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周家老夫人要來,淑媛這生日就得抓緊操辦起來。不過,還是不用大操辦,就是個小小的家宴,準備的精致周到些,也就夠了。
周家老夫人那是什麽都吃過見過的,能來給淑媛賀生日,就是真看重淑媛。
淑媛迴到快雪堂,將這件事跟夏氏說了。夏氏也很高興,同時也緊張起來。淑媛就笑著說讓她不用緊張。
戲班子那邊,即刻下個帖子去請,也就行了。
再有一件,就是生日宴席的菜色。淑媛就叫了張媽媽來,和夏氏幾個一同商量。
張媽媽就問一共有多少客人。
“客人就是周家老夫人、周恕哥,還有九哥。”主要的客人,就是這三位,然後就都是家裏的人了。
“我五叔五嬸。”
“那你五嬸的娘家人都在這,還要不要請?”夏氏就問,“不請不好吧。你五嬸肯定都和他們說了。到時候還得有禮給你。”
“那就請。”
再然後,好像也沒別人了。 興隆莊那邊是不用請的。因為宋家老宅的規矩,就不給小輩人辦生日。
淑媛想了想,除了這些人,還有老丁,她大食堂的兩位管事,這要是都請來了,砂鍋居的掌櫃,還有作坊、工廠的管事們也都該請來。
這些人跟著她,都很兢兢業業,她不圖收這些人的禮,就是借著她生日這個機會,請大家夥吃吃喝喝,再聽個戲,樂嗬一天。
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酒席也不從外麵的酒樓定,就是快雪堂自己的廚房張羅,因為怕廚房裏人手不夠,忙活不開,淑媛還讓小存孝往沈園跑了一趟,提前跟沈念知會,要借他的廚子用。
沈念那邊立刻就迴了話,借啥都有。因為淑媛還讓小存孝同時給沈念送了請帖,沈念也說了,到時候務必會來。
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
到了三月二十這天,快雪堂一大早就正門大開,全家上下喜氣洋洋。淑媛一大早起來,就受了一眾服侍的人的跪拜。
這卻是張媽媽安排的,她說的,雖然淑媛年紀小,卻也是這一宅的主子,這是應該有的禮儀。
淑媛聽她這麽說,也就不好拒絕當下受了禮,每個人都有紅封賞賜,而且今天宴客完畢,這一眾服侍的人,也都另外有酒席犒勞。
小存孝也過來給淑媛祝壽,她要行大禮,就被淑媛給攔住了。
“我必須得給我姐磕頭。”小存孝卻堅持,然後就笑嗬嗬地看著淑媛。
淑媛打量小存孝,小家夥如今個頭竄起來不少,雖然嬰兒肥還在,卻結實了不少,是個小少年的模樣了。
小存孝祝壽隻行禮,淑媛這邊還得迴個紅包。
瞧瞧,這禮可不白受呢。
“我琢磨你就惦記我這紅包呢。”淑媛笑著指出。
小存孝樂嗬嗬, 毫不手軟地拿了紅包,他還會說吉祥話,說這是沾淑媛的喜氣。
大寶和小寶早就被打扮的小金童一般,也過來給淑媛磕頭,嘴裏奶聲奶氣地喊著娘。
“給娘拜壽,祝娘……長命百歲。”
這都是小存孝教的,原本他還想教那種比較長的成套的句子,後來怕兩個孩子辛苦,又記不住,就教了這句簡單的。
這就足夠讓淑媛心花怒放了。
淑媛就把兩個孩子抱進懷裏,一人給了個大紅封,都是精致的大紅壽喜荷包,裏麵是小金錁子。
“我的兩個寶寶也要健健康康,平安喜樂。”淑媛笑著低聲說。
賓客就漸漸地到了。
最先到的是陳倩倩,宋德山要去衙門處理些事,稍後再來,陳家老爹和老娘陪著陳倩倩一塊來的。
陳倩倩和宋德山給淑媛的禮物,竟還是金鐲子,不過今年不是一隻,是一對了,也不再是那種樸實無華的光麵鐲子,而是極為精致的絞絲蝦須鐲。
這肯定是陳倩倩準備的。
陳家老爹和老娘送了淑媛兩個上等的石頭,還有一匣子共四隻珠花,說是剛從江南采買來的,挑的最好的給淑媛。
