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也坐了車,很快就追上了宋老爺子一行人。栓柱和梁子一個趕車,另外一個騎了匹大青騾,在前麵帶路。
宋老爺子坐在最前麵的車上,前後瞅瞅,就這兵強馬壯的氣派,他最為歡喜。 他就扭頭對陪在旁邊的宋逸山說好。
這個時候,他對宋逸山是非常滿意的。宋逸山和夏氏兩口子,兩個閨女一個兒子, 並不算是人丁多。他其實一直暗暗期待,他們能再多生兩個兒子出來。
現在,這兩口子雖然自己沒生,但是養在家裏的這倆學徒卻都成丁了。另外,他還想到了大寶和小寶。
這些,都是他宋家人, 都是他宋家的助力。
“這倆孩子,你收對了。”宋老爺子還跟宋逸山說。
夏氏在後麵,也瞧見栓柱和梁子了。她也挺高興的,就對淑媛說:“怪不得他叔嬸要跟他來往,把他要迴去。我平時都沒咋注意,咱梁子都出息成這個樣了。這誰看見不眼饞啊。”
“娘,梁子哥出息這樣,固然是梁子哥自己好,可那也是爹娘你們給培養出來的。別人看著眼瞅行,想撿便宜可不行。娘,你能把自己兒子給別人?”
夏氏沒說話。
“你能說你不把我梁子哥當兒子看?”
“我是把他當兒子看。”夏氏就說。這幾年梁子的衣食,可都是她照顧的。 吃上不用說了,宋逸山吃什麽,梁子和栓柱就吃什麽。因為知道兩個孩子在長身體,以前又過的苦, 他們還特意多預備魚和肉給他們吃。
每一季要換衣裳,夏氏都是先考慮到梁子和栓柱,就是心疼他們,覺得他們本來衣裳就少。
“ 所以啊,那兩口子來搶,娘你第一個就該不讓。要是遇到他嬸子,你就該撓到她臉上去。讓她從前虐待我梁子哥,現在還不要臉要來撿便宜。”淑媛笑著說。
這就把夏氏也給說笑了。
就這一路說說笑笑的,就到了宋家窪子。
宋家窪子如今已經大變了樣。原來就是一片荒地,周圍連條路都沒有。如今,這四周都圍上了圍欄,還開了個大門,大門兩邊蓋起了房子,白天夜裏都有人看守。
來往的人多了,自然就走出來一條路。為了方便人和車進出,淑媛花了錢,就在人走出來的路的基礎上,修了一條能夠容兩輛馬車並行的土路。
這土路和一般的土路不同,為了更容易通行,有的路段鋪了沙子,有的路段還鋪了青石。
到了大門口,淑媛就下了車,走到前麵跟宋老爺子一行人聚齊。
宋老爺子已經聽梁子和栓柱介紹了不少,就很期待地問淑媛:“將來是打算把這條路一直修到慶豐去,還要修成官道那樣?”
“是啊。”淑媛點頭,“到時候,咱把這條路修的比官道還要好。”
“那得花不少錢啊。”宋老爺子就說。
“是得花不少錢,不過值得啊。爺,你不讚成嗎?”
