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逸山和夏氏也都沒說什麽,這兩口子,還都是十分相信宋老爺子的眼光和判斷的。
不過,夏氏當然還是舍不得:“小慧兒才十六,現在定親太早了點吧。”
“我也舍不得淑慧。”宋老太太也說。
“十六,不小了。咱屯子好多閨女,十四歲都做媳婦了。”宋老爺子就說,然後很不讚同地瞥了一眼宋老太太和夏氏,就差明白說她們婦人之見,其實還是太過於溺愛孩子。
宋老太太就不說話了。
淑媛越發明白,宋老爺子就是相中這門親事了,想給淑慧盡快定下來。
“我還是覺得,我姐應該找個更好點兒的。”淑媛就說話了。
“啥樣是更好的人家?” 宋老爺子問淑媛。
“這家我不樂意。”淑媛就說。
宋老爺子就笑了:“小孩子話。這又不是給你找婆家。 ”然後,他就問淑慧,“淑慧,你樂意不?”
淑慧抬頭,又飛快地低下頭去:“我聽我爺我奶的。” 根本就不提宋逸山和夏氏,更不論淑媛了。
“你們兩口子要是沒啥說的,咱就找日子相看相看,差不多就定下來。”宋老爺子就說,“這姑娘家,好日子就這幾年。真要順著你們,再過兩年就不好找,就是人家挑咱,不是咱挑人家了。”
淑媛腹誹,就是現在,他們好像也沒有機會挑人家吧。
宋老太太不說話,看樣子並不反對。
“爹,你看著安排吧。”宋逸山就說。
宋老爺子點點頭,就說要找人給古老四捎信兒,跟李家聯係,定下日子來好相看。
淑媛最後努力:“我看不用這麽著急。人家十七八做媳婦的也不是沒有。咱家也不是養活不起我姐。”
宋老爺子搖頭:“小孩子話。四丫頭,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 我是你們親爺,不能給你們空橋上。”意思是書院不懂這些事,讓淑媛相信他的人生經驗。
不管怎樣,相看的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定下日子,我讓人給你們送信兒。”宋老爺子又說。
相看的時候,宋逸山和夏氏肯定是要在場的。 兩口子對視了一眼,都點了頭。淑慧的婚事,宋老爺子也不是要獨斷專行。 到時候相看了,要真是不妥,他們不同意,宋老爺子也不能強行就聘了淑慧。
宋老爺子就下炕,和宋逸山往房場上去了。沒有宋老爺子在跟前, 淑媛覺得有些話還是能跟宋老太太說一說的。
“我這麽聽著,那家是不是挺窮的。 我小慧姐過去就是大嫂。我小慧姐在家裏可挺嬌,這條件真不適合我小慧姐。”
“沒說窮富。”宋老太太就說,然後她又歎了一口氣,說女孩子家都得有這一迴。“人家大老遠來給說和,差不多就相看相看。”
如果相看都不相看,往後傳出去人們就該說宋家的眼光高,怕是沒啥人再敢來給淑慧說親。
“依我看,有人說就讓她說。我姐這婆家,咱就該條件高點兒,好好挑挑。” 淑媛就說。
宋老太太看了淑媛一眼,沒說話。
夏氏就說舍不得淑慧這麽早做媳婦。 她再次這麽說,宋老太太就不說她也舍不得淑慧的話了。
說著話,夏氏就抓住了淑慧的手。
