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茜突然想起了父親,大聲問:“我爸爸呢?”
外婆迴答道:“你爸爸吃完飯就走了!”
一聽說爸爸已經走了,吳小茜就哭了起來:“我要爸爸,我要找爸爸!”
外婆安慰她說:“你爸爸給你掙錢去了,他準備給你買好多好多的新衣服。”
吳小茜固執地說:“我不要新衣服,我就要爸爸!”
外婆安慰道:“你爸爸去上班了,他說隻要你挺外公外婆的話,他隨時會來看你!”
吳小茜擦了擦眼淚,天真地問:“爸爸是不是不想要我了?”
外公說:“傻孩子,你是爸爸的掌上明珠,隻要你好好聽我們的話,你爸爸是不會不要你的!”
外婆說:“你爸爸讓你在這裏要聽我們的話,我們還準備將你送去幼兒園,隻要你在幼兒園裏好好表現,他隨時都會來看你的。”
“真的嗎?”小女孩臉上掛滿淚水。
“你看外婆什麽時候對你說過假話?”外婆替吳小茜換上新衣服,將弄髒的衣服甩進洗衣機後,就讓濤濤帶著她去房間裏玩電腦遊戲,自己去廚房做飯。
外公則打開電視看起了新聞聯播。
濤濤是陶玲三姐的兒子,在城關小學念書。
他們一共有兄妹四人,
大哥有一個女兒,在北方念大學,二哥有個兒子在縣城念高中,兒女們成家立業後,陸續從父母家搬了出去。
陶玲的父親在單位退休後,老兩口就生活在一套三居室的房間裏,兒女兒孫們除了禮拜天來看他們之外,老兩口大部分時間都在一起相伴相依。
吳小茜的到來給這兩位孤獨的老人帶來了不少的歡樂。
吳波將女兒留在嶽父、嶽母家寄養。
臨走前,他給塞給嶽母了五萬元人民幣,感激地說:“媽,小茜在這裏生活和上幼兒園需要用錢,這些錢請您收下。”
嶽母無論如何也不肯收,忙說:“你爸爸的退休工資已經夠我們三人花銷的了,你工地上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還是拿迴去安排其它事情吧?”
“陶玲在世的時候,我們沒有機會孝敬你們二老,如今將小茜留在你們這裏,給你們增添了不少麻煩,放心吧,工地上的事情我早就安排好了,如果這點錢你都不願意收,你就把我當外人看了。”吳波誠懇地說。
嶽母實在推辭不過,便說:“好吧,我先把這錢去銀行存起來,需要用的時候再去取!”
老太太一臉皺紋,滿頭白發。
她的身材不高,略有點駝背,顯得有些疲憊,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這是滄桑的歲月給她留下來的痕跡。
麵對如此善良的老人,吳波心裏無限感慨,老人這種慈母般的愛,更勾起了他對愛妻陶玲的懷念。
此時,他憂傷如焚,眼裏飽含酸醋的淚水。
他不敢正視嶽母期待的目光,便哽咽著說了聲“再見”後,匆忙離開了這個溫暖的家庭,離開了這座美麗的小縣城,駕車直奔蓉城。
吳波沒走幾天,吳小茜就在外公、外婆的帶領下,穿著一套漂亮的小衣服,背起一個漂亮的小書包走進了縣城一家幼兒園。
他們將小女孩領進了幼兒園一間辦公室裏。
一個年齡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身材玲瓏,皮膚白頎,臉上還帶有一些稚氣的大姑娘衝他們笑了笑。
老頭、老太太親切地與她打招唿:“何老師,這是我的外孫女,以後就交給你了。”
幼兒園的老師剛從縣城幼師畢業不久,此人能歌善舞,性格特別開朗,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她的名字叫何靜,在幼兒園的孩子們中,有的叫她何老師,有人叫她何阿姨,還有人叫她何姐姐。
從見到吳小茜的第一眼起,何靜就喜歡上了這個從大城市來的這位活潑、可愛和漂亮小女孩。
所以,對她格外親切。
何老師從座椅上站起來拉著小茜的手說:“早就聽說吳小茜是一個漂亮的小姑娘,原來果真如此啊!”
吳小茜在陌生阿姨麵前顯得有些靦腆。
外公鼓勵她說:“她就是你幼兒園的老師,快叫何老師啊?”
