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媛本來打算今天就迴慶豐。然而宋存禮定親這件事,讓她改變了主意。她認為,她應該再跟宋老爺子好好地談一談。
跟宋老爺子談之前,淑媛先找了宋德山。
叔侄兩個說起宋俊山在宋存禮親事上的所作所為, 宋德山連連皺眉。他這些天不在慶豐,也和淑媛一樣,事先一點兒消息都不知道。
“我要是知道了,準備不能讓他這麽無法無天。”
“五叔,你要是在場,我二伯肯定會收斂一些。”淑媛說的比較委婉,但是卻不一定能夠改變事情的結果。
說到底,這個家還是宋老爺子說了算。宋德山是宋俊山的弟弟,長幼有序,宋俊山天生就占有優勢。
“我二伯這樣,以後隻會越來越管不住。 我爺在這個家,說話不算數了。”淑媛緩緩地說。
宋德山卷了卷袖子,想說他要好好地揍宋俊山一頓,但是看淑媛的表情,他就沒說。
“媛兒,依你看,該怎麽辦?”
宋存禮的親事,他們現在都做不了什麽。淑媛想的,是其他的事。
“樹大分枝,我爺既然轄製不了,就是到了該分家的時候。分了家,大家都好過一些。”淑媛就跟宋德山細細的說了。
“分家行,到時候讓你爺你奶跟著我過。”宋德山就說。
慶豐這個地方,尤其是在鄉間,老人們固然有跟著大兒子過的,但是也有很多是跟小兒子過的。 這都要看老人們自己的選擇。
“我爺我奶跟誰過,這都好商量。”淑媛就說。
宋德山就和淑媛一起來找宋老爺子。
“爹,我二哥的事,我都知道了。”宋德山跟宋老爺子開口,“事情都這樣了。往後你也被跟著他們操心了。你也管不了他們了。咱們幹脆就分家吧。”
宋老爺子吃了一驚,拿著煙袋的手微微有些發抖。
“爺,我們也是為了這個家著想。劉家三娘嫁進來之後,麻煩事肯定更多。到時候我二伯和你們想法肯定不一樣。鬧的大家夥都不好。不如早點兒分了。 ”
淑媛的意思,劉家三娘的家世、身份不尋常,要是她和宋存禮分出去住,不分家也是分家。她要是住在宋家老宅,不分家的話,麻煩事肯定更多。
“都不夠你和我奶操心的。”淑媛勸宋老爺子,趁早分家,大家省心。“爺,就算分家了,咱還是一家人。誰有事,肯定大家夥一塊幫忙。 這個你盡管放心,我能跟你保證。”
淑媛也知道宋老爺子擔心什麽,就是怕分家之後,過的好的有本事的,不肯幫助那過的不好沒啥本事的唄。
“這點我也能保證。”宋德山也說。
宋家分家,也就是分開各自吃飯,各自管自己那一股的事情,涉及到關係整個家族的大事了,還是要到一起商量著辦的。
淑媛覺得自己跟宋老爺子都說的很清楚了。
宋老爺子卻半晌沒有言語,最後他才說要考慮考慮。
宋德山就覺得事情有門兒了,宋老爺子答應考慮了。 但是淑媛的心的心卻是一沉,她認為不是這樣的。
晚飯的時候,宋老爺子幾乎沒說話,飯菜也沒吃幾口,就說飽了,然後就出門去了。
他走了一陣子都沒迴來。宋老太太不放心,讓宋存禮去找。
宋存禮將宋老爺子找迴來,還悄悄地告訴淑媛, 宋老爺子是去田地裏了。 如今田地已經開化,但也沒什麽看頭。
宋存禮看到宋老爺子在田地裏漫無目的地走,心是很重的樣子。
淑媛也沒說什麽。
一夜無話,轉天早上,宋存禮早早起來去豆腐坊買了豆腐腦迴來。
