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義看著高務實離去的背影,笑容很快斂去,眼中則閃過一絲深思。這位元輔靖國公,不僅文武雙全,而且權勢滔天。不過更關鍵的卻是這位爺明明年少得誌,官途順遂異常,卻偏偏從未表現出任何張狂跋扈,反而越是名動天下、位高權重,就越是折節下士、鋒芒不露。
田義也是在內廷一步步走到今日的,要知道南京守備太監可謂外放內官的第一人,沒點能耐哪裏做得到?隻是他外放地方的時間太多,所以直接接觸高務實的機會有限,缺乏對這位萬曆第一重臣的直接了解。不過,他多年的閱曆不是說笑的,他很清楚高務實這樣的人有多可怕。
這位靖國公方才本有話要說,似乎已經察覺到了自己話中的深意,但當自己頗為無禮的打斷他之後,他卻不僅沒有表現出任何一絲慍怒,甚至也沒有追問。單憑這份涵養與城府,這位靖國公爺就讓人不得不由衷佩服。
人微言輕之人不輕易發怒,那是自知沒有發怒的本錢,可是到了高務實這般地位,麵對一位“閹豎”的無禮仍能不動聲色,甚至臨別時還能微笑道別,那就太難得了。按著田義的理解,這不僅僅意味著高務實城府極深,而且意味著他極其自信。
城府深,故能恢宏大度,休休有容;極自信,故能氣定神閑,泰然處之。
如此看來,這位靖國公爺能有今日,確非隻是仗著先輩餘蔭,也不隻是因為能征慣戰,更不是單靠皇爺恩寵,他是真有做成大事的各種先決條件啊!
既是這般,南京這潭死水說不定還真能被他攪動起來,繼而澄清透徹,滌蕩一清?若果然如此,咱家橫豎都這般年紀了,就算舍得這一身剮,也陪他出一番力氣又如何?
這就要簡單介紹一下這位南京守備太監田義了。此人九歲時入宮,開始他的宮廷生涯。在隆慶年間,田義被任命為司禮監提督太監下屬的六科廊掌司,管理內外章疏和內官檔案。朱翊鈞即位後,發覺田義忠誠能幹,於次年提拔至文書房當管事,作為司禮監太監的預備人選。
此時的田義負責保管奏章和傳達皇帝旨意,後因辦事得力升為內官監太監,監督朝廷建築工程和吏部選官。萬曆十年,田義奉旨押送秦府永壽王府輔國中尉懷墉至鳳陽,執行重要的押送任務,開始了外放生涯。
萬曆十一年,田義被任命為欽差鎮守湖廣地方太監。萬曆十四年,轉調南京副守備太監,萬曆十七年,升為欽差南京守備太監並掌管南京司禮監印,與南京兵部尚書參讚軍務、南京守備勳臣一道控製南京軍政大權至今。
其實從這裏也能看出朱翊鈞確實是個不喜歡隨便調動得力手下之人。文臣武將的調動有一定之規,確實有時候不調動也不行,但內官外放鎮守乃是皇帝一言而決之事,他表現得就很明顯——田義從萬曆十七年出任南京守備太監,至今已經十三年之久!
