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老,閣老,剛剛王嶽和張璁將武定侯府給抄了,所有家產田畝都送來上來了。”新任通政使,壓抑不住的笑,向蔣冕匯報此事,並且將送到通政司的抄家卷宗遞到了閣老的麵前。


    他的前任通政使,就被朱厚熜杖斃在左順門,兔死狐悲,他沒有半點法子,既不敢衝出去,仗節死義,也不願意徹底服軟,端得是糾結痛苦啊。


    可武定侯郭勳的事情,讓他笑出聲了。


    “閣老,他們如此操切,勢必激起大亂,您老要有個態度啊!”


    蔣冕目光呆滯,好像沒聽見,過了一會兒,他突然一拍桌子,怒讚道:“好一個不避艱險,好一個冰心鐵膽!我大明有如此忠貞直臣,果然中興有望!你不要胡言亂語,趕快退下!”


    堂堂通政使,九卿之一,被罵得滾出了內閣,好不狼狽。


    這是怎麽迴事?


    閣老瘋了嗎?


    這位訕訕敗逃,值房裏重新剩下蔣冕一個人,他首先屏息凝神,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


    許久,他才重新恢複正常。


    此刻的蔣冕,最欽佩的就是楊廷和!


    沒錯!


    閣老雖然死了,但是他看得真清楚啊!


    這幫靠著大禮議崛起的新貴,包括初掌大權的天子,迫切想要做出業績,證明他們能勝任統治國家的職責。可事實上,要治理這麽龐大的國家,哪是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涉及到田畝土地,更是所有人的命根子,是寧可生死相搏,也不會讓寸步的。


    從現在來看,楊廷和的黨羽尚且沒有清理幹淨,少年天子和新貴根本沒有執掌全部的權力。他們隻是贏了,卻還沒有徹底勝利。


    在這麽個時候,就迫不及待另外開辟戰場,得罪勳貴,雖說勳貴不怎麽樣,但是破船也有三千大釘,他們豈會甘心認輸。


    更何況就算新君能除掉勳貴,還有那麽多地方勢力,還有天下的豪強士紳……一柄刀再鋒利,也有砍不動的時候。


    更何況隨著做得越多,錯的也就越多。早晚有一天,得罪的人會超過支持的人,等到皇帝也推不動的時候,一切又會迴到從前。


    士紳官吏,終究會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千秋史冊,到底不是帝王書寫啊!


    果然,誰坐上了首輔的位置,都會變成楊廷和!


    跟陸炳聯姻,這事必須要做,甚至連清丈田畝,也要支持,鬥勳貴,下手要更狠!


    唯有如此,才能獲得天子的支持和信任,就像當年楊廷和欺騙朱厚照一樣。放手讓天子折騰,讓那些新貴去衝擊,去拚殺。


    自己隻要推波助瀾,積攢實力就好。


    早晚有一天,他們會露出致命的破綻,然後才是發出致命一擊的好時機!


    楊廷和掌控皇帝,把持社稷,士大夫和天子共治天下,那才是文官追求的理想境界啊……雖然短暫,但是卻無比美妙,讓人欲罷不能!


    這一點希望,讓蔣冕激動到無法睡眠,他徹夜都在思索著接下來的行動方案,如果在天子和各種勢力之間,從容遊走,當一個高超的權謀大師。


    相比文官這邊的深沉算計,勳貴那邊則是炸開了鍋!


    人們齊聚幾大國公的府裏,義憤填膺,簡直一副吃人的兇煞模樣。不得不說,這一次抄郭家,實在是太嚇人了。


    這幾位國公從開國的時候,就在軍中掌權,樹大根深,每一個府邸,幾乎就是一個小朝廷。


    做一個簡單的計算,例如頭一代國公,手下有三百個家丁,依靠著國公府的支持,這些家丁有的當了千戶,百戶這種小官,有的置辦了田產,有的給府裏做事……總而言之,有了體麵。


    到了下一代,或許就有人熬成了指揮使,甚至更高級別的將領,初步有點田產的人,依靠國公府權勢,依靠自己的經營積累,一百畝的田,估計就會變成三百畝,五百畝……到第三代,第四代,又會怎麽樣?


    老話說,富不過三代,這些勳貴有的已經傳承了六七代,連奴才的孫子都長大成人,唿嘯一方了。


    依附郭府的人數超過了五萬,三大國公府,誰家下麵沒有十萬人?


    這要是全都丈量土地,逼著大家夥交稅納賦,還讓不讓人活了?


