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陸明夷沉思之際,在霧雲城裏,馮德清正在荷香閣披閱文書,門外響起了他的文書的聲音:“大統製,程迪文主簿求見。”
程敬唐的兒子?馮德清略略一怔。十六日,馮德清以強硬手段打斷了議府緊急會議,將幾個領頭人物投入了大獄,程敬唐因為力主取消總攻,也被關押起來。程迪文雖然也參加了會議,但他僅是一個主簿,人微言輕,馮德清並沒有為難他。馮德清和程敬唐的交情不錯,自然認識程迪文,現在他前來求見,定是想為父親求情來了。便道:“請他進來。”
文書答應一聲,推開了門道:“程主簿,請進。”
門無聲地開了,程迪文走了進來。馮德清從案前抬起頭道:“迪文,坐吧。”
雖然是非常時期,但馮德清並不防備程迪文。他以前來過程家好多次,程迪文生日時還曾給他帶過禮物,對他視同子侄,知道程迪文不會幹出什麽出格的事來,因此絲毫不以為意。程迪文見馮德清對自己毫無戒備,心中也暗暗佩服,心想馮德清能夠成為大統製,能力勿論,這份氣度倒真配得上大統製這身份。他行了一禮道:“大統製,禮部主簿程迪文有禮。”這才坐到了馮德清對麵。
馮德清看了看他,說道:“迪文,你是想為令尊求情麽?”
程迪文搖了搖頭道:“大統製,卑職隻有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不吐不快,還望大統製撥冗指教。”
馮德清見他的態度不卑不亢,卻也暗暗稱奇。程敬唐雖然當了半輩子軍人,卻從未領兵打過仗,因此一直想讓兒子成為名將,隻是程迪文最終也沒能在軍人有所發展。隻是他從政後,整個人倒似脫胎換骨,這一句話便提起了馮德清的興趣。他道:“但說無妨。”
“大統製,如今南北分裂,戰火已綿延數年,您覺得到底因何而起?”
這問題其實算不得什麽問題,當申士圖和鄭昭舉起再造共和的旗幟後,北方便已給他們下了個“叛逆”的罪名。不過這隻是公開的說辭,私底下,也有人覺得大統製的決策有誤,窮兵黷武,長此以往,國力難以支撐,遲早會徹底崩潰,因此對南方的叛亂還有一定的同情。當然,大統製是被視若神明的人物,當他遇刺後,各處都有民眾自發哀悼,甚至有人認為大統製不在了,這世界也要毀滅了,竟然因此而自殺,這種想法也是不能公諸於世的。就算馮德清自己,也是將大統製看成神聖無比,因此自己做了大統製後行事也亦步亦趨,拚命追隨大統製。不過馮德清有時也覺得大統製不顧國力,屢屢用兵西原,確實有點不太可取。聽得程迪文這句話,他哼了一聲,低聲道:“那是鄭昭與申士圖兩人心懷不軌。”
“縱然有人心懷不軌,但一唿百應,從者雲集,終不能說一方毫無過失吧。”
馮德清的心裏凜了一下。他也不想承認大統製有什麽過失,然而這幾年來靜心思量,覺得大統製後期的確太過剛愎自用了。鄭昭最後參加的一次會議他還記得,當時大統製提出要第二次遠征西原,鄭昭則竭力反對,說國力尚虛,還應大力發展民生,等國庫流盈再說其他。作為工部司司長,馮德清也覺得鄭昭所言有理。然而那一次鄭昭突然暈倒,這樣唯一一個有可能對大統製的決策提出異議的人也不存在了,接下來大統製的每一個提議都得以通過——直到顧清隨提出不信任案。
顧清隨的不信任案才是撬開大統製根基的第一條裂縫。雖然議府彈劾元首的權力是明文寫下的,但以前誰都不會想到真有人會彈劾大統製。而接下來大統製解散議府之舉,更是火上澆油,特別是大統製鞭長莫及的五羊城裏,會一致通過反叛的決議。所以雖然不願公開承認,馮德清暗地裏也覺得,大統製後期的確做錯了不少事。然而要他對程迪文說大統製有過失,馮德清實在說不出口。他板起了臉道:“你是在指責大統製麽?”
