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山膽子大,脾氣暴躁,但是他竟有些害怕淑慧這個樣子。 一般人都攔不住宋德山的,淑慧就給攔住了。
“你、你這孩子,你是怕啥?”宋德山就很不明白,“你沒有一處不如他。咱家也比他們家強上百倍。你怕他打你?他敢動你一根手指頭,我把他皮揭了。”
所以,宋淑慧你為什麽要怕。
這是宋家所有人的疑問。
淑慧就哭了,也說不出個道理來,就是不讓宋德山去找李大郎,也不讓別人去。
“他不樂意幹就不幹。他樂意幹啥,就讓他幹啥,隻要他別生氣。”然後哭哭啼啼地又表示了,宋德山或者是誰過去,數落李大郎……“你們是舒坦了,過後還是我遭罪。”
宋德山氣的直跺腳。
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得了,得了。”夏氏就忙上前來勸慰淑慧,“你五叔不去了。我們誰都不去。咱們就當沒有這迴事。他樂意幹啥就幹啥,從今往後,咱們誰也別管他了。”
至於李大郎不能賺錢,沒辦法養家糊口:“咱這麽多人,你妹子也有錢,還能看著你跟孩子餓肚子。”
夏氏就替淑媛做主了。夏氏的想法很簡單,淑媛對毫無關係的大寶和小寶都可以收養,養的跟自己親生的似的。將來淑慧有了孩子,就算她和宋逸山照顧不到了,淑媛都能給照顧的周周全全的。
淑媛就一直都沒說話。
宋德山氣唿唿地迴來,在淑媛身邊坐了。“也挺好。”宋德山就對淑媛說,“他不去你那兒,省的你還得為他操心,還想著看在淑慧肚子裏孩子的麵上, 培養他提拔他,那也是費心血的事。現在,媛兒,你省心了。”
到時候淑慧沒錢,淑媛這邊擎給拿錢就行了。
給錢,確實是最簡單的方法。
淑媛抬手扶額,就跟宋德山說:“五叔,你也聽見了吧。那位心大的很。我那小廟裏還真擱不下他。他上我那兒,是屈才了。”
“白搭咱們這一片心。”宋德山又說。
“得了,得了,不說這個事兒了。”宋逸山也忙說,這是看到淑慧還在哭,不想打架繼續說這件事,免得淑慧更心煩,更傷心。
大家夥就勸淑慧。
這個時候,就也不講道理了,首先是讓淑慧平靜下來,免得哭傷了身子。如今她有了身孕,真要哭抽了,肚子裏的孩子恐怕都保不住。
“淑慧說的對。他樂意幹啥就幹啥。 能掙錢最好,不能掙錢,淑慧也不靠他養活著。”夏氏就說,然後還讓淑慧不用擔心將來的生活。“有爹娘一口吃的,就有你們娘倆的。好孩子,你放寬心,把身子養好了,給娘生個大胖外孫。”
這麽著勸慰了半晌,淑慧才稍微好一點,隨即陳倩倩就起身,帶著淑慧,有夏氏陪同著,往她那個院子裏去挑東西。
宋逸山和宋德山都沒去。
“總這麽著,也不是個辦法。”宋德山等淑慧走了,才跟宋逸山說。
“哎。”宋逸山長歎,“隻能走一步看一步,現在還能咋樣。”
宋德山的意思,就想要教訓李大郎。
“可別。”宋逸山忙就阻攔,“就算不是你動手,也知道是咱們家的人。到時候淑慧頭一個就得不樂意。 ”
現在一切都要以淑慧的身體為重了。
宋德山氣的直罵髒話。
“都是命吧。淑慧這孩子,命苦。”
宋德山就看了宋逸山一眼:“四哥,你和我嫂子, 怪不怪咱娘?”
“怪咱娘幹啥?”
