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務實調動自己的家丁護衛,一路護送張居正南下返鄉。這件事在朝中被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員誤以為是高拱之令,因此引出兩類議論。
一類認為高拱貪圖虛名,明明張居正的倒台,他高拱就是主要受益人,偏偏還讓自家侄兒派遣家丁、車隊一路護送,顯然是想撈個好名聲。
另一類則認為高拱念及與張居正數十年的交情,不論兩人結果如何,終不免難下狠手,到底還是一番好心。
然而,這檔子事其實又是高務實自己的主意,又是一次擅自而為,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這一次高拱什麽話都沒說,算是默認了。而郭樸知道以後,甚至還表揚了高務實幾句,認為這是仁厚君子之風,無須在意旁人言語。
至於高務實的真實目的,那就隻有他自己心裏清楚了。
這一次洗牌,算是新君即位後國家大局的根本性變動,通過這次事件,高拱確立了在萬曆親政之前內閣的絕對權威,甚至由於其在朝廷高層再無真正的敵手,各項改革大計終於可以按照他的意誌推行開來。
八月初,禮部議定兩宮尊號。次日,由內閣首輔高拱、次輔郭樸領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翰林院等各衙門主官齊齊上疏,請加兩宮尊號,以陳皇後為仁聖皇太後,李貴妃為慈聖皇太後。小皇帝萬曆批紅說要請示兩宮。
又次日,京中全體世勳以成國公朱希忠、定國公徐文璧、英國公張溶為首上疏,請皇帝準內閣、禮部等議,上兩宮尊號。
下午,聖諭下達:諸卿所請,亦是朕意,然兩宮深慟朕皇考龍馭,今皇考山陵未畢,兩宮俱感難安。所請雖是,暫不可允。
再次日,鎮守昌平地方太監、提調陵工孟衝上疏,帝陵相度已定,前定潭峪嶺處,主山峻峭,氣脈全無,非所宜也。然經反複相度,乃查顯陵舊地大峪山處,山嶺雄渾,氣脈天成,實絕佳之所。然則顯陵乃世宗為獻皇所建,因事空置,此略難決,敢情宸斷。
孟衝這道奏疏是說此前相度的位置不好,但是經查發現,當年嘉靖大禮議時給其生父所建的顯陵是個好地方,隻是由於後來嘉靖生父最後沒有遷陵,所以這地方雖然修了玄宮,但沒有完全修完,現在空著,這件事不好決斷,請皇帝聖裁。
皇帝當然也聖裁不了——那顯陵本是給隆慶的爺爺修的,現在讓孫兒“住”進去?聽起來好像有點不靠譜。
於是匯報給兩宮,兩宮更不懂這些事了,這都是事關禮儀的大事,她倆也不敢拿主意,於是又推迴內閣和禮部。
這次有人拍板了,高拱站出來,明確表態就定在大峪山顯陵舊址!
高拱這麽快拍板,倒不是因為別的什麽,而是他覺得顯陵空著也是空著,現在稍加修葺就能把事辦成,那簡直太好了,何必重複動工,錢沒地方花麽?有錢修帝陵,還不如拿這錢去修邊防呢!
於是高拱派工部尚書朱衡親自前往考察,臨行前把朱衡找來麵授機宜。
朱衡這次來去都很快,迴來就猛誇顯陵那地方簡直太好了,不光風水好得沒邊,而且原本修得差不多的玄宮更是神奇無比:“玄宮內紫光煥發,和氣鬱蒸,門堂幹淨,宛若暖室”!
朱翊鈞一聽當然大喜過望,連忙迴稟兩宮,兩宮聽了也很高興——她們倆將來也得“住”那兒——於是這件事就定了下來。
朱翊鈞立刻下旨將其定為昭陵,先遷孝懿皇後李氏棺槨——這位是隆慶第一任王妃,死得挺早,皇後是追封的。到了九月十九日,隆慶——現在應該稱穆宗皇帝了——的棺槨也葬入陵內。
接下來就到了戶部、工部撥款調人修葺陵寢的時候了,但是此時出現了一點意外——高務實上疏,請求出人出錢參與修陵。
這就搞得所有人都納悶了,隆慶又不是你爹,你出人出錢幫他修陵是個什麽道理?
別說下麵的人搞不清狀況,就算兩宮和小皇帝也莫名其妙,甚至朱翊鈞還冒出了一個念頭:莫非務實其實是朕的兄弟?