小女孩紅著臉叫了一聲“何老師”後,隨她走進了一間幼兒園的教室裏。
這裏童聲嘈雜,橫七八豎地坐滿了孩子。
有人蹲在桌子上翻閱書本,有人蹲在木地板地上畫畫,有人在一起玩遊戲,有人則在一旁吵鬧。
小朋友們見何阿姨進來,大家分別迴到自己的位子上站起來齊聲喊:
“老師好!”
“同學們好!”,何阿姨示意大家在凳子上坐下來,拉著吳小茜的手大聲說:“小朋友們,我今天給你們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吳小茜!”
話音剛落,教室裏立即傳來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小朋友齊聲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待大家坐下來平靜下來後,何阿姨建議道:“為了歡迎新同學吳小茜,我建議大家一起唱支《小鴨子》歌好嗎?”
“好!”小朋友們齊聲說。
於是,何老師開始領唱,大家跟著唱了起來:
我們這裏養了一群小鴨子
我天天早晨趕著它們到池塘裏
小鴨子見了我就嘎嘎嘎地叫
再見吧小鴨子我要上學了
再見吧小鴨子我要上學了
……
唱著,唱著,站在何靜身邊的吳小茜也跟著大家一起比劃起來。
吳小茜的小腦袋跟著音樂的節奏一起搖晃,小屁股還一扭一扭的,那副天真、可愛的表情將站在窗外觀看的外公、外婆逗樂了。
吳波將女兒送到嶽父、嶽母家寄養,一個人驅車迴到蓉城,孤零零地迴到家中,一股惆悵的孤獨感向他襲來,
這個曾經散發著溫馨,充滿了歡樂的家已經變得冷冷清清。
他感到疲乏極了,便和衣躺在床上。
他想起了自己和陶玲認識、相戀、結婚和生子的全部過程,想起了他們在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
想起了一家人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想起了自己在落魄時,陶玲給他的安慰和鼓勵……
朦朧中,陶玲笑盈盈地向他走來,關切地問:“老公,你還沒有吃飯吧,我現在就去給你做……”
這句話是如此的真切。
外婆迴答道:“你爸爸吃完飯就走了!”
一聽說爸爸已經走了,吳小茜就哭了起來:“我要爸爸,我要找爸爸!”
外婆安慰她說:“你爸爸給你掙錢去了,他準備給你買好多好多的新衣服。”
吳小茜固執地說:“我不要新衣服,我就要爸爸!”
外婆安慰道:“你爸爸去上班了,他說隻要你挺外公外婆的話,他隨時會來看你!”
吳小茜擦了擦眼淚,天真地問:“爸爸是不是不想要我了?”
外公說:“傻孩子,你是爸爸的掌上明珠,隻要你好好聽我們的話,你爸爸是不會不要你的!”
外婆說:“你爸爸讓你在這裏要聽我們的話,我們還準備將你送去幼兒園,隻要你在幼兒園裏好好表現,他隨時都會來看你的。”
“真的嗎?”小女孩臉上掛滿淚水。
“你看外婆什麽時候對你說過假話?”外婆替吳小茜換上新衣服,將弄髒的衣服甩進洗衣機後,就讓濤濤帶著她去房間裏玩電腦遊戲,自己去廚房做飯。
外公則打開電視看起了新聞聯播。
濤濤是陶玲三姐的兒子,在城關小學念書。
他們一共有兄妹四人,
大哥有一個女兒,在北方念大學,二哥有個兒子在縣城念高中,兒女們成家立業後,陸續從父母家搬了出去。
陶玲的父親在單位退休後,老兩口就生活在一套三居室的房間裏,兒女兒孫們除了禮拜天來看他們之外,老兩口大部分時間都在一起相伴相依。
吳小茜的到來給這兩位孤獨的老人帶來了不少的歡樂。
吳波將女兒留在嶽父、嶽母家寄養。
臨走前,他給塞給嶽母了五萬元人民幣,感激地說:“媽,小茜在這裏生活和上幼兒園需要用錢,這些錢請您收下。”
嶽母無論如何也不肯收,忙說:“你爸爸的退休工資已經夠我們三人花銷的了,你工地上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還是拿迴去安排其它事情吧?”
