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劉三娘終究沒有隔著窗戶就跟宋俊山吵起來。宋俊山撂下這些話,也就走開了。
淑媛繼續和劉三娘說話。
可能宋俊山這些話,讓劉三娘有些感觸,她就說李家能娶到淑慧,實在是運氣非常好。
“四叔、四嬸都是厚道人,還能壓事兒。”
李家的席麵確實不咋樣,而且一開始的安排也很不妥。這若是換了別的人,當時不僅不會壓服住大老劉和宋俊山,隻怕自己先就鬧起來了。
“可能有點過於厚道、老實了。”淑媛微微歎氣。
“四叔四嬸都是有福氣的人。”劉三娘就安慰淑媛。因為在李家都沒吃多少,劉三娘就讓劉媽媽在外麵灶台上開了小灶,每個人一碗紅糖桂圓荷包蛋,還有幾樣精致的小點心。
淑媛略吃了一些,又迴到上房來。
宋老爺子正跟宋逸山說話,好像說的就是淑慧婚宴上的事。
“壓服住就對了。咱們老宋家從來沒有過這個事兒。你二哥不懂事。一會我說他。”
因為看見淑媛來了,宋老爺子就意味深長地開導她:“家裏窮些,都是小問題。他們年輕人有手有腳的,慢慢日子就過起來了。誰還不是一天三頓飯。女孩子家,賢良淑德,不要跟那些人學。”
“那些人,是哪些人啊?”淑媛就問。
宋老爺子想了想:“咱不往遠處說。彩霞,就是個壞例子。她自小就讓你二伯給賣了,我是管不了了。你們幾個,往後都得記著,老宋家的閨女,不能嫌貧愛富,不能忤逆公婆……”
巴拉巴拉,如此這般,就好像念貞節牌坊一樣。
淑媛就朝宋德山看了一眼。
宋德山會意,立刻上前解救。
“時辰不早了。咱們也該迴去了。等淑慧迴門的時候,咱們再來。”宋德山還說,宋老爺子和宋老太太今天也累了,他們早點兒離開,也好讓老兩口早點兒歇著。
宋老爺子就歎氣:“我知道,你們不耐煩聽我說這些。”
“爹,媛兒心眼好,不用聽這些,往後也差不了。”宋德山就維護淑媛,“再有啊,我不是說嫌貧愛富對,可咱們家嬌生慣養的閨女,幹啥上趕著扔苦窩裏去受罪。等媛兒說親的時候,我得給她看著,誰也別想委屈了她。”
淑媛就笑的兩隻大眼睛都彎成了月牙。
“去吧,去吧。”宋老爺子就揮揮手,“這一天,你們也挺累的。早點迴去,早點兒歇著。”這是衝著夏氏和宋逸山說的。
一家子迴到慶豐,淑媛沒迴快雪堂,先就到周家來了。
她得先接大寶和小寶。
幾乎又是一整天,大寶和小寶看見淑媛,就跟分別了好幾個月一樣,都撲過來保住淑媛的腿,奶聲奶氣地喊娘。
周家老夫人在炕上坐著,就笑著抱怨:“這兩個小沒良心的。”說淑媛沒來的時候,大寶和小寶都圍著她,一口一個老祖那麽地叫,和她可親了。
可是淑媛一迴來,這兩個寶貝就隻看的到淑媛了。
“不能不能。”淑媛笑,又將大寶和小寶帶到周家老夫人跟前,“他們知道老祖疼他們,心裏喜歡老祖喜歡的不得了。”又說大寶和小寶在家裏也時常念叨周家老夫人。
“上次人家送我些魚肚,他們倆都看見了,我說是好東西,他們就說那該送給老祖。都想到我頭裏去了。”
前些日子,淑媛真的送過一些陳年的魚膠過來,周家老夫人還記得的。
“好可人疼的孩子。”周家老夫人笑的眯起了眼睛,都有些舍不得讓淑媛把大寶和小寶帶走了。“往後你有事,就把他們送過來。不是我照顧他們,是他們陪著我。”
周恕從外麵進來,也笑著說,如果能讓大寶和小寶多陪陪周家老夫人,周家老夫人肯定能長命百歲。
“老夫人不嫌煩,我常帶他們來。”
“好,好。”周家老夫人連連點頭。
淑媛接了孩子,周家老夫人還包了好多小孩子吃的,又有周恕小時候的衣裳,還有幾個尺頭,說是給大寶和小寶做衣裳、做鞋的。
