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綎頓兵嘉峪關東已近兩月。五十多天的時間裏,他從一開始的急切,到如今的不慌不忙,自然有其原因。
甘肅巡撫換了人,甘肅巡按也換了人,不會有人逼著他強攻這處大明第一關了。
是的,如今的大明第一關是嘉峪關而不是山海關,因為曆史上山海關成為“天下第一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後金崛起、遼東失陷,大明緊急加固、加強山海關才形成的。這其中既有關隘本身的險要原因,也有戰略局勢變化的原因。
巡撫與巡按的調職直接影響戰爭走向。自王庭撰、熊廷弼上任以來,甘肅撫按兩院一改此前強令劉綎奪迴嘉峪關的態度,將軍事問題全麵托付劉綎而不再直接過問。二人按照離京前高元輔的吩咐,在甘肅境內展開各項政治、經濟工作,為接下來的軍事布局紮穩基礎。
劉綎得到的命令是確保肅州安全,伺機收複嘉峪關。這是個頗有冗餘度的任務,其基本要求是肅州必須確保,升級要求才是奪迴嘉峪關。
肅州自然是可以確保的,因為即便察哈爾部蒙軍現在擁有了不弱的火槍兵配置,但他們依舊嚴重缺乏火炮,並不具備強攻雄關大城的實際能力。此前布日哈圖一舉攻陷嘉峪關與肅州城,主要還是仰賴那次成功的偷襲。
劉綎所部在這近兩個月的時間裏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原先預備配置給西征的大軍基本到齊,現在分別屯駐肅州至甘州之間的塢堡之中。
為什麽不是集中在肅州?當然是因為把近十萬大軍屯駐在大明最西的一座城池之中會極大提高後勤壓力,也不利於肅州城的飲水和其他衛生安全保障。
打仗不是容易事,“因地製宜”永遠都是關鍵要素。在西北這種地方打仗能和江南一樣嗎?在江南你屯兵十萬,隻要不是自己找些諸如石頭山一類絕地上山紮營,隨便臨時打些井也能保證飲水安全。
可是在西北就大不一樣了,很多地方打井十丈不見水也毫不奇怪,離了安全且充足的水源供應,就算是百萬大軍也能分分鍾死給你看,還沒開打就落個全軍覆沒。
況且,肅州一地已經百年不曾屯兵十萬,一旦陡然有如此大軍全麵進駐,光是處理人畜糞便都是巨大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在春夏之交,鬧出疫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此,劉綎一邊謹慎的命令工兵部隊修建肅州的兵營,一邊將西征大軍打散分部在肅州與甘州一線數十個塢堡之中。
一方麵,這是確保大軍不被疫病所害;一方麵,這也是讓從其他各地調集的兵士熟悉西北氣候特征,以免出征之後水土不服。
總之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打仗不是兒戲。士兵不是遊戲裏的兵模,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有著真實的生理特征、生理極限,為將領者必須考慮到各種細節,以免自誤誤人。
不過,西征軍與嘉峪關蒙軍倒也不是就每天隔著這點距離大眼瞪小眼,雙方都發動過攻勢,隻不過如有默契一般,雙方的攻勢規模都不大,似乎都打著“萬一對方懈怠,我部或可偷襲得手”的心思。