這一想不得了,他就聯想起當初父皇對高務實的看重,那絕非一般的看重啊,死前都交代要讓他陪自己讀書到親政為止,而且之前還有過單獨的交談,說高務實是他留給自己將來做輔臣的!
不過這個聯想沒聯想多久,因為高務實很快說明了原因。
其一是先帝對他有大恩,不光是特旨特任,而且專許了他香皂製造之權,他能有今日之富,有賴此事良多,如今先帝大行,自己出點錢理所當然。
其二是他試驗出來一種特殊的建築材料,以之修建營造,均是堅固異常,所以特意獻出來作為報答先帝知遇之恩的一部分。
哦,原來是這麽迴事,那倒是說得過去了。唯一的問題就隻有一個,那種建築材料到底有多神奇。
不親眼讓人看見的神奇,很多人是不信的,所以高務實決定讓人看見,並為之請旨。
九月二十三,趁著秋老虎還在,天氣還比較熱,高務實的表演開始了。
萬歲山(煤山)下,幾十名高家家丁充當建築工人,在靠近宮城的邊緣開始修建。他們今天要修的建築並不困難,隻是一所普通的倉庫庫房。
當天被請來參觀修建的,是上至兩宮、皇帝,下至內閣和各部院大臣以及一溜兒的科道言官。
隨著高務實的一聲令下,高家家丁掀開建築材料上的蒙布,露出裏麵的真容。
一打開,工部尚書朱衡就詫異了,問道:“高觀政,這些鐵棍也是建築材料?”
高務實沒打算給他介紹鋼筋混凝土,隻是笑著讓他看下去。
其實高務實這個所謂的鋼筋混凝土建築還非常簡陋。那些所謂的鋼筋,其實不過是大拇指粗細的熟鐵細棍,而他的這個混凝土放在後世更是遠不達標,差不多隻能算是矽酸鹽水泥裏添加了一些簡單骨料。至於抗壓強度、耐酸耐腐、膨脹係數等等,更是根本沒人知道,也根本就測不了。
但不管怎麽說,這個原始的鋼筋水泥建築,肯定比大明此時的建築要堅固耐用得多。
然而高務實是個從來不肯做白工的人,他跳出來插手陵工,當然不會隻有他自己明麵上說的那兩個原因,自然是別有所圖了。
一類認為高拱貪圖虛名,明明張居正的倒台,他高拱就是主要受益人,偏偏還讓自家侄兒派遣家丁、車隊一路護送,顯然是想撈個好名聲。
另一類則認為高拱念及與張居正數十年的交情,不論兩人結果如何,終不免難下狠手,到底還是一番好心。
然而,這檔子事其實又是高務實自己的主意,又是一次擅自而為,不過出人意料的是,這一次高拱什麽話都沒說,算是默認了。而郭樸知道以後,甚至還表揚了高務實幾句,認為這是仁厚君子之風,無須在意旁人言語。
至於高務實的真實目的,那就隻有他自己心裏清楚了。
這一次洗牌,算是新君即位後國家大局的根本性變動,通過這次事件,高拱確立了在萬曆親政之前內閣的絕對權威,甚至由於其在朝廷高層再無真正的敵手,各項改革大計終於可以按照他的意誌推行開來。
八月初,禮部議定兩宮尊號。次日,由內閣首輔高拱、次輔郭樸領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翰林院等各衙門主官齊齊上疏,請加兩宮尊號,以陳皇後為仁聖皇太後,李貴妃為慈聖皇太後。小皇帝萬曆批紅說要請示兩宮。
又次日,京中全體世勳以成國公朱希忠、定國公徐文璧、英國公張溶為首上疏,請皇帝準內閣、禮部等議,上兩宮尊號。
下午,聖諭下達:諸卿所請,亦是朕意,然兩宮深慟朕皇考龍馭,今皇考山陵未畢,兩宮俱感難安。所請雖是,暫不可允。
再次日,鎮守昌平地方太監、提調陵工孟衝上疏,帝陵相度已定,前定潭峪嶺處,主山峻峭,氣脈全無,非所宜也。然經反複相度,乃查顯陵舊地大峪山處,山嶺雄渾,氣脈天成,實絕佳之所。然則顯陵乃世宗為獻皇所建,因事空置,此略難決,敢情宸斷。
孟衝這道奏疏是說此前相度的位置不好,但是經查發現,當年嘉靖大禮議時給其生父所建的顯陵是個好地方,隻是由於後來嘉靖生父最後沒有遷陵,所以這地方雖然修了玄宮,但沒有完全修完,現在空著,這件事不好決斷,請皇帝聖裁。
皇帝當然也聖裁不了——那顯陵本是給隆慶的爺爺修的,現在讓孫兒“住”進去?聽起來好像有點不靠譜。
於是匯報給兩宮,兩宮更不懂這些事了,這都是事關禮儀的大事,她倆也不敢拿主意,於是又推迴內閣和禮部。
這次有人拍板了,高拱站出來,明確表態就定在大峪山顯陵舊址!