隨後到的是周家老夫人,陪著她一起來的除了周恕,還有周嫦娥,這是淑媛在慶豐為數不多的閨中好友之一。
周家老夫人給淑媛的禮物很豐盛,除了尺頭、首飾,還有兩盆玉石花樹盆景,周老夫人說是閑著沒事翻自己的箱櫃找出來的。
“都是我年輕的時候擺的,不算貴重,最適合年輕的女孩子擺在屋子裏。” 周家老夫人還叮囑淑媛,說讓她務必擺在自己的屋子裏,看那意思,是有極好的寓意,能帶來好運氣的。
淑媛自然應了,當即就請周家老夫人進自己的屋子,按她的吩咐擺了起來。
周家老夫人就很滿意。
周恕給淑媛的是兩擔壽麵。
周嫦娥送給淑媛的是自己繡的一扇炕屏:“從去年就開始繡了。四姑,你可別嫌棄我繡的醜啊。”
這也是用了心思的禮物,淑媛當然領情。
沈念帶著丁管事也很快就到了。
一雙玉璧,兩籃鮮果,四匹彩緞,還有兩擔壽麵,還有一個錦匣,沈念不讓淑媛當著眾人都麵打開。
丁管事本來也要送禮,卻被淑媛早就發下話去了。
她手底下所有的這些管事、掌櫃和賬房,今天但凡能脫開身,就要到她這裏喝酒聽戲,但是誰都不許送禮。
誰送禮,她就惱誰,這個人也進不了快雪堂的大門。
她不過是想犒勞大家夥,讓大家夥與她同樂,絕對不許他們破費。
從這年起,這也成了淑媛過生日的一個規矩。
借生日斂財,在淑媛這裏是不存在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淑媛還真不在乎這樣來的錢。
各處的管事、賬房和掌櫃們都到了,也過來給淑媛行了禮,隨即就都入了席。
快雪堂就熱鬧了一天,可以說,這是淑媛搬到快雪堂來最熱鬧的一天,因為多了她手下這些管事、賬房和掌櫃的們。
送走了賓客,宋逸山和夏氏就很感慨。
宋逸山的性子,在某些方麵跟宋老爺子很像。他也很喜歡這種賓客盈門的熱鬧,並把這視作家族興旺的象征。
“好啊,日子越來越好了。” 宋逸山就說,“她爺要是在這,不定多高興。”
竟似有些遺憾和後悔,沒有請宋老爺子來。
周家老夫人那是什麽都吃過見過的,能來給淑媛賀生日,就是真看重淑媛。
淑媛迴到快雪堂,將這件事跟夏氏說了。夏氏也很高興,同時也緊張起來。淑媛就笑著說讓她不用緊張。
戲班子那邊,即刻下個帖子去請,也就行了。
再有一件,就是生日宴席的菜色。淑媛就叫了張媽媽來,和夏氏幾個一同商量。
張媽媽就問一共有多少客人。
“客人就是周家老夫人、周恕哥,還有九哥。”主要的客人,就是這三位,然後就都是家裏的人了。
“我五叔五嬸。”
“那你五嬸的娘家人都在這,還要不要請?”夏氏就問,“不請不好吧。你五嬸肯定都和他們說了。到時候還得有禮給你。”
“那就請。”
再然後,好像也沒別人了。 興隆莊那邊是不用請的。因為宋家老宅的規矩,就不給小輩人辦生日。
淑媛想了想,除了這些人,還有老丁,她大食堂的兩位管事,這要是都請來了,砂鍋居的掌櫃,還有作坊、工廠的管事們也都該請來。
這些人跟著她,都很兢兢業業,她不圖收這些人的禮,就是借著她生日這個機會,請大家夥吃吃喝喝,再聽個戲,樂嗬一天。
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酒席也不從外麵的酒樓定,就是快雪堂自己的廚房張羅,因為怕廚房裏人手不夠,忙活不開,淑媛還讓小存孝往沈園跑了一趟,提前跟沈念知會,要借他的廚子用。
沈念那邊立刻就迴了話,借啥都有。因為淑媛還讓小存孝同時給沈念送了請帖,沈念也說了,到時候務必會來。
事情就這麽定了下來。
到了三月二十這天,快雪堂一大早就正門大開,全家上下喜氣洋洋。淑媛一大早起來,就受了一眾服侍的人的跪拜。
這卻是張媽媽安排的,她說的,雖然淑媛年紀小,卻也是這一宅的主子,這是應該有的禮儀。