當然,雙方都沒能得手——畢竟這段時間裏雙方的警惕性都很高。
雖則如此,劉綎感受到的壓力還是在不斷增長,因為通過這段時間的拉鋸與試探,他發現嘉峪關繞無可繞,隻能依靠強攻收複,而偏偏這個大明第一關實在太難打了。
不僅是關隘本身的堅固與雄偉現在反過來害了大明自己,即便是拿重炮強轟也很難撼動,而且更關鍵的是戰場寬度不夠,攻城時能夠擺開的陣勢太小,根本不足以集中足夠的重炮。
在嘉峪關前,一線軍隊能正麵擺開的陣勢隻有千餘人規模,而偏偏蒙軍現在也有射程頗遠的火槍,以及一直就有的精銳破甲重箭手,導致明軍還不能過於逼近,更加增添了攻關難度。
為了尋找嘉峪關的弱點,劉綎不僅把當地耆老找來詢問各項信息,甚至把縣誌找來細細翻閱。
然而,能給他提供借鑒的地方不多,因為嘉峪關自修成以來,除了布日哈圖這次,此前隻有過一次淪陷經曆。
之前說過,大明把嘉峪關作為西部邊關,在這裏建立軍事防線,主要有兩方麵原因。一是嘉峪關以西,逐步過渡為多民族、多國度、多教派,嘉峪關以東則逐步過渡為漢族、統一政權、儒家文化。這裏是明朝在河西可控製地區與西域蒙古勢力的人文分界線;
二是嘉峪關境內地理特殊,討賴河峽穀、黑山、新城草湖可以阻擋通行,把這些天然屏障用長城、墩台連接,再派駐軍隊把守,則長城倚憑天險,就形成了嘉峪關獨特的國家防線。天塹、天險是嘉峪關長城防禦體係的主體。天險緊湊,致建設成本低,戍守效率高,所以明朝選擇在嘉峪關設立國家防線。
明長城以外存在過渡地帶或明蒙雙方控製地區。嘉峪關以西的哈密、敦煌就是這種性質。開國之初,明廷為了穩定邊疆,維護嘉峪關以西國防安全,一是在敦煌、哈密設立七個羈縻衛,任命番夷部落首領為衛長官;二是在哈密設立忠順王,由朝廷任命,當地推舉首領擔任;三是通過調節嘉峪關通商頻率與稅率控製與蒙古和西域勢力的關係。
這些措施,調控了與西域的關係,拉攏、牽製了蒙古勢力。致嘉峪關以西在正德朝以前沒有刀兵,基本穩定。
然而到了16世紀初,新疆蒙古勢力由滿速兒繼承汗位(明史稱速檀,速檀是“蘇丹”的音譯,泛指中西亞國家的國王和統治者,滿速爾是東察合台汗國第十三任汗),他有複辟蒙古、統治中原的野心。
滿速爾汗清楚知道,要想占領中原,必先占領河西,要想占領河西,必先占領肅州,要想占領肅州,必先突破嘉峪關防線。自此,嘉峪關開始被覬覦,隨時受到新疆蒙古勢力的武力威脅。
經過幾年厲兵秣馬,滿速爾汗於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一月,率領一萬多蒙古軍隊東進。麵對重兵把守、不易逾越的嘉峪關防線,蒙古軍隊沒有直接從正麵攻擊,而是派出一支人馬,偷渡人馬難行的天生橋,跨越討賴河文殊段,潛至嘉峪關背後。
十一月十五日,東西夾擊、多處用兵,對嘉峪關及其防線展開全麵攻擊。當時芮寧任肅州遊擊將軍,他曾在正德二年前後任嘉峪關領操把總指揮。得知嘉峪關被蒙古軍隊圍攻,芮寧於十六日帶兵前去救援,行至文殊馮家溝一帶,與蒙軍遭遇,被攔截,雙方惡戰一天,最後明軍全部戰死,芮寧也中箭身亡。同日嘉峪關淪陷,隨後蒙軍包圍肅州。
至於嘉峪關陷落的戰鬥經過,史書、誌書均無記載。隻有位於後世野麻灣村西的小缽和寺(寺營莊子)的巨額藏糧說明戰鬥極其慘烈。
然而,劉綎打聽或者查證來的這些曆史對他幫助並不大。
