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匆匆忙忙,又過了三天,九月初五的傍晚,攤丁入畝推行章程的雛形終於拿了出來。
也隻能是雛形,因為下一步的賦稅核定與執行規劃都需要土地核查的數據支持,最起碼要有個大致的數目。
確切的說這份章程隻是土地核查的章程!
到了傍晚十分,沈正陽將章程遞給了雍元帝,歸來後安親王對沈正陽以及丁貫九、劉正德、李桂笑道:“諸位大人近來辛苦了,今晚本王設宴太白樓,望各位不要推辭。”
其實上次眾人對安親王的邀請,真是的原因在於他們幾個都不想在和親王與安親王之間戰隊!
戰隊很兇險,而且不需要!
但張弛有道,忙活了這麽多天了,安親王邀請放鬆一下,這也是人之常情……
……
九月六日,早朝上雍元帝親自宣布攤丁入畝第一步土地核查正式開始。這事已經在太和殿定了調子的,所以朝堂上並沒有出現雜聲。
朝會之後,李桂剛想隨沈正陽一起去他的官房……
其實他現在感覺挺尷尬的,大臣們,即使以前在翰林院的同僚都對他冷冷淡淡的,其餘的更是避而遠之,這還不算,雍元帝現在連個在朝堂正式的職位也沒給他,這也沒什麽,關鍵是現在空閑下來了,缺連個坐的地兒都沒有了,隻好繼續去沈正陽那裏叨擾。
不過李桂心裏的尷尬隻是一時,剛剛向沈正陽行完禮,才走了沒幾步,秦無傷的聲音就傳了過來:“李大人,皇上召你過去。”
聞言,李桂向沈正陽拱了下手,然後跟隨秦無傷直奔禦書房。
“皇上召我幹什麽?怎麽單獨召了我?”秦無傷的阿諛聲中,李桂隨意而思著。
到了禦書房,行禮畢,雍元帝微笑道:“朕召你來,是要你重迴金陵,推行攤丁入畝之事。不過朕對你有一個要求,這事你一定要做好。兩京路途遙遠,朕許你先辦後奏之權,你看能否辦到?”
雍元帝讓李桂重迴金陵是有著多層麵、多方的考慮到的。
首先他是個辦事出身的皇帝,深知做事頭三腳難踢。
就攤丁入畝而言,他深知如果此時不能一炮打響,其餘各府縣必然你看我,我看你的敷衍、拖延下去,他這攤丁入畝的事情也就成了一紙空文。
所以在這件事上他需要一個領頭羊,一個破局之人。
而這個人在他眼裏李桂從方方麵麵來說都是最合適之人,他是攤丁入畝提出之人,又是章程製定者,又年輕有能力。
而之所以選擇讓李桂繼續去金陵推行此事,原因也是多方麵的,首先金陵是賦稅重地,因此也是攤丁入畝推行的緊要之地——鳥不拉屎的地方即使推行成功也沒什麽意義。
其次是雍元帝知道李桂現在在金陵已經有了些威望,推行起來最起碼要比新手容易些。
當然他也清楚李桂在金陵推行此事也有很大的麻煩,那就是金陵的四王八公舊居之地,關係縱橫,李桂又是賈家的女婿,這樣在自己人頭上動刀子,隻怕李桂遇到的困難會變大。
不過他已經把王子騰弄到金陵去了。其實這也是雍元帝讓王子騰去金陵的真正用意,讓他去為李桂保駕護航,最少能減少些來自他們自己人的壓力。
其實對於攤丁入畝之事雍元帝也做到很認真,也很細致。
而李桂聞言,立刻答道:“微臣願意一試。”
李桂之所以之所以如此爽快,是因為他清楚雍元帝的性格,他如果迴答做不到,那雍元帝拿刀子也會逼著他去做!
