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二十六章:記性不好
重生毒妃:侯爺請自重 作者:九尾貓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去年七月,朝廷將軍餉發往錦州,當時許清許大人任錦州軍軍中長史,軍餉之事,正是由他經手。可是錦州軍卻未曾接到那筆軍餉,錦州軍也險些鬧出嘩變……”楚辰說著,從袖子裏抽出一本冊子,他將那本冊子拿在手中,朝許清指了指,冷聲道:“錦州軍發往戶部的信,本王恰巧也看過,信上署的,正是許大人的名字和印章。信上說錦州知府蠻橫霸道,私自將軍
餉截下,並讓人打傷了前去討要軍餉的幾位軍官。”
說到這裏,楚辰頓了頓,微笑著看向許清:“許大人,本王所說,可有謬誤?”
“沒,沒有,王爺說的絲毫不差……下官,下官所言也都是真的,杜荀他囂張蠻橫,近百萬兩軍餉被他攔下,下官帶人上門說理,還被他府上的下人的傷……”
“哦?許大人是被杜府下人打傷的麽?”楚辰古怪地笑了,這笑容隻在他臉上停留了短短一瞬便又消失,楚辰盯著許清的臉,突地厲喝:“真的是杜府下人打傷的你嗎!”
許清被他突如其來的喝聲嚇得身子一抖,腿一軟跪倒在地上:“王爺,下官所言皆是真話,如有欺騙,天打雷劈……”
楚珣沉著臉上前一步,怒視著楚辰:“皇弟好強的氣勢,莫非你要威逼成招嗎?”
楚辰攤手,一臉無辜地看著他:“皇兄何出此言,本王隻是想確認清楚而已。”楚珣冷哼一聲,轉身對著皇帝大聲道:“父皇,錦州案早有定論,如今楚辰不知從哪找了個跳梁小醜,演一出苦肉計,掉幾滴眼淚,便要將此案推翻。如此草率行事,如何正天下視聽,將朝廷和父皇您的威
嚴置於何地?”
皇帝大半個身子靠在椅背上,一隻手撐著腦袋,蒼老的臉上透著疲憊。今日之事,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皇帝原本隻想看個熱鬧,再攪攪渾水和和稀泥,卻未曾料到事情會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
“楚辰,許大人乃朝廷命官,不得無禮!”皇帝有氣無力地瞪了楚辰一眼,心中卻也知道多半沒什麽用,“你的證據呢!拿來給朕看看!”
楚辰將手裏的冊子扔給了小跑著過來的太監,然後轉頭看著楚珣,笑眯眯地道:“皇兄,錦州案由皇兄主辦,想必所有資料,包括錦州軍送往京城的信,皇兄也都一一看過了吧?”
楚珣眉頭緊皺,警惕地看著楚辰,他下意識地覺得楚辰的話裏有什麽圈套。那封信,確實署的是許清的名字和印章,實際上,卻是由珣王府上門客代寫,直接從珣王府送進宮裏。因為寫信那人是楚珣最信任的心腹之一,所以信寫好之後,楚珣隻略略看了幾眼。此事迴想,隻記得大致內容,細節上卻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了。楚珣隻得模棱兩可地道:“唔,那些是證據,本王當然看過。
”
楚辰哪是那麽容易便打發的人,追問道:“每一封都看過?”
“每一封都看過!楚辰,你什麽意思?父皇將此案交於本王,本王自當盡心盡力……”
楚辰衝他擺擺手,漫不經心地道:“好了好了,我當然知道皇兄你不會有半分懈怠。那麽皇兄可還記得,許大人的信中,是怎麽寫的?”
“許大人信中……”楚珣啞聲,臉色微微變了。
“怎麽?皇兄不記得了?沒關係,本王可是記得清清楚楚呢!”
楚辰笑眯眯地道:“許大人第一封信中,說他帶領錦州軍的幾位軍官前去錦州府衙討要軍餉,被知府衙門的衙役侍衛毆打,許大人,你可還記得?”
許清磕頭不止,邊磕邊道:“臣有罪,臣記錯了,不是杜府下人打的,是,是……知府衙門的人動的手……”
楚珣的臉色,隨著許清的話,唰地變得鐵青。他已經確定,楚辰說的,肯定是假話,但可恨的是,他早已記不清那封在他眼中不甚重要的信究竟寫了些什麽。
楚辰一本正經地看著許清:“原來是記錯了呀,不過也難怪,都過了這麽久了,許大人貴人事多,記差了也不出奇。不過,本王還是想問一下……你確定了麽許大人?”