淑慧平時極不耐煩夏氏的,這次卻意外的並沒有甩開夏氏的手。她這麽乖乖地讓夏氏抓著,夏氏的心裏就發酸,更加舍不得了。
一會,宋老爺子和宋逸山迴來。
宋老爺子就問起宋鬆來。原來他剛才是刻意離開,也是給家裏的女人們一個空子說些私房話。
提到宋鬆,淑媛就說他幹的還行。
“讓他掃院子,他不樂意,給他安排到第一操作間了。這幾天他又說想去第二操作間,咱村裏陳家老三在那兒,說啥倆人一塊有伴,我就讓他去了。”
宋老爺子點頭,表示很滿意。
“也不大,比你還小,還是個孩子。畢竟是咱們自己家的孩子,這也是知道你是他姑,要是到別的地方,他不能這麽著。”宋老爺子嗬嗬地笑,“淑媛啊,爺挺為你驕傲。”
淑媛就笑了笑。宋老爺子這樣的話,這樣的高帽子,她根本就無所謂的。
“爺,你高興就好。”
“我是高興。你們這麽互相扶持,我死後也能閉上眼睛了。”宋老爺子欣慰地說,然後還告訴淑媛,宋存義和趙小玲特意抽出時間來,還到房場上幫了幾天的工。
“你對他們好。就是鐵石心腸的人,也能暖和過來。咱要心胸寬大點兒,凡事往長遠裏看。”宋老爺子又語重心長地勸導著淑媛。
“我爺說的對。”
淑媛本來不打算吃飯的,但是宋老爺子和宋老太太,還有劉三娘等一大家子都執意挽留,三口人就在老宅吃了晌午飯,隨後宋老爺子就讓宋秀山和宋俊山搬了兩袋新麥子麵,給淑媛放車上了。
“你們一袋,你五叔一袋。吃了了,給家裏捎信兒,我再給你們磨麵去。”宋老爺子還囑咐,“咱自家的麥子麵,吃的放心。”
何況,這裏也有他們的勞動汗水。
宋秀山老老實實搬東西,也不多話。宋俊山就拖拖拉拉的,還跟宋老爺子說這都是多餘。
“人家在慶豐啥吃不著,還能稀罕這點麵。”看樣子,就十分舍不得這兩袋麵。
“外麵買的,和自己家裏的哪能一樣。”宋老爺子就說。
其實,真要理論起來,像淑媛他們這兩股每個月都給老宅交銀錢的,老宅就該供應他們的吃喝,家裏田地的出產,一點都不賣的話,也能夠上他們這些人的嚼咕。
宋俊山卻從來隻知道占便宜,從來不跟家裏這兄弟幾個講理。
迴到快雪堂,夏氏還心事重重的,一直跟宋逸山說舍不得淑慧早嫁。話裏是說舍不得,但也沒見有什麽決心要阻止這件事。
可能這就是觀念的影響吧。這個年代,這個地界,大家都認為女孩子十四歲就能做媳婦了,十六歲,已經是出嫁最好的年紀。真到了十七八,在人們看來,就是老姑娘了。
不到三天,宋老爺子就讓人捎信兒來,定了七月初九相看。
不過,夏氏當然還是舍不得:“小慧兒才十六,現在定親太早了點吧。”
“我也舍不得淑慧。”宋老太太也說。
“十六,不小了。咱屯子好多閨女,十四歲都做媳婦了。”宋老爺子就說,然後很不讚同地瞥了一眼宋老太太和夏氏,就差明白說她們婦人之見,其實還是太過於溺愛孩子。
宋老太太就不說話了。
淑媛越發明白,宋老爺子就是相中這門親事了,想給淑慧盡快定下來。
“我還是覺得,我姐應該找個更好點兒的。”淑媛就說話了。
“啥樣是更好的人家?” 宋老爺子問淑媛。
“這家我不樂意。”淑媛就說。
宋老爺子就笑了:“小孩子話。這又不是給你找婆家。 ”然後,他就問淑慧,“淑慧,你樂意不?”