成化以來,新疆因部族紛爭、王位爭奪產生大量流離失所的難民和流民,他們東歸明朝,被安置在肅州城及其周圍。這其中,混有大量的蒙古奸細和臥底,這些奸細和臥底長期以來從事搜集情報、策反番夷、發展敵後隊伍等工作。嘉峪關防線的駐軍、布防、戰力、要塞、路途等情報被滿速爾因此獲得。
他們十六日在肅州城內暴動,試圖裏應外合,陷落肅州城。肅州守軍全力鎮壓並最終穩定局麵,但也因此沒有及時、也沒有能力派兵增援芮寧。當然,反過來講,芮寧所部在文殊與敵惡鬥,也為肅州明軍平亂贏得時間。故最後因為內應計劃破敗,蒙軍搶掠後撤退。
換句話說,滿速爾汗拿下嘉峪關也是依靠偷襲。而且不得不說的是,芮寧雖然英勇戰死值得肯定,但他作為一軍主將戰死在嘉峪關外的野戰之中,也是間接導致嘉峪關失守的重大責任人——封建軍隊主將戰死,後果大家都懂。
這樣來看,反而印證了一件事:嘉峪關這地方隻要守軍自己謹慎、不盲動,基本沒有什麽弱點。
無法展開奇襲,正麵戰場又集中不了足夠的重炮,劉綎一時也沒了辦法,隻能硬著頭皮向內閣說明情況,然後征詢一下強攻是否可行——換句話說,能不能拿人命填。
高務實接到劉綎的軍報也很撓頭。他沒去過如今的嘉峪關,但在後世倒是簡單的遊覽過一下,雖然窺探不到大明時代的嘉峪關全貌,但也大致了解這地方的確易守難攻——正如劉綎所言:繞無可繞,也擺不開陣。
然而,要讓高務實同意拿人命去填,高務實也不可能答應。
即便不說什麽生命寶貴這樣的話,單說調一個士兵去嘉峪關,你當是玩呢?知道需要多少成本嗎?拿這種成本堆過去的大軍填嘉峪關天險,然後還要繼續西征,那他高元輔不再額外撥付一兩百萬銀子打得住麽?
高務實叫來周詠,兩人一道趕往兵部與大司馬宋應昌商議破關之法。
周詠是沒什麽辦法的,他本質上就是個文官,當遼撫和薊遼總督時也沒多少戰功,隻是守土有些功勞,進攻作戰指望他有何奇謀根本不現實。
宋應昌比他強點,至少在朝鮮作戰前期的表現算是統帥有度。不過,麵對劉綎當前的嘉峪關難題,他也想不出什麽辦法。要不是當了兵部尚書之後更加清楚填人命的成本太大,估摸著也會第一時間同意劉綎的看法。
搞來搞去,最終還是要高務實想辦法。而且讓高務實頗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光看眼神就知道這二位自己想不出好辦法之後立刻就把希望放在他這位百戰百勝的元輔身上,眼巴巴看著他。
好嘛,你們這總參謀長和國防部長搞不定本專業工作,全指望我這政府首腦給你們拉來一支瓦格納?可嘉峪關也不是巴赫穆特啊!
高務實手裏倒是的確有“私人雇傭軍”,但他比朝廷經製之軍更難以承受大量損失。別的且不說,至少朝廷官軍的撫恤可比他手裏的家丁撫恤便宜多了。
在這件事上還有個說道:在京華體係內部,大明國內的家丁軍撫恤是最貴也是最難的,南疆各軍的撫恤工作遠比大明國內的家丁撫恤好辦。
這是因為,高務實在南疆實際掌握政權,也就掌握土地這一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而南疆尤其是最近拿下的南洋群島上麵還有大量“無主之地”以及“待墾荒地”,因此南疆的戰損即便不給銀子撫恤,也可以給土地這種硬通貨中的硬通貨,基本上沒有哪個士兵的家屬會拒絕土地補償——隻要沒“短斤少兩”就行。
然而在大明國內就沒轍了,基本隻能給錢。畢竟大明雖大,但田地早就是稀缺貨了,很多地方是你有錢也買不到合適的田地,因為人家除非真是走投無路了,否則農耕社會誰肯輕易賣田啊?
