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媛當然不能讓宋老太太親自去,可是讓別人去,宋老太太還不放心,就隻能淑媛去。
淑媛暗自歎氣搖頭,還是帶了人過去。 不過她剛出快雪堂的大門,就看見宋老爺子已經迴來了。
宋逸山在歎氣,宋德山嘴角卻帶著笑意。
“我奶擔心,讓我過來迎我爺迴去。”淑媛迎上去說。
宋老爺子餘怒未消的樣子,還有點氣喘籲籲的。
大家一塊迴來,宋德山就告訴淑媛,他們陪著宋老爺子過去的時候,宋俊山和龐氏還沒起來。宋老爺子不管這些,直接就進了上房。
有一件事,不得不說。
宋俊山到了這沒幾天,就結交了些狐朋狗友。他還添了幾個服侍的人,更是把劉三娘安排給他的管事給換了。
這些人都沒攔住宋老爺子,卻給宋俊山報了信兒。
宋老爺子進到上房的時候,宋俊山剛爬起來,衣裳還沒穿利索。宋老爺子見了,當然生氣,就抄起一條棍子打了宋俊山。
宋俊山再無賴,這還有兩個兄弟再跟前呢,他可不敢還手。
最後就變成了宋老爺子把宋俊山從屋子裏打出來,又滿院子的追打宋俊山,可以說是鬧了個雞飛狗跳。
宋逸山和宋德山也說怕宋老爺子累著,再過於激動,上了年歲的人,就這麽走的也不是沒有。
兩兄弟好說歹說,才把宋老爺子給勸迴來。
陳家老爹和宋秀山也先後到了。
宋老爺子就換了笑臉,跟陳家老爹寒暄。他在交際場合極善言談,不過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怒氣還沒真正消。
宋老爺子其實是個很有脾氣的人。
到了晌午,快雪堂就擺了兩桌酒席。
女眷的一桌,就幹脆擺在淑慧這屋子的炕上了,正好就和著淑慧,讓她不用下炕,也能在一張桌子上跟大家夥一塊吃飯。
這邊飯菜剛擺上桌,宋俊山就來了。
宋俊山已經換了衣裳,頭臉也都幹幹淨淨的。進門來,問候了陳家老爹。宋逸山就忙起身,讓宋俊山上桌吃飯。
宋俊山的位置,就在宋老爺子身邊。
這次長幼次序。
宋老爺子沉著臉。
宋俊山也有點別扭,但還是過去,挨著宋老爺子坐了。
陳家老爹知道大概的情形,自然努力尋找話題,化解這種尷尬的氛圍。 宋逸山和宋德山為了宋老爺子高興,也都跟著附和。
宋俊山就不怎麽說話,悶悶不樂的。
吃到一半,宋俊山喝了兩盅酒,就跟宋逸山和宋德山說,讓他們不要嚼舌根,給他穿小鞋。
宋逸山和宋德山一時沒反應過來。
宋老爺子卻放下了酒盅。
“你不用猜疑是你倆兄弟給你告狀。還用誰告狀啊?你都名聲在外了。我在興隆莊,我都聽見人說了,整天就吃吃酒看戲,還看到半夜,看一迴戲就換兩三桌席麵!你是啥大財主?你手裏有幾個銀子錢?夠你這麽拋費的?”
