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揚翼道:“陸將軍,你發覺沒有,狄複組近期鬧出的響動很大?過去他們多半低調行事,但這幾年屢屢出擊,劫持報國宣講團有他們,萬裏雲叛變有他們,最後居然幹出了刺殺大統製的事。末將覺得,這個組織很可能已經從屬南方了。”
劫持報國宣講團,還隻算是件無足輕重的小事。但萬裏雲叛變,以及大統製遇刺,這兩件事都算得上近期驚天動地的大事,特別是前者還是陸明夷親手平定的。不僅如此,他還記得當初在東陽城林宅的家宴上,鄧小姐被劫持的事件,很可能也是狄複組下的手。陸明夷聽沈揚翼說的並不是自己所想的事,也皺了皺眉道:“是麽?你怎麽覺得狄複組會從屬南軍?”
“陸將軍,他們向來標榜是狄人複國,可是現在做的這些事對他們複國有何相幹?倒是件件有利於南軍。”
如果不是沈揚翼說起,陸明夷本來也不會多想。但聽他說起來,陸明夷喃喃道:“是啊……”
狄複組和南北星君一樣,也擅長刺殺刺探。看到了南北兩部的本領,狄複組連大統製都能成功刺殺,隻怕能力還在南北兩部星君之上。沈揚翼道:“因此末將覺得,最近這段時間必須加倍小心,以防有人混入軍中作亂。”
陸明夷道:“不錯。”
防備敵人用間來攪亂軍心,這是兵法中的基本,隻是這一條以前看來也有點泛泛,現在卻因為剛看到了南北兩部的手段,讓陸明夷有了新的想法。陸明夷也並不喜歡用間,隻是顯然,用間亦是兵法中一大宗,不可偏廢。他看了看沈揚翼道:“沈兄,還有什麽指教麽?”
沈