“讚成,我當然讚成。”宋老爺子立刻就說,然後就更加覺得方才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
淑媛是掙了大錢,可淑媛也花了不少錢。慶豐城裏那座金雀橋,淑媛就在裏麵投了大把的銀子。就是那大食堂裏,工人們為什麽能吃的那麽好,那是淑媛自己往裏麵貼錢了。
淑媛這邊辦了煮堿的廠子,立刻就又開始修路了。
淑媛這麽做,顯見著也不是圖名。
可這都是有大功德的事業。淑媛不吝惜銀錢在做這些事,那就非常對他的心思。
與其把銀子給宋俊山,讓宋俊山好吃懶做地花費了,那還不如用來修橋補路,給鄉親們造福,給後代子孫造福。
“這是給後輩積德的好事,是千年的功業。”宋老爺子說著,看著眼前的情景。
以前荒無人煙的地方,如今人頭攢動,一副忙碌興旺的景象。
今天雖然是中秋節,可是好多人不願意迴家過節,他們更願意在這裏掙錢。
迴家過節的工夫,就耽誤不少錢呢。
樸實的莊戶人家, 難得有這個賺錢的機會,誰都不肯耽誤了。他們還有攀比心,大家比賽著幹,看誰煮出更多更好的堿來。
這塊地,本來是他的一塊心病,這些年了,一直埋藏的很深,也無法治愈。
可就在看到這情景的那一刻,宋老爺子這心病就無藥而愈了。
“我也要來煮堿。”宋老爺子說出一句話,把大家夥給嚇了一跳。
“爹,你都多大歲數了,還來幹這個活兒。再說,咱家也不缺這個錢。” 宋逸山和宋德山忙就勸宋老爺子。
“我多大歲數了。你們看那邊,人家不比我歲數大。我看著還沒我身體好呢。人家能幹,我也能幹。”宋老爺子看樣子,竟不像是說笑的。
大家都沒轍。
宋逸山就給淑媛使眼色。
遇到難題了, 就找淑媛。
誰讓在大家夥眼睛裏,就淑媛鬼主意最多,最會說話呢。
淑媛笑著過來:“爺,你要來煮堿,也行。就是你來了,就搶了這些人掙錢的機會了。”
這地裏的堿雖豐富,終究有了限。宋老爺子煮了,其他人能幹的活就少了,掙到的錢也就少了。
煮堿這活其實挺辛苦,不是家裏窮,真需要錢,誰樂意幹這個活兒呢。
宋老爺子就哎呦了一聲,說對。他就不來煮堿了。但是他也想幹點兒什麽。
淑媛知道宋老爺子的脾氣:“爺,要不然,你有空就過來,看著人修路吧。”
煮堿的事,淑媛不想讓宋老爺子摻合。
宋老爺子的想法不能說不好,但是在管理上, 有他摻合,肯定麻煩多多。
修路不掙錢,卻是大好事。
宋老爺子立刻就點頭答應了。“我不光看著,我也能幫著填土平地,我啥都能幹。”
都隨你老高興。
一眾人,又都歡歡喜喜。
他們一路往裏麵走,就看到有些人搭了簡易的窩棚。那是晚上都不迴家,通宵幹活的人們自己搭建的。
走著走著,就聽見有人喊幹爹。
宋老爺子立刻站下了。
淑媛也瞧見了來人,笑著喊大姑。
李大妮一家也來宋家窪子煮堿了。旁邊有個窩棚,就是他們家搭建的。
宋老爺子坐在最前麵的車上,前後瞅瞅,就這兵強馬壯的氣派,他最為歡喜。 他就扭頭對陪在旁邊的宋逸山說好。
這個時候,他對宋逸山是非常滿意的。宋逸山和夏氏兩口子,兩個閨女一個兒子, 並不算是人丁多。他其實一直暗暗期待,他們能再多生兩個兒子出來。
現在,這兩口子雖然自己沒生,但是養在家裏的這倆學徒卻都成丁了。另外,他還想到了大寶和小寶。
這些,都是他宋家人, 都是他宋家的助力。
“這倆孩子,你收對了。”宋老爺子還跟宋逸山說。
夏氏在後麵,也瞧見栓柱和梁子了。她也挺高興的,就對淑媛說:“怪不得他叔嬸要跟他來往,把他要迴去。我平時都沒咋注意,咱梁子都出息成這個樣了。這誰看見不眼饞啊。”
“娘,梁子哥出息這樣,固然是梁子哥自己好,可那也是爹娘你們給培養出來的。別人看著眼瞅行,想撿便宜可不行。娘,你能把自己兒子給別人?”
夏氏沒說話。
“你能說你不把我梁子哥當兒子看?”
“我是把他當兒子看。”夏氏就說。這幾年梁子的衣食,可都是她照顧的。 吃上不用說了,宋逸山吃什麽,梁子和栓柱就吃什麽。因為知道兩個孩子在長身體,以前又過的苦, 他們還特意多預備魚和肉給他們吃。
每一季要換衣裳,夏氏都是先考慮到梁子和栓柱,就是心疼他們,覺得他們本來衣裳就少。
“ 所以啊,那兩口子來搶,娘你第一個就該不讓。要是遇到他嬸子,你就該撓到她臉上去。讓她從前虐待我梁子哥,現在還不要臉要來撿便宜。”淑媛笑著說。
這就把夏氏也給說笑了。
就這一路說說笑笑的,就到了宋家窪子。
宋家窪子如今已經大變了樣。原來就是一片荒地,周圍連條路都沒有。如今,這四周都圍上了圍欄,還開了個大門,大門兩邊蓋起了房子,白天夜裏都有人看守。
來往的人多了,自然就走出來一條路。為了方便人和車進出,淑媛花了錢,就在人走出來的路的基礎上,修了一條能夠容兩輛馬車並行的土路。
這土路和一般的土路不同,為了更容易通行,有的路段鋪了沙子,有的路段還鋪了青石。
到了大門口,淑媛就下了車,走到前麵跟宋老爺子一行人聚齊。
宋老爺子已經聽梁子和栓柱介紹了不少,就很期待地問淑媛:“將來是打算把這條路一直修到慶豐去,還要修成官道那樣?”