“老夫人太慣著他們了。”淑媛對送出來的周恕說。
“不是慣,是稀罕。”周恕就說,“淑媛,你把倆孩子教養的這麽好。 誰看見了都稀罕。”就說大寶和小寶不僅嘴甜,哄的周家老夫人開心,還給周家老夫人背詩。
“祖母說,這孩子長大後,肯定能出息。”
“那可就多謝老夫人吉言了。”
周恕又問今天淑慧的婚禮如何。
淑媛輕輕歎氣:“我沒想到,我爺和我爹娘竟給我姐說了這樣的人家。”
周恕應該是知道了些什麽,就安慰淑媛:“隻是家貧的話,倒不算什麽。”粉絲作坊就在柳樹坎兒,周家在柳樹坎兒也有田莊。
周恕跟淑媛說,柳樹坎兒其實分東西兩個屯子。作坊和周恕家的產業都在東村,東村的人也都比較富裕。 柳樹坎兒西村的日子,就沒有那麽好過了。
李家就是柳樹坎兒西村的。
“隻要人品不錯,咱們總能幫上忙的。”周恕就說。
淑媛也隻能點點頭,告別周恕,帶著大寶和小寶迴到了快雪堂。
兩個寶貝大家,又熱鬧了一陣。 看著淑媛抱迴來的許多東西,夏氏過意不去。這不僅讓人家周家老夫人給看孩子,迴來人家還送了這麽多東西。
“周家送的尺頭,他們倆長大了也穿不過來。”夏氏感慨。“老夫人也是身邊沒啥小輩兒人,就稀罕上他們倆了。”
“我們大寶和小寶有福唄。”淑媛笑嘻嘻地說。
“長大後,不能忘了老祖的好。”夏氏就囑咐兩個孩子。然後還囑咐淑媛,讓淑媛也不能忘記周恕和周家老夫人的好。
夏氏性情溫厚,是個記恩的人,她也教導自己的孩子,不能忘記對自己好的人。
快雪堂準備了晚飯,宋逸山和夏氏都吃的很少,說是不餓。淑媛卻知道,他們是惦記淑慧。
“等到迴門那天,咱就說,讓他們小兩口搬慶豐來住。”夏氏跟宋逸山說。
宋逸山點點頭。
到了淑慧迴門這天,淑媛一家子早早就迴到了興隆莊。
李家後生和淑慧卻姍姍來遲。
淑媛繼續和劉三娘說話。
可能宋俊山這些話,讓劉三娘有些感觸,她就說李家能娶到淑慧,實在是運氣非常好。
“四叔、四嬸都是厚道人,還能壓事兒。”
李家的席麵確實不咋樣,而且一開始的安排也很不妥。這若是換了別的人,當時不僅不會壓服住大老劉和宋俊山,隻怕自己先就鬧起來了。
“可能有點過於厚道、老實了。”淑媛微微歎氣。
“四叔四嬸都是有福氣的人。”劉三娘就安慰淑媛。因為在李家都沒吃多少,劉三娘就讓劉媽媽在外麵灶台上開了小灶,每個人一碗紅糖桂圓荷包蛋,還有幾樣精致的小點心。
淑媛略吃了一些,又迴到上房來。
宋老爺子正跟宋逸山說話,好像說的就是淑慧婚宴上的事。
“壓服住就對了。咱們老宋家從來沒有過這個事兒。你二哥不懂事。一會我說他。”
因為看見淑媛來了,宋老爺子就意味深長地開導她:“家裏窮些,都是小問題。他們年輕人有手有腳的,慢慢日子就過起來了。誰還不是一天三頓飯。女孩子家,賢良淑德,不要跟那些人學。”
“那些人,是哪些人啊?”淑媛就問。
宋老爺子想了想:“咱不往遠處說。彩霞,就是個壞例子。她自小就讓你二伯給賣了,我是管不了了。你們幾個,往後都得記著,老宋家的閨女,不能嫌貧愛富,不能忤逆公婆……”
巴拉巴拉,如此這般,就好像念貞節牌坊一樣。
淑媛就朝宋德山看了一眼。
宋德山會意,立刻上前解救。
“時辰不早了。咱們也該迴去了。等淑慧迴門的時候,咱們再來。”宋德山還說,宋老爺子和宋老太太今天也累了,他們早點兒離開,也好讓老兩口早點兒歇著。
宋老爺子就歎氣:“我知道,你們不耐煩聽我說這些。”
“爹,媛兒心眼好,不用聽這些,往後也差不了。”宋德山就維護淑媛,“再有啊,我不是說嫌貧愛富對,可咱們家嬌生慣養的閨女,幹啥上趕著扔苦窩裏去受罪。等媛兒說親的時候,我得給她看著,誰也別想委屈了她。”