這就是高務實敢把南疆對鼎盛莫臥兒帝國的戰事拿給隻有十三歲的高淵練手,而在大明卻隻敢讓劉綎這種名將代掌一省京華家丁的其中一項重要原因——國內實在損失不起,或者說賠不起。
然而無論如何,現在周詠和宋應昌麵對嘉峪關都無法可想,高務實就算再不情願也必須想辦法解決問題。可是,這種繞無可繞,強攻又擺不開陣容的雄關堅城到底還有什麽辦法可想呢?
高務實眉頭深皺,半晌沉吟不語。周詠和宋應昌屏息凝神,也不敢打擾高務實思考。
元輔大人思索良久,忽然歎了口氣,道:“二位可曾聽說過當年拙荊擊破諒山一戰?”
二人稍稍一愣,彼此對視一眼,然後望向高務實。周詠愕然道:“聽說是元輔引天雷擊而破之……難道元輔要親往嘉峪關,再引天雷?”
高務實擺手道:“你要說‘引天雷’,這種事我還真會,但那需要修高塔……得了,不說笑了,擊破諒山並非什麽我施法引動天雷,那是一種威力巨大的火藥。
但是那東西危險得很,隻要稍不留意……比如說晃蕩得稍微厲害一點都會劇烈爆炸,因此隻用過那一次之後就被我下令禁止生產了。然而這一次實在是局勢所迫,我會下令京華趕製一批送往肅州。未免沿路麻煩,你們安排一彪人馬專門護送,決不能出半點問題。”
周詠看了宋應昌一眼,宋應昌沉吟道:“此物威力之大猶如天雷,元輔又說其極易引爆,那這護送就真是茲事體大了。下官建議調動禁衛軍一部護送,不知可否?”
高務實點頭道:“可。”然後補充道:“調動禁衛軍需要皇上虎符,這件事我親自去和皇上說吧。”
——
感謝書友“kiki凱”、“o尚書令”、“kzx”、“an”的月票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flexbio”的20張月票支持,謝謝!
(本章完)
甘肅巡撫換了人,甘肅巡按也換了人,不會有人逼著他強攻這處大明第一關了。
是的,如今的大明第一關是嘉峪關而不是山海關,因為曆史上山海關成為“天下第一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後金崛起、遼東失陷,大明緊急加固、加強山海關才形成的。這其中既有關隘本身的險要原因,也有戰略局勢變化的原因。
巡撫與巡按的調職直接影響戰爭走向。自王庭撰、熊廷弼上任以來,甘肅撫按兩院一改此前強令劉綎奪迴嘉峪關的態度,將軍事問題全麵托付劉綎而不再直接過問。二人按照離京前高元輔的吩咐,在甘肅境內展開各項政治、經濟工作,為接下來的軍事布局紮穩基礎。
劉綎得到的命令是確保肅州安全,伺機收複嘉峪關。這是個頗有冗餘度的任務,其基本要求是肅州必須確保,升級要求才是奪迴嘉峪關。
肅州自然是可以確保的,因為即便察哈爾部蒙軍現在擁有了不弱的火槍兵配置,但他們依舊嚴重缺乏火炮,並不具備強攻雄關大城的實際能力。此前布日哈圖一舉攻陷嘉峪關與肅州城,主要還是仰賴那次成功的偷襲。
劉綎所部在這近兩個月的時間裏得到了極大的加強,原先預備配置給西征的大軍基本到齊,現在分別屯駐肅州至甘州之間的塢堡之中。
為什麽不是集中在肅州?當然是因為把近十萬大軍屯駐在大明最西的一座城池之中會極大提高後勤壓力,也不利於肅州城的飲水和其他衛生安全保障。