許清愣在原處,連頭也忘記磕了,他本能地覺得有些不對,但那封信本就不是他定怕,被打也是子虛烏有的事,他又怎麽知道,‘自己怎麽被打’的……
楚辰見他不出聲,悠悠道:“怎麽?許大人還要改口?”
在許清眼中,楚辰臉上的燦爛笑容,無疑比惡鬼還可怕。他愣愣地看了楚辰一會兒,猛地搖頭:“不,不改了,下官記得清清楚楚,圍毆下官等人的,就是知府衙門的人。”
話音才落,就聽楚珣難抑怒意地哼了一聲。許清身子顫了顫,抬頭看著楚珣微微扭曲的臉,頓時心頭咯噔一下。
楚辰將許清的楚珣的臉色看在眼中,得意地挑了下眉稍,從懷裏套出一個信封對皇帝道:“父皇請看,這便是當日許大人從錦州送迴京城的信。”
“皇兄,你看看?”楚辰將信遞到楚珣麵前。
楚珣冷著臉,目光陰鷙。
此時,他已經記起來了,當時,他的那名心腹寫完信時,曾說過一番話。
“王爺在錦州軍內經營數年,終於將錦州軍大半掌握在手中,隻是……錦州軍內,始終有些人,像茅坑裏的石頭一樣,又臭又硬,幾次拉攏都未能奏效……”
楚珣了解自己這名心腹的習慣,當他作出這種姿態之時,多半是心中已有了計謀。
“先生有話不妨直言。”
那人湊近了一些,壓低了聲道:“王爺,此次是個機會呀……”
所以,綜合種種信息,楚珣此時終於想起了信中的肉容。
果然,楚辰將信封收迴,並朝著皇帝扔了過去,皇帝身側的太監嚇得直冒冷汗,手忙腳亂地撲上前,總算將信接在手中。“信裏寫的是,錦州知府杜荀,勾結錦州軍內幾名軍官,將前去討要軍餉的許大人等人毆打成重傷,更有殺人滅口的心思,隻不過許大人等人頑強抵抗,損了好幾人才突出重圍。杜荀見陰謀敗露,竟想借著那幾名軍官的手挑動錦州大營嘩變……許大人,你的記性可真差呀!”
餉截下,並讓人打傷了前去討要軍餉的幾位軍官。”
說到這裏,楚辰頓了頓,微笑著看向許清:“許大人,本王所說,可有謬誤?”
“沒,沒有,王爺說的絲毫不差……下官,下官所言也都是真的,杜荀他囂張蠻橫,近百萬兩軍餉被他攔下,下官帶人上門說理,還被他府上的下人的傷……”
“哦?許大人是被杜府下人打傷的麽?”楚辰古怪地笑了,這笑容隻在他臉上停留了短短一瞬便又消失,楚辰盯著許清的臉,突地厲喝:“真的是杜府下人打傷的你嗎!”
許清被他突如其來的喝聲嚇得身子一抖,腿一軟跪倒在地上:“王爺,下官所言皆是真話,如有欺騙,天打雷劈……”
楚珣沉著臉上前一步,怒視著楚辰:“皇弟好強的氣勢,莫非你要威逼成招嗎?”
楚辰攤手,一臉無辜地看著他:“皇兄何出此言,本王隻是想確認清楚而已。”楚珣冷哼一聲,轉身對著皇帝大聲道:“父皇,錦州案早有定論,如今楚辰不知從哪找了個跳梁小醜,演一出苦肉計,掉幾滴眼淚,便要將此案推翻。如此草率行事,如何正天下視聽,將朝廷和父皇您的威
嚴置於何地?”
皇帝大半個身子靠在椅背上,一隻手撐著腦袋,蒼老的臉上透著疲憊。今日之事,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皇帝原本隻想看個熱鬧,再攪攪渾水和和稀泥,卻未曾料到事情會發展成現在這個樣子。
“楚辰,許大人乃朝廷命官,不得無禮!”皇帝有氣無力地瞪了楚辰一眼,心中卻也知道多半沒什麽用,“你的證據呢!拿來給朕看看!”
