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完了饅頭,淑媛就帶著淑雲去趕集了。上次她買的肉大家夥包了一頓餃子,這次她買了幾斤五花肉,打算迴去做紅燒肉給大家打牙祭。
宋德山知道她會來買肉,所以就在附近等她。
“這個拿迴去,給你奶。” 宋德山遞給淑媛一個油紙包,還熱乎著,卻是慶豐縣很有名的燒鍋大坑熏雞。
這熏雞好吃, 遠近聞名,當然價格也比較貴。
“老叔,你省著點兒花錢。”淑媛自己就挺能花錢,但她還是勸宋德山。宋德山現在做捕快每個月也就二三兩銀子的收入,他愛交朋友,花銷就特別大。 “家裏啥也不缺。 我這幾個集都買了東西給我爺我奶打牙祭的。”
淑媛讓宋德山把熏雞留著自己吃。
“特意給你們買的。你趕緊拿著。”宋德山不耐煩。“花錢這方麵,我心裏有數。”
淑媛隻得將熏雞接了,放在籃子裏。
“今天咋又賣油條和丸子了?”宋德山就問。
淑媛就將前因後果都說了。然後,她還將宋春山暗地裏想分家的事跟宋德山說了。
宋德山就冷笑:“這狐狸尾巴,終於要露出來了。”
淑媛早就察覺到宋德山對宋春山的異樣。
“五叔,你是不是吃過他的虧。”
宋德山轉眼看淑媛:“媛兒,你是第一個這麽問我的。你能這麽問,我就知道,你看明白了我,也看明白了他。我真沒想到,我們老宋家唯一的一個明白人,是你。你才多大呀。”
“五叔,你吃了虧,你咋不說?”淑媛不解地問。
“我跟誰說。我跟你爺說?你爺根本不相信我,還得罵我誣陷他的好大兒子。 跟咱家別人說,誰能相信我。 他麵子上多能裝,多會做好人。咱家這些人,包括你爹,我那個四哥在內,加一塊,都沒人家心眼子多。”
“那,你也能跟我奶說說吧。”
提到宋老太太了,宋德山把頭一揚。
“我不想讓你奶操這個心。”
淑媛就明白了,宋德山這是怕宋老太太難過和難做。
宋家這個別人認為最叛逆,最不體貼爹娘的老兒子,其實心腸最軟,也最會為人著想。
“那說你耍錢的,是不是他?”淑媛又問。
“除了他,還有誰。人家嘴巧,會說。真的兩茬對案,他肯定也有說頭。我不是頭一次吃這個虧。”所以他都不跟宋老爺子解釋了。
宋德山頓了頓:“其實,我還知道。咱家真有耍錢的人,不是我,是他。”
淑媛就吃了一驚。
“慢慢你就知道了。嘿,說我耍錢,還沒有實際證據,就要打死我。我等著哪天他知道他大兒子耍錢,他到時候咋辦?”
就有些幽怨。
宋老爺子偏心大兒子這件事,不僅宋家的人,就是整個興隆莊的人,都有目共睹。
“五叔,他們想分家, 你咋想?”淑媛想了想,還是跟宋德山商量。
這件事,他沒有告訴家裏的任何大人,但是她覺得她能和宋德山商量。
“那就讓他分。早晚的事,人家翅膀硬了。分了也挺好,和這種人在一塊過日子,人都會短壽。 ”宋德山就說,“媛兒,你是不是也樂意和他們分開。”
淑媛當然願意。
但是分家這種事,她現在辦不到,宋春山卻能辦成。
她這些天的所作所為,不能說一點兒沒有推進宋春山鬧分家的意思。
“這爛透了的枝條,就該砍了。要不然,它能把整個樹根都給你拖爛了。”宋德山又說。
這個比喻不是很恰當,但意思卻是沒錯的。
不是宋家要砍這個枝條,是這個枝條自認為可以獨木成林,人家要自己起鍋灶過日子,擺脫宋家。
和宋德山嘮了半晌,淑媛見時辰不早,這才和淑雲一起往迴走。
迴到家裏,淑媛依舊放了飯桌,跟宋老爺子報賬。她這一部分賬目清清楚楚,隻是因為賣油條和丸子,賣饅頭的收入就少了不少。
報完了這部分賬目,淑媛就說趙小玲和潘巧兒那還有另外的賬目。
“油條和丸子的錢,都是兩個嫂子收著。說是怕弄混了。 ”說完,淑媛就往後退了退,將桌邊的位置讓出來給潘巧兒和趙小玲。