要知道,大明的南京守備太監在明朝政治和軍事體係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對南京及其周邊地區的直接管理和控製上。
南京守備太監不僅是皇宮派出機構,負責監視地方省級以下所有官員,而且實際上在南京行使了實質性的統治權。
這一職務的職責包括維護留都的安寧、監管皇城與孝陵,以及向北京的天子貢獻南京的獨特物產等。雖然在永樂大帝遷都北京後,南京地位下降,隻作為留都,但其地位仍在諸省之上,而南京守備太監的權力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
他們不僅管理南京內府二十四衙門和南京軍隊,還在沒有皇帝的南京紫禁城內,儼然成為了“土皇帝”,統管著南京的各項事務。此外,南京守備太監還負責保護太祖皇帝的孝陵乃至鳳陽祖陵,以及管理被關在鳳陽高牆內的犯罪宗室,地位之重要可見一斑。而這樣一個重要職務,田義居然一連幹了十三年。
當然,反過來說,這也意味著田義的能力是被皇帝十分看重的。
高務實也知道這一點,隻是他以往並沒有多接觸田義——這一來是因為南京不是他的重點經營地區,二來也是因為他作為中樞重臣不便與內官鎮守走得太近,以免東廠和錦衣衛誤解。
方才這一番接觸,高務實自然能感覺到田義似乎故意“撩撥”自己,此時走出乾清宮,心中難免對田義的話反複琢磨。
田義作為南京守備太監,地位顯赫且不去說,關鍵是他對南京官場的了解必然非同一般。他剛才的話似乎在暗示南京官場的複雜多變,以及可能存在的暗流湧動。
高務實深知,南京作為大明的留都,雖然政治地位不及北京,但因其獨特的政治地位,一直是各方勢力角逐的焦點。
南京官場中,既有心學派根深蒂固的勢力,也有實學派這些年悄然伸出的觸角,更不用提還有開國係勳貴無與倫比的影響。各種力量交織在南京留都,形成了一張錯綜複雜的關係網。
此次皇帝南巡,名義上隻是為了拜謁孝陵,但如今看來,可能更有著整頓南京官場的深意。高務實自覺自己作為內閣首輔,肩負著輔佐皇帝的重任,對此必須謹慎行事,既要維護皇帝的權威,又要平衡各方勢力,確保朝政穩定。
其實站在高務實的角度來看,以朱翊鈞如今的聲威來說,其皇權之盛恐怕連嘉靖帝都無法比擬,畢竟嘉靖禦下靠的全是權謀手段,而朱翊鈞則是真真靠著這些年的文成武德——別管這些功勞是不是都由他高務實出手拿下,朱翊鈞作為皇帝總歸是慧眼識人領導有方,這一點誰也不能抹殺。
在這種情況下,朱翊鈞駕臨留都,南京方麵不可能有任何人敢忤逆聖意。不過,不敢忤逆聖意不代表不敢陽奉陰違。此時的皇帝作為真正的強龍,確實能壓得住任何地頭蛇,但問題在於誰都知道這條強龍不可能久居於此,他終歸是要不了多久就要迴北京的。
所以,作為南京的地頭蛇們,隻要在強龍壓迫下老老實實蟄伏一段時間,等這強龍迴轉京師,南京就依然是地頭蛇們的南京。
高務實覺著,沈一貫今晚的自信大抵就是來源於此——我的主場優勢足夠大,雖然對抗皇帝不現實,但皇帝能在這南京待多久?等皇帝一走,你高務實難道還能滯留在這兒不成?你們都走了,南京就還是那個南京。不過沈一貫的自信好分析,可現在的問題是田義方才這番“撩撥”又是何意呢?
是挑釁嗎?似乎並不應該。
南京守備太監想要做好他的工作,自然是要和南京官場與南京勳貴們搞好關係的,否則他壓根做不成任何事,甚至做什麽就錯什麽,不可能在此長任十三年之久。
然而,南京守備太監也不太可能完全與南京官場、南京勳貴們沆瀣一氣,否則每次上報都是南京上下歌舞升平,官員勳貴忠心勤勉,那皇帝但凡略加思索都知道絕對有鬼——朕派你去南京是要你監督當地的,結果你說南京萬事如意,一點問題都沒有,你當朕是白癡麽?
