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豐的四月,楊柳翠綠,南麵來的風不徐不疾,正是不冷也不熱的好時光。
金鵲橋上,四個小娃娃你追我趕,咯咯的笑聲在清晨傳出去很遠。
小娃娃們都打扮的很好,一看就是富貴人家的孩子。其中最大的一個,也隻有十來歲的樣子,頭頂梳著朝天辮,一口地道的慶豐口音,一副這地方我做主,我是老大的派頭。
旁邊的行人都聽見了,其他的小娃娃都喊他舅舅。
年紀相差不多,輩分卻差了一輩啊。
“留住兒小爺,你老這是幹啥呢。怎麽五爺五太太沒跟著?”就有個賬房模樣的人,跟著朝天辮的小孩行禮,還笑眯眯地問道。
小留柱也就很小大人樣地抱拳迴了禮,然後似乎有些不耐煩,其實卻是在炫耀:“沒看見我帶孩子呢。哎,輩分高, 沒辦法,就是操心。”
旁邊走過的人,有的就捂住嘴,善意地笑了起來,還不敢太大聲,怕小留柱聽見了生氣。
小娃娃們都活蹦亂跳的,最小男娃娃戴了頂慶豐少見的綢帽,帽子正中還鑲了塊拇指大小的寶石。他腿短,不小心摔了一跤,哎呦地叫了一聲,旁邊穿杏黃衫裙小女孩立刻過來,把小男孩扶了起來。
“阿晥,摔疼了嗎,有沒有受傷?”很是關切,還從袖子拿出帕子,擦拭阿晥的小臉蛋。
阿晥就抬起頭來,小臉蛋紅撲撲,笑著說自己沒事。
“姑媽說了,你就是偷懶不肯練武。”另一個六七歲大的一身月白衣裳的小男生也慢慢地跟著過來。
“我有跟著阿正舅舅練啊。”小男孩就說。
“阿正舅舅自己是練的不錯,可他不會教人的。你以後幹脆住我們家,跟我們舅舅練,還能跟著我們舅舅一塊念書。”
“是存孝舅舅嗎。”
“對啊。”
叫阿晥的小男孩,正是周恕和周婷芳的小兒子,如今隻有四歲。
幾個孩子就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著哪個舅舅讀書好,哪個舅舅的工夫最好。
杏黃衫裙的小姑娘還問小男孩:“這就是金鵲橋啦,你看到啦,好看吧?”
小男孩連連點頭:“是我看到的最好看的橋。” 又說怪不得他爹娘總是提起來。 “是表舅給表舅媽修的橋啊。”
“這橋明明我娘花的錢多。”桃花眼的小男孩立刻就說道。
“是爹娘一起修的橋啦。”杏黃衫裙的小女孩忙打圓場。
幾個孩子正在說話,小留柱就看到遠處有人來了。
“哎呀,不好,我爹找咱們來了?”
帶著人找過來的正是宋德山,旁邊還跟著梁子。
兩人到了跟前,瞧見幾個孩子好端端的,先是鬆了一口氣。然後,宋德山作勢就要揍小留住兒,說肯定是小留住兒帶的頭兒。
梁子忙笑著阻攔。
小留住兒卻往杏黃衫裙的小姑娘身後躲了。
宋德山就被氣笑了:“你淘氣惹事,還讓你外甥女護著你。”
杏黃衫裙的小女孩就張開手護著小留住兒,一麵甜甜地朝宋德山笑,說不是小留住兒帶的頭:“是表弟想看金鵲橋,我們帶他來的。不關小舅舅的事。 我們出來時碰見小舅舅,小舅舅不放心,一定要保護我們。”
小留住兒就從小姑娘背後探出頭來,衝著是宋德山點頭,意思小姑娘說的是真的。
宋德山哪裏肯信,不過眾人攔著,他隻能說迴去再跟兒子算賬,幾個小娃娃被抱上馬車,離開金鵲橋,就往沈園去了。
有慶豐的老住戶從橋上走過, 看見這番情景,就有笑著議論,這是安親王一家人又到慶豐了。
一本正經的小男孩和杏黃衫裙的小姑娘,正是沈念和淑媛的一雙兒女,而那個有些文弱的小男孩,他們沒有見過,不過聽說話,應該是周家的孩子。
“這一迴,不僅王爺和姑奶奶迴來了,周家大公子和夫人也迴來了呢。”就又有消息靈通的人說。
沈園裏是一番熱鬧的景象。
淑媛早上起來,不見了一雙兒女,她一點也不慌,該幹什麽幹什麽。如今她和沈念雖然一年中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在上京,但是慶豐也是常迴來的。