他對忠義就是如此,忠義王自然是不想去南蠻那煙獐之地慰撫什麽蠻王的,蠻王反複無常,說不定就進了蠻王的肚子裏去了,於是忠義王上書托疾,但雍元帝派來了太醫,同時也派來了聖旨,聖旨的大意是,你向來知大體,識大意,忠於國事,一定不會因為有小恙而誤國事。
牛不喝水強按頭,忠義王本沒有病,卻差點被氣出病來,最後隻得去了。
這事李桂早已聽說了。
當然李桂這麽爽快答應的另一個層麵的原因是他別無選擇。
雍元帝聞言微微的笑了,隨即說道:“你休息一下,然後就迴去吧。”
李桂聞聲倒了聲:“是。”
出了禦書房之後,李桂並沒有立刻迴府,而是先去了沈正陽的官房,向沈正陽辭行。
其實雍元帝會把李桂作為推行攤丁入畝的主力,這個念頭沈正陽、丁貫九、劉正德以及李桂自己心裏都有。所以剛才李桂對雍元帝派他去金陵才沒有一點愕然,同樣的沈正陽也沒有。
因此在聽完李桂的事後,沈正陽交代道:“出了京師你要小心些,外地不比京師,這事又得罪人太多。”
李桂聞言點頭稱是。
與沈正陽辭別後李桂又到丁貫九、劉正德那裏坐了一下,然後才迴府。
……
當李桂迴到後宅時,玉釧抱著興兒,正和王熙鳳坐在院中,曬著太陽閑聊,興兒脖子上麒麟踏祥雲的大金鎖在陽光下散發著燦燦金光。
但兩人都沒想到李桂會迴來的這麽早!愕然愣了一下,兩人才站了起來,隨即王熙鳳一邊走,一邊說道:“今天怎麽了這事?”
說話之間,隨意屈了下膝——因為知道李桂的性子,不喜歡這些俗禮,所以不論是探春,還是王熙鳳、秦可卿等對給李桂行禮都變得敷衍。
當然真正的原因她們並不知曉。真正的原因是作為一個來自後世的靈魂,夫妻間還要這些禮節,李桂有些不習慣。
而李桂先生接過興兒,“吧唧”親了一口,然後才抱著興兒,一邊往中堂走,一邊說道:“我要迴金陵了,皇上有旨,讓我迴去。”
李桂來的這幾天裏,王熙鳳如魚得水……因此聞言“啊”的一聲,一下子呆了。
愣了一陣子,才一邊給李桂倒水,一邊問道:“那我呢?”說著揚起了雪腮。
看王熙鳳臉上的神色,李桂就知道王熙鳳是想跟他迴去。
但是微微思索了一下李桂便說道:“你還是留在這裏吧,說不定哪天皇上又召我過來,這來來去去的你們也不方便。再說了府裏這一大攤子也得有人看著。”
70
也隻能是雛形,因為下一步的賦稅核定與執行規劃都需要土地核查的數據支持,最起碼要有個大致的數目。
確切的說這份章程隻是土地核查的章程!
到了傍晚十分,沈正陽將章程遞給了雍元帝,歸來後安親王對沈正陽以及丁貫九、劉正德、李桂笑道:“諸位大人近來辛苦了,今晚本王設宴太白樓,望各位不要推辭。”
其實上次眾人對安親王的邀請,真是的原因在於他們幾個都不想在和親王與安親王之間戰隊!
戰隊很兇險,而且不需要!
但張弛有道,忙活了這麽多天了,安親王邀請放鬆一下,這也是人之常情……
……
九月六日,早朝上雍元帝親自宣布攤丁入畝第一步土地核查正式開始。這事已經在太和殿定了調子的,所以朝堂上並沒有出現雜聲。
朝會之後,李桂剛想隨沈正陽一起去他的官房……
其實他現在感覺挺尷尬的,大臣們,即使以前在翰林院的同僚都對他冷冷淡淡的,其餘的更是避而遠之,這還不算,雍元帝現在連個在朝堂正式的職位也沒給他,這也沒什麽,關鍵是現在空閑下來了,缺連個坐的地兒都沒有了,隻好繼續去沈正陽那裏叨擾。
不過李桂心裏的尷尬隻是一時,剛剛向沈正陽行完禮,才走了沒幾步,秦無傷的聲音就傳了過來:“李大人,皇上召你過去。”
聞言,李桂向沈正陽拱了下手,然後跟隨秦無傷直奔禦書房。
“皇上召我幹什麽?怎麽單獨召了我?”秦無傷的阿諛聲中,李桂隨意而思著。
到了禦書房,行禮畢,雍元帝微笑道:“朕召你來,是要你重迴金陵,推行攤丁入畝之事。不過朕對你有一個要求,這事你一定要做好。兩京路途遙遠,朕許你先辦後奏之權,你看能否辦到?”