按著這個思路,高務實敢肯定,田義一定知道南京很多真實情況,隻不過他需要判斷是否有必要將這些情況上報。
報不報,報多少,何時報,如何報,這都是需要權衡考量的。
高務實覺得,從剛才田義的態度來說,他可能隻是想先在自己這裏露個麵,暗示一下他知道南京的某些內幕。但當自己欲要發問時,田義又打斷並轉移了話頭,可見他不打算直接“投誠”,而似乎想要做個姿態……
這種做派高務實是很熟悉的,因為在官場上太常見了。一般而言,如果對方這樣表現,那麽大概率是對方有意與自己合作,但是他需要待價而沽,因此隻稍稍表露一下,彰顯他的重要性,然後就等著自己主動找他“報價”。
說實話,高務實對此並不反感。合作嘛,本就是一種生意,而生意就是交換,你提出你的條件,我提出我的要求,如果雙方都能接受,那這生意就是值得做的。
當然,這隻是簡單的描述,一樁生意要能做成,雙方必然還有一個講價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可長可短,有時候久談不攏,有時候一拍即合。
擺在高務實麵前的情況還算明了,田義作為在南京守備太監任上幹了足足十三年的“老南京”,他手裏掌握的內幕幾乎不可能少,甚至因為地位足夠高,他知道的內幕極有可能還是非常核心的那種。換句話說,田義的“本錢”足夠雄厚。
既然對方的本錢很雄厚,自己想要能談成這樁生意就勢必也要給出豐厚的迴報才行了,然而高務實現在偏偏不太方便。
高務實心裏很清楚,自己剛剛晉爵國公,而且是繼李善長之後唯一的文臣國公,可謂舉世矚目,此刻不知道有多少雙嫉妒的眼睛死死盯著自己。在這種時候,自己的最佳做法就是化身成一個小透明,盡可能淡出眾人的視野,至少等風頭過去了再說。
然而這本身就很困難,因為自己不是什麽空頭國公,而是身兼首輔和戶部尚書,簡直權傾朝野的一位實權國公。在這種情況下還想淡出眾人視野,談何容易?
而如果要給予田義因為提供南京內幕的相應迴報,事情就變得更困難了。因為田義不是外廷官員,自己這個首輔並不能在外廷政治體係內給他什麽好處,如果要給好處,隻能由內廷來給。
內廷名義上的“一把手”自然是陳矩,而陳矩是自己多年的老盟友,讓他幫忙給田義好處是不難做到的。可是問題在於,陳矩這個“內相”之所以能一做二十年,那是因為他足夠聽話——聽皇帝的話。本質上來說,內廷真正的一把手,其實是皇帝。
皇帝在內廷的權威,毫無疑問遠高於他在外廷的權威。這不必多解釋,外廷的文武官員是皇帝的臣子,而內廷的宦官那可是皇帝的家奴。
臣子在皇帝麵前是有“議價權”的,或多或少罷了,而家奴在主人麵前可沒有什麽議價權——你整個人都是皇帝的所有物,你議個屁的價?
這就好比隨高淵西征的某些京華大員,一旦犯了錯,高務實一紙命令隨便就給叫迴京師麵壁思過了,而隻要高務實沒說讓他們自辯,他們就連申辯都不敢。
為啥?因為他們的身份是高家的家丁,是他高務實的家奴,連自身性命都是高務實的。就算高務實直接殺了他們,也不過去新鄭縣衙交兩頭牛或者相應的罰款了事——無論他們此時在京華的地位有多高,結果都是一樣。
而這還是高務實殺自家家丁,如何換了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殺自己的宦官家奴,他連牛都不必交——廢話,交給誰啊?
皇帝殺宦官可不比殺大臣,要殺大臣確實也能做到,但那是有反噬的,而殺宦官就不一樣了,根本沒有什麽反噬,甚至多數時候外廷還會拍手稱快,誇皇帝幹得漂亮。[嘉靖:你要不再想想?朕當初可是差點被一群宮女勒死……]
總而言之,內廷看似陳矩說了算,其實是皇帝說了算。就算陳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皇帝,或者說皇帝通常不會因為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駁了陳矩的麵子,但田義已經是南京守備太監了,如果要給他好處,那就隻能調迴北京司禮監,而且正常來說,隻要這是提拔而不是平調,那就該讓田義成為秉筆太監之一。
秉筆太監啊!如果說內廷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可以類比外廷的內閣首輔,那麽秉筆太監就相當於內閣輔臣,那可是堂堂閣老啊!你看哪位皇帝會對一個閣老位置的安排毫不關心,隻要首輔一提就不假思索的答應?