慶豐是他們的老巢。
淑媛一點都不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在慶豐出什麽事。
不過,等知道周恕的小兒子也一同不見了的時候,淑媛才有些著急。那孩子沒有自己的兩個皮實。
倒是周恕和周婷芳知道了,並不著急,覺得幾個孩子在一塊,又走不遠,又在慶豐,並不需要擔心。
“可能就是去橋上看看。”周婷芳還說,昨天他們剛到這裏的時候,天色已經晚了,沒能好好地看看慶豐的景色。
“我跟他說過金鵲橋,在他看來就是個傳奇,說了來慶豐第一個要看的就是金鵲橋。”
周恕和周婷芳的親事,可以說是很順利,還是周恕自己主動增加了些障礙。
兩家商議定了婚事之後,周恕就說他是個白身,這樣迎娶周婷芳就太簡慢了,提出一定要經過會試,金榜題名之後,才敢娶親。
周婷芳知道他有這樣的誌氣,對自己這樣看重,心中當然是熨帖的,大將軍和夫人也很高興。
而周尚書那邊,自然更不會說什麽了。
說起來,大家夥都對周恕的才學非常有信心。
周恕也果然沒有讓人失望,當年參加鄉試就奪了魁首,第二年的春闈上也是獨占鼇頭,到了殿試,被皇帝欽點做了狀元。
周婷芳出嫁的時候,嫁的是一位狀元郎。
這位狀元郎卻同時也是個孝子,他並沒有選擇在京城進翰林院,而是跟皇帝要求外放做官,也不去別處,就在慶豐,一方麵是做地方官,為一方百姓父母,另一方麵,則是照顧不想離開故土的祖母。
這裏麵有些不合吏製的地方,但是皇帝念著周恕驚才豔豔,又深重孝道,竟然格外開恩答應了。
周恕就帶著周婷芳迴到了慶豐。
兩人給周家老夫人養老送終,還生下了一個女兒。周家老夫人去世之後,周恕守孝期滿,這才帶著妻女重新迴到朝廷,又去了南方做官。
這個小兒子,是兩個人在南麵任上生的,還沒來過慶豐,沒有見過金鵲橋。至於這小家夥有些體弱,還是因為當時周恕任上所在水患,周婷芳幫著治水,身體失於調理的結果。?
金鵲橋上,四個小娃娃你追我趕,咯咯的笑聲在清晨傳出去很遠。
小娃娃們都打扮的很好,一看就是富貴人家的孩子。其中最大的一個,也隻有十來歲的樣子,頭頂梳著朝天辮,一口地道的慶豐口音,一副這地方我做主,我是老大的派頭。
旁邊的行人都聽見了,其他的小娃娃都喊他舅舅。
年紀相差不多,輩分卻差了一輩啊。
“留住兒小爺,你老這是幹啥呢。怎麽五爺五太太沒跟著?”就有個賬房模樣的人,跟著朝天辮的小孩行禮,還笑眯眯地問道。
小留柱也就很小大人樣地抱拳迴了禮,然後似乎有些不耐煩,其實卻是在炫耀:“沒看見我帶孩子呢。哎,輩分高, 沒辦法,就是操心。”
旁邊走過的人,有的就捂住嘴,善意地笑了起來,還不敢太大聲,怕小留柱聽見了生氣。
小娃娃們都活蹦亂跳的,最小男娃娃戴了頂慶豐少見的綢帽,帽子正中還鑲了塊拇指大小的寶石。他腿短,不小心摔了一跤,哎呦地叫了一聲,旁邊穿杏黃衫裙小女孩立刻過來,把小男孩扶了起來。
“阿晥,摔疼了嗎,有沒有受傷?”很是關切,還從袖子拿出帕子,擦拭阿晥的小臉蛋。
阿晥就抬起頭來,小臉蛋紅撲撲,笑著說自己沒事。
“姑媽說了,你就是偷懶不肯練武。”另一個六七歲大的一身月白衣裳的小男生也慢慢地跟著過來。
“我有跟著阿正舅舅練啊。”小男孩就說。
“阿正舅舅自己是練的不錯,可他不會教人的。你以後幹脆住我們家,跟我們舅舅練,還能跟著我們舅舅一塊念書。”
“是存孝舅舅嗎。”
“對啊。”
叫阿晥的小男孩,正是周恕和周婷芳的小兒子,如今隻有四歲。
幾個孩子就你一言、我一語,議論著哪個舅舅讀書好,哪個舅舅的工夫最好。
杏黃衫裙的小姑娘還問小男孩:“這就是金鵲橋啦,你看到啦,好看吧?”