高拱這麽快拍板,倒不是因為別的什麽,而是他覺得顯陵空著也是空著,現在稍加修葺就能把事辦成,那簡直太好了,何必重複動工,錢沒地方花麽?有錢修帝陵,還不如拿這錢去修邊防呢!
於是高拱派工部尚書朱衡親自前往考察,臨行前把朱衡找來麵授機宜。
朱衡這次來去都很快,迴來就猛誇顯陵那地方簡直太好了,不光風水好得沒邊,而且原本修得差不多的玄宮更是神奇無比:“玄宮內紫光煥發,和氣鬱蒸,門堂幹淨,宛若暖室”!
朱翊鈞一聽當然大喜過望,連忙迴稟兩宮,兩宮聽了也很高興——她們倆將來也得“住”那兒——於是這件事就定了下來。
朱翊鈞立刻下旨將其定為昭陵,先遷孝懿皇後李氏棺槨——這位是隆慶第一任王妃,死得挺早,皇後是追封的。到了九月十九日,隆慶——現在應該稱穆宗皇帝了——的棺槨也葬入陵內。
接下來就到了戶部、工部撥款調人修葺陵寢的時候了,但是此時出現了一點意外——高務實上疏,請求出人出錢參與修陵。
這就搞得所有人都納悶了,隆慶又不是你爹,你出人出錢幫他修陵是個什麽道理?
別說下麵的人搞不清狀況,就算兩宮和小皇帝也莫名其妙,甚至朱翊鈞還冒出了一個念頭:莫非務實其實是朕的兄弟?
這一想不得了,他就聯想起當初父皇對高務實的看重,那絕非一般的看重啊,死前都交代要讓他陪自己讀書到親政為止,而且之前還有過單獨的交談,說高務實是他留給自己將來做輔臣的!
不過這個聯想沒聯想多久,因為高務實很快說明了原因。
其一是先帝對他有大恩,不光是特旨特任,而且專許了他香皂製造之權,他能有今日之富,有賴此事良多,如今先帝大行,自己出點錢理所當然。
其二是他試驗出來一種特殊的建築材料,以之修建營造,均是堅固異常,所以特意獻出來作為報答先帝知遇之恩的一部分。
哦,原來是這麽迴事,那倒是說得過去了。唯一的問題就隻有一個,那種建築材料到底有多神奇。
不親眼讓人看見的神奇,很多人是不信的,所以高務實決定讓人看見,並為之請旨。
九月二十三,趁著秋老虎還在,天氣還比較熱,高務實的表演開始了。
萬歲山(煤山)下,幾十名高家家丁充當建築工人,在靠近宮城的邊緣開始修建。他們今天要修的建築並不困難,隻是一所普通的倉庫庫房。
當天被請來參觀修建的,是上至兩宮、皇帝,下至內閣和各部院大臣以及一溜兒的科道言官。
隨著高務實的一聲令下,高家家丁掀開建築材料上的蒙布,露出裏麵的真容。
一打開,工部尚書朱衡就詫異了,問道:“高觀政,這些鐵棍也是建築材料?”
高務實沒打算給他介紹鋼筋混凝土,隻是笑著讓他看下去。
其實高務實這個所謂的鋼筋混凝土建築還非常簡陋。那些所謂的鋼筋,其實不過是大拇指粗細的熟鐵細棍,而他的這個混凝土放在後世更是遠不達標,差不多隻能算是矽酸鹽水泥裏添加了一些簡單骨料。至於抗壓強度、耐酸耐腐、膨脹係數等等,更是根本沒人知道,也根本就測不了。
但不管怎麽說,這個原始的鋼筋水泥建築,肯定比大明此時的建築要堅固耐用得多。
然而高務實是個從來不肯做白工的人,他跳出來插手陵工,當然不會隻有他自己明麵上說的那兩個原因,自然是別有所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