程迪文仍然不卑不亢地道:“不論是不是前任大統製的過錯,現在他都已是古人,也就是說,南方舉旗的最大原因已經不再存在,現在也已經有了和談的契機。大統製,結束戰爭,不是一定要分出勝負來,兵法有雲,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善之善者。如今既然有了這個機會,若是錯過,豈不是萬分可惜?”
馮德清並不知兵,但“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句話他自是知道的。雖然明知程迪文是來下說辭,可是這一番話仍然讓他忍不住心動。結束戰爭,這本來就是他最大的願望,強令傅雁書按時出擊,為的也正是這個目的。隻是他一向覺得唯有戰爭才能結束戰爭,現在才省得原來結束戰爭並不隻是一途,這另一條路損失要遠遠小得多。其實這番話也正是程敬唐在會議上說過了一遍的,不過當時馮德清突然衝入會議中,根本沒去聽程敬唐說了些什麽。剛聽到程迪文旁敲側擊地說大統製也有錯誤,他險些便要怒言斥責,但聽到他說現在是結束戰爭的最好契機,卻也心中一亮,問道:“南方會同意和談麽?”
“南方原本就不如北方人多地廣,實力也有所不如。戰至今日,他們定然同樣已筋疲力竭,一般盼望能夠和談。大統製,如果能夠和平解決此事,那您才是真正再造共和的偉人,豐功偉績遠邁前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一席話讓馮德清大為心動。他低下頭沉思著,程迪文見他若有所思,忍不住又道:“大統製,職所言已盡於此,還望大統製明察。”
他這句話卻有點多了,馮德清臉色一沉,說道:“好的,我會考慮的。程主簿,你還有什麽話要說麽?”
程迪文本來想著趁熱打鐵,讓馮德清一舉拿定主意,誰知他一下又變了,心中不由一沉,忖道:“我到底還不夠沉得住氣。”他在禮部呆了幾年,官場上混得倒比軍隊中更遊刃有餘。昨天馮德清突然出現在會議中,讓他也大吃一驚。待父親和兩位上將軍都被馮德清下獄,他心知已到了走投無路之地。當初和鄭司楚在軍中時,聽他說兵法便是“事緩從恆,事急從權”,現在事態如此緊急,唯有從權行奇計了。好在馮德清也算是比較熟悉的人,程迪文知道他並不知兵,卻也盼著能夠早得安定,因此便從這個口子入手。這一番話雖然不是馬上就能扭轉乾坤,但也讓馮德清的態度有了點轉機了。
可惜還是操之過急了。程迪文想著,行了一禮道:“那職就此告退,還望大統製三思。”
等程迪文一走,馮德清也陷入了沉思了。剛才程迪文這一席話,卻讓他心有所動。的確,自古都說佳兵不祥,兵者乃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如果真個能夠不用流血便結束戰爭,那馮德清這三個字將超過了南武,以後說起大統製來,人們想的便隻有馮德清了。不說這麽遠,單單昨天將兩位上將軍與一個司長下獄,這件事便難以收場,處理不好,民心會認為這三人乃是為民請命的有識之士,自己則是窮兵黷武的剛愎之徒。但如果和談能夠成夠,那麽也魏方兩位上將軍和程敬唐這個司長都隻是不知好歹的莽撞之徒,別想撼動自己的風評。
這個念頭讓他越想越是興奮。不過馮德清畢竟是個老於仕途的政客,也不會輕舉妄動。程迪文這個主意雖好,但到底是不是可行?
