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萬載玄冰都不夠冷,吳解他們當然必須尋找更冷的東西來完成淬火。而要找更冷的東西,當然要去寒冷的地方最容易找到。
世上最寒冷的地方毫無疑問是九幽冥界的冰魂湖,不過他們目前本事不夠,去不了;次一等的地方是極北的大冰原,但那裏太遠太危險,不值得為了淬個火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退而求次再退而求次,就隻有十萬大山的接天雪峰了。
地球上的地理學知識在這個世界也部分適用,山體越高,溫度就越低。高到一定程度,氣溫就會常年低於冰點。在這種高山上,積雪不會融化,而是會不斷地積累起來,最終形成亙古的雪峰。
吳解他們要去的,就是這種雪峰。
十萬大山西部的山勢特別高,接天雪峰一座挨著一座,連成了白茫茫的一片,遠遠看去,白色的雪山和白色的地平線交融在一起,隻能看見一片雪白,看不清哪裏是山,哪裏是天。
吳解和陶土戴著特製的墨鏡,將雪獸皮煉製的防寒大氅披在法袍外麵,腳下則穿著騰空靴,在雪山上跋涉,尋找可能隱藏著淬火用寶物的地方。
他們從雪線往上已經走了差不多一天,可抬頭看去,雪山依然高聳入雲,白茫茫地直插青天,也不知道究竟還有多高。
“大師兄,你覺得這山頂上會不會有什麽仙家洞府?”大概是為了打發沉悶的氣氛,陶土仰望著不見頂的大雪山,好奇地說,“我們一直這麽往上爬,能不能就這麽爬上天去?”
“應該不能,有前輩祖師試過。”吳解迴憶了一下看過的祖師筆記,找到了答案,“距離地麵萬丈以上,風勢會漸漸增強到肉體凡胎難以承受的地步;五萬丈以上,山風已經變成了罡風,就算煉罡修士也很難繼續向上;超過十萬丈之後,罡風之中會攜帶極其猛烈的真火,連還丹修士都難以抵擋。本門曆代祖師的筆記裏麵,爬得最高的也隻有大概十三萬丈左右,沒有更高的記錄了。”
“十三萬丈?!居然還沒到山頂?!”陶土平素不關心這些東西,陡然聽到,真的嚇了一跳。
“不是這座山,而是西極的通天峰。”吳解迴憶道,“通天峰非常古怪,山體堅不可摧,上下一般粗細,光禿禿寸草不生,就像是一根豎在天地間的棍子似的。從古至今,不知道多少修士都各展神通,沿著通天峰一直往上爬,但從沒聽說過誰能夠爬到山頂的。”
“仙家不是有五行遁法嗎?用土遁術從山體裏麵向上走呢?”
“那座山的山體也不知道是什麽構造,無論土遁術還是地行術,都鑽不進去——所以才叫神山嘛。”吳解仔細迴憶了一番,又說,“不過十萬大山裏麵沒有那麽高的山,最高峰也不到五萬丈——我記得有個叫‘瞰天宗’的門派,就住在一座大雪山的山頂上……”
“啊?!那咱們是不是在爬別人山門啊?”陶土一驚,急忙問道,“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你想得太多了,瞰天宗好歹也是玄門大派,整個山門方圓百餘裏,都在用法術隔出的洞天世界裏麵,跟咱們青羊山一樣的。”吳解見他緊張兮兮的樣子,忍不住笑了,“隻要咱們看得到的山,肯定不會是他們山門,放心吧。”
陶土這才放下心來,長長地出了口氣。
天下修士分為三大派係,青羊觀這類名門正派倒也罷了,而玄門和魔道都是決不允許別人未經許可擅闖山門的,一不小心鑽進哪家山門的話,跟送死也沒什麽區別。
“真嚇了我一跳……大師兄,本門有人去過瞰天宗嗎?”