這兩個妯娌卻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出了屋子。
宋老爺子就讓淑慧去找兩個人。
淑慧去了半晌,潘巧兒和趙小玲才有些不情願地來了。
“一開始也不知道掙錢不掙錢,本錢都是我們自己出的。要是虧了錢,我們也不能來爺奶麵前抱屈,讓家裏給賠補。”兩個人一替一句地說。
這話的意思,虧了錢她們自己負責,那麽這是賺了錢,也就應該她們自己拿著了。
“可是,是我教給你們咋做這兩樣吃食的呀。”淑媛就說。
“對。”宋老爺子點頭。
潘巧兒和趙小玲對視了一眼,都是滿眼的不情願。
但是淑媛這話是沒錯的。宋老爺子的態度也很鮮明,就是要將這部分收入也歸入公中的。
她們過來之前,宋春山也有囑咐,讓她們先把這次賺的錢給宋老爺子。
要自己賺錢,就等到分家之後。現在不能跟宋老爺子反對、鬧僵了。
潘巧兒隻得跟宋老爺子報賬, 看來也是預先有準備。
淑媛對這裏麵的事情門清,潘巧兒多報了成本,少報了收入,最後交給宋老爺子的銀錢,就有點少的可憐了,將將和賣同樣多饅頭的收入持平。
宋老爺子竟沒說什麽,隻收了銀錢,說大家辛苦了。
“我看,這油條和丸子的生意,並不咋賺錢。往後,就別做了。”趙小玲就說。並表示她是不樂意做了。
潘巧兒也說這生意成本高,還挺有難度,她做不好。
宋老爺子就看淑媛:“我覺得還行。咱們就是掙了辛苦錢。我看今天來咱家的客人比往常都多。”
她這麽說了,潘巧兒和趙小玲還是搖頭。兩個人甚至說,如果淑媛堅持繼續做,她們也會幫忙,但大概幫不上什麽,因為她們不會,做不好。
“爺,你說咋辦?”淑媛就把決定這個問題拋給了宋老爺子。
宋德山知道她會來買肉,所以就在附近等她。
“這個拿迴去,給你奶。” 宋德山遞給淑媛一個油紙包,還熱乎著,卻是慶豐縣很有名的燒鍋大坑熏雞。
這熏雞好吃, 遠近聞名,當然價格也比較貴。
“老叔,你省著點兒花錢。”淑媛自己就挺能花錢,但她還是勸宋德山。宋德山現在做捕快每個月也就二三兩銀子的收入,他愛交朋友,花銷就特別大。 “家裏啥也不缺。 我這幾個集都買了東西給我爺我奶打牙祭的。”
淑媛讓宋德山把熏雞留著自己吃。
“特意給你們買的。你趕緊拿著。”宋德山不耐煩。“花錢這方麵,我心裏有數。”
淑媛隻得將熏雞接了,放在籃子裏。
“今天咋又賣油條和丸子了?”宋德山就問。
淑媛就將前因後果都說了。然後,她還將宋春山暗地裏想分家的事跟宋德山說了。
宋德山就冷笑:“這狐狸尾巴,終於要露出來了。”
淑媛早就察覺到宋德山對宋春山的異樣。
“五叔,你是不是吃過他的虧。”
宋德山轉眼看淑媛:“媛兒,你是第一個這麽問我的。你能這麽問,我就知道,你看明白了我,也看明白了他。我真沒想到,我們老宋家唯一的一個明白人,是你。你才多大呀。”
“五叔,你吃了虧,你咋不說?”淑媛不解地問。
“我跟誰說。我跟你爺說?你爺根本不相信我,還得罵我誣陷他的好大兒子。 跟咱家別人說,誰能相信我。 他麵子上多能裝,多會做好人。咱家這些人,包括你爹,我那個四哥在內,加一塊,都沒人家心眼子多。”
“那,你也能跟我奶說說吧。”
提到宋老太太了,宋德山把頭一揚。
“我不想讓你奶操這個心。”
淑媛就明白了,宋德山這是怕宋老太太難過和難做。
宋家這個別人認為最叛逆,最不體貼爹娘的老兒子,其實心腸最軟,也最會為人著想。
“那說你耍錢的,是不是他?”淑媛又問。
“除了他,還有誰。人家嘴巧,會說。真的兩茬對案,他肯定也有說頭。我不是頭一次吃這個虧。”所以他都不跟宋老爺子解釋了。
宋德山頓了頓:“其實,我還知道。咱家真有耍錢的人,不是我,是他。”
淑媛就吃了一驚。
“慢慢你就知道了。嘿,說我耍錢,還沒有實際證據,就要打死我。我等著哪天他知道他大兒子耍錢,他到時候咋辦?”
