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一前一後,前往淩雲閣,當其到的時候,卻發現張儀早已經到了。
梅長蘇和胡不為本想行禮,卻被嬴駟伸手製止,梅長蘇抬頭斜瞥了這二人一眼,淡淡的問道:“前線可有什麽捷報嗎?”
捷報?
胡不為一下子就發現了異常,王上問的不是奏報,而是前線是否有捷報。
他瞬間便明白了,王上對如今秦國的境況已經了如指掌。
梅長蘇麵露苦澀的上前,淡淡的說道:“啟稟王上,目前前線的情況並不太好。”
“寡人早有預料。”
嬴駟說到這,竟然是哈哈大笑起來。
“?
?”
這都什麽時候了,三麵臨敵,王上竟然還有心情笑,還笑的這麽開心?
三個人的臉一下子就黑了。
他們本以為王上開始變得憂國憂民了,可是沒想到還是沒心沒肺,這才是真正的秦王。
“咳咳。”
嬴駟籲了一口氣,心平氣和的說道:“無妨,估計捷報已經在路上了,山高水遠的,耽擱了。”
“—――”耽擱?
王上您怕是對秦國的前線有些誤會,目前三線都是緊繃狀態,可並沒有什麽好消息。
“王上,微臣覺得也是,雖然目前秦國狀況並不太好,但是臣想好消息就快要來了。”
說話的是胡不為。
這個二愣子!這溜須拍馬可真是恰到好處,這屬於現學現賣,前邊梅長蘇剛教會他為人處世的道理,就拿到嬴駟麵前來臭顯擺。
不過嬴駟覺得很舒坦,自從三線開戰,他已經很久沒有上朝了,一切事宜交給了梅長蘇和張儀。
雖然不上朝,可以不用過於操心,可是,嬴駟還是有些遺憾,因為他聽不到那些溜須拍馬。
身居高位,被別人跪舔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嬴駟不怕耳朵起繭子,最怕的就是沒有人在後麵拍他馬屁,那樣的人生毫無意義。
“贏疾和司馬錯,還沒有消息嗎?”
函穀關那邊,韓國已經出兵迫境,但目前還沒有與白起產生正麵摩擦。
曲沃、焦城,楚國數十倍兵力於秦國,即便是武神趙子龍,處理起來也很是棘手。
可偏偏巴蜀一線,嬴駟極其有信心。
曆史上,也正是因為司馬錯和張儀的一番朝堂論辯,讓高瞻遠矚的秦惠文王選擇了平定巴蜀。
而贏疾和司馬錯,都是將才,兩個人不管是誰,俱都是可讓亂世太平的將軍。
最重要的,他為贏疾出謀劃策了,想必這幾日,攻克蜀國王都的軍報該迴來了才是。
梅長蘇也不想隱瞞,還是說了:“王上,目前蜀王困獸猶鬥,贏疾將軍和司馬錯將軍,被完全的牽製在巴蜀一線。”
嬴駟剛剛舒展的眉頭又開始越皺越深,不應該啊,難道寡人的密函他們沒見到?
臆想總歸隻是臆想,一旦發現臆想難以變成現實的時候,感覺還是很難受的。
見嬴駟麵色不定,三個人也開始心情低落,唉,真是有苦難言啊,但願前線軍士能為國爭光。
就在淩雲閣幾個人交談的同時,一封前線快報已經送至兵部。
兵部目前正在為戰事忙得焦頭爛額,一見到沉甸甸的奏報,頓時心情又不好起來。
兵部侍郎段紅萱歎了口氣:“唉,八成又是哪位將軍來求助援兵了!”
定睛一看,奏報卻是來自巴蜀之地。
那便是贏疾將軍遞送來的,最重要的是奏報的封皮上還寫著幾個字:我王親啟。
前線的所有軍報,第一時間都要遞送給尚書台,並無越過尚書台直接遞送王上的先例。
可是這封奏報竟然敢如此寫,段紅萱也大概能猜到是誰了,除了贏疾將軍,別人還真不敢這麽做。
“怕是事情有些嚴重。”
段紅萱無比失望,可是她也不敢耽擱,拿起那份奏報便直接衝向了淩雲閣。
淩雲閣內,幾個人沉默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嬴駟閉目養神,三個人也不知道該聊些什麽,除了前線軍情,也沒什麽可聊的。
卻在這時,一個小宦官走了進來,輕聲說道:“啟稟王上,兵部侍郎段紅萱求見。”
段紅萱?