一席話說完,宋老爺子就停下來喘了口氣。
“人家真正那大富大貴的人家, 也不是這麽過日子的。你學的那都是敗家的人家。 ”
“你花的錢,有幾個是你自己掙的? ”
然後,還讓宋俊山跟快雪堂比一比。
“啥時候你聽見老四自己擺酒聽戲了?人家掙錢不比你多,家底不比你厚實?人家還吃苞米麵餅子,人家還吃高粱米飯。人家交往的都是正經人。你看看你交往的,不是喝大酒的就是好耍錢的,都沒一個正經人……”
宋俊山本來就不願意來,是礙於人倫道理,不得不來。
坐在這,還要聽宋老爺子這成根本大套的訓斥,他就更不樂意了。一邊在椅子上挪動,一邊尋找機會就想走。
陳家老爹略微有些尷尬,還得勸宋老爺子。
“個人有個人的愛好。 這愛好吧,隻要不過分,也說不上啥好壞。二爺也是這麽大歲數的人了,爺倆有話好好說。”
宋德山就跟宋俊山說,他們並沒有給宋俊山穿小鞋。
“就你那些事,我們都是瞞著咱爹的,就怕咱爹生氣。咱爹這麽大歲數的人了,經不住這個。就剛才追著打你,我都下死力氣攔著,不是怕把你給打壞了,是怕把咱爹給累著,胳膊腿再抻著啥的。”
宋俊山聽了,更加氣悶了。
他終究也沒有等到散席,就起身走了。
宋老爺子十分苦悶,又喝了盅酒,就跟陳家老爹抱怨。 “兒女都是債。一個個的, 都不讓我省心。”
就把宋德山、宋秀山和宋逸山也給說在裏頭了。
“老哥哥千萬別這麽說。你是有福的人。不說別人,就三爺,多孝順啊,你老說一他不說二。還有四爺,為人厚道,吃苦耐勞……”
“都有不周的地方。”宋老爺子卻說,比如說宋秀山沒有兒子,比如說淑慧的事。
但這些,他又不能跟陳家老爹明說。
這酒喝的,就有些酒入愁腸的滋味了。
陳家老爹隻能繼續勸:“世事都是如此。老哥哥你已經是極周全的一家人了。一般人家萬萬趕不上。”然後又說宋老爺子通達,不應該為這樣的事情發愁、難過。
“四爺兄弟幾個更要為老哥哥你擔心了。”
“老兄弟,你說的對。兒孫自有兒孫福吧,我上了歲數,沒啥精力了,想操心,也操心不起了。”
就笑著又跟陳家老爹碰杯。
淑媛出來看了看,迴去就跟宋老太太說了。
“你是沒見著過。年輕的時候就這樣。”宋老太太不以為然,說宋老爺子年輕的時候跟人喝酒,喝多了也這麽多愁善感的。
隻是後來年紀漸長,家庭的擔子越來越重,喝酒也不能敞開喝了,就再也沒有這種感傷。
“這是日子過舒坦了,才有這些怨腔。”
淑媛不好評說,心裏卻覺得,宋老爺子和宋老太太這老兩口子的,宋老太太竟然是更為剛硬的那一個,而宋老爺子就顯得有些文藝了。
下晌,淑媛就安排了馬車,送宋老爺子、宋老太太、淑嫻和宋秀山一起迴去了。
淑嫻並沒有留下來。
淑雲教淑嫻認字、算數,淑雲隻學了兩天,就不大樂意學了。在淑雲看來,這些太難了,學這些太苦了。
同胞姐妹兩個,在學習這件事上的態度的竟然大相徑庭。
而宋秀山竟也不讚成淑嫻學這些。
帶淑嫻迴去,還是宋秀山的主意。
淑媛暗自歎氣搖頭,還是帶了人過去。 不過她剛出快雪堂的大門,就看見宋老爺子已經迴來了。
宋逸山在歎氣,宋德山嘴角卻帶著笑意。
“我奶擔心,讓我過來迎我爺迴去。”淑媛迎上去說。
宋老爺子餘怒未消的樣子,還有點氣喘籲籲的。
大家一塊迴來,宋德山就告訴淑媛,他們陪著宋老爺子過去的時候,宋俊山和龐氏還沒起來。宋老爺子不管這些,直接就進了上房。
有一件事,不得不說。
宋俊山到了這沒幾天,就結交了些狐朋狗友。他還添了幾個服侍的人,更是把劉三娘安排給他的管事給換了。
這些人都沒攔住宋老爺子,卻給宋俊山報了信兒。
宋老爺子進到上房的時候,宋俊山剛爬起來,衣裳還沒穿利索。宋老爺子見了,當然生氣,就抄起一條棍子打了宋俊山。
宋俊山再無賴,這還有兩個兄弟再跟前呢,他可不敢還手。
最後就變成了宋老爺子把宋俊山從屋子裏打出來,又滿院子的追打宋俊山,可以說是鬧了個雞飛狗跳。
宋逸山和宋德山也說怕宋老爺子累著,再過於激動,上了年歲的人,就這麽走的也不是沒有。
兩兄弟好說歹說,才把宋老爺子給勸迴來。
陳家老爹和宋秀山也先後到了。
宋老爺子就換了笑臉,跟陳家老爹寒暄。他在交際場合極善言談,不過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怒氣還沒真正消。
宋老爺子其實是個很有脾氣的人。
到了晌午,快雪堂就擺了兩桌酒席。
女眷的一桌,就幹脆擺在淑慧這屋子的炕上了,正好就和著淑慧,讓她不用下炕,也能在一張桌子上跟大家夥一塊吃飯。
這邊飯菜剛擺上桌,宋俊山就來了。
宋俊山已經換了衣裳,頭臉也都幹幹淨淨的。進門來,問候了陳家老爹。宋逸山就忙起身,讓宋俊山上桌吃飯。
宋俊山的位置,就在宋老爺子身邊。
這次長幼次序。
宋老爺子沉著臉。
宋俊山也有點別扭,但還是過去,挨著宋老爺子坐了。
陳家老爹知道大概的情形,自然努力尋找話題,化解這種尷尬的氛圍。 宋逸山和宋德山為了宋老爺子高興,也都跟著附和。
宋俊山就不怎麽說話,悶悶不樂的。
吃到一半,宋俊山喝了兩盅酒,就跟宋逸山和宋德山說,讓他們不要嚼舌根,給他穿小鞋。
宋逸山和宋德山一時沒反應過來。
宋老爺子卻放下了酒盅。
“你不用猜疑是你倆兄弟給你告狀。還用誰告狀啊?你都名聲在外了。我在興隆莊,我都聽見人說了,整天就吃吃酒看戲,還看到半夜,看一迴戲就換兩三桌席麵!你是啥大財主?你手裏有幾個銀子錢?夠你這麽拋費的?”