說實話,高務實都不敢說自己對朱翊鈞的影響力有這麽大,可能隻有三伯當初對先帝的影響力能大到這個程度。畢竟,他高務實和朱翊鈞是同窗關係,三伯和先帝那是師生關係……甚至幾乎可以類比父子關係了。那能是一迴事嗎?
至於陳矩,他雖然深受朱翊鈞信重,但恐怕他對朱翊鈞的影響力比自己都頗有不如。至少自己如果非要推薦某人做閣老,隻要這個人不是太倒朱翊鈞的胃口且資曆什麽的都夠,那麽就算朱翊鈞不是很喜歡,也可能因為自己的堅持而選擇給自己一個麵子答應下來。可是陳矩嘛……未必能做到這種程度。
當然,朱翊鈞能讓田義做十三年的南京守備太監,說明他還是很看重田義的,陳矩如果真推薦田義出任秉筆太監,朱翊鈞大概也不會有什麽反感。
隻是……畢竟茲事體大,自己如果請陳矩去做這麽一件大事,先不說人情欠了多少,至少肯定會引起內外關注,最後幾乎肯定會被外廷官員發現蛛絲馬跡,然後自己希望盡可能在這段時間淡出眾人視野的願望就落空了。
高務實越想越皺眉,等迴到春和宮西偏殿,也並未立刻休息,而是在思來想去之後,召集了幾位家丁,給了他們每人一封簡短的信件,讓他們送出皇宮之外。
他知道,接下來的日子裏,自己將麵臨一些以往沒有遇到過的挑戰。不僅要應對沈一貫等心學派官員的明爭暗鬥,還要處理與南京勳貴的關係,更要想辦法與陳矩、田義不著痕跡地交換意見,談妥相應事宜。
夜深了,春和宮內卻依舊燈火通明。忽然,又是電光一閃,一道驚雷猛然劈下,隨即便有劈裏啪啦的一場暴雨莫名襲來,仿佛是給高務實初至南京的洗塵式。
田義也是在內廷一步步走到今日的,要知道南京守備太監可謂外放內官的第一人,沒點能耐哪裏做得到?隻是他外放地方的時間太多,所以直接接觸高務實的機會有限,缺乏對這位萬曆第一重臣的直接了解。不過,他多年的閱曆不是說笑的,他很清楚高務實這樣的人有多可怕。
這位靖國公方才本有話要說,似乎已經察覺到了自己話中的深意,但當自己頗為無禮的打斷他之後,他卻不僅沒有表現出任何一絲慍怒,甚至也沒有追問。單憑這份涵養與城府,這位靖國公爺就讓人不得不由衷佩服。
人微言輕之人不輕易發怒,那是自知沒有發怒的本錢,可是到了高務實這般地位,麵對一位“閹豎”的無禮仍能不動聲色,甚至臨別時還能微笑道別,那就太難得了。按著田義的理解,這不僅僅意味著高務實城府極深,而且意味著他極其自信。
城府深,故能恢宏大度,休休有容;極自信,故能氣定神閑,泰然處之。
如此看來,這位靖國公爺能有今日,確非隻是仗著先輩餘蔭,也不隻是因為能征慣戰,更不是單靠皇爺恩寵,他是真有做成大事的各種先決條件啊!
既是這般,南京這潭死水說不定還真能被他攪動起來,繼而澄清透徹,滌蕩一清?若果然如此,咱家橫豎都這般年紀了,就算舍得這一身剮,也陪他出一番力氣又如何?