必須馬上找子先生商量了。他想著,拉動了鈴繩。待文書過來聽命,他道:“速速準備馬車,我要去見子先生。”
馬車很快備好了,馮德清坐了上去,駛出了大統製府。
程敬唐的兒子?馮德清略略一怔。十六日,馮德清以強硬手段打斷了議府緊急會議,將幾個領頭人物投入了大獄,程敬唐因為力主取消總攻,也被關押起來。程迪文雖然也參加了會議,但他僅是一個主簿,人微言輕,馮德清並沒有為難他。馮德清和程敬唐的交情不錯,自然認識程迪文,現在他前來求見,定是想為父親求情來了。便道:“請他進來。”
文書答應一聲,推開了門道:“程主簿,請進。”
門無聲地開了,程迪文走了進來。馮德清從案前抬起頭道:“迪文,坐吧。”
雖然是非常時期,但馮德清並不防備程迪文。他以前來過程家好多次,程迪文生日時還曾給他帶過禮物,對他視同子侄,知道程迪文不會幹出什麽出格的事來,因此絲毫不以為意。程迪文見馮德清對自己毫無戒備,心中也暗暗佩服,心想馮德清能夠成為大統製,能力勿論,這份氣度倒真配得上大統製這身份。他行了一禮道:“大統製,禮部主簿程迪文有禮。”這才坐到了馮德清對麵。
馮德清看了看他,說道:“迪文,你是想為令尊求情麽?”
程迪文搖了搖頭道:“大統製,卑職隻有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不吐不快,還望大統製撥冗指教。”
馮德清見他的態度不卑不亢,卻也暗暗稱奇。程敬唐雖然當了半輩子軍人,卻從未領兵打過仗,因此一直想讓兒子成為名將,隻是程迪文最終也沒能在軍人有所發展。隻是他從政後,整個人倒似脫胎換骨,這一句話便提起了馮德清的興趣。他道:“但說無妨。”
“大統製,如今南北分裂,戰火已綿延數年,您覺得到底因何而起?”
這問題其實算不得什麽問題,當申士圖和鄭昭舉起再造共和的旗幟後,北方便已給他們下了個“叛逆”的罪名。不過這隻是公開的說辭,私底下,也有人覺得大統製的決策有誤,窮兵黷武,長此以往,國力難以支撐,遲早會徹底崩潰,因此對南方的叛亂還有一定的同情。當然,大統製是被視若神明的人物,當他遇刺後,各處都有民眾自發哀悼,甚至有人認為大統製不在了,這世界也要毀滅了,竟然因此而自殺,這種想法也是不能公諸於世的。就算馮德清自己,也是將大統製看成神聖無比,因此自己做了大統製後行事也亦步亦趨,拚命追隨大統製。不過馮德清有時也覺得大統製不顧國力,屢屢用兵西原,確實有點不太可取。聽得程迪文這句話,他哼了一聲,低聲道:“那是鄭昭與申士圖兩人心懷不軌。”
“縱然有人心懷不軌,但一唿百應,從者雲集,終不能說一方毫無過失吧。”
馮德清的心裏凜了一下。他也不想承認大統製有什麽過失,然而這幾年來靜心思量,覺得大統製後期的確太過剛愎自用了。鄭昭最後參加的一次會議他還記得,當時大統製提出要第二次遠征西原,鄭昭則竭力反對,說國力尚虛,還應大力發展民生,等國庫流盈再說其他。作為工部司司長,馮德清也覺得鄭昭所言有理。然而那一次鄭昭突然暈倒,這樣唯一一個有可能對大統製的決策提出異議的人也不存在了,接下來大統製的每一個提議都得以通過——直到顧清隨提出不信任案。
顧清隨的不信任案才是撬開大統製根基的第一條裂縫。雖然議府彈劾元首的權力是明文寫下的,但以前誰都不會想到真有人會彈劾大統製。而接下來大統製解散議府之舉,更是火上澆油,特別是大統製鞭長莫及的五羊城裏,會一致通過反叛的決議。所以雖然不願公開承認,馮德清暗地裏也覺得,大統製後期的確做錯了不少事。然而要他對程迪文說大統製有過失,馮德清實在說不出口。他板起了臉道:“你是在指責大統製麽?”
