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來的時候,迴去的腳程就更快了一些。太陽在天空正中稍微偏移,淑媛一行人就到了大青山腳下。
上山的路都是青石板鋪就的,兩側都有行人的階梯,階梯之外種著各種樹木,其中還有不少的果樹。周恕就告訴淑媛,這些樹木都是留仙廟的財產。
淑媛早就聽說過,那些香火興盛的寺廟,往往都是大地主、大財東,所以聽周恕這樣介紹了,她也並不吃驚。
到了山門前,留仙廟的主持早已經帶著眾寺僧在那裏迎著了。馬車就在山門前的影壁下停了下來。淑媛要下馬車,淑雲替她掀開簾子,然後她就看見沈念已經站在馬車前。看見她出來,沈念就有些矜持地伸出了手臂。
以淑媛的身手,別說馬車下麵已經準備了凳子。即便沒有那凳子,她也能輕鬆跳下去。 不過看到沈念一麵滿臉矜持,一麵拿眼瞟她,她心中暗笑,就伸出手去,扶著沈念的手臂下了馬車。
沈念的手臂很穩,似乎還比過去強壯了一些。
淑媛在馬車下站定,沈念就收迴手臂,走的卻很慢,似乎是刻意跟淑媛保持著同樣的步伐。淑雲和小存孝也先後下了馬車,周恕過來,他們就在眾寺僧的簇擁下,進了山門。
“不是說香火極盛的嗎?”淑媛左右看看,就見廟裏香客稀少,而且都離著他們遠遠的,就低低的聲音問沈念。
沈念輕輕地嗯了一聲,心想必定是下屬先來知會的緣故,這廟裏為了接待他們事先做了安排。
沈念卻不會問這個。周恕也聽見了淑媛的話,但是他也沒問。 以往他陪著祖母到這廟裏進香,必定也會事前知會。這廟裏的主持就不許其他的香客們進廟了。一次兩次他還說過不好這樣,但是時間長了,他也就懶得再說了。
這是這留仙廟的規矩,而且,也不僅僅是這一家寺廟這麽做事。
淑媛問過之後,看了看沈念和周恕的神態,心裏也就明白了。她隻得暗暗地罵了一句萬惡的。
沒有遊人如織的熱鬧,卻也能清清靜靜地好好遊覽寺廟的景致。
沈念和淑媛都是第一次來這廟裏,那主持喊沈念也是小爺,卻明顯地對沈念比對周恕更加的恭謹,處處都十二分的小心,著意奉承,卻不誇張,顯得很有分寸。 一路從前殿到正殿、後殿,就將這寺廟的曆史,還有些古跡就都講說的明明白白。
周恕這些是早就聽過的。沈念漫不經心,倒是淑媛幾個聽的津津有味。
主持和尚看樣子也就五十出頭的年紀,聲音溫和好聽, 講起古來也頗吸引人。
留仙閣卻是在後殿之後,還要穿過一片碑林,地勢逐漸升高,正是留仙廟的最高處了。 留仙閣共三層,招待他們的素齋,就擺在第三層的大敞廳裏。
五月的天氣,站在敞廳裏,扶著欄杆遠眺,頓覺心曠神怡。
淑媛的眼睛都微微睜大了一些。
這裏確實可以看到慶豐城的全景。小存孝就在她身邊, 小孩子個頭不算高,但是眼睛特別好使,他甚至能在一片片房舍中分辨出快雪堂來。
淑媛就看到了金鵲橋。
金鵲橋還未建成,但是已經把設計圖紙印在腦子裏的淑媛,已經能夠預想到,將來站在這裏,金鵲橋將會是怎樣絢麗的一道風景。
“這裏風大。”沈念不知道什麽時候走過來, 將一件織金的披風披在了淑媛的身上。
這個時候,淑媛才感覺到真有些涼。
她曾經讀過一首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五月的天,在前麵幾座大殿裏還不覺得,現在站在留仙閣的最高處,這山風就真的有些涼意。
好在這還是正午的時候。
“暑天這裏肯定很涼快。”淑媛就說。
“你喜歡,咱們夏天就來這避暑。”沈念立刻就說。
淑媛笑了笑,也沒接話。
她這邊和沈念說話,周恕就帶著小存孝和淑雲,正在給兩個人講典故。
素齋很快就擺了上來,大家入座。雖然說是素齋,但卻也擺了滿滿一桌子,十分的豐盛,尤其是幾樣山野菜,就做的很入味。
淑媛喜歡,就點了點頭。沈念瞧見, 臉上神色越發的柔和起來。
“這山上的泉水也很好。”周恕就說。