“好像沒有,這些玄門都喜歡避世隱居,除了三教演法的時候,平時他們根本連山門都不出,更不可能邀請別人去拜訪。”
“他們不出山門?不曆練的話,怎麽能夠明心見性呢?”
這個問題吳解倒是印象深刻,立刻就給出了答案。
所謂天下三教,正是由於修煉方向的不同而產生分歧。
正派講究入世曆練,弟子們在人間行走,洞悉世情、行善積德,通過曆練得到感悟從而突破修心的瓶頸,借助功德的力量削弱天劫的威力,最終得以渡劫飛升。
玄門講究避世隱修,他們追求的是無物無我,形如槁木、心似古井,通過感悟天地而突破修心的瓶頸,借助天人合一之道躲避天劫或者減弱它的威力,從而成道飛升。
魔道不在乎入世還是避世,他們專注於挖掘內心的情感,通過體驗各種欲望來尋找人生目標,從而突破修心的瓶頸,至於天劫什麽的,反正他們的終極目標是修成域外天魔,橫豎逃不過被天劫轟一遍,隻要搶在被轟死之前逃出人間就算成功。
彼此的理念分歧這麽大,三教之間的磕磕碰碰自然不會少。尤其是正派和魔道之間,那簡直是天生的死敵——行善積德說白了就是做好事,而魔道是徹底的利己主義者,無惡不作是理所當然——他們管這個叫殺伐果斷念頭通達,認為隻有徹徹底底地忠實於自己的欲望,才能夠念頭通達,才能有所進步。
彼此的矛盾這麽大,動手開打自然司空見慣。但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而就算是魔道,需要的也是一個可以給他們享樂的世界,而不是滿目瘡痍。
所以每隔五十年,三教精英就會在某些天高地遠人跡罕至的地方聚會,按照不同的境界分組,痛痛快快地幹上一架,打得天崩地裂,打得念頭通達——這就是“三教演法”。
三教演法的具體事務還有很多,不過前輩的筆記語焉不詳,隻說了“但凡實力高強的弟子,都免不了下場戰一迴,這既是危險,也是機遇。”
“……那大師兄你豈不是要參戰?”陶土聽著這些以前從不知道的事情,隻聽得張著嘴巴悠然神往,過了好一會兒才迴過神來,有些擔心地問,“沒有找師叔師伯們問過情況嗎?”
吳解當然問過,但無論將岸、張龍還是叁雲子,都讓他盡管放心,不會有什麽危險。
“諸如我們這些大派,入道弟子之間的交鋒,怎麽都不至於出人命的。”叁雲子悠悠然說,“連幾個入道弟子都護不住的話,你讓帶隊的還丹祖師們把臉往哪裏擱?”
“這麽說,入道境界的比武不會有危險嘍?”
“反正咱們青羊觀這麽多年從來沒在三教演法大會上死過入道弟子,我覺得你不會開這個先例。”叁雲子的笑容頗有幾分奸詐,“至於你的對手,隻要你能打得死他,就不要手下留情。魔道中人每死一個,人間就多太平一分!”
“聽起來好像很殘酷的樣子……”陶土聽著聽著又有點不安了,“萬一我也要上場怎麽辦?會不會被人打得半身不遂從此隻能躺在床上過日子?”
吳解上上下下打量了陶土一番,很認真地搖搖頭:“師弟啊,我覺得你真的想太多了!”
