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老,需要調動邊軍?”張璁遲疑……調兵進京,絕非小事,尤其是在京城咫尺之間,用兵平西山,怕是會有麻煩。


    楊一清見張璁惶恐,反而對著王嶽哈哈大笑。


    “你這個徒弟倒也魄力不足,老夫還以為他什麽事情都敢做呢!”


    這話戳到了張璁的痛處,他不由得臉紅,“兵戈之事,非是閣臣可以置喙啊!”言下之意,這是天子權柄,沒有陛下支持,萬萬不能調兵的。


    楊一清笑道:“所以就讓你師父過來了……老夫教你們,這寺廟裏麵,可不比尋常,古往今來,都藏了不少江洋大盜,土匪山賊,他們把屠刀一放,立刻就成了佛爺。誰又知道,他們暗中有沒有捏著殺人的刀。不光如此,這在京的衙門,各路貴人,誰不燒香拜佛?你第一次偷襲,不過是一座小廟,就鬧出了那麽大的事情,險些丟了性命。這次大動幹戈,你還不調兵上陣,能行得通嗎?”


    楊一清說完,斜靠著太師椅,悶頭喝茶,該怎麽決斷,你們來吧,反正我老人家是把話說清楚了。


    張璁略微思忖,就站起身道:“師父,此事讓弟子向陛下陳奏,師父還是不要過問了。”


    畢竟這麽大的行動,萬一出了差錯,可是需要人負責的。總不能把師父推到前麵。


    “不必!”


    王嶽擺手,“此事非我不可,你們就在內閣,裝作什麽都不清楚,我自有安排。”王嶽說完,就準備去乾清宮,找小豬商量。


    結果他剛出了值房,就看到一個躬身縮背的人影。


    正是賈詠!


    這貨見到王嶽,急忙躬身,小聲道:“小的門下走狗賈詠,拜見大人!”


    王嶽哼了一聲,“你怎麽不大聲說?”


    賈詠愣了,你想聽大聲的,他張嘴就要喊,幸好王嶽手疾眼快,把他給攔住了。


    “你不要大學士的臉,我還要呢!”


    賈詠咧嘴嘿嘿一笑,“多謝大人心疼,小的是真的忠心耿耿,大人有什麽吩咐,隻管告訴小的,小的就是大人的一條狗,這內閣有小的在,大人隻管安心就是。”


    王嶽微微哼了一聲,現在內閣都換了人,再也不是楊廷和的一言堂,我還有什麽要說的,有事情我不會自己去找啊!


    賈詠跑來獻殷勤,到底為了什麽,王嶽能不知道嗎!他是怕被拋棄,剛剛進來兩位大學士,而且和王嶽的關係都比他更親近。


    今天王嶽來內閣,先去見楊一清,接著又來見張璁,唯獨把他扔在了一邊。


    身為“小三”,最怕的不就是被主人拋棄嗎!


    說實話,一位大學士,混到了今天,也著實夠慘的。


    “好好幹活吧!現在內閣理順了,朝堂千瘡百孔,需要大家夥同心協力,你也是內閣重臣,拿出點魄力來,好好做事……最起碼以後修史的時候,能給自己多留下點東西。你覺得呢?”


    賈詠傻傻看著王嶽,這是他的真心話嗎?


    王嶽無奈苦笑,搖頭道:“唉,說了又不信,其實我是最懶得勾心鬥角的,大家夥沒事都幹點正事,對得起自己的職責,比什麽不好!都挺直了腰杆,做個堂堂正正的人,無愧於心的官,走到今天這一步,是何等幸運,又付出了多少代價,總要對得起自己的汗水吧!”


    王嶽轉身,向外麵走,隨口說著,他的語氣很輕,聲音也不高。但是每一句話,似乎都戳到了賈詠的心。


    他不是追隨王嶽之後,才變成走狗的,其實進入官場不久,他就選擇低頭了,這些人,他效力的主人可不在少數。


    依附權貴,靠著上麵的人提攜,這不是官場的常態嗎?大家夥不都是這麽活著嗎?


    難道還有別的路子嗎?