吃過素齋,周恕就親自取山泉水烹茶,味道果然清冽。因為淑媛說這水好,下山的時候,他們馬車後麵就載了一桶山泉水,那是帶迴去給淑媛留著煮茶的。
因為在留仙廟裏盤桓了半天,迴到慶豐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一行人剛剛進了城門,就有褐衣人來迎了沈念。
淑媛在馬車裏,就瞧見那人跟沈念說了些什麽,沈念似乎微微皺眉。然後,沈念就騎馬過來,告訴淑媛,他先迴府去了。
“有些事要去料理一下。媛兒,晚飯你自己吃吧。” 因為原本打算大家都去快雪堂吃晚飯的。
沈念沒有細說,淑媛也就不打聽,隻點點頭。
沈念打馬離開之前,還深深地看了周恕一眼。周恕在馬上朝沈念抱拳行禮。
“周恕哥,你和我們一起迴去吧。”淑媛就說。
沈念已經走了,周恕就更加要送淑媛迴去。
到了快雪堂, 夏氏已經從砂鍋居迴來了,並和張媽媽、老郭媳婦幾個開始準備晚飯。
這是必須要留周恕一起吃晚飯的。
周恕也沒有太推辭,因為今天出門的時候周家老夫人就有囑咐,他隻打發人迴府去知會了。
“又是房子,又是地的,這將來,哎……”因為說到今天看田產的事,夏氏就歎氣,語氣和神態有歡喜,更多的卻是擔憂。
夏氏話說的不清楚,但是淑媛卻明白她的意思。
她去看田產, 夏氏和宋逸山都特意的沒有跟著一起去。 淑媛就沒有多說,最後就隻說留仙廟的事。這卻是夏氏愛聽的。
“哪天有空,我和你爹也去看看,燒幾炷香。”夏氏就說,“我和你爹不求別的。就求你們都平平安安的。”
轉眼,就又到了麥收的時節。
宋老爺子早早地打發人來送信兒,給宋逸山,也給宋德山。他還讓宋德山去找宋存仁,讓宋存仁不要耽誤了迴鄉收麥子。
“我不樂意去。誰愛去誰去。”宋德山就跟宋逸山說。
潘巧兒名聲在外,宋逸山也不樂意去。他同時還不樂意讓自己的兩個徒弟去。
“找個人給他們送個信兒就行了。”淑媛就說。
“你爺千叮嚀萬囑咐,就得咱自家人去。”夏氏就說,“要不,我去一趟吧。”
上山的路都是青石板鋪就的,兩側都有行人的階梯,階梯之外種著各種樹木,其中還有不少的果樹。周恕就告訴淑媛,這些樹木都是留仙廟的財產。
淑媛早就聽說過,那些香火興盛的寺廟,往往都是大地主、大財東,所以聽周恕這樣介紹了,她也並不吃驚。
到了山門前,留仙廟的主持早已經帶著眾寺僧在那裏迎著了。馬車就在山門前的影壁下停了下來。淑媛要下馬車,淑雲替她掀開簾子,然後她就看見沈念已經站在馬車前。看見她出來,沈念就有些矜持地伸出了手臂。
以淑媛的身手,別說馬車下麵已經準備了凳子。即便沒有那凳子,她也能輕鬆跳下去。 不過看到沈念一麵滿臉矜持,一麵拿眼瞟她,她心中暗笑,就伸出手去,扶著沈念的手臂下了馬車。
沈念的手臂很穩,似乎還比過去強壯了一些。
淑媛在馬車下站定,沈念就收迴手臂,走的卻很慢,似乎是刻意跟淑媛保持著同樣的步伐。淑雲和小存孝也先後下了馬車,周恕過來,他們就在眾寺僧的簇擁下,進了山門。
“不是說香火極盛的嗎?”淑媛左右看看,就見廟裏香客稀少,而且都離著他們遠遠的,就低低的聲音問沈念。
沈念輕輕地嗯了一聲,心想必定是下屬先來知會的緣故,這廟裏為了接待他們事先做了安排。
沈念卻不會問這個。周恕也聽見了淑媛的話,但是他也沒問。 以往他陪著祖母到這廟裏進香,必定也會事前知會。這廟裏的主持就不許其他的香客們進廟了。一次兩次他還說過不好這樣,但是時間長了,他也就懶得再說了。
這是這留仙廟的規矩,而且,也不僅僅是這一家寺廟這麽做事。
淑媛問過之後,看了看沈念和周恕的神態,心裏也就明白了。她隻得暗暗地罵了一句萬惡的。
沒有遊人如織的熱鬧,卻也能清清靜靜地好好遊覽寺廟的景致。
