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公,你這是築京觀啊!”張永的舌頭都有點顫抖,苦笑道:“怕是那些言官不會放過大人啊!”


    王陽明坦然一笑,“以直報怨,這是聖人的教誨。仆又怎麽會忘記,隻是苦了張公公,要跟我一起受累了。”


    張永把眼睛一瞪,猛地拍著胸膛,怒道:“陽明公未免小覷咱家了!張永下麵挨了一刀,就不怕上麵再來一刀!更不怕身敗名裂!咱家就是後悔,若是當初應州大捷的時候,也築一座京觀,怕是就沒人敢胡言亂語,顛倒黑白了!”


    王陽明撫掌大笑,“如此說來,仆的做法是對的了?張公公,等打完仗,咱們一定要好好喝一杯。”


    “一杯怎麽夠?我那裏有憲宗朝留下的美酒,都快一個甲子了。五行齊備,金木水火土俱全,正好配得上部堂大人。”


    王陽明欣然同意,“到時候我來烹狗,不醉不歸!”


    一個當世大儒,跟一個內廷大璫,竟然談笑甚歡,還約著一起喝酒吃肉,任何人看到,都會目瞪口呆。


    就連張永,或許都想不到,他會如此放肆,大膽!


    要知道他可是老實謹慎的一輩子,何曾打開過心胸?唯獨和王陽明一起領兵這幾天,讓他有了不同尋常的感受。


    或許這就是心學的魅力吧?


    也隻有信奉心學的人,才不會在意自己閹豎出身,不會覺得自己醃臢可怖,能夠敞開心胸,和自己無所顧忌地暢談。


    陽明公啊,縱然咱家無福拜在你的門下,也必然為了你,為了心學大業,竭盡所能!


    連王陽明自己都沒有注意到,他又收獲了一枚粉絲,而且還是超級大個兒的那種!


    陽和堡的戰報,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送到了京城。


    自從朱厚熜登基以來,九邊烽火狼煙,就沒有一個好消息。


    不是指揮使被殺,就是城池被攻克。


    如今居然打贏了,總算能有個交代了。


    在看看人數,斬殺了超過一千五百人!


    謔!


    妥妥的大捷!


    簡直完美!


    通政司執掌公文上傳下達,捷報首先就送到了通政司。


    從通政使往下,數位官員都湊在一起,嘖嘖讚歎。雖然他們不喜王陽明,可是打了這麽大的勝仗,又是文官領兵,怎麽都知道大肆吹噓啊!


    “我這就送去宮裏。”


    羅欽順正要進宮,突然掃見了捷報最後的兩行字,驟然之間,臉色突變!


    “什麽?王守仁竟然築京觀了?簡直豈有此理!”


    他這話說完,立刻有人驚駭地湊過來,待看清楚之後,一副見了鬼的樣子,不停搖頭。


    “怎麽會?王守仁也是當世大儒,怎麽會如此野蠻?縱然蠻夷,也幹不出這種事情啊!”


    這位發表高論之後,立刻有人跟著道:“這要是傳出去,讓天下人如何看?就連四方蠻夷都會小瞧我大明的!王守仁怎麽如此糊塗?”


    這幾位痛心疾首,搖頭感歎,失望懊惱。對於勝利的喜悅,被這個京觀事件,一掃而光,弄得好像京觀死的是他們的親人似的。


    有人跟通政使羅欽順道:“大人,你和王守仁時常通信,辯論學問。你是當世大儒,論起學問,勝過王守仁萬倍,唯有大人出麵,才能讓王守仁懸崖勒馬,萬萬不能讓大明成為笑柄啊!”


    羅欽順他創立“氣學”,在士林地位著實不低,麵對這個京觀事件,他麵沉似水。


    “陽明的確錯了,老夫會讓他幡然悔悟的,當下還是先向陛下報捷,然後再說吧!”羅欽順哀歎著,就往外麵走,結果迎麵在正好和一個年輕人撞上!


    來的人是王嶽!


    幾個人的談話,王嶽聽了個大概。


    他眼睛能噴出火來,這就是大明的臣子,這就是大明的鴻儒!


    “若非陽明公披堅執銳,陣前殺敵,哪有爾等在這裏高談闊論?”王嶽一句話,問得羅欽順老臉發燙,不過他很快穩住了心緒。


    “王嶽,你一直不在通政司,又有什麽事情?”


