上,老淚橫流,滿臉羞愧。
“陛下,仁德愛民,勵精圖治,皆因臣等無能,以遺君父之憂……正所謂君憂臣辱,老臣忝列首揆,不能匡正去邪,為君解憂,情願致仕迴鄉,請陛下恩準!”
朱厚熜這番話,能恐怖到讓老油條都怕了,足見威力之大!
隻是朱厚熜似乎還不滿足,他主動過來,伸手拉起了楊一清。
“閣老,這事情跟你沒關係。你在朝為官幾十年,德高望重,睿智無雙,有些事情,看得最為通透。當然了,還有劉老大人,還有謝閣老……朕今天請大家夥過來,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跟你們推心置腹,好好聊聊。”
朱厚熜含笑,“大家夥不要拘謹,朕知道你們都是飽學之士,滿肚子的學問,曆代的興衰治亂,都在你們心裏裝著,給朕解惑不難……朕,朕隻想請教大家夥,能不能告訴朕,為什麽大明江山,從洪武永樂之後,竟然有了兩宋的味道,雖然表麵上還有那麽一點氣象,可說到底,都是強撐出來的,說白了,就是自欺欺人,你們以為有沒有道理?”
豈止是有道理,簡直太有道理了。
隻是這話能隨便說嗎?
品評朝政得失,議論天子,又有幾個腦袋啊?
朱厚熜見眾人遲疑惶恐,就又隨手指了一下仇鸞……“朕就拿他舉個例子,替大家夥開個頭兒吧!”
朱厚熜突然嗬嗬一笑,“朕讓你去當個水手,前往昆侖洲,你不服氣。說朕是想殺你,你有功勞,貴為侯爺,不該如此對待,話裏話外,還說王嶽嫉賢妒能,陷害你!”
“那朕問你……你知道三寶太監七下西洋的事情嗎?”
“這個……臣……知道!”仇鸞額頭上的冷汗瞬間就冒出來了。
“三寶太監不過是一個閹人而已,他多次出海,行程何止數萬?他可曾一下子就死在海上,屍骨無存了?應天牛首山的墳,是給誰建的?”
“臣,臣,無知!請,請陛下降罪!”仇鸞趴在了地上。
朱厚熜冷哼,”你不是無知,你是無膽!你自詡將門之後,卻連一個太監都不如!仇鸞,要不然你就給自己一刀,朕讓你到司禮監當秉筆如何?”
此話一出,仇鸞臉都綠了,而更讓他絕望的還在後麵。
“皇爺,奴婢本不該說話,可這般無膽鼠輩,司禮監也是不要的,他進宮最多能刷馬桶!”
聽見沒有,連太監都瞧不起你!
仇鸞羞慚憤怒,險些噴出一口老血……整個人匍匐地上,已經癱了。
朱厚熜怒罵道:“黃錦,你這個奴婢,也敢嚇唬朕的大臣嗎?”
黃錦梗著脖子,不服氣道:“皇爺,若是連奴婢都能嚇唬,讓他去大同領兵,還不被小王子嚇得尿褲子了!”
謔
真是好有道理!
黃錦還不肯罷休,“皇爺,奴婢們最敬重嶽爺爺,他老人家說文官不愛財,武將不惜命,天下就太平了。奴婢以為,這就是大明越發衰敗的原因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