興隆莊的水好,豆腐也做的好,淑媛、淑雲、夏氏還有宋德山都愛吃這兒的豆腐腦。
夏氏就誇宋存禮有心。
“誰能給我們存禮做媳婦,那可是燒了高香了。”夏氏就說。話一出口,才察覺不太合適。
飯桌上的一陣沉默。
宋存禮似乎並不在意, 還說他就是普通人,將來媳婦跟著他不覺得委屈就行了。
夏氏越發覺得宋存禮好, 也就更加為他可惜。
吃過了飯,淑媛就要先迴慶豐。
宋老爺子送她出來,到大門口宋老爺子站住了。祖孫倆就站在門洞裏說話。
“這個家,不能分。有我在的一天,就不能分。將來我沒了,你們樂意咋樣就咋樣。”
宋老爺子的臉顯得有些憔悴,應該一夜都沒有睡好。
淑媛也沒再勸說什麽。
不分家是宋老爺子的執念,他肯對宋春山讓步,卻不會對家中其他的子孫讓步。
隻是,將來總有一天,宋老爺子會後悔今天的決定。
與其將來鬧的不可開交,不得不分,不如現在大家和和氣氣一處商量著分了。
“爺,我是為了大家好。將來你就知道了。”淑媛說。
“我知道。我知道。咱們宋家,不能分家。你二伯那,也就這一件事,別的,我還管的住。”
就是不肯放手。
淑媛就和淑雲上了車,先迴慶豐來。
夏氏留了下來,一會她要照料陳倩倩一同迴慶豐。
迴到了快雪堂,陳家老爹和老娘已經等著淑媛了。
“你五嬸她怎麽樣?”陳家老娘見了淑媛,立刻就趕上來,眼淚汪汪地詢問。
“老奶奶你別著急。 ”淑媛趕忙扶著陳家老娘坐下了,然後才說,“孩子是沒了,不過我五嬸沒事。”
陳家老娘就流眼淚,無聲地哭了起來。
陳家老爹畢竟是男人,雖然眼圈也是紅的,但表麵上還撐著。
“到底是怎麽迴事?”
“就是意外,誰都沒有想到的事。”淑媛就說,“我五嬸還是不該在村子裏常住。一會我五嬸來慶豐坐月子。 往後啊,我五嬸就在慶豐常住了。我爺都答應了。”
外孫子沒有了,這已經是既成事實。女兒從此能定居慶豐,這卻是好事。
老兩口也都是厚道人,竟不再追究。
淑媛不由得不感慨,年代不同,對於一件事情的看法就很不相同。
這個年代,年輕媳婦小月這種事,都是常用,還有受婆婆些氣,也都被認為是人之常情,所以才有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那句話。
“那邊宅子裏都收拾好了。”張媽媽就說。
“車子我們也準備好了。” 陳家老爹說。
接陳倩倩的馬車經過特殊布置,陳家老爹親自帶人趕車,就往興隆莊去了。
跟宋老爺子談之前,淑媛先找了宋德山。
叔侄兩個說起宋俊山在宋存禮親事上的所作所為, 宋德山連連皺眉。他這些天不在慶豐,也和淑媛一樣,事先一點兒消息都不知道。
“我要是知道了,準備不能讓他這麽無法無天。”
“五叔,你要是在場,我二伯肯定會收斂一些。”淑媛說的比較委婉,但是卻不一定能夠改變事情的結果。
說到底,這個家還是宋老爺子說了算。宋德山是宋俊山的弟弟,長幼有序,宋俊山天生就占有優勢。
“我二伯這樣,以後隻會越來越管不住。 我爺在這個家,說話不算數了。”淑媛緩緩地說。
宋德山卷了卷袖子,想說他要好好地揍宋俊山一頓,但是看淑媛的表情,他就沒說。
“媛兒,依你看,該怎麽辦?”