程迪文仍然不卑不亢地道:“不論是不是前任大統製的過錯,現在他都已是古人,也就是說,南方舉旗的最大原因已經不再存在,現在也已經有了和談的契機。大統製,結束戰爭,不是一定要分出勝負來,兵法有雲,不戰而屈人之兵,方為善之善者。如今既然有了這個機會,若是錯過,豈不是萬分可惜?”
馮德清並不知兵,但“不戰而屈人之兵”這句話他自是知道的。雖然明知程迪文是來下說辭,可是這一番話仍然讓他忍不住心動。結束戰爭,這本來就是他最大的願望,強令傅雁書按時出擊,為的也正是這個目的。隻是他一向覺得唯有戰爭才能結束戰爭,現在才省得原來結束戰爭並不隻是一途,這另一條路損失要遠遠小得多。其實這番話也正是程敬唐在會議上說過了一遍的,不過當時馮德清突然衝入會議中,根本沒去聽程敬唐說了些什麽。剛聽到程迪文旁敲側擊地說大統製也有錯誤,他險些便要怒言斥責,但聽到他說現在是結束戰爭的最好契機,卻也心中一亮,問道:“南方會同意和談麽?”
“南方原本就不如北方人多地廣,實力也有所不如。戰至今日,他們定然同樣已筋疲力竭,一般盼望能夠和談。大統製,如果能夠和平解決此事,那您才是真正再造共和的偉人,豐功偉績遠邁前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一席話讓馮德清大為心動。他低下頭沉思著,程迪文見他若有所思,忍不住又道:“大統製,職所言已盡於此,還望大統製明察。”
他這句話卻有點多了,馮德清臉色一沉,說道:“好的,我會考慮的。程主簿,你還有什麽話要說麽?”
程迪文本來想著趁熱打鐵,讓馮德清一舉拿定主意,誰知他一下又變了,心中不由一沉,忖道:“我到底還不夠沉得住氣。”他在禮部呆了幾年,官場上混得倒比軍隊中更遊刃有餘。昨天馮德清突然出現在會議中,讓他也大吃一驚。待父親和兩位上將軍都被馮德清下獄,他心知已到了走投無路之地。當初和鄭司楚在軍中時,聽他說兵法便是“事緩從恆,事急從權”,現在事態如此緊急,唯有從權行奇計了。好在馮德清也算是比較熟悉的人,程迪文知道他並不知兵,卻也盼著能夠早得安定,因此便從這個口子入手。這一番話雖然不是馬上就能扭轉乾坤,但也讓馮德清的態度有了點轉機了。
可惜還是操之過急了。程迪文想著,行了一禮道:“那職就此告退,還望大統製三思。”
等程迪文一走,馮德清也陷入了沉思了。剛才程迪文這一席話,卻讓他心有所動。的確,自古都說佳兵不祥,兵者乃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如果真個能夠不用流血便結束戰爭,那馮德清這三個字將超過了南武,以後說起大統製來,人們想的便隻有馮德清了。不說這麽遠,單單昨天將兩位上將軍與一個司長下獄,這件事便難以收場,處理不好,民心會認為這三人乃是為民請命的有識之士,自己則是窮兵黷武的剛愎之徒。但如果和談能夠成夠,那麽也魏方兩位上將軍和程敬唐這個司長都隻是不知好歹的莽撞之徒,別想撼動自己的風評。
這個念頭讓他越想越是興奮。不過馮德清畢竟是個老於仕途的政客,也不會輕舉妄動。程迪文這個主意雖好,但到底是不是可行?
必須馬上找子先生商量了。他想著,拉動了鈴繩。待文書過來聽命,他道:“速速準備馬車,我要去見子先生。”
馬車很快備好了,馮德清坐了上去,駛出了大統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