“陶玲在世的時候,我們沒有機會孝敬你們二老,如今將小茜留在你們這裏,給你們增添了不少麻煩,放心吧,工地上的事情我早就安排好了,如果這點錢你都不願意收,你就把我當外人看了。”吳波誠懇地說。
嶽母實在推辭不過,便說:“好吧,我先把這錢去銀行存起來,需要用的時候再去取!”
老太太一臉皺紋,滿頭白發。
她的身材不高,略有點駝背,顯得有些疲憊,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這是滄桑的歲月給她留下來的痕跡。
麵對如此善良的老人,吳波心裏無限感慨,老人這種慈母般的愛,更勾起了他對愛妻陶玲的懷念。
此時,他憂傷如焚,眼裏飽含酸醋的淚水。
他不敢正視嶽母期待的目光,便哽咽著說了聲“再見”後,匆忙離開了這個溫暖的家庭,離開了這座美麗的小縣城,駕車直奔蓉城。
吳波沒走幾天,吳小茜就在外公、外婆的帶領下,穿著一套漂亮的小衣服,背起一個漂亮的小書包走進了縣城一家幼兒園。
他們將小女孩領進了幼兒園一間辦公室裏。
一個年齡大約在二十歲左右,身材玲瓏,皮膚白頎,臉上還帶有一些稚氣的大姑娘衝他們笑了笑。
老頭、老太太親切地與她打招唿:“何老師,這是我的外孫女,以後就交給你了。”
幼兒園的老師剛從縣城幼師畢業不久,此人能歌善舞,性格特別開朗,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她的名字叫何靜,在幼兒園的孩子們中,有的叫她何老師,有人叫她何阿姨,還有人叫她何姐姐。
從見到吳小茜的第一眼起,何靜就喜歡上了這個從大城市來的這位活潑、可愛和漂亮小女孩。
所以,對她格外親切。
何老師從座椅上站起來拉著小茜的手說:“早就聽說吳小茜是一個漂亮的小姑娘,原來果真如此啊!”
吳小茜在陌生阿姨麵前顯得有些靦腆。
外公鼓勵她說:“她就是你幼兒園的老師,快叫何老師啊?”
小女孩紅著臉叫了一聲“何老師”後,隨她走進了一間幼兒園的教室裏。
這裏童聲嘈雜,橫七八豎地坐滿了孩子。
有人蹲在桌子上翻閱書本,有人蹲在木地板地上畫畫,有人在一起玩遊戲,有人則在一旁吵鬧。
小朋友們見何阿姨進來,大家分別迴到自己的位子上站起來齊聲喊:
“老師好!”
“同學們好!”,何阿姨示意大家在凳子上坐下來,拉著吳小茜的手大聲說:“小朋友們,我今天給你們介紹一位新朋友,她叫吳小茜!”
話音剛落,教室裏立即傳來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
小朋友齊聲喊:“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待大家坐下來平靜下來後,何阿姨建議道:“為了歡迎新同學吳小茜,我建議大家一起唱支《小鴨子》歌好嗎?”
“好!”小朋友們齊聲說。
於是,何老師開始領唱,大家跟著唱了起來:
我們這裏養了一群小鴨子
我天天早晨趕著它們到池塘裏
小鴨子見了我就嘎嘎嘎地叫
再見吧小鴨子我要上學了
再見吧小鴨子我要上學了
……
唱著,唱著,站在何靜身邊的吳小茜也跟著大家一起比劃起來。
吳小茜的小腦袋跟著音樂的節奏一起搖晃,小屁股還一扭一扭的,那副天真、可愛的表情將站在窗外觀看的外公、外婆逗樂了。
吳波將女兒送到嶽父、嶽母家寄養,一個人驅車迴到蓉城,孤零零地迴到家中,一股惆悵的孤獨感向他襲來,
這個曾經散發著溫馨,充滿了歡樂的家已經變得冷冷清清。
他感到疲乏極了,便和衣躺在床上。
他想起了自己和陶玲認識、相戀、結婚和生子的全部過程,想起了他們在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
想起了一家人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想起了自己在落魄時,陶玲給他的安慰和鼓勵……
朦朧中,陶玲笑盈盈地向他走來,關切地問:“老公,你還沒有吃飯吧,我現在就去給你做……”
這句話是如此的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