    “國公爺,您可要站出來說話啊!不然小的們就完了!”


    “我們過得也不容易啊!每年的產出,第一份就要送給府裏,孝敬您老人家,孝敬公子姑娘們!現在朝廷這麽幹,這是要逼著小的們和西北風啊!”


    徐光祚腦袋都要炸開了,坦白講,他也不喜歡楊廷和那幫文官,討厭這幫人蔑視武夫,討厭他們行事霸道,高高在上。


    可畢竟楊廷和等人,不敢碰田產,他們也知道這是大家夥的命根子……新君怎麽就這麽大膽?就這麽肆無忌憚?


    還有那個王嶽,大家夥在談外城的事情,一起發財,不是合作挺好的嗎?怎麽翻臉無情?


    到底該怎麽辦?


    是硬頂,還是想辦法說點軟乎話,求他們網開一麵?


    徐光祚沒有主意,可是一些下麵的人已經按捺不住了。有人跑去燒張璁的府邸,把後麵的柴房給點了。


    還有人去追打崔士林,弄得這小子隻能跑到王嶽的府裏避難。


    還沒有安靜下來的京城,再一次沸騰起來……相比起這些人的怒氣高漲,卻還有一群人,拍手稱快,那就是以唐伯虎為首的帝黨!


    “什麽叫霹靂手段!什麽叫雷厲風行!王大人和張大人算是給咱們做了表率!”一貫沉默寡言的文征明都興奮起來,讚不絕口。


    “這些勳貴大戶,他們侵占土地,把百姓變為奴仆,不納稅,不服役,儼然天下之大蠹蟲!國之大害,就算悉數殺了,也不為過!”


    文征明還把抄家的清單拿過來,仔細計算,除了武定侯府的田產之外,下麵的人,他們家的奴仆,掛名侯府之下的土地,全都算起來,差不多有三四十萬畝,簡直駭人聽聞!


    “洪武朝的時候,天下戶口多達六千萬,到了孝宗朝,竟然隻剩下五千萬,而正德朝,又少了四百萬!這就是楊廷和等人的治國功勞,還真是弘治中興!讓人歎為觀止!再說田畝,河南布政使司,國初有一百四十多萬頃土地,現在隻剩下不到四十萬頃,連零頭都不到,這還不是最慘的,廣東布政使司,隻剩下區區九萬頃!”


    很顯然,文征明是在戶部觀政,麵對當前的局麵,他也是瘋了。


    廣東啊,雖說是嶺南之地,有些偏遠,但是隻有這點田畝數量,鬼都不信!


    土地就那麽多,毫無疑問,是被豪族大戶給吞了。


    這一次終於鏟除了一個豪門,世襲罔替的開國侯爺,當真是開了個好頭兒!


    “把郭家的田產分給百姓,差不多就能安置三五萬人,京城的流民,總算能活下來大半了。”文征明自然道:“我看咱們應該上書,要求嚴厲清查富戶,不隻是順天府,還有其他的地方,把田奪過來!明年要至少安頓百萬流民!”


    唐寅瞧著熱血沸騰的老朋友,也不免血脈膨脹,熱血激昂。


    “陛下果然沒有讓天下人失望,有此雄主,當真是天下百姓之福!我真恨自己已經老邁,若是再年輕二十歲,替陛下衝鋒陷陣,哪怕戰死沙場,我也心甘情願!”唐寅激動道,這位少年天子,給他的從來都是超出預期的驚喜!


    各種勢力,都在注視著天子,等候著郭勳一案的最後處理結果,也在等著下一步的行動……誰都知道,這一個案子,將和左順門廷杖,楊廷和之死,一起構成改變大明命運的關鍵轉折!


    朱厚熜沒有讓大家等太久,大約經過了五天的討論,期間吏部尚書楊一清,禮部尚書王陽明,先後進宮,參與問策。當然,王嶽是一直在宮裏待著,跟天子商討此事。


    最終的結果,朱厚熜決定,要犒賞平定寧王之亂,以及去歲北上抵禦韃子入寇的有功之臣。雖然從朱厚熜登基以來,就不斷給大家夥升官,破格提拔,可天子覺得,還是土地實惠,將士用命,不是金錢能衡量的,唯有土地,才是最好的東西!這次一共拿出十萬畝土地,獎勵大約一千名功臣,平均每人隻有區區十畝,著實不算多,一點心意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王富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盡成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盡成灰並收藏我是王富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