宋存禮的親事,他們現在都做不了什麽。淑媛想的,是其他的事。
“樹大分枝,我爺既然轄製不了,就是到了該分家的時候。分了家,大家都好過一些。”淑媛就跟宋德山細細的說了。
“分家行,到時候讓你爺你奶跟著我過。”宋德山就說。
慶豐這個地方,尤其是在鄉間,老人們固然有跟著大兒子過的,但是也有很多是跟小兒子過的。 這都要看老人們自己的選擇。
“我爺我奶跟誰過,這都好商量。”淑媛就說。
宋德山就和淑媛一起來找宋老爺子。
“爹,我二哥的事,我都知道了。”宋德山跟宋老爺子開口,“事情都這樣了。往後你也被跟著他們操心了。你也管不了他們了。咱們幹脆就分家吧。”
宋老爺子吃了一驚,拿著煙袋的手微微有些發抖。
“爺,我們也是為了這個家著想。劉家三娘嫁進來之後,麻煩事肯定更多。到時候我二伯和你們想法肯定不一樣。鬧的大家夥都不好。不如早點兒分了。 ”
淑媛的意思,劉家三娘的家世、身份不尋常,要是她和宋存禮分出去住,不分家也是分家。她要是住在宋家老宅,不分家的話,麻煩事肯定更多。
“都不夠你和我奶操心的。”淑媛勸宋老爺子,趁早分家,大家省心。“爺,就算分家了,咱還是一家人。誰有事,肯定大家夥一塊幫忙。 這個你盡管放心,我能跟你保證。”
淑媛也知道宋老爺子擔心什麽,就是怕分家之後,過的好的有本事的,不肯幫助那過的不好沒啥本事的唄。
“這點我也能保證。”宋德山也說。
宋家分家,也就是分開各自吃飯,各自管自己那一股的事情,涉及到關係整個家族的大事了,還是要到一起商量著辦的。
淑媛覺得自己跟宋老爺子都說的很清楚了。
宋老爺子卻半晌沒有言語,最後他才說要考慮考慮。
宋德山就覺得事情有門兒了,宋老爺子答應考慮了。 但是淑媛的心的心卻是一沉,她認為不是這樣的。
晚飯的時候,宋老爺子幾乎沒說話,飯菜也沒吃幾口,就說飽了,然後就出門去了。
他走了一陣子都沒迴來。宋老太太不放心,讓宋存禮去找。
宋存禮將宋老爺子找迴來,還悄悄地告訴淑媛, 宋老爺子是去田地裏了。 如今田地已經開化,但也沒什麽看頭。
宋存禮看到宋老爺子在田地裏漫無目的地走,心是很重的樣子。
淑媛也沒說什麽。
一夜無話,轉天早上,宋存禮早早起來去豆腐坊買了豆腐腦迴來。
興隆莊的水好,豆腐也做的好,淑媛、淑雲、夏氏還有宋德山都愛吃這兒的豆腐腦。
夏氏就誇宋存禮有心。
“誰能給我們存禮做媳婦,那可是燒了高香了。”夏氏就說。話一出口,才察覺不太合適。
飯桌上的一陣沉默。
宋存禮似乎並不在意, 還說他就是普通人,將來媳婦跟著他不覺得委屈就行了。
夏氏越發覺得宋存禮好, 也就更加為他可惜。
吃過了飯,淑媛就要先迴慶豐。
宋老爺子送她出來,到大門口宋老爺子站住了。祖孫倆就站在門洞裏說話。
“這個家,不能分。有我在的一天,就不能分。將來我沒了,你們樂意咋樣就咋樣。”
宋老爺子的臉顯得有些憔悴,應該一夜都沒有睡好。
淑媛也沒再勸說什麽。
不分家是宋老爺子的執念,他肯對宋春山讓步,卻不會對家中其他的子孫讓步。
隻是,將來總有一天,宋老爺子會後悔今天的決定。
與其將來鬧的不可開交,不得不分,不如現在大家和和氣氣一處商量著分了。
“爺,我是為了大家好。將來你就知道了。”淑媛說。
“我知道。我知道。咱們宋家,不能分家。你二伯那,也就這一件事,別的,我還管的住。”
就是不肯放手。
淑媛就和淑雲上了車,先迴慶豐來。
夏氏留了下來,一會她要照料陳倩倩一同迴慶豐。
迴到了快雪堂,陳家老爹和老娘已經等著淑媛了。
“你五嬸她怎麽樣?”陳家老娘見了淑媛,立刻就趕上來,眼淚汪汪地詢問。
“老奶奶你別著急。 ”淑媛趕忙扶著陳家老娘坐下了,然後才說,“孩子是沒了,不過我五嬸沒事。”
陳家老娘就流眼淚,無聲地哭了起來。
陳家老爹畢竟是男人,雖然眼圈也是紅的,但表麵上還撐著。
“到底是怎麽迴事?”
“就是意外,誰都沒有想到的事。”淑媛就說,“我五嬸還是不該在村子裏常住。一會我五嬸來慶豐坐月子。 往後啊,我五嬸就在慶豐常住了。我爺都答應了。”
外孫子沒有了,這已經是既成事實。女兒從此能定居慶豐,這卻是好事。
老兩口也都是厚道人,竟不再追究。
淑媛不由得不感慨,年代不同,對於一件事情的看法就很不相同。
這個年代,年輕媳婦小月這種事,都是常用,還有受婆婆些氣,也都被認為是人之常情,所以才有多年的媳婦熬成婆那句話。
“那邊宅子裏都收拾好了。”張媽媽就說。
“車子我們也準備好了。” 陳家老爹說。
接陳倩倩的馬車經過特殊布置,陳家老爹親自帶人趕車,就往興隆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