這就要簡單介紹一下這位南京守備太監田義了。此人九歲時入宮,開始他的宮廷生涯。在隆慶年間,田義被任命為司禮監提督太監下屬的六科廊掌司,管理內外章疏和內官檔案。朱翊鈞即位後,發覺田義忠誠能幹,於次年提拔至文書房當管事,作為司禮監太監的預備人選。
此時的田義負責保管奏章和傳達皇帝旨意,後因辦事得力升為內官監太監,監督朝廷建築工程和吏部選官。萬曆十年,田義奉旨押送秦府永壽王府輔國中尉懷墉至鳳陽,執行重要的押送任務,開始了外放生涯。
萬曆十一年,田義被任命為欽差鎮守湖廣地方太監。萬曆十四年,轉調南京副守備太監,萬曆十七年,升為欽差南京守備太監並掌管南京司禮監印,與南京兵部尚書參讚軍務、南京守備勳臣一道控製南京軍政大權至今。
其實從這裏也能看出朱翊鈞確實是個不喜歡隨便調動得力手下之人。文臣武將的調動有一定之規,確實有時候不調動也不行,但內官外放鎮守乃是皇帝一言而決之事,他表現得就很明顯——田義從萬曆十七年出任南京守備太監,至今已經十三年之久!
要知道,大明的南京守備太監在明朝政治和軍事體係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對南京及其周邊地區的直接管理和控製上。
南京守備太監不僅是皇宮派出機構,負責監視地方省級以下所有官員,而且實際上在南京行使了實質性的統治權。
這一職務的職責包括維護留都的安寧、監管皇城與孝陵,以及向北京的天子貢獻南京的獨特物產等。雖然在永樂大帝遷都北京後,南京地位下降,隻作為留都,但其地位仍在諸省之上,而南京守備太監的權力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
他們不僅管理南京內府二十四衙門和南京軍隊,還在沒有皇帝的南京紫禁城內,儼然成為了“土皇帝”,統管著南京的各項事務。此外,南京守備太監還負責保護太祖皇帝的孝陵乃至鳳陽祖陵,以及管理被關在鳳陽高牆內的犯罪宗室,地位之重要可見一斑。而這樣一個重要職務,田義居然一連幹了十三年。
當然,反過來說,這也意味著田義的能力是被皇帝十分看重的。
高務實也知道這一點,隻是他以往並沒有多接觸田義——這一來是因為南京不是他的重點經營地區,二來也是因為他作為中樞重臣不便與內官鎮守走得太近,以免東廠和錦衣衛誤解。
方才這一番接觸,高務實自然能感覺到田義似乎故意“撩撥”自己,此時走出乾清宮,心中難免對田義的話反複琢磨。
田義作為南京守備太監,地位顯赫且不去說,關鍵是他對南京官場的了解必然非同一般。他剛才的話似乎在暗示南京官場的複雜多變,以及可能存在的暗流湧動。
高務實深知,南京作為大明的留都,雖然政治地位不及北京,但因其獨特的政治地位,一直是各方勢力角逐的焦點。
南京官場中,既有心學派根深蒂固的勢力,也有實學派這些年悄然伸出的觸角,更不用提還有開國係勳貴無與倫比的影響。各種力量交織在南京留都,形成了一張錯綜複雜的關係網。
此次皇帝南巡,名義上隻是為了拜謁孝陵,但如今看來,可能更有著整頓南京官場的深意。高務實自覺自己作為內閣首輔,肩負著輔佐皇帝的重任,對此必須謹慎行事,既要維護皇帝的權威,又要平衡各方勢力,確保朝政穩定。
其實站在高務實的角度來看,以朱翊鈞如今的聲威來說,其皇權之盛恐怕連嘉靖帝都無法比擬,畢竟嘉靖禦下靠的全是權謀手段,而朱翊鈞則是真真靠著這些年的文成武德——別管這些功勞是不是都由他高務實出手拿下,朱翊鈞作為皇帝總歸是慧眼識人領導有方,這一點誰也不能抹殺。
在這種情況下,朱翊鈞駕臨留都,南京方麵不可能有任何人敢忤逆聖意。不過,不敢忤逆聖意不代表不敢陽奉陰違。此時的皇帝作為真正的強龍,確實能壓得住任何地頭蛇,但問題在於誰都知道這條強龍不可能久居於此,他終歸是要不了多久就要迴北京的。
所以,作為南京的地頭蛇們,隻要在強龍壓迫下老老實實蟄伏一段時間,等這強龍迴轉京師,南京就依然是地頭蛇們的南京。
高務實覺著,沈一貫今晚的自信大抵就是來源於此——我的主場優勢足夠大,雖然對抗皇帝不現實,但皇帝能在這南京待多久?等皇帝一走,你高務實難道還能滯留在這兒不成?你們都走了,南京就還是那個南京。不過沈一貫的自信好分析,可現在的問題是田義方才這番“撩撥”又是何意呢?