她來幹什麽?
嬴駟冷著臉,目光陰沉,這一來也不知道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但總要見見。
“傳!”
段紅萱快步走入,進去之後便是五體投地,雙手舉著軍報說道:“王上,這是巴蜀一線傳迴來的戰報,贏疾將軍讓王上親啟。”
嘶~張儀等人聞言,都是麵色鐵青,開始了竊竊私語。
“唉,怕是贏疾將軍難以攻克,巴蜀迴軍的日期又要一拖再拖了。”
梅長蘇艱難的開口:“如此,我曲沃焦城便不得援助,趙雲將軍的日子便是越來越難過。”
說著張儀也是歎了口氣,接著梅長蘇的話茬說道:“既然已經做了決定,現在去惋惜也沒有什麽用了,秦國一定會度過此次難關!”
嬴駟的眼睛猛然一睜,他就有些不開心,這幾個家夥嚅嚅喏喏的瞎說什麽?
是有軍報傳來,難不成軍報過來就一定是報喪的嗎?
這種想法就很不正確,如此去想會讓三軍士氣低落,會將我大秦將士置於險地。
“都別嚷嚷了。”
嬴駟怒火騰騰的盯著堂下,沒好氣的問道:“誰說這一定不是好消息?”
三人這才意識到自己的態度確實有些不對,連忙請罪:“臣等知錯!”
當所有人都不對這個國家保佑希望,而秦王還保持著一腔熱忱的心,那便證明秦國還有救。
“念!”
嬴駟猜測這封信八成是報喜的,因為畢竟自己的密函傳入巴蜀也有一點時間了。
他一副不為所動的樣子,麵露威嚴,如此,才能讓庭中臣子們安心。
梅長蘇看了嬴駟一眼。
張儀和胡不為也鐵青著臉,凝重而又肅穆。
梅長蘇將那封軍報從段紅萱手中接過來,然後開始讀了起來:“臣贏疾啟稟我王,我軍入巴蜀之後,一路攻城奪寨,所向披靡,然蜀王固守都城,任憑我軍如何叫囂,就是不應戰,意欲等我軍糧草耗盡”梅長蘇越看心情越低落,可是,看到後麵卻忽然眼睛一亮!
梅長蘇和胡不為本想行禮,卻被嬴駟伸手製止,梅長蘇抬頭斜瞥了這二人一眼,淡淡的問道:“前線可有什麽捷報嗎?”
捷報?
胡不為一下子就發現了異常,王上問的不是奏報,而是前線是否有捷報。
他瞬間便明白了,王上對如今秦國的境況已經了如指掌。
梅長蘇麵露苦澀的上前,淡淡的說道:“啟稟王上,目前前線的情況並不太好。”
“寡人早有預料。”
嬴駟說到這,竟然是哈哈大笑起來。
“?
?”
這都什麽時候了,三麵臨敵,王上竟然還有心情笑,還笑的這麽開心?
三個人的臉一下子就黑了。
他們本以為王上開始變得憂國憂民了,可是沒想到還是沒心沒肺,這才是真正的秦王。
“咳咳。”
嬴駟籲了一口氣,心平氣和的說道:“無妨,估計捷報已經在路上了,山高水遠的,耽擱了。”
“—――”耽擱?
王上您怕是對秦國的前線有些誤會,目前三線都是緊繃狀態,可並沒有什麽好消息。
“王上,微臣覺得也是,雖然目前秦國狀況並不太好,但是臣想好消息就快要來了。”
說話的是胡不為。
這個二愣子!這溜須拍馬可真是恰到好處,這屬於現學現賣,前邊梅長蘇剛教會他為人處世的道理,就拿到嬴駟麵前來臭顯擺。
不過嬴駟覺得很舒坦,自從三線開戰,他已經很久沒有上朝了,一切事宜交給了梅長蘇和張儀。
雖然不上朝,可以不用過於操心,可是,嬴駟還是有些遺憾,因為他聽不到那些溜須拍馬。
身居高位,被別人跪舔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嬴駟不怕耳朵起繭子,最怕的就是沒有人在後麵拍他馬屁,那樣的人生毫無意義。
“贏疾和司馬錯,還沒有消息嗎?”