雍元帝讓李桂重迴金陵是有著多層麵、多方的考慮到的。
首先他是個辦事出身的皇帝,深知做事頭三腳難踢。
就攤丁入畝而言,他深知如果此時不能一炮打響,其餘各府縣必然你看我,我看你的敷衍、拖延下去,他這攤丁入畝的事情也就成了一紙空文。
所以在這件事上他需要一個領頭羊,一個破局之人。
而這個人在他眼裏李桂從方方麵麵來說都是最合適之人,他是攤丁入畝提出之人,又是章程製定者,又年輕有能力。
而之所以選擇讓李桂繼續去金陵推行此事,原因也是多方麵的,首先金陵是賦稅重地,因此也是攤丁入畝推行的緊要之地——鳥不拉屎的地方即使推行成功也沒什麽意義。
其次是雍元帝知道李桂現在在金陵已經有了些威望,推行起來最起碼要比新手容易些。
當然他也清楚李桂在金陵推行此事也有很大的麻煩,那就是金陵的四王八公舊居之地,關係縱橫,李桂又是賈家的女婿,這樣在自己人頭上動刀子,隻怕李桂遇到的困難會變大。
不過他已經把王子騰弄到金陵去了。其實這也是雍元帝讓王子騰去金陵的真正用意,讓他去為李桂保駕護航,最少能減少些來自他們自己人的壓力。
其實對於攤丁入畝之事雍元帝也做到很認真,也很細致。
而李桂聞言,立刻答道:“微臣願意一試。”
李桂之所以之所以如此爽快,是因為他清楚雍元帝的性格,他如果迴答做不到,那雍元帝拿刀子也會逼著他去做!
他對忠義就是如此,忠義王自然是不想去南蠻那煙獐之地慰撫什麽蠻王的,蠻王反複無常,說不定就進了蠻王的肚子裏去了,於是忠義王上書托疾,但雍元帝派來了太醫,同時也派來了聖旨,聖旨的大意是,你向來知大體,識大意,忠於國事,一定不會因為有小恙而誤國事。
牛不喝水強按頭,忠義王本沒有病,卻差點被氣出病來,最後隻得去了。
這事李桂早已聽說了。
當然李桂這麽爽快答應的另一個層麵的原因是他別無選擇。
雍元帝聞言微微的笑了,隨即說道:“你休息一下,然後就迴去吧。”
李桂聞聲倒了聲:“是。”
出了禦書房之後,李桂並沒有立刻迴府,而是先去了沈正陽的官房,向沈正陽辭行。
其實雍元帝會把李桂作為推行攤丁入畝的主力,這個念頭沈正陽、丁貫九、劉正德以及李桂自己心裏都有。所以剛才李桂對雍元帝派他去金陵才沒有一點愕然,同樣的沈正陽也沒有。
因此在聽完李桂的事後,沈正陽交代道:“出了京師你要小心些,外地不比京師,這事又得罪人太多。”
李桂聞言點頭稱是。
與沈正陽辭別後李桂又到丁貫九、劉正德那裏坐了一下,然後才迴府。
……
當李桂迴到後宅時,玉釧抱著興兒,正和王熙鳳坐在院中,曬著太陽閑聊,興兒脖子上麒麟踏祥雲的大金鎖在陽光下散發著燦燦金光。
但兩人都沒想到李桂會迴來的這麽早!愕然愣了一下,兩人才站了起來,隨即王熙鳳一邊走,一邊說道:“今天怎麽了這事?”
說話之間,隨意屈了下膝——因為知道李桂的性子,不喜歡這些俗禮,所以不論是探春,還是王熙鳳、秦可卿等對給李桂行禮都變得敷衍。
當然真正的原因她們並不知曉。真正的原因是作為一個來自後世的靈魂,夫妻間還要這些禮節,李桂有些不習慣。
而李桂先生接過興兒,“吧唧”親了一口,然後才抱著興兒,一邊往中堂走,一邊說道:“我要迴金陵了,皇上有旨,讓我迴去。”
李桂來的這幾天裏,王熙鳳如魚得水……因此聞言“啊”的一聲,一下子呆了。
愣了一陣子,才一邊給李桂倒水,一邊問道:“那我呢?”說著揚起了雪腮。
看王熙鳳臉上的神色,李桂就知道王熙鳳是想跟他迴去。
但是微微思索了一下李桂便說道:“你還是留在這裏吧,說不定哪天皇上又召我過來,這來來去去的你們也不方便。再說了府裏這一大攤子也得有人看著。”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