是挑釁嗎?似乎並不應該。
南京守備太監想要做好他的工作,自然是要和南京官場與南京勳貴們搞好關係的,否則他壓根做不成任何事,甚至做什麽就錯什麽,不可能在此長任十三年之久。
然而,南京守備太監也不太可能完全與南京官場、南京勳貴們沆瀣一氣,否則每次上報都是南京上下歌舞升平,官員勳貴忠心勤勉,那皇帝但凡略加思索都知道絕對有鬼——朕派你去南京是要你監督當地的,結果你說南京萬事如意,一點問題都沒有,你當朕是白癡麽?
按著這個思路,高務實敢肯定,田義一定知道南京很多真實情況,隻不過他需要判斷是否有必要將這些情況上報。
報不報,報多少,何時報,如何報,這都是需要權衡考量的。
高務實覺得,從剛才田義的態度來說,他可能隻是想先在自己這裏露個麵,暗示一下他知道南京的某些內幕。但當自己欲要發問時,田義又打斷並轉移了話頭,可見他不打算直接“投誠”,而似乎想要做個姿態……
這種做派高務實是很熟悉的,因為在官場上太常見了。一般而言,如果對方這樣表現,那麽大概率是對方有意與自己合作,但是他需要待價而沽,因此隻稍稍表露一下,彰顯他的重要性,然後就等著自己主動找他“報價”。
說實話,高務實對此並不反感。合作嘛,本就是一種生意,而生意就是交換,你提出你的條件,我提出我的要求,如果雙方都能接受,那這生意就是值得做的。
當然,這隻是簡單的描述,一樁生意要能做成,雙方必然還有一個講價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可長可短,有時候久談不攏,有時候一拍即合。
擺在高務實麵前的情況還算明了,田義作為在南京守備太監任上幹了足足十三年的“老南京”,他手裏掌握的內幕幾乎不可能少,甚至因為地位足夠高,他知道的內幕極有可能還是非常核心的那種。換句話說,田義的“本錢”足夠雄厚。
既然對方的本錢很雄厚,自己想要能談成這樁生意就勢必也要給出豐厚的迴報才行了,然而高務實現在偏偏不太方便。
高務實心裏很清楚,自己剛剛晉爵國公,而且是繼李善長之後唯一的文臣國公,可謂舉世矚目,此刻不知道有多少雙嫉妒的眼睛死死盯著自己。在這種時候,自己的最佳做法就是化身成一個小透明,盡可能淡出眾人的視野,至少等風頭過去了再說。
然而這本身就很困難,因為自己不是什麽空頭國公,而是身兼首輔和戶部尚書,簡直權傾朝野的一位實權國公。在這種情況下還想淡出眾人視野,談何容易?
而如果要給予田義因為提供南京內幕的相應迴報,事情就變得更困難了。因為田義不是外廷官員,自己這個首輔並不能在外廷政治體係內給他什麽好處,如果要給好處,隻能由內廷來給。
內廷名義上的“一把手”自然是陳矩,而陳矩是自己多年的老盟友,讓他幫忙給田義好處是不難做到的。可是問題在於,陳矩這個“內相”之所以能一做二十年,那是因為他足夠聽話——聽皇帝的話。本質上來說,內廷真正的一把手,其實是皇帝。
皇帝在內廷的權威,毫無疑問遠高於他在外廷的權威。這不必多解釋,外廷的文武官員是皇帝的臣子,而內廷的宦官那可是皇帝的家奴。
臣子在皇帝麵前是有“議價權”的,或多或少罷了,而家奴在主人麵前可沒有什麽議價權——你整個人都是皇帝的所有物,你議個屁的價?