函穀關那邊,韓國已經出兵迫境,但目前還沒有與白起產生正麵摩擦。
曲沃、焦城,楚國數十倍兵力於秦國,即便是武神趙子龍,處理起來也很是棘手。
可偏偏巴蜀一線,嬴駟極其有信心。
曆史上,也正是因為司馬錯和張儀的一番朝堂論辯,讓高瞻遠矚的秦惠文王選擇了平定巴蜀。
而贏疾和司馬錯,都是將才,兩個人不管是誰,俱都是可讓亂世太平的將軍。
最重要的,他為贏疾出謀劃策了,想必這幾日,攻克蜀國王都的軍報該迴來了才是。
梅長蘇也不想隱瞞,還是說了:“王上,目前蜀王困獸猶鬥,贏疾將軍和司馬錯將軍,被完全的牽製在巴蜀一線。”
嬴駟剛剛舒展的眉頭又開始越皺越深,不應該啊,難道寡人的密函他們沒見到?
臆想總歸隻是臆想,一旦發現臆想難以變成現實的時候,感覺還是很難受的。
見嬴駟麵色不定,三個人也開始心情低落,唉,真是有苦難言啊,但願前線軍士能為國爭光。
就在淩雲閣幾個人交談的同時,一封前線快報已經送至兵部。
兵部目前正在為戰事忙得焦頭爛額,一見到沉甸甸的奏報,頓時心情又不好起來。
兵部侍郎段紅萱歎了口氣:“唉,八成又是哪位將軍來求助援兵了!”
定睛一看,奏報卻是來自巴蜀之地。
那便是贏疾將軍遞送來的,最重要的是奏報的封皮上還寫著幾個字:我王親啟。
前線的所有軍報,第一時間都要遞送給尚書台,並無越過尚書台直接遞送王上的先例。
可是這封奏報竟然敢如此寫,段紅萱也大概能猜到是誰了,除了贏疾將軍,別人還真不敢這麽做。
“怕是事情有些嚴重。”
段紅萱無比失望,可是她也不敢耽擱,拿起那份奏報便直接衝向了淩雲閣。
淩雲閣內,幾個人沉默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嬴駟閉目養神,三個人也不知道該聊些什麽,除了前線軍情,也沒什麽可聊的。
卻在這時,一個小宦官走了進來,輕聲說道:“啟稟王上,兵部侍郎段紅萱求見。”
段紅萱?
她來幹什麽?
嬴駟冷著臉,目光陰沉,這一來也不知道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但總要見見。
“傳!”
段紅萱快步走入,進去之後便是五體投地,雙手舉著軍報說道:“王上,這是巴蜀一線傳迴來的戰報,贏疾將軍讓王上親啟。”
嘶~張儀等人聞言,都是麵色鐵青,開始了竊竊私語。
“唉,怕是贏疾將軍難以攻克,巴蜀迴軍的日期又要一拖再拖了。”
梅長蘇艱難的開口:“如此,我曲沃焦城便不得援助,趙雲將軍的日子便是越來越難過。”
說著張儀也是歎了口氣,接著梅長蘇的話茬說道:“既然已經做了決定,現在去惋惜也沒有什麽用了,秦國一定會度過此次難關!”
嬴駟的眼睛猛然一睜,他就有些不開心,這幾個家夥嚅嚅喏喏的瞎說什麽?
是有軍報傳來,難不成軍報過來就一定是報喪的嗎?
這種想法就很不正確,如此去想會讓三軍士氣低落,會將我大秦將士置於險地。
“都別嚷嚷了。”
嬴駟怒火騰騰的盯著堂下,沒好氣的問道:“誰說這一定不是好消息?”
三人這才意識到自己的態度確實有些不對,連忙請罪:“臣等知錯!”
當所有人都不對這個國家保佑希望,而秦王還保持著一腔熱忱的心,那便證明秦國還有救。
“念!”
嬴駟猜測這封信八成是報喜的,因為畢竟自己的密函傳入巴蜀也有一點時間了。
他一副不為所動的樣子,麵露威嚴,如此,才能讓庭中臣子們安心。
梅長蘇看了嬴駟一眼。
張儀和胡不為也鐵青著臉,凝重而又肅穆。
梅長蘇將那封軍報從段紅萱手中接過來,然後開始讀了起來:“臣贏疾啟稟我王,我軍入巴蜀之後,一路攻城奪寨,所向披靡,然蜀王固守都城,任憑我軍如何叫囂,就是不應戰,意欲等我軍糧草耗盡”梅長蘇越看心情越低落,可是,看到後麵卻忽然眼睛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