“不是咱娘那麽慣著,一點道理不教給淑慧,淑慧不能這樣。淑慧要是自小就跟著你和嫂子,也不能這樣。”
宋德山就揭開了這道瘡疤。
宋逸山抱頭,要說心裏沒有一點不滿,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宋逸山和夏氏真就沒什麽怨氣。
這兩口子就是這麽個脾氣, 太過寬厚,太容易原諒別人,也從來不把別人和事情往壞處想。
“咱娘替我們帶大淑慧,那也費了不少勁兒。我們不怨。她也不是故意要害淑慧。隔輩人帶孩子,都慣的不行。”宋逸山半晌才說。
“哥,你心寬。我嫂子真是個好人。”宋德山就說。
宋逸山點點頭:“我這輩子最有福的一件事,就是有你嫂子這麽個媳婦。”
然後又迴到淑慧的事情上,宋德山就覺得很憋屈,跟宋逸山說了兩句話就走了。
淑媛這個時候已經迴到後罩房的實驗室裏,她還有很多正事要做。
一轉眼,樹上的葉子幾乎都要掉光了。慶豐的冬天,總是來的那麽早。
因為家裏有兩個寶寶,快雪堂上房屋子裏先是早早地就用上了火盆,隨後幹脆連火炕和地龍都燒了起來。
這個時節,不用多少煤,就能把屋子裏燒的暖暖和和的。
這天一大早起來,淑媛睜開眼睛在被窩裏躺了一會。
淑雲曆來比她勤快,習慣了比她早起,就早已經起來忙活了一陣,這個時候進屋來,看見淑媛醒了不肯起來,就問是不是嫌屋子裏冷。
“我再去添點木柴。那煤耐燒,可要是論火來的快,還是得木柴。”淑雲低聲地跟淑媛說。因為剛從外麵進來,怕身上的涼氣沒散,就不肯到淑媛近邊去。
入秋之後,快雪堂就陸續買了煤,還有上等的銀霜炭,除此之外,也儲備了不少的木柴。
廚房裏用木柴最多,很多菜式還要特殊的木頭燒火,才能做出最好的滋味來。
“九哥走了多少天了?”淑媛就問淑雲。
這其實都不用問,就在淑媛心裏了,可她還是問淑雲。
淑雲就走到一邊的桌子旁,拿了本年年曆翻著。沈念離開慶豐的那一天,淑媛在年曆上做了記號。
淑雲翻了翻,就跟淑媛報了一個數字。
“都一個多月了。”淑媛就說,然後又問周恕和周家老夫人走了多少天。
淑雲依舊翻年曆,告訴了淑媛。
周恕和周家老夫人在周恕離開之後第三天,離開的慶豐。
“周恕哥和老夫人都有信給我,九哥一封信都沒有。”淑媛就說,語氣中就有濃濃的抱怨意味。
淑雲暗笑,心裏知道,淑媛這是想沈念了。
“沈家小爺不一樣。他心裏肯定也記掛媛兒,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可能也不想給你添麻煩。”
“他給我添的麻煩還少了?”淑媛坐起來,“我為他費了多少神,看見周恕哥和老夫人,他就應該明白。不給我寫信就算了,一句話都不帶給我。”
“媛兒,那咱以後,就少尋思他。” 淑雲笑著說,語氣中帶著絲猶豫的試探。
“我小雲姐說的對。”淑媛就說,一麵已經轉移了話題。“小慧姐來了嗎?”
“你、你這孩子,你是怕啥?”宋德山就很不明白,“你沒有一處不如他。咱家也比他們家強上百倍。你怕他打你?他敢動你一根手指頭,我把他皮揭了。”
所以,宋淑慧你為什麽要怕。
這是宋家所有人的疑問。
淑慧就哭了,也說不出個道理來,就是不讓宋德山去找李大郎,也不讓別人去。
“他不樂意幹就不幹。他樂意幹啥,就讓他幹啥,隻要他別生氣。”然後哭哭啼啼地又表示了,宋德山或者是誰過去,數落李大郎……“你們是舒坦了,過後還是我遭罪。”
宋德山氣的直跺腳。
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得了,得了。”夏氏就忙上前來勸慰淑慧,“你五叔不去了。我們誰都不去。咱們就當沒有這迴事。他樂意幹啥就幹啥,從今往後,咱們誰也別管他了。”
至於李大郎不能賺錢,沒辦法養家糊口:“咱這麽多人,你妹子也有錢,還能看著你跟孩子餓肚子。”
夏氏就替淑媛做主了。夏氏的想法很簡單,淑媛對毫無關係的大寶和小寶都可以收養,養的跟自己親生的似的。將來淑慧有了孩子,就算她和宋逸山照顧不到了,淑媛都能給照顧的周周全全的。
淑媛就一直都沒說話。
宋德山氣唿唿地迴來,在淑媛身邊坐了。“也挺好。”宋德山就對淑媛說,“他不去你那兒,省的你還得為他操心,還想著看在淑慧肚子裏孩子的麵上, 培養他提拔他,那也是費心血的事。現在,媛兒,你省心了。”
到時候淑慧沒錢,淑媛這邊擎給拿錢就行了。
給錢,確實是最簡單的方法。
淑媛抬手扶額,就跟宋德山說:“五叔,你也聽見了吧。那位心大的很。我那小廟裏還真擱不下他。他上我那兒,是屈才了。”
“白搭咱們這一片心。”宋德山又說。
“得了,得了,不說這個事兒了。”宋逸山也忙說,這是看到淑慧還在哭,不想打架繼續說這件事,免得淑慧更心煩,更傷心。
大家夥就勸淑慧。
這個時候,就也不講道理了,首先是讓淑慧平靜下來,免得哭傷了身子。如今她有了身孕,真要哭抽了,肚子裏的孩子恐怕都保不住。
“淑慧說的對。他樂意幹啥就幹啥。 能掙錢最好,不能掙錢,淑慧也不靠他養活著。”夏氏就說,然後還讓淑慧不用擔心將來的生活。“有爹娘一口吃的,就有你們娘倆的。好孩子,你放寬心,把身子養好了,給娘生個大胖外孫。”
這麽著勸慰了半晌,淑慧才稍微好一點,隨即陳倩倩就起身,帶著淑慧,有夏氏陪同著,往她那個院子裏去挑東西。
宋逸山和宋德山都沒去。
“總這麽著,也不是個辦法。”宋德山等淑慧走了,才跟宋逸山說。
“哎。”宋逸山長歎,“隻能走一步看一步,現在還能咋樣。”
宋德山的意思,就想要教訓李大郎。
“可別。”宋逸山忙就阻攔,“就算不是你動手,也知道是咱們家的人。到時候淑慧頭一個就得不樂意。 ”
現在一切都要以淑慧的身體為重了。
宋德山氣的直罵髒話。
“都是命吧。淑慧這孩子,命苦。”
宋德山就看了宋逸山一眼:“四哥,你和我嫂子, 怪不怪咱娘?”