打仗不是容易事,“因地製宜”永遠都是關鍵要素。在西北這種地方打仗能和江南一樣嗎?在江南你屯兵十萬,隻要不是自己找些諸如石頭山一類絕地上山紮營,隨便臨時打些井也能保證飲水安全。
可是在西北就大不一樣了,很多地方打井十丈不見水也毫不奇怪,離了安全且充足的水源供應,就算是百萬大軍也能分分鍾死給你看,還沒開打就落個全軍覆沒。
況且,肅州一地已經百年不曾屯兵十萬,一旦陡然有如此大軍全麵進駐,光是處理人畜糞便都是巨大的安全隱患,尤其是在春夏之交,鬧出疫病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此,劉綎一邊謹慎的命令工兵部隊修建肅州的兵營,一邊將西征大軍打散分部在肅州與甘州一線數十個塢堡之中。
一方麵,這是確保大軍不被疫病所害;一方麵,這也是讓從其他各地調集的兵士熟悉西北氣候特征,以免出征之後水土不服。
總之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打仗不是兒戲。士兵不是遊戲裏的兵模,他們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有著真實的生理特征、生理極限,為將領者必須考慮到各種細節,以免自誤誤人。
不過,西征軍與嘉峪關蒙軍倒也不是就每天隔著這點距離大眼瞪小眼,雙方都發動過攻勢,隻不過如有默契一般,雙方的攻勢規模都不大,似乎都打著“萬一對方懈怠,我部或可偷襲得手”的心思。
當然,雙方都沒能得手——畢竟這段時間裏雙方的警惕性都很高。
雖則如此,劉綎感受到的壓力還是在不斷增長,因為通過這段時間的拉鋸與試探,他發現嘉峪關繞無可繞,隻能依靠強攻收複,而偏偏這個大明第一關實在太難打了。
不僅是關隘本身的堅固與雄偉現在反過來害了大明自己,即便是拿重炮強轟也很難撼動,而且更關鍵的是戰場寬度不夠,攻城時能夠擺開的陣勢太小,根本不足以集中足夠的重炮。
在嘉峪關前,一線軍隊能正麵擺開的陣勢隻有千餘人規模,而偏偏蒙軍現在也有射程頗遠的火槍,以及一直就有的精銳破甲重箭手,導致明軍還不能過於逼近,更加增添了攻關難度。
為了尋找嘉峪關的弱點,劉綎不僅把當地耆老找來詢問各項信息,甚至把縣誌找來細細翻閱。
然而,能給他提供借鑒的地方不多,因為嘉峪關自修成以來,除了布日哈圖這次,此前隻有過一次淪陷經曆。
之前說過,大明把嘉峪關作為西部邊關,在這裏建立軍事防線,主要有兩方麵原因。一是嘉峪關以西,逐步過渡為多民族、多國度、多教派,嘉峪關以東則逐步過渡為漢族、統一政權、儒家文化。這裏是明朝在河西可控製地區與西域蒙古勢力的人文分界線;
二是嘉峪關境內地理特殊,討賴河峽穀、黑山、新城草湖可以阻擋通行,把這些天然屏障用長城、墩台連接,再派駐軍隊把守,則長城倚憑天險,就形成了嘉峪關獨特的國家防線。天塹、天險是嘉峪關長城防禦體係的主體。天險緊湊,致建設成本低,戍守效率高,所以明朝選擇在嘉峪關設立國家防線。
明長城以外存在過渡地帶或明蒙雙方控製地區。嘉峪關以西的哈密、敦煌就是這種性質。開國之初,明廷為了穩定邊疆,維護嘉峪關以西國防安全,一是在敦煌、哈密設立七個羈縻衛,任命番夷部落首領為衛長官;二是在哈密設立忠順王,由朝廷任命,當地推舉首領擔任;三是通過調節嘉峪關通商頻率與稅率控製與蒙古和西域勢力的關係。