這就好比隨高淵西征的某些京華大員,一旦犯了錯,高務實一紙命令隨便就給叫迴京師麵壁思過了,而隻要高務實沒說讓他們自辯,他們就連申辯都不敢。
為啥?因為他們的身份是高家的家丁,是他高務實的家奴,連自身性命都是高務實的。就算高務實直接殺了他們,也不過去新鄭縣衙交兩頭牛或者相應的罰款了事——無論他們此時在京華的地位有多高,結果都是一樣。
而這還是高務實殺自家家丁,如何換了是九五之尊的皇帝殺自己的宦官家奴,他連牛都不必交——廢話,交給誰啊?
皇帝殺宦官可不比殺大臣,要殺大臣確實也能做到,但那是有反噬的,而殺宦官就不一樣了,根本沒有什麽反噬,甚至多數時候外廷還會拍手稱快,誇皇帝幹得漂亮。[嘉靖:你要不再想想?朕當初可是差點被一群宮女勒死……]
總而言之,內廷看似陳矩說了算,其實是皇帝說了算。就算陳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皇帝,或者說皇帝通常不會因為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駁了陳矩的麵子,但田義已經是南京守備太監了,如果要給他好處,那就隻能調迴北京司禮監,而且正常來說,隻要這是提拔而不是平調,那就該讓田義成為秉筆太監之一。
秉筆太監啊!如果說內廷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可以類比外廷的內閣首輔,那麽秉筆太監就相當於內閣輔臣,那可是堂堂閣老啊!你看哪位皇帝會對一個閣老位置的安排毫不關心,隻要首輔一提就不假思索的答應?
說實話,高務實都不敢說自己對朱翊鈞的影響力有這麽大,可能隻有三伯當初對先帝的影響力能大到這個程度。畢竟,他高務實和朱翊鈞是同窗關係,三伯和先帝那是師生關係……甚至幾乎可以類比父子關係了。那能是一迴事嗎?
至於陳矩,他雖然深受朱翊鈞信重,但恐怕他對朱翊鈞的影響力比自己都頗有不如。至少自己如果非要推薦某人做閣老,隻要這個人不是太倒朱翊鈞的胃口且資曆什麽的都夠,那麽就算朱翊鈞不是很喜歡,也可能因為自己的堅持而選擇給自己一個麵子答應下來。可是陳矩嘛……未必能做到這種程度。
當然,朱翊鈞能讓田義做十三年的南京守備太監,說明他還是很看重田義的,陳矩如果真推薦田義出任秉筆太監,朱翊鈞大概也不會有什麽反感。
隻是……畢竟茲事體大,自己如果請陳矩去做這麽一件大事,先不說人情欠了多少,至少肯定會引起內外關注,最後幾乎肯定會被外廷官員發現蛛絲馬跡,然後自己希望盡可能在這段時間淡出眾人視野的願望就落空了。
高務實越想越皺眉,等迴到春和宮西偏殿,也並未立刻休息,而是在思來想去之後,召集了幾位家丁,給了他們每人一封簡短的信件,讓他們送出皇宮之外。
他知道,接下來的日子裏,自己將麵臨一些以往沒有遇到過的挑戰。不僅要應對沈一貫等心學派官員的明爭暗鬥,還要處理與南京勳貴的關係,更要想辦法與陳矩、田義不著痕跡地交換意見,談妥相應事宜。
夜深了,春和宮內卻依舊燈火通明。忽然,又是電光一閃,一道驚雷猛然劈下,隨即便有劈裏啪啦的一場暴雨莫名襲來,仿佛是給高務實初至南京的洗塵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