淑慧抬頭,又飛快地低下頭去:“我聽我爺我奶的。” 根本就不提宋逸山和夏氏,更不論淑媛了。
“你們兩口子要是沒啥說的,咱就找日子相看相看,差不多就定下來。”宋老爺子就說,“這姑娘家,好日子就這幾年。真要順著你們,再過兩年就不好找,就是人家挑咱,不是咱挑人家了。”
淑媛腹誹,就是現在,他們好像也沒有機會挑人家吧。
宋老太太不說話,看樣子並不反對。
“爹,你看著安排吧。”宋逸山就說。
宋老爺子點點頭,就說要找人給古老四捎信兒,跟李家聯係,定下日子來好相看。
淑媛最後努力:“我看不用這麽著急。人家十七八做媳婦的也不是沒有。咱家也不是養活不起我姐。”
宋老爺子搖頭:“小孩子話。四丫頭,等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 我是你們親爺,不能給你們空橋上。”意思是書院不懂這些事,讓淑媛相信他的人生經驗。
不管怎樣,相看的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
“定下日子,我讓人給你們送信兒。”宋老爺子又說。
相看的時候,宋逸山和夏氏肯定是要在場的。 兩口子對視了一眼,都點了頭。淑慧的婚事,宋老爺子也不是要獨斷專行。 到時候相看了,要真是不妥,他們不同意,宋老爺子也不能強行就聘了淑慧。
宋老爺子就下炕,和宋逸山往房場上去了。沒有宋老爺子在跟前, 淑媛覺得有些話還是能跟宋老太太說一說的。
“我這麽聽著,那家是不是挺窮的。 我小慧姐過去就是大嫂。我小慧姐在家裏可挺嬌,這條件真不適合我小慧姐。”
“沒說窮富。”宋老太太就說,然後她又歎了一口氣,說女孩子家都得有這一迴。“人家大老遠來給說和,差不多就相看相看。”
如果相看都不相看,往後傳出去人們就該說宋家的眼光高,怕是沒啥人再敢來給淑慧說親。
“依我看,有人說就讓她說。我姐這婆家,咱就該條件高點兒,好好挑挑。” 淑媛就說。
宋老太太看了淑媛一眼,沒說話。
夏氏就說舍不得淑慧這麽早做媳婦。 她再次這麽說,宋老太太就不說她也舍不得淑慧的話了。
說著話,夏氏就抓住了淑慧的手。
淑慧平時極不耐煩夏氏的,這次卻意外的並沒有甩開夏氏的手。她這麽乖乖地讓夏氏抓著,夏氏的心裏就發酸,更加舍不得了。
一會,宋老爺子和宋逸山迴來。
宋老爺子就問起宋鬆來。原來他剛才是刻意離開,也是給家裏的女人們一個空子說些私房話。
提到宋鬆,淑媛就說他幹的還行。
“讓他掃院子,他不樂意,給他安排到第一操作間了。這幾天他又說想去第二操作間,咱村裏陳家老三在那兒,說啥倆人一塊有伴,我就讓他去了。”
宋老爺子點頭,表示很滿意。
“也不大,比你還小,還是個孩子。畢竟是咱們自己家的孩子,這也是知道你是他姑,要是到別的地方,他不能這麽著。”宋老爺子嗬嗬地笑,“淑媛啊,爺挺為你驕傲。”
淑媛就笑了笑。宋老爺子這樣的話,這樣的高帽子,她根本就無所謂的。
“爺,你高興就好。”
“我是高興。你們這麽互相扶持,我死後也能閉上眼睛了。”宋老爺子欣慰地說,然後還告訴淑媛,宋存義和趙小玲特意抽出時間來,還到房場上幫了幾天的工。
“你對他們好。就是鐵石心腸的人,也能暖和過來。咱要心胸寬大點兒,凡事往長遠裏看。”宋老爺子又語重心長地勸導著淑媛。
“我爺說的對。”
淑媛本來不打算吃飯的,但是宋老爺子和宋老太太,還有劉三娘等一大家子都執意挽留,三口人就在老宅吃了晌午飯,隨後宋老爺子就讓宋秀山和宋俊山搬了兩袋新麥子麵,給淑媛放車上了。
“你們一袋,你五叔一袋。吃了了,給家裏捎信兒,我再給你們磨麵去。”宋老爺子還囑咐,“咱自家的麥子麵,吃的放心。”
何況,這裏也有他們的勞動汗水。
宋秀山老老實實搬東西,也不多話。宋俊山就拖拖拉拉的,還跟宋老爺子說這都是多餘。
“人家在慶豐啥吃不著,還能稀罕這點麵。”看樣子,就十分舍不得這兩袋麵。
“外麵買的,和自己家裏的哪能一樣。”宋老爺子就說。
其實,真要理論起來,像淑媛他們這兩股每個月都給老宅交銀錢的,老宅就該供應他們的吃喝,家裏田地的出產,一點都不賣的話,也能夠上他們這些人的嚼咕。
宋俊山卻從來隻知道占便宜,從來不跟家裏這兄弟幾個講理。
迴到快雪堂,夏氏還心事重重的,一直跟宋逸山說舍不得淑慧早嫁。話裏是說舍不得,但也沒見有什麽決心要阻止這件事。
可能這就是觀念的影響吧。這個年代,這個地界,大家都認為女孩子十四歲就能做媳婦了,十六歲,已經是出嫁最好的年紀。真到了十七八,在人們看來,就是老姑娘了。
不到三天,宋老爺子就讓人捎信兒來,定了七月初九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