沈念和淑媛都是第一次來這廟裏,那主持喊沈念也是小爺,卻明顯地對沈念比對周恕更加的恭謹,處處都十二分的小心,著意奉承,卻不誇張,顯得很有分寸。 一路從前殿到正殿、後殿,就將這寺廟的曆史,還有些古跡就都講說的明明白白。
周恕這些是早就聽過的。沈念漫不經心,倒是淑媛幾個聽的津津有味。
主持和尚看樣子也就五十出頭的年紀,聲音溫和好聽, 講起古來也頗吸引人。
留仙閣卻是在後殿之後,還要穿過一片碑林,地勢逐漸升高,正是留仙廟的最高處了。 留仙閣共三層,招待他們的素齋,就擺在第三層的大敞廳裏。
五月的天氣,站在敞廳裏,扶著欄杆遠眺,頓覺心曠神怡。
淑媛的眼睛都微微睜大了一些。
這裏確實可以看到慶豐城的全景。小存孝就在她身邊, 小孩子個頭不算高,但是眼睛特別好使,他甚至能在一片片房舍中分辨出快雪堂來。
淑媛就看到了金鵲橋。
金鵲橋還未建成,但是已經把設計圖紙印在腦子裏的淑媛,已經能夠預想到,將來站在這裏,金鵲橋將會是怎樣絢麗的一道風景。
“這裏風大。”沈念不知道什麽時候走過來, 將一件織金的披風披在了淑媛的身上。
這個時候,淑媛才感覺到真有些涼。
她曾經讀過一首詩,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五月的天,在前麵幾座大殿裏還不覺得,現在站在留仙閣的最高處,這山風就真的有些涼意。
好在這還是正午的時候。
“暑天這裏肯定很涼快。”淑媛就說。
“你喜歡,咱們夏天就來這避暑。”沈念立刻就說。
淑媛笑了笑,也沒接話。
她這邊和沈念說話,周恕就帶著小存孝和淑雲,正在給兩個人講典故。
素齋很快就擺了上來,大家入座。雖然說是素齋,但卻也擺了滿滿一桌子,十分的豐盛,尤其是幾樣山野菜,就做的很入味。
淑媛喜歡,就點了點頭。沈念瞧見, 臉上神色越發的柔和起來。
“這山上的泉水也很好。”周恕就說。
吃過素齋,周恕就親自取山泉水烹茶,味道果然清冽。因為淑媛說這水好,下山的時候,他們馬車後麵就載了一桶山泉水,那是帶迴去給淑媛留著煮茶的。
因為在留仙廟裏盤桓了半天,迴到慶豐的時候,已經是傍晚時分了。 一行人剛剛進了城門,就有褐衣人來迎了沈念。
淑媛在馬車裏,就瞧見那人跟沈念說了些什麽,沈念似乎微微皺眉。然後,沈念就騎馬過來,告訴淑媛,他先迴府去了。
“有些事要去料理一下。媛兒,晚飯你自己吃吧。” 因為原本打算大家都去快雪堂吃晚飯的。
沈念沒有細說,淑媛也就不打聽,隻點點頭。
沈念打馬離開之前,還深深地看了周恕一眼。周恕在馬上朝沈念抱拳行禮。
“周恕哥,你和我們一起迴去吧。”淑媛就說。
沈念已經走了,周恕就更加要送淑媛迴去。
到了快雪堂, 夏氏已經從砂鍋居迴來了,並和張媽媽、老郭媳婦幾個開始準備晚飯。
這是必須要留周恕一起吃晚飯的。
周恕也沒有太推辭,因為今天出門的時候周家老夫人就有囑咐,他隻打發人迴府去知會了。
“又是房子,又是地的,這將來,哎……”因為說到今天看田產的事,夏氏就歎氣,語氣和神態有歡喜,更多的卻是擔憂。
夏氏話說的不清楚,但是淑媛卻明白她的意思。
她去看田產, 夏氏和宋逸山都特意的沒有跟著一起去。 淑媛就沒有多說,最後就隻說留仙廟的事。這卻是夏氏愛聽的。
“哪天有空,我和你爹也去看看,燒幾炷香。”夏氏就說,“我和你爹不求別的。就求你們都平平安安的。”
轉眼,就又到了麥收的時節。
宋老爺子早早地打發人來送信兒,給宋逸山,也給宋德山。他還讓宋德山去找宋存仁,讓宋存仁不要耽誤了迴鄉收麥子。
“我不樂意去。誰愛去誰去。”宋德山就跟宋逸山說。
潘巧兒名聲在外,宋逸山也不樂意去。他同時還不樂意讓自己的兩個徒弟去。
“找個人給他們送個信兒就行了。”淑媛就說。
“你爺千叮嚀萬囑咐,就得咱自家人去。”夏氏就說,“要不,我去一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