小男孩連連點頭:“是我看到的最好看的橋。” 又說怪不得他爹娘總是提起來。 “是表舅給表舅媽修的橋啊。”
“這橋明明我娘花的錢多。”桃花眼的小男孩立刻就說道。
“是爹娘一起修的橋啦。”杏黃衫裙的小女孩忙打圓場。
幾個孩子正在說話,小留柱就看到遠處有人來了。
“哎呀,不好,我爹找咱們來了?”
帶著人找過來的正是宋德山,旁邊還跟著梁子。
兩人到了跟前,瞧見幾個孩子好端端的,先是鬆了一口氣。然後,宋德山作勢就要揍小留住兒,說肯定是小留住兒帶的頭兒。
梁子忙笑著阻攔。
小留住兒卻往杏黃衫裙的小姑娘身後躲了。
宋德山就被氣笑了:“你淘氣惹事,還讓你外甥女護著你。”
杏黃衫裙的小女孩就張開手護著小留住兒,一麵甜甜地朝宋德山笑,說不是小留住兒帶的頭:“是表弟想看金鵲橋,我們帶他來的。不關小舅舅的事。 我們出來時碰見小舅舅,小舅舅不放心,一定要保護我們。”
小留住兒就從小姑娘背後探出頭來,衝著是宋德山點頭,意思小姑娘說的是真的。
宋德山哪裏肯信,不過眾人攔著,他隻能說迴去再跟兒子算賬,幾個小娃娃被抱上馬車,離開金鵲橋,就往沈園去了。
有慶豐的老住戶從橋上走過, 看見這番情景,就有笑著議論,這是安親王一家人又到慶豐了。
一本正經的小男孩和杏黃衫裙的小姑娘,正是沈念和淑媛的一雙兒女,而那個有些文弱的小男孩,他們沒有見過,不過聽說話,應該是周家的孩子。
“這一迴,不僅王爺和姑奶奶迴來了,周家大公子和夫人也迴來了呢。”就又有消息靈通的人說。
沈園裏是一番熱鬧的景象。
淑媛早上起來,不見了一雙兒女,她一點也不慌,該幹什麽幹什麽。如今她和沈念雖然一年中幾乎有一半的時間是在上京,但是慶豐也是常迴來的。
慶豐是他們的老巢。
淑媛一點都不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在慶豐出什麽事。
不過,等知道周恕的小兒子也一同不見了的時候,淑媛才有些著急。那孩子沒有自己的兩個皮實。
倒是周恕和周婷芳知道了,並不著急,覺得幾個孩子在一塊,又走不遠,又在慶豐,並不需要擔心。
“可能就是去橋上看看。”周婷芳還說,昨天他們剛到這裏的時候,天色已經晚了,沒能好好地看看慶豐的景色。
“我跟他說過金鵲橋,在他看來就是個傳奇,說了來慶豐第一個要看的就是金鵲橋。”
周恕和周婷芳的親事,可以說是很順利,還是周恕自己主動增加了些障礙。
兩家商議定了婚事之後,周恕就說他是個白身,這樣迎娶周婷芳就太簡慢了,提出一定要經過會試,金榜題名之後,才敢娶親。
周婷芳知道他有這樣的誌氣,對自己這樣看重,心中當然是熨帖的,大將軍和夫人也很高興。
而周尚書那邊,自然更不會說什麽了。
說起來,大家夥都對周恕的才學非常有信心。
周恕也果然沒有讓人失望,當年參加鄉試就奪了魁首,第二年的春闈上也是獨占鼇頭,到了殿試,被皇帝欽點做了狀元。
周婷芳出嫁的時候,嫁的是一位狀元郎。
這位狀元郎卻同時也是個孝子,他並沒有選擇在京城進翰林院,而是跟皇帝要求外放做官,也不去別處,就在慶豐,一方麵是做地方官,為一方百姓父母,另一方麵,則是照顧不想離開故土的祖母。
這裏麵有些不合吏製的地方,但是皇帝念著周恕驚才豔豔,又深重孝道,竟然格外開恩答應了。
周恕就帶著周婷芳迴到了慶豐。
兩人給周家老夫人養老送終,還生下了一個女兒。周家老夫人去世之後,周恕守孝期滿,這才帶著妻女重新迴到朝廷,又去了南方做官。
這個小兒子,是兩個人在南麵任上生的,還沒來過慶豐,沒有見過金鵲橋。至於這小家夥有些體弱,還是因為當時周恕任上所在水患,周婷芳幫著治水,身體失於調理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