一席話說完,宋老爺子就停下來喘了口氣。
“人家真正那大富大貴的人家, 也不是這麽過日子的。你學的那都是敗家的人家。 ”
“你花的錢,有幾個是你自己掙的? ”
然後,還讓宋俊山跟快雪堂比一比。
“啥時候你聽見老四自己擺酒聽戲了?人家掙錢不比你多,家底不比你厚實?人家還吃苞米麵餅子,人家還吃高粱米飯。人家交往的都是正經人。你看看你交往的,不是喝大酒的就是好耍錢的,都沒一個正經人……”
宋俊山本來就不願意來,是礙於人倫道理,不得不來。
坐在這,還要聽宋老爺子這成根本大套的訓斥,他就更不樂意了。一邊在椅子上挪動,一邊尋找機會就想走。
陳家老爹略微有些尷尬,還得勸宋老爺子。
“個人有個人的愛好。 這愛好吧,隻要不過分,也說不上啥好壞。二爺也是這麽大歲數的人了,爺倆有話好好說。”
宋德山就跟宋俊山說,他們並沒有給宋俊山穿小鞋。
“就你那些事,我們都是瞞著咱爹的,就怕咱爹生氣。咱爹這麽大歲數的人了,經不住這個。就剛才追著打你,我都下死力氣攔著,不是怕把你給打壞了,是怕把咱爹給累著,胳膊腿再抻著啥的。”
宋俊山聽了,更加氣悶了。
他終究也沒有等到散席,就起身走了。
宋老爺子十分苦悶,又喝了盅酒,就跟陳家老爹抱怨。 “兒女都是債。一個個的, 都不讓我省心。”
就把宋德山、宋秀山和宋逸山也給說在裏頭了。
“老哥哥千萬別這麽說。你是有福的人。不說別人,就三爺,多孝順啊,你老說一他不說二。還有四爺,為人厚道,吃苦耐勞……”
“都有不周的地方。”宋老爺子卻說,比如說宋秀山沒有兒子,比如說淑慧的事。
但這些,他又不能跟陳家老爹明說。
這酒喝的,就有些酒入愁腸的滋味了。
陳家老爹隻能繼續勸:“世事都是如此。老哥哥你已經是極周全的一家人了。一般人家萬萬趕不上。”然後又說宋老爺子通達,不應該為這樣的事情發愁、難過。
“四爺兄弟幾個更要為老哥哥你擔心了。”
“老兄弟,你說的對。兒孫自有兒孫福吧,我上了歲數,沒啥精力了,想操心,也操心不起了。”
就笑著又跟陳家老爹碰杯。
淑媛出來看了看,迴去就跟宋老太太說了。
“你是沒見著過。年輕的時候就這樣。”宋老太太不以為然,說宋老爺子年輕的時候跟人喝酒,喝多了也這麽多愁善感的。
隻是後來年紀漸長,家庭的擔子越來越重,喝酒也不能敞開喝了,就再也沒有這種感傷。
“這是日子過舒坦了,才有這些怨腔。”
淑媛不好評說,心裏卻覺得,宋老爺子和宋老太太這老兩口子的,宋老太太竟然是更為剛硬的那一個,而宋老爺子就顯得有些文藝了。
下晌,淑媛就安排了馬車,送宋老爺子、宋老太太、淑嫻和宋秀山一起迴去了。
淑嫻並沒有留下來。
淑雲教淑嫻認字、算數,淑雲隻學了兩天,就不大樂意學了。在淑雲看來,這些太難了,學這些太苦了。
同胞姐妹兩個,在學習這件事上的態度的竟然大相徑庭。
而宋秀山竟也不讚成淑嫻學這些。
帶淑嫻迴去,還是宋秀山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