二人在陡峭的雪山上邊說邊走,一點也不受嚴苛的地形阻礙,無論是鬆軟的積雪還是稀薄的空氣,對他們都毫無影響。
遠遠看去,隻見兩團模糊的白色身影在白雪間行走,唯有帽子下麵露出的黑發能夠讓人比較確切地判斷出他們的位置。
他們並非一直在毫無目的地到處亂走,而是在有意識地尋找諸如冰隙、雪洞之類的地方,隻有在那種地點,天地間的冰寒之氣才會與大山的地脈之氣結合,誕生出他們想要尋找的天材地寶。
“冰精雪華”是一個通稱,泛指各種冰雪精華。它們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模樣,有截然不同的用處,但對於吳解和陶土來說,它們就是淬火的材料。
隻要沒有開啟靈智,甭管什麽樣的冰精雪華都隻是淬火材料。
當然,像這種天材地寶如果能夠開啟靈智的話,那就不再是煉器原料,而成了所謂的“妖修”,他們就要先判定對方是秉天地間哪一種氣息所生,本性是善是惡,然後區別對待。
這時正派中人的不方便就體現了出來,如果是魔道中人的話,甭管對方是善是惡都一樣,總之都是煉器材料——對那些魔道修士來說,除了他們自己,別的一切都是可供利用的材料,無論是物還是人,是同門還是親屬,隻要有需要,誰都照殺不誤。
吳解一直覺得,所謂的“魔道中人”很可能是茉莉那個時代流傳下來的道統,甚或就是無上神君門下的殘餘。因為茉莉不止一次感歎過,說“這些魔道中人的做事風格真是幹脆利落,大有師傅你當年的風采”。
所以對於魔道中人,他一直是有點好奇的,很想看看這些將無上神君的瘋狂理論這麽多年都身體力行下來,他們有沒有變得青麵獠牙?是不是一個個都眼睛裏麵冒著綠火,渾身環繞著無邊罪孽?
正在胡思亂想,他突然感覺到了一股危險的氣息,不由得停下了腳步。
陶土的反應比他慢一些,但很快也停了下來,因為那邊已經傳來了恐怖的聲音。
二人對視一眼,同時拿出一枚出發前專門打造的隱身玉符,兩個身影頓時在雪地中隱去,看不見半點蹤跡。
在這十萬大山裏麵,各種各樣的危險層出不窮。小心謹慎一點,絕對不會有壞處。
用隱身玉符將身影和氣息完全藏住之後,吳解打頭,陶土斷後,兩人小心翼翼地循著恐怖聲音傳來的方向走去……
世上最寒冷的地方毫無疑問是九幽冥界的冰魂湖,不過他們目前本事不夠,去不了;次一等的地方是極北的大冰原,但那裏太遠太危險,不值得為了淬個火拿自己的小命開玩笑;退而求次再退而求次,就隻有十萬大山的接天雪峰了。
地球上的地理學知識在這個世界也部分適用,山體越高,溫度就越低。高到一定程度,氣溫就會常年低於冰點。在這種高山上,積雪不會融化,而是會不斷地積累起來,最終形成亙古的雪峰。
吳解他們要去的,就是這種雪峰。
十萬大山西部的山勢特別高,接天雪峰一座挨著一座,連成了白茫茫的一片,遠遠看去,白色的雪山和白色的地平線交融在一起,隻能看見一片雪白,看不清哪裏是山,哪裏是天。
吳解和陶土戴著特製的墨鏡,將雪獸皮煉製的防寒大氅披在法袍外麵,腳下則穿著騰空靴,在雪山上跋涉,尋找可能隱藏著淬火用寶物的地方。
他們從雪線往上已經走了差不多一天,可抬頭看去,雪山依然高聳入雲,白茫茫地直插青天,也不知道究竟還有多高。
“大師兄,你覺得這山頂上會不會有什麽仙家洞府?”大概是為了打發沉悶的氣氛,陶土仰望著不見頂的大雪山,好奇地說,“我們一直這麽往上爬,能不能就這麽爬上天去?”