    當個好人,做個好官——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


    楊廷和在朝的時候,黨同伐異,先帝又隻相信宦官,想挺直脊梁,比登天都難,滿朝之中,又有幾個人,能不看著楊廷和的臉色了?


    或許時代真的不同了,到了能夠挺直脊梁的時候。


    既然如此,俺賈詠也不是廢物啊!


    這位賈閣老的身體裏,湧起了強烈的幹勁兒,他真的可以做點什麽,做點讓自己名垂青史的事情。


    在楊一清和張璁兩位閣老入閣之後,所有人預想之中,龍爭虎鬥,雞飛狗跳的場景,並沒有出現。


    相反,這或許是從有內閣以來,最和睦的時刻了。


    楊一清經驗豐富,主抓大局,張璁負責衝鋒陷陣,而賈詠則是拾遺補缺,三個人組成了一個強悍的鐵三角。


    不管是大小事務,內閣決斷如流,沒有半點擁滯。


    內閣的變化,很快被朝臣們察覺。


    尤其是那些老臣,更是目瞪口呆,幾十年來,這朝堂文官,幾時這麽齊心過?哪怕楊廷和獨攬大權的時候,也有許多人暗中反對,就連內閣也有梁儲一般的人物。


    可是如今全然變了!


    三位閣老,是真的各盡其職,通力配合,並沒有半點嫌隙。上麵一心,下麵的官吏就不敢耍小聰明。


    大家夥隻能老老實實辦事,不敢怠慢。


    整個行政效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或許大明真的中興有望啊?


    就在人們燃起希望之後,一個更大的消息突然傳出來!


    兩隊邊軍,共計一萬多人,奉命駐防京西,將西山悉數封鎖!


    這是怎麽迴事?


    哪來的人馬,封鎖西山幹什麽?


    “都別慌,老老實實的做事情……這是陛下的部署,難道西山還不是大明朝的天下嗎?”楊一清毫不客氣叱責。


    這幫文臣被嚇得不敢多言,隻能紛紛離去,迴到各自的衙門。


    說得容易,老實辦公,誰老實得下來啊!


    整個京城的官吏,各個衙門,全都派出了“包打聽”,四處探聽消息,看看西山的這把火,究竟會燒到哪裏去!


    終於,到了下午的時候,消息陸續傳來。


    這一次是錦衣衛帶隊,用指揮僉事陸炳親自率領,三百名錦衣衛,以太後的名義,前往西山進香,然後邊軍在外麵封鎖。


    緊跟著,清查就開始了。


    每一個廟宇都不放過,在廟宇下麵,有多少佃農,有多少莊園田產,一一核對。


    光是看寺廟的肯定不行,這時候一個大胖子,宛平知縣祝允明,猛男天降。


    他手裏握著曆年宛平地方曆年免稅的清單。


    所謂隱匿的田產和百姓,隻是對朝廷隱匿,地方上還是清清楚楚,尤其是那些胥吏,治下有多少人,他還能不知道?


    誰交稅,誰不交稅,誰靠著誰免稅……這些都門清。


    過去沒人敢碰,沒人願意碰……這次可真是不一樣了。


    內閣一心,天子支持,外有邊軍助陣,地方上還有一批新科進士在努力……所有的力量,匯集到一起。


    西山的蓋子,瞬間被掀開!再也沒人能阻擋!


    經過了十天之後,西山寺廟之下,藏匿的戶口初步查清楚。


    共計十三萬戶,人口四十七萬。


    除了宛平縣之外,還包括周圍的興州、涿鹿、保定府、河間府,總計清查出來的土地超過了一百萬畝!


    這是一個何等駭人聽聞的數字。


    這些寺廟竊據土地,躲避賦稅,一個個都肥的流油……難怪僧侶向來都是肥頭大耳,這要是不肥,那就怪了。


    內閣針對清查結果,立刻發布命令,所有土地和佃戶,都要重新編戶齊民,按照賦稅規定,向朝廷納糧服役。


    宛平縣一下子多了十多萬戶,大胖子祝允明是更肥了……隻不過人們都可以忽略了一件事,寺廟可不光是田產,還有那麽多金銀玉器,都跑到哪裏去了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王富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盡成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盡成灰並收藏我是王富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