    王嶽深吸口氣,悲哀地瞧了瞧這幫人,“諸位大人,剛剛錦衣衛送來密報,陽明公雖然取得陽和堡大捷。但這隻是一支偏師!韃子的主力並不在陽和堡!”


    “那他們在哪?”羅欽順傻傻問道:“莫非他們退走了?”


    王嶽哂笑,“但願如羅大人之言,他們都走了,不然麻煩就大了!”王嶽說完,也不跟他們廢話。他到通政司,是過來帶上自己的儀仗,同時還有王命旗牌,王嶽急匆匆離京,前往三邊,向總督楊一清傳旨。


    當欽差王嶽很有經驗,但是跑去京外傳旨,尤其是涉及到戰事,這還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遭!


    這一次韃子入寇非常特別,先是攻擊莊浪,而後攻擊陽和,尤其是還攻破了陽和,大肆殺戮。這和過去的做法截然不同。


    王嶽一直在思索著,光是輕易攻破陽和堡,就讓他吃驚不小,畢竟幾年前,這裏還是正德屯兵的所在,城堡十分堅固,怎麽會輕易被打破?


    不過話又說迴來,堡壘往往是從內部攻破的。


    又是遣散外四家!


    王嶽簡直不知道說什麽好。


    就算想裁撤多餘兵馬,也不能一下子都給趕迴原籍,連撫恤都沒有。雖然投降韃子,出賣大明,這是罄竹難書的罪過,祖宗都跟著蒙羞。


    但是內閣的做法,也的確埋下了隱患。


    王陽明攻破陽和之後,就派出人馬,尋找韃子主力,結果數萬人馬,就像憑空消失一般,不知所蹤。


    韃子要想搶一筆就跑,也不會在陽和堡留下駐軍了,他們一定還有更大的圖謀!


    王陽明將自己的猜測,通過張永,用最快速度遞到了朱厚熜手裏。


    拿著王陽明的書信,朱厚熜的心懸了起來。


    “小富貴,這事情隻能交給你了。立刻給三邊總督楊一清傳旨,讓他加強戒備,防止變故!”


    朱厚熜頓了頓,又對王嶽道:“這個楊一清可不比尋常,我記得父親活著的時候,說過湖廣有三位大才,一位是劉大夏,一個叫李東陽,還有就是這位老先生了。”朱厚熜還真是乖寶寶,比他爹的話牢記在心。


    “若是韃子從別的方向攻擊,有此老跟王部堂攜手,必定能大獲全勝。”


    朱厚熜信心滿滿,王嶽卻有點惴惴不安。


    這三位大才,貌似水貨不少啊!


    那個劉大夏最大的功勞,就是把鄭和辛辛苦苦勘探到的海圖,給付之一炬。而李東陽呢?跟劉瑾攪合在一起,曲意逢迎,溜須拍馬,完全算不上君子。


    這個楊一清的情況雖然不明,但是王嶽也不敢太過大意。


    他得到消息,楊一清正領著人馬,屯軍大同。


    王嶽趕來,很順利見到了楊一清,隻不過他說明來意之後,這位久在邊疆的老臣不以為然。


    “哈哈哈!多謝陛下提醒。老夫在弘治朝,就已經在山西領兵,沒有人比老夫更懂怎麽對付韃子。他們不過是兇悍一點的土匪山賊罷了。說不準此刻已經溜之大吉了……小王大人辛苦了,老夫可要好好招待你,別看山西土地貧瘠,但是好吃的,好玩的可不少,小王大人一定會喜歡的。快去吧,老夫都安排好了。”楊一清老神在在,簡直把王嶽當成了小孩子哄。


    “楊老大人,陛下把你和劉大夏李東陽並稱,你可不能辜負陛下的信任!”王嶽提醒道。


    楊一清突然把臉一沉,竟然起身,拂袖而去。


    “該怎麽用兵,老夫自有主張!用不著晚生後輩來教。”


    楊一清洪亮的聲音,在耳邊迴蕩。


    真豪橫啊!


    王嶽切齒咬牙,有你老東西後悔的時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王富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史盡成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史盡成灰並收藏我是王富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