“應該不能,有前輩祖師試過。”吳解迴憶了一下看過的祖師筆記,找到了答案,“距離地麵萬丈以上,風勢會漸漸增強到肉體凡胎難以承受的地步;五萬丈以上,山風已經變成了罡風,就算煉罡修士也很難繼續向上;超過十萬丈之後,罡風之中會攜帶極其猛烈的真火,連還丹修士都難以抵擋。本門曆代祖師的筆記裏麵,爬得最高的也隻有大概十三萬丈左右,沒有更高的記錄了。”
“十三萬丈?!居然還沒到山頂?!”陶土平素不關心這些東西,陡然聽到,真的嚇了一跳。
“不是這座山,而是西極的通天峰。”吳解迴憶道,“通天峰非常古怪,山體堅不可摧,上下一般粗細,光禿禿寸草不生,就像是一根豎在天地間的棍子似的。從古至今,不知道多少修士都各展神通,沿著通天峰一直往上爬,但從沒聽說過誰能夠爬到山頂的。”
“仙家不是有五行遁法嗎?用土遁術從山體裏麵向上走呢?”
“那座山的山體也不知道是什麽構造,無論土遁術還是地行術,都鑽不進去——所以才叫神山嘛。”吳解仔細迴憶了一番,又說,“不過十萬大山裏麵沒有那麽高的山,最高峰也不到五萬丈——我記得有個叫‘瞰天宗’的門派,就住在一座大雪山的山頂上……”
“啊?!那咱們是不是在爬別人山門啊?”陶土一驚,急忙問道,“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你想得太多了,瞰天宗好歹也是玄門大派,整個山門方圓百餘裏,都在用法術隔出的洞天世界裏麵,跟咱們青羊山一樣的。”吳解見他緊張兮兮的樣子,忍不住笑了,“隻要咱們看得到的山,肯定不會是他們山門,放心吧。”
陶土這才放下心來,長長地出了口氣。
天下修士分為三大派係,青羊觀這類名門正派倒也罷了,而玄門和魔道都是決不允許別人未經許可擅闖山門的,一不小心鑽進哪家山門的話,跟送死也沒什麽區別。
“真嚇了我一跳……大師兄,本門有人去過瞰天宗嗎?”
“好像沒有,這些玄門都喜歡避世隱居,除了三教演法的時候,平時他們根本連山門都不出,更不可能邀請別人去拜訪。”
“他們不出山門?不曆練的話,怎麽能夠明心見性呢?”
這個問題吳解倒是印象深刻,立刻就給出了答案。
所謂天下三教,正是由於修煉方向的不同而產生分歧。
正派講究入世曆練,弟子們在人間行走,洞悉世情、行善積德,通過曆練得到感悟從而突破修心的瓶頸,借助功德的力量削弱天劫的威力,最終得以渡劫飛升。
玄門講究避世隱修,他們追求的是無物無我,形如槁木、心似古井,通過感悟天地而突破修心的瓶頸,借助天人合一之道躲避天劫或者減弱它的威力,從而成道飛升。
魔道不在乎入世還是避世,他們專注於挖掘內心的情感,通過體驗各種欲望來尋找人生目標,從而突破修心的瓶頸,至於天劫什麽的,反正他們的終極目標是修成域外天魔,橫豎逃不過被天劫轟一遍,隻要搶在被轟死之前逃出人間就算成功。
彼此的理念分歧這麽大,三教之間的磕磕碰碰自然不會少。尤其是正派和魔道之間,那簡直是天生的死敵——行善積德說白了就是做好事,而魔道是徹底的利己主義者,無惡不作是理所當然——他們管這個叫殺伐果斷念頭通達,認為隻有徹徹底底地忠實於自己的欲望,才能夠念頭通達,才能有所進步。
彼此的矛盾這麽大,動手開打自然司空見慣。但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而就算是魔道,需要的也是一個可以給他們享樂的世界,而不是滿目瘡痍。
所以每隔五十年,三教精英就會在某些天高地遠人跡罕至的地方聚會,按照不同的境界分組,痛痛快快地幹上一架,打得天崩地裂,打得念頭通達——這就是“三教演法”。
三教演法的具體事務還有很多,不過前輩的筆記語焉不詳,隻說了“但凡實力高強的弟子,都免不了下場戰一迴,這既是危險,也是機遇。”
“……那大師兄你豈不是要參戰?”陶土聽著這些以前從不知道的事情,隻聽得張著嘴巴悠然神往,過了好一會兒才迴過神來,有些擔心地問,“沒有找師叔師伯們問過情況嗎?”
