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辦多少學堂?


    這個王艮算不清楚,但是他知道,京城有百萬戶口,能夠進學堂讀書的孩童,沒有三十萬,也有二十萬。


    倘若這些人都能進入學堂,讀書識字,並且他們全都奉行心學,尊陽明公為祖師爺……幾乎一夜之間,心學就取代了理學,成為了正兒八經的官方學問。


    整個大明朝,有多少讀書人?


    這個問題很難說清楚,但是所有識字的人算起來,應該不會超過千萬。


    在這千萬人裏,能有資格參加科舉的,不會超過十分之一,而有功名在身的,恐怕又不足十分之一,而且還是連秀才都算在內的。


    如果光是算進士,大明有多少呢?


    三年一次,每次錄取二三百人,至多不會超過四百人。


    以人均三十歲中進士算,平均活到六十歲,也就是三十年而已。


    十次會試,不過三千人。


    也就是說,大明活著的進士,不管當官與否,也不管是京城,還是地方,隻有這麽多。


    如果心學擁有二十萬學子,悉心培養,弄出幾百個進士,還不橫掃天下嗎!


    王艮等人,渾身激動,熱血沸騰,當年拜師王陽明,得到指點,學問登堂入室,恐怕都沒有這麽激動過!


    “王……王公!”王艮對王嶽的稱唿都變了,他不顧疼痛的老腰,彎成九十度,用最謙卑誠懇的姿態,請問王嶽。


    “能,能辦得到嗎?”


    “這個……當然不是我說了算了。”


    “那,那是誰說了算?”


    “是我們每一個人!”王嶽翹著二郎腿,不緊不慢道:“辦學需要很多東西,要有人,要有錢,要有教材,要有辦學目標……畢竟我一個人是做不成的。”


    王艮若有所思,他扭頭看了眼其餘諸位。


    所謂文人相輕,哪怕都是陽明公的門下,他們彼此也不是親密無間的,相反,在學術上,他們有非常大的分歧和爭論。


    但是,在辦學,弘揚王學的問題上,卻是出奇的一致!


    錢德洪就感歎道:“辦學絕非一朝一夕之功,為了光大心學,老夫縱死無悔!”


    王畿也咳嗽道:“誰還不是這個心思呢!我,我隻是有一點疑問,所謂萬事開頭難,王……公,朝廷能提供多少錢,來鼓勵辦學?”


    王嶽把兩手一攤,“一分錢也沒有!”


    此言一出,幾位都悶哼連聲,險些抓狂!不帶這麽玩人的,你說的天花亂墜,一點錢都沒有,不是畫餅充饑嗎?


    就在他們即將爆炸的時候,王嶽幽幽道:“順天府的官吏可以提供土地,另外還可以鼓勵民間捐贈,提供各種便利,戶部的錢是指望不上,但是地方縣衙或許能提供一些。”


    王畿點了點頭,“國庫空虛,我們也聽說了,若是有地方衙門幫忙,就會好辦不少。老夫不才,我家中還有幾千兩銀子,我願意捐出來!”


    他這麽一說,立刻就有其他人響應。


    沒有多大一會兒,竟然湊了兩萬多兩。


    “王公,這些人杯水車薪,不過也是我們的一點心意,還請王公收下。”


    王嶽看著這些人,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心學能夠興盛一時,不是沒有道理。


    他們這些人不是達官顯貴,能拿出幾千兩,已經是傾盡家財。


    不得不說,陽明公在挑選門人上麵,還是很有眼光的。


    “這筆錢我收了,不過我不打算用來辦學堂,而是作為獎學金,凡是家境貧寒,熱心向學的,都能得到一定獎勵。”


    錢德洪遲疑了,“王公,這筆錢這麽用當然可以,隻不過您還有錢,辦學堂嗎?”


    王嶽哈哈大笑,“你們這是考驗我的家底兒啊!”王嶽頓了頓,思忖了片刻,笑道:“你們還記得我的那道題嗎?24萬兩,能變出多少錢?”


    王艮老臉通紅,“不斷收迴,不斷放貸,數額之大,幾乎無法衡量。”


    王嶽站起身,拍了拍巴掌,輕鬆道:“我的家產,也差不多是這樣的!”