這些措施,調控了與西域的關係,拉攏、牽製了蒙古勢力。致嘉峪關以西在正德朝以前沒有刀兵,基本穩定。
然而到了16世紀初,新疆蒙古勢力由滿速兒繼承汗位(明史稱速檀,速檀是“蘇丹”的音譯,泛指中西亞國家的國王和統治者,滿速爾是東察合台汗國第十三任汗),他有複辟蒙古、統治中原的野心。
滿速爾汗清楚知道,要想占領中原,必先占領河西,要想占領河西,必先占領肅州,要想占領肅州,必先突破嘉峪關防線。自此,嘉峪關開始被覬覦,隨時受到新疆蒙古勢力的武力威脅。
經過幾年厲兵秣馬,滿速爾汗於正德十一年(1516年)十一月,率領一萬多蒙古軍隊東進。麵對重兵把守、不易逾越的嘉峪關防線,蒙古軍隊沒有直接從正麵攻擊,而是派出一支人馬,偷渡人馬難行的天生橋,跨越討賴河文殊段,潛至嘉峪關背後。
十一月十五日,東西夾擊、多處用兵,對嘉峪關及其防線展開全麵攻擊。當時芮寧任肅州遊擊將軍,他曾在正德二年前後任嘉峪關領操把總指揮。得知嘉峪關被蒙古軍隊圍攻,芮寧於十六日帶兵前去救援,行至文殊馮家溝一帶,與蒙軍遭遇,被攔截,雙方惡戰一天,最後明軍全部戰死,芮寧也中箭身亡。同日嘉峪關淪陷,隨後蒙軍包圍肅州。
至於嘉峪關陷落的戰鬥經過,史書、誌書均無記載。隻有位於後世野麻灣村西的小缽和寺(寺營莊子)的巨額藏糧說明戰鬥極其慘烈。
然而,劉綎打聽或者查證來的這些曆史對他幫助並不大。
成化以來,新疆因部族紛爭、王位爭奪產生大量流離失所的難民和流民,他們東歸明朝,被安置在肅州城及其周圍。這其中,混有大量的蒙古奸細和臥底,這些奸細和臥底長期以來從事搜集情報、策反番夷、發展敵後隊伍等工作。嘉峪關防線的駐軍、布防、戰力、要塞、路途等情報被滿速爾因此獲得。
他們十六日在肅州城內暴動,試圖裏應外合,陷落肅州城。肅州守軍全力鎮壓並最終穩定局麵,但也因此沒有及時、也沒有能力派兵增援芮寧。當然,反過來講,芮寧所部在文殊與敵惡鬥,也為肅州明軍平亂贏得時間。故最後因為內應計劃破敗,蒙軍搶掠後撤退。
換句話說,滿速爾汗拿下嘉峪關也是依靠偷襲。而且不得不說的是,芮寧雖然英勇戰死值得肯定,但他作為一軍主將戰死在嘉峪關外的野戰之中,也是間接導致嘉峪關失守的重大責任人——封建軍隊主將戰死,後果大家都懂。
這樣來看,反而印證了一件事:嘉峪關這地方隻要守軍自己謹慎、不盲動,基本沒有什麽弱點。
無法展開奇襲,正麵戰場又集中不了足夠的重炮,劉綎一時也沒了辦法,隻能硬著頭皮向內閣說明情況,然後征詢一下強攻是否可行——換句話說,能不能拿人命填。
高務實接到劉綎的軍報也很撓頭。他沒去過如今的嘉峪關,但在後世倒是簡單的遊覽過一下,雖然窺探不到大明時代的嘉峪關全貌,但也大致了解這地方的確易守難攻——正如劉綎所言:繞無可繞,也擺不開陣。
然而,要讓高務實同意拿人命去填,高務實也不可能答應。
即便不說什麽生命寶貴這樣的話,單說調一個士兵去嘉峪關,你當是玩呢?知道需要多少成本嗎?拿這種成本堆過去的大軍填嘉峪關天險,然後還要繼續西征,那他高元輔不再額外撥付一兩百萬銀子打得住麽?