淑媛就笑的兩隻大眼睛都彎成了月牙。
“去吧,去吧。”宋老爺子就揮揮手,“這一天,你們也挺累的。早點迴去,早點兒歇著。”這是衝著夏氏和宋逸山說的。
一家子迴到慶豐,淑媛沒迴快雪堂,先就到周家來了。
她得先接大寶和小寶。
幾乎又是一整天,大寶和小寶看見淑媛,就跟分別了好幾個月一樣,都撲過來保住淑媛的腿,奶聲奶氣地喊娘。
周家老夫人在炕上坐著,就笑著抱怨:“這兩個小沒良心的。”說淑媛沒來的時候,大寶和小寶都圍著她,一口一個老祖那麽地叫,和她可親了。
可是淑媛一迴來,這兩個寶貝就隻看的到淑媛了。
“不能不能。”淑媛笑,又將大寶和小寶帶到周家老夫人跟前,“他們知道老祖疼他們,心裏喜歡老祖喜歡的不得了。”又說大寶和小寶在家裏也時常念叨周家老夫人。
“上次人家送我些魚肚,他們倆都看見了,我說是好東西,他們就說那該送給老祖。都想到我頭裏去了。”
前些日子,淑媛真的送過一些陳年的魚膠過來,周家老夫人還記得的。
“好可人疼的孩子。”周家老夫人笑的眯起了眼睛,都有些舍不得讓淑媛把大寶和小寶帶走了。“往後你有事,就把他們送過來。不是我照顧他們,是他們陪著我。”
周恕從外麵進來,也笑著說,如果能讓大寶和小寶多陪陪周家老夫人,周家老夫人肯定能長命百歲。
“老夫人不嫌煩,我常帶他們來。”
“好,好。”周家老夫人連連點頭。
淑媛接了孩子,周家老夫人還包了好多小孩子吃的,又有周恕小時候的衣裳,還有幾個尺頭,說是給大寶和小寶做衣裳、做鞋的。
“老夫人太慣著他們了。”淑媛對送出來的周恕說。
“不是慣,是稀罕。”周恕就說,“淑媛,你把倆孩子教養的這麽好。 誰看見了都稀罕。”就說大寶和小寶不僅嘴甜,哄的周家老夫人開心,還給周家老夫人背詩。
“祖母說,這孩子長大後,肯定能出息。”
“那可就多謝老夫人吉言了。”
周恕又問今天淑慧的婚禮如何。
淑媛輕輕歎氣:“我沒想到,我爺和我爹娘竟給我姐說了這樣的人家。”
周恕應該是知道了些什麽,就安慰淑媛:“隻是家貧的話,倒不算什麽。”粉絲作坊就在柳樹坎兒,周家在柳樹坎兒也有田莊。
周恕跟淑媛說,柳樹坎兒其實分東西兩個屯子。作坊和周恕家的產業都在東村,東村的人也都比較富裕。 柳樹坎兒西村的日子,就沒有那麽好過了。
李家就是柳樹坎兒西村的。
“隻要人品不錯,咱們總能幫上忙的。”周恕就說。
淑媛也隻能點點頭,告別周恕,帶著大寶和小寶迴到了快雪堂。
兩個寶貝大家,又熱鬧了一陣。 看著淑媛抱迴來的許多東西,夏氏過意不去。這不僅讓人家周家老夫人給看孩子,迴來人家還送了這麽多東西。
“周家送的尺頭,他們倆長大了也穿不過來。”夏氏感慨。“老夫人也是身邊沒啥小輩兒人,就稀罕上他們倆了。”
“我們大寶和小寶有福唄。”淑媛笑嘻嘻地說。
“長大後,不能忘了老祖的好。”夏氏就囑咐兩個孩子。然後還囑咐淑媛,讓淑媛也不能忘記周恕和周家老夫人的好。
夏氏性情溫厚,是個記恩的人,她也教導自己的孩子,不能忘記對自己好的人。
快雪堂準備了晚飯,宋逸山和夏氏都吃的很少,說是不餓。淑媛卻知道,他們是惦記淑慧。
“等到迴門那天,咱就說,讓他們小兩口搬慶豐來住。”夏氏跟宋逸山說。
宋逸山點點頭。
到了淑慧迴門這天,淑媛一家子早早就迴到了興隆莊。
李家後生和淑慧卻姍姍來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