“怪咱娘幹啥?”
“不是咱娘那麽慣著,一點道理不教給淑慧,淑慧不能這樣。淑慧要是自小就跟著你和嫂子,也不能這樣。”
宋德山就揭開了這道瘡疤。
宋逸山抱頭,要說心裏沒有一點不滿,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宋逸山和夏氏真就沒什麽怨氣。
這兩口子就是這麽個脾氣, 太過寬厚,太容易原諒別人,也從來不把別人和事情往壞處想。
“咱娘替我們帶大淑慧,那也費了不少勁兒。我們不怨。她也不是故意要害淑慧。隔輩人帶孩子,都慣的不行。”宋逸山半晌才說。
“哥,你心寬。我嫂子真是個好人。”宋德山就說。
宋逸山點點頭:“我這輩子最有福的一件事,就是有你嫂子這麽個媳婦。”
然後又迴到淑慧的事情上,宋德山就覺得很憋屈,跟宋逸山說了兩句話就走了。
淑媛這個時候已經迴到後罩房的實驗室裏,她還有很多正事要做。
一轉眼,樹上的葉子幾乎都要掉光了。慶豐的冬天,總是來的那麽早。
因為家裏有兩個寶寶,快雪堂上房屋子裏先是早早地就用上了火盆,隨後幹脆連火炕和地龍都燒了起來。
這個時節,不用多少煤,就能把屋子裏燒的暖暖和和的。
這天一大早起來,淑媛睜開眼睛在被窩裏躺了一會。
淑雲曆來比她勤快,習慣了比她早起,就早已經起來忙活了一陣,這個時候進屋來,看見淑媛醒了不肯起來,就問是不是嫌屋子裏冷。
“我再去添點木柴。那煤耐燒,可要是論火來的快,還是得木柴。”淑雲低聲地跟淑媛說。因為剛從外麵進來,怕身上的涼氣沒散,就不肯到淑媛近邊去。
入秋之後,快雪堂就陸續買了煤,還有上等的銀霜炭,除此之外,也儲備了不少的木柴。
廚房裏用木柴最多,很多菜式還要特殊的木頭燒火,才能做出最好的滋味來。
“九哥走了多少天了?”淑媛就問淑雲。
這其實都不用問,就在淑媛心裏了,可她還是問淑雲。
淑雲就走到一邊的桌子旁,拿了本年年曆翻著。沈念離開慶豐的那一天,淑媛在年曆上做了記號。
淑雲翻了翻,就跟淑媛報了一個數字。
“都一個多月了。”淑媛就說,然後又問周恕和周家老夫人走了多少天。
淑雲依舊翻年曆,告訴了淑媛。
周恕和周家老夫人在周恕離開之後第三天,離開的慶豐。
“周恕哥和老夫人都有信給我,九哥一封信都沒有。”淑媛就說,語氣中就有濃濃的抱怨意味。
淑雲暗笑,心裏知道,淑媛這是想沈念了。
“沈家小爺不一樣。他心裏肯定也記掛媛兒,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可能也不想給你添麻煩。”
“他給我添的麻煩還少了?”淑媛坐起來,“我為他費了多少神,看見周恕哥和老夫人,他就應該明白。不給我寫信就算了,一句話都不帶給我。”
“媛兒,那咱以後,就少尋思他。” 淑雲笑著說,語氣中帶著絲猶豫的試探。
“我小雲姐說的對。”淑媛就說,一麵已經轉移了話題。“小慧姐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