高務實叫來周詠,兩人一道趕往兵部與大司馬宋應昌商議破關之法。
周詠是沒什麽辦法的,他本質上就是個文官,當遼撫和薊遼總督時也沒多少戰功,隻是守土有些功勞,進攻作戰指望他有何奇謀根本不現實。
宋應昌比他強點,至少在朝鮮作戰前期的表現算是統帥有度。不過,麵對劉綎當前的嘉峪關難題,他也想不出什麽辦法。要不是當了兵部尚書之後更加清楚填人命的成本太大,估摸著也會第一時間同意劉綎的看法。
搞來搞去,最終還是要高務實想辦法。而且讓高務實頗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光看眼神就知道這二位自己想不出好辦法之後立刻就把希望放在他這位百戰百勝的元輔身上,眼巴巴看著他。
好嘛,你們這總參謀長和國防部長搞不定本專業工作,全指望我這政府首腦給你們拉來一支瓦格納?可嘉峪關也不是巴赫穆特啊!
高務實手裏倒是的確有“私人雇傭軍”,但他比朝廷經製之軍更難以承受大量損失。別的且不說,至少朝廷官軍的撫恤可比他手裏的家丁撫恤便宜多了。
在這件事上還有個說道:在京華體係內部,大明國內的家丁軍撫恤是最貴也是最難的,南疆各軍的撫恤工作遠比大明國內的家丁撫恤好辦。
這是因為,高務實在南疆實際掌握政權,也就掌握土地這一最重要的生產資料,而南疆尤其是最近拿下的南洋群島上麵還有大量“無主之地”以及“待墾荒地”,因此南疆的戰損即便不給銀子撫恤,也可以給土地這種硬通貨中的硬通貨,基本上沒有哪個士兵的家屬會拒絕土地補償——隻要沒“短斤少兩”就行。
然而在大明國內就沒轍了,基本隻能給錢。畢竟大明雖大,但田地早就是稀缺貨了,很多地方是你有錢也買不到合適的田地,因為人家除非真是走投無路了,否則農耕社會誰肯輕易賣田啊?
這就是高務實敢把南疆對鼎盛莫臥兒帝國的戰事拿給隻有十三歲的高淵練手,而在大明卻隻敢讓劉綎這種名將代掌一省京華家丁的其中一項重要原因——國內實在損失不起,或者說賠不起。
然而無論如何,現在周詠和宋應昌麵對嘉峪關都無法可想,高務實就算再不情願也必須想辦法解決問題。可是,這種繞無可繞,強攻又擺不開陣容的雄關堅城到底還有什麽辦法可想呢?
高務實眉頭深皺,半晌沉吟不語。周詠和宋應昌屏息凝神,也不敢打擾高務實思考。
元輔大人思索良久,忽然歎了口氣,道:“二位可曾聽說過當年拙荊擊破諒山一戰?”
二人稍稍一愣,彼此對視一眼,然後望向高務實。周詠愕然道:“聽說是元輔引天雷擊而破之……難道元輔要親往嘉峪關,再引天雷?”
高務實擺手道:“你要說‘引天雷’,這種事我還真會,但那需要修高塔……得了,不說笑了,擊破諒山並非什麽我施法引動天雷,那是一種威力巨大的火藥。
但是那東西危險得很,隻要稍不留意……比如說晃蕩得稍微厲害一點都會劇烈爆炸,因此隻用過那一次之後就被我下令禁止生產了。然而這一次實在是局勢所迫,我會下令京華趕製一批送往肅州。未免沿路麻煩,你們安排一彪人馬專門護送,決不能出半點問題。”
周詠看了宋應昌一眼,宋應昌沉吟道:“此物威力之大猶如天雷,元輔又說其極易引爆,那這護送就真是茲事體大了。下官建議調動禁衛軍一部護送,不知可否?”
高務實點頭道:“可。”然後補充道:“調動禁衛軍需要皇上虎符,這件事我親自去和皇上說吧。”
——
感謝書友“kiki凱”、“o尚書令”、“kzx”、“an”的月票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flexbio”的20張月票支持,謝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