“是啊。”淑媛點頭,“到時候,咱把這條路修的比官道還要好。”
“那得花不少錢啊。”宋老爺子就說。
“是得花不少錢,不過值得啊。爺,你不讚成嗎?”
“讚成,我當然讚成。”宋老爺子立刻就說,然後就更加覺得方才自己的做法是正確的。
淑媛是掙了大錢,可淑媛也花了不少錢。慶豐城裏那座金雀橋,淑媛就在裏麵投了大把的銀子。就是那大食堂裏,工人們為什麽能吃的那麽好,那是淑媛自己往裏麵貼錢了。
淑媛這邊辦了煮堿的廠子,立刻就又開始修路了。
淑媛這麽做,顯見著也不是圖名。
可這都是有大功德的事業。淑媛不吝惜銀錢在做這些事,那就非常對他的心思。
與其把銀子給宋俊山,讓宋俊山好吃懶做地花費了,那還不如用來修橋補路,給鄉親們造福,給後代子孫造福。
“這是給後輩積德的好事,是千年的功業。”宋老爺子說著,看著眼前的情景。
以前荒無人煙的地方,如今人頭攢動,一副忙碌興旺的景象。
今天雖然是中秋節,可是好多人不願意迴家過節,他們更願意在這裏掙錢。
迴家過節的工夫,就耽誤不少錢呢。
樸實的莊戶人家, 難得有這個賺錢的機會,誰都不肯耽誤了。他們還有攀比心,大家比賽著幹,看誰煮出更多更好的堿來。
這塊地,本來是他的一塊心病,這些年了,一直埋藏的很深,也無法治愈。
可就在看到這情景的那一刻,宋老爺子這心病就無藥而愈了。
“我也要來煮堿。”宋老爺子說出一句話,把大家夥給嚇了一跳。
“爹,你都多大歲數了,還來幹這個活兒。再說,咱家也不缺這個錢。” 宋逸山和宋德山忙就勸宋老爺子。
“我多大歲數了。你們看那邊,人家不比我歲數大。我看著還沒我身體好呢。人家能幹,我也能幹。”宋老爺子看樣子,竟不像是說笑的。
大家都沒轍。
宋逸山就給淑媛使眼色。
遇到難題了, 就找淑媛。
誰讓在大家夥眼睛裏,就淑媛鬼主意最多,最會說話呢。
淑媛笑著過來:“爺,你要來煮堿,也行。就是你來了,就搶了這些人掙錢的機會了。”
這地裏的堿雖豐富,終究有了限。宋老爺子煮了,其他人能幹的活就少了,掙到的錢也就少了。
煮堿這活其實挺辛苦,不是家裏窮,真需要錢,誰樂意幹這個活兒呢。
宋老爺子就哎呦了一聲,說對。他就不來煮堿了。但是他也想幹點兒什麽。
淑媛知道宋老爺子的脾氣:“爺,要不然,你有空就過來,看著人修路吧。”
煮堿的事,淑媛不想讓宋老爺子摻合。
宋老爺子的想法不能說不好,但是在管理上, 有他摻合,肯定麻煩多多。
修路不掙錢,卻是大好事。
宋老爺子立刻就點頭答應了。“我不光看著,我也能幫著填土平地,我啥都能幹。”
都隨你老高興。
一眾人,又都歡歡喜喜。
他們一路往裏麵走,就看到有些人搭了簡易的窩棚。那是晚上都不迴家,通宵幹活的人們自己搭建的。
走著走著,就聽見有人喊幹爹。
宋老爺子立刻站下了。
淑媛也瞧見了來人,笑著喊大姑。
李大妮一家也來宋家窪子煮堿了。旁邊有個窩棚,就是他們家搭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