楚辰將手裏的冊子扔給了小跑著過來的太監,然後轉頭看著楚珣,笑眯眯地道:“皇兄,錦州案由皇兄主辦,想必所有資料,包括錦州軍送往京城的信,皇兄也都一一看過了吧?”
楚珣眉頭緊皺,警惕地看著楚辰,他下意識地覺得楚辰的話裏有什麽圈套。那封信,確實署的是許清的名字和印章,實際上,卻是由珣王府上門客代寫,直接從珣王府送進宮裏。因為寫信那人是楚珣最信任的心腹之一,所以信寫好之後,楚珣隻略略看了幾眼。此事迴想,隻記得大致內容,細節上卻無論如何也想不起了。楚珣隻得模棱兩可地道:“唔,那些是證據,本王當然看過。
”
楚辰哪是那麽容易便打發的人,追問道:“每一封都看過?”
“每一封都看過!楚辰,你什麽意思?父皇將此案交於本王,本王自當盡心盡力……”
楚辰衝他擺擺手,漫不經心地道:“好了好了,我當然知道皇兄你不會有半分懈怠。那麽皇兄可還記得,許大人的信中,是怎麽寫的?”
“許大人信中……”楚珣啞聲,臉色微微變了。
“怎麽?皇兄不記得了?沒關係,本王可是記得清清楚楚呢!”
楚辰笑眯眯地道:“許大人第一封信中,說他帶領錦州軍的幾位軍官前去錦州府衙討要軍餉,被知府衙門的衙役侍衛毆打,許大人,你可還記得?”
許清磕頭不止,邊磕邊道:“臣有罪,臣記錯了,不是杜府下人打的,是,是……知府衙門的人動的手……”
楚珣的臉色,隨著許清的話,唰地變得鐵青。他已經確定,楚辰說的,肯定是假話,但可恨的是,他早已記不清那封在他眼中不甚重要的信究竟寫了些什麽。
楚辰一本正經地看著許清:“原來是記錯了呀,不過也難怪,都過了這麽久了,許大人貴人事多,記差了也不出奇。不過,本王還是想問一下……你確定了麽許大人?”
許清愣在原處,連頭也忘記磕了,他本能地覺得有些不對,但那封信本就不是他定怕,被打也是子虛烏有的事,他又怎麽知道,‘自己怎麽被打’的……
楚辰見他不出聲,悠悠道:“怎麽?許大人還要改口?”
在許清眼中,楚辰臉上的燦爛笑容,無疑比惡鬼還可怕。他愣愣地看了楚辰一會兒,猛地搖頭:“不,不改了,下官記得清清楚楚,圍毆下官等人的,就是知府衙門的人。”
話音才落,就聽楚珣難抑怒意地哼了一聲。許清身子顫了顫,抬頭看著楚珣微微扭曲的臉,頓時心頭咯噔一下。
楚辰將許清的楚珣的臉色看在眼中,得意地挑了下眉稍,從懷裏套出一個信封對皇帝道:“父皇請看,這便是當日許大人從錦州送迴京城的信。”
“皇兄,你看看?”楚辰將信遞到楚珣麵前。
楚珣冷著臉,目光陰鷙。
此時,他已經記起來了,當時,他的那名心腹寫完信時,曾說過一番話。
“王爺在錦州軍內經營數年,終於將錦州軍大半掌握在手中,隻是……錦州軍內,始終有些人,像茅坑裏的石頭一樣,又臭又硬,幾次拉攏都未能奏效……”
楚珣了解自己這名心腹的習慣,當他作出這種姿態之時,多半是心中已有了計謀。
“先生有話不妨直言。”
那人湊近了一些,壓低了聲道:“王爺,此次是個機會呀……”
所以,綜合種種信息,楚珣此時終於想起了信中的肉容。
果然,楚辰將信封收迴,並朝著皇帝扔了過去,皇帝身側的太監嚇得直冒冷汗,手忙腳亂地撲上前,總算將信接在手中。“信裏寫的是,錦州知府杜荀,勾結錦州軍內幾名軍官,將前去討要軍餉的許大人等人毆打成重傷,更有殺人滅口的心思,隻不過許大人等人頑強抵抗,損了好幾人才突出重圍。杜荀見陰謀敗露,竟想借著那幾名軍官的手挑動錦州大營嘩變……許大人,你的記性可真差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