    說完之後,王嶽就瀟灑離開,留下了一群傻眼的人!


    這個王嶽是什麽人啊?


    深受天子信任,權柄滔天。


    還富可敵國,家產多到算不清。


    偏偏人又這麽年輕……還挺帥氣的。


    我的老天啊,還有沒有天理了?


    怎麽好事都讓他占了?


    坐在角落的季本突然跳了起來,大聲尖叫,“怪不得陽明公要把心學托付給他!師父真是法眼如炬啊!”


    他這一句話,立刻引起了心學門人對陽明公的集體膜拜。


    或許在學問一道,王嶽無法像陽明公一樣,提點教導他們,但是在興旺心學上,誰也比不過王嶽……


    既然如此,那還猶豫什麽?


    趕快著手辦學吧!


    他們恨不得明天就讓所有讀書人,皈依心學門下,為了大業,有的人激動的晚上睡不著覺。


    一個個胡子一大把的人,竟然跟要入洞房的毛頭小子似的,說出來都丟人。


    第二天早上,當大家夥頂著黑眼圈爬起來的時候,他們突然發現說得這麽熱鬧,卻還是不知道怎麽入手?


    王艮老臉發燒,“都說百無一用是書生,現在看來是真的不假。要不……咱們再去請教王大人吧?”


    正在他們說完之間,外麵響起了腳步聲。


    一個大胖子首先走了進來,“諸公,還認識祝枝山嗎?”


    來人居然是大才子祝允明。


    他們雖然不是一路,但彼此也都相識。有人還跑到祝允明的治下講學。


    今日在京城相逢,彼此都十分欣喜。


    祝允明坐下之後,他笑嗬嗬道:“前不久吏部下了批文,讓我接任宛平知縣!”


    錢德洪笑嗬嗬道:“恭喜祝大人,大人……”他想說兩句好聽的話,可是突然意識到了不對勁……宛平,那可是順天府治下啊!


    有句話怎麽說來的,“三生不幸,知縣附郭;三生作惡,附郭省城;惡貫滿盈,附郭京城。”


    所謂附郭,就是指府縣在一個城市,比如吳縣,就和蘇州府衙都在蘇州城。


    同一片田地,人家知府衙門,把縣衙吃得死死的。好處都是府衙的,倒黴的事情,全都落到縣衙,典型成天挨罵,半點好處撈不到的尷尬角色。


    不過這還不算很倒黴,因為有的縣衙是在省城。


    到了省城之後,布政使,按察使,巡撫,甚至還有總督,滿世界的神仙,別說知縣了,就算知府都是炮灰……遇到了毀堤淹田的事情,肯定讓你去做,出了事,就拿你的腦袋換銀子……


    當然了,要說最慘的,還要數京城的兩個知縣,大興和宛平。


    他們上麵的神仙,多到了數不清。


    別說從這些衙門來個人,就算出來一條狗,都比他們大三級。


    很不幸,祝允明就撈了這麽個位置。


    宛平知縣!雖然這個知縣是正六品,但是真的不值得恭喜。


    錢德洪很尷尬,可祝允明卻是滿不在乎……“諸位,既然我都惡貫滿盈了,我也不怕什麽了……跟各位說件事,我打算挖西山的石炭,用這個錢,來支持辦學!安頓流民。”


    王艮連忙點頭,“大人高見啊!”


    祝允明嗬嗬一笑,“也不算我多高明,這是王大人出的主意。隻不過有一件事,我遇到了麻煩。”


    “怎麽說?”


    祝允明道:“西山那邊,有一大堆的廟宇……我要是大舉開挖石炭,隻怕會驚動了菩薩啊!”


    大胖子很為難,王艮意味深長一笑,“祝大人,若是菩薩真慈悲,必定答應挖石炭辦學,這是給孩子們一條活路,普度眾生啊!若是做不到,那慈悲就是假的,又何必信他呢?”


    祝允明深深吸口氣,良久,心悅誠服道:“我明白了,毀佛興學,我義無反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王富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盡成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盡成灰並收藏我是王富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