吳解當然問過,但無論將岸、張龍還是叁雲子,都讓他盡管放心,不會有什麽危險。
“諸如我們這些大派,入道弟子之間的交鋒,怎麽都不至於出人命的。”叁雲子悠悠然說,“連幾個入道弟子都護不住的話,你讓帶隊的還丹祖師們把臉往哪裏擱?”
“這麽說,入道境界的比武不會有危險嘍?”
“反正咱們青羊觀這麽多年從來沒在三教演法大會上死過入道弟子,我覺得你不會開這個先例。”叁雲子的笑容頗有幾分奸詐,“至於你的對手,隻要你能打得死他,就不要手下留情。魔道中人每死一個,人間就多太平一分!”
“聽起來好像很殘酷的樣子……”陶土聽著聽著又有點不安了,“萬一我也要上場怎麽辦?會不會被人打得半身不遂從此隻能躺在床上過日子?”
吳解上上下下打量了陶土一番,很認真地搖搖頭:“師弟啊,我覺得你真的想太多了!”
二人在陡峭的雪山上邊說邊走,一點也不受嚴苛的地形阻礙,無論是鬆軟的積雪還是稀薄的空氣,對他們都毫無影響。
遠遠看去,隻見兩團模糊的白色身影在白雪間行走,唯有帽子下麵露出的黑發能夠讓人比較確切地判斷出他們的位置。
他們並非一直在毫無目的地到處亂走,而是在有意識地尋找諸如冰隙、雪洞之類的地方,隻有在那種地點,天地間的冰寒之氣才會與大山的地脈之氣結合,誕生出他們想要尋找的天材地寶。
“冰精雪華”是一個通稱,泛指各種冰雪精華。它們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模樣,有截然不同的用處,但對於吳解和陶土來說,它們就是淬火的材料。
隻要沒有開啟靈智,甭管什麽樣的冰精雪華都隻是淬火材料。
當然,像這種天材地寶如果能夠開啟靈智的話,那就不再是煉器原料,而成了所謂的“妖修”,他們就要先判定對方是秉天地間哪一種氣息所生,本性是善是惡,然後區別對待。
這時正派中人的不方便就體現了出來,如果是魔道中人的話,甭管對方是善是惡都一樣,總之都是煉器材料——對那些魔道修士來說,除了他們自己,別的一切都是可供利用的材料,無論是物還是人,是同門還是親屬,隻要有需要,誰都照殺不誤。
吳解一直覺得,所謂的“魔道中人”很可能是茉莉那個時代流傳下來的道統,甚或就是無上神君門下的殘餘。因為茉莉不止一次感歎過,說“這些魔道中人的做事風格真是幹脆利落,大有師傅你當年的風采”。
所以對於魔道中人,他一直是有點好奇的,很想看看這些將無上神君的瘋狂理論這麽多年都身體力行下來,他們有沒有變得青麵獠牙?是不是一個個都眼睛裏麵冒著綠火,渾身環繞著無邊罪孽?
正在胡思亂想,他突然感覺到了一股危險的氣息,不由得停下了腳步。
陶土的反應比他慢一些,但很快也停了下來,因為那邊已經傳來了恐怖的聲音。
二人對視一眼,同時拿出一枚出發前專門打造的隱身玉符,兩個身影頓時在雪地中隱去,看不見半點蹤跡。
在這十萬大山裏麵,各種各樣的危險層出不窮。小心謹慎一點,絕對不會有壞處。
用隱身玉符將身影和氣息完全藏住之後,吳解打頭,陶土斷後,兩人小心翼翼地循著恐怖聲音傳來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