就有些幽怨。
宋老爺子偏心大兒子這件事,不僅宋家的人,就是整個興隆莊的人,都有目共睹。
“五叔,他們想分家, 你咋想?”淑媛想了想,還是跟宋德山商量。
這件事,他沒有告訴家裏的任何大人,但是她覺得她能和宋德山商量。
“那就讓他分。早晚的事,人家翅膀硬了。分了也挺好,和這種人在一塊過日子,人都會短壽。 ”宋德山就說,“媛兒,你是不是也樂意和他們分開。”
淑媛當然願意。
但是分家這種事,她現在辦不到,宋春山卻能辦成。
她這些天的所作所為,不能說一點兒沒有推進宋春山鬧分家的意思。
“這爛透了的枝條,就該砍了。要不然,它能把整個樹根都給你拖爛了。”宋德山又說。
這個比喻不是很恰當,但意思卻是沒錯的。
不是宋家要砍這個枝條,是這個枝條自認為可以獨木成林,人家要自己起鍋灶過日子,擺脫宋家。
和宋德山嘮了半晌,淑媛見時辰不早,這才和淑雲一起往迴走。
迴到家裏,淑媛依舊放了飯桌,跟宋老爺子報賬。她這一部分賬目清清楚楚,隻是因為賣油條和丸子,賣饅頭的收入就少了不少。
報完了這部分賬目,淑媛就說趙小玲和潘巧兒那還有另外的賬目。
“油條和丸子的錢,都是兩個嫂子收著。說是怕弄混了。 ”說完,淑媛就往後退了退,將桌邊的位置讓出來給潘巧兒和趙小玲。
這兩個妯娌卻不知道什麽時候已經出了屋子。
宋老爺子就讓淑慧去找兩個人。
淑慧去了半晌,潘巧兒和趙小玲才有些不情願地來了。
“一開始也不知道掙錢不掙錢,本錢都是我們自己出的。要是虧了錢,我們也不能來爺奶麵前抱屈,讓家裏給賠補。”兩個人一替一句地說。
這話的意思,虧了錢她們自己負責,那麽這是賺了錢,也就應該她們自己拿著了。
“可是,是我教給你們咋做這兩樣吃食的呀。”淑媛就說。
“對。”宋老爺子點頭。
潘巧兒和趙小玲對視了一眼,都是滿眼的不情願。
但是淑媛這話是沒錯的。宋老爺子的態度也很鮮明,就是要將這部分收入也歸入公中的。
她們過來之前,宋春山也有囑咐,讓她們先把這次賺的錢給宋老爺子。
要自己賺錢,就等到分家之後。現在不能跟宋老爺子反對、鬧僵了。
潘巧兒隻得跟宋老爺子報賬, 看來也是預先有準備。
淑媛對這裏麵的事情門清,潘巧兒多報了成本,少報了收入,最後交給宋老爺子的銀錢,就有點少的可憐了,將將和賣同樣多饅頭的收入持平。
宋老爺子竟沒說什麽,隻收了銀錢,說大家辛苦了。
“我看,這油條和丸子的生意,並不咋賺錢。往後,就別做了。”趙小玲就說。並表示她是不樂意做了。
潘巧兒也說這生意成本高,還挺有難度,她做不好。
宋老爺子就看淑媛:“我覺得還行。咱們就是掙了辛苦錢。我看今天來咱家的客人比往常都多。”
她這麽說了,潘巧兒和趙小玲還是搖頭。兩個人甚至說,如果淑媛堅持繼續做,她們也會幫忙,但大概幫不上什麽,因為她們不會,做不好。
“爺,你說咋辦?”淑媛就把決定這個問題拋給了宋老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