淑媛聽她這麽說,也就不好拒絕當下受了禮,每個人都有紅封賞賜,而且今天宴客完畢,這一眾服侍的人,也都另外有酒席犒勞。
小存孝也過來給淑媛祝壽,她要行大禮,就被淑媛給攔住了。
“我必須得給我姐磕頭。”小存孝卻堅持,然後就笑嗬嗬地看著淑媛。
淑媛打量小存孝,小家夥如今個頭竄起來不少,雖然嬰兒肥還在,卻結實了不少,是個小少年的模樣了。
小存孝祝壽隻行禮,淑媛這邊還得迴個紅包。
瞧瞧,這禮可不白受呢。
“我琢磨你就惦記我這紅包呢。”淑媛笑著指出。
小存孝樂嗬嗬, 毫不手軟地拿了紅包,他還會說吉祥話,說這是沾淑媛的喜氣。
大寶和小寶早就被打扮的小金童一般,也過來給淑媛磕頭,嘴裏奶聲奶氣地喊著娘。
“給娘拜壽,祝娘……長命百歲。”
這都是小存孝教的,原本他還想教那種比較長的成套的句子,後來怕兩個孩子辛苦,又記不住,就教了這句簡單的。
這就足夠讓淑媛心花怒放了。
淑媛就把兩個孩子抱進懷裏,一人給了個大紅封,都是精致的大紅壽喜荷包,裏麵是小金錁子。
“我的兩個寶寶也要健健康康,平安喜樂。”淑媛笑著低聲說。
賓客就漸漸地到了。
最先到的是陳倩倩,宋德山要去衙門處理些事,稍後再來,陳家老爹和老娘陪著陳倩倩一塊來的。
陳倩倩和宋德山給淑媛的禮物,竟還是金鐲子,不過今年不是一隻,是一對了,也不再是那種樸實無華的光麵鐲子,而是極為精致的絞絲蝦須鐲。
這肯定是陳倩倩準備的。
陳家老爹和老娘送了淑媛兩個上等的石頭,還有一匣子共四隻珠花,說是剛從江南采買來的,挑的最好的給淑媛。
隨後到的是周家老夫人,陪著她一起來的除了周恕,還有周嫦娥,這是淑媛在慶豐為數不多的閨中好友之一。
周家老夫人給淑媛的禮物很豐盛,除了尺頭、首飾,還有兩盆玉石花樹盆景,周老夫人說是閑著沒事翻自己的箱櫃找出來的。
“都是我年輕的時候擺的,不算貴重,最適合年輕的女孩子擺在屋子裏。” 周家老夫人還叮囑淑媛,說讓她務必擺在自己的屋子裏,看那意思,是有極好的寓意,能帶來好運氣的。
淑媛自然應了,當即就請周家老夫人進自己的屋子,按她的吩咐擺了起來。
周家老夫人就很滿意。
周恕給淑媛的是兩擔壽麵。
周嫦娥送給淑媛的是自己繡的一扇炕屏:“從去年就開始繡了。四姑,你可別嫌棄我繡的醜啊。”
這也是用了心思的禮物,淑媛當然領情。
沈念帶著丁管事也很快就到了。
一雙玉璧,兩籃鮮果,四匹彩緞,還有兩擔壽麵,還有一個錦匣,沈念不讓淑媛當著眾人都麵打開。
丁管事本來也要送禮,卻被淑媛早就發下話去了。
她手底下所有的這些管事、掌櫃和賬房,今天但凡能脫開身,就要到她這裏喝酒聽戲,但是誰都不許送禮。
誰送禮,她就惱誰,這個人也進不了快雪堂的大門。
她不過是想犒勞大家夥,讓大家夥與她同樂,絕對不許他們破費。
從這年起,這也成了淑媛過生日的一個規矩。
借生日斂財,在淑媛這裏是不存在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淑媛還真不在乎這樣來的錢。
各處的管事、賬房和掌櫃們都到了,也過來給淑媛行了禮,隨即就都入了席。
快雪堂就熱鬧了一天,可以說,這是淑媛搬到快雪堂來最熱鬧的一天,因為多了她手下這些管事、賬房和掌櫃的們。
送走了賓客,宋逸山和夏氏就很感慨。
宋逸山的性子,在某些方麵跟宋老爺子很像。他也很喜歡這種賓客盈門的熱鬧,並把這視作家族興旺的象征。
“好啊,日子越來越好了。” 宋逸山就說,“她爺要是在這,不定多高興。”
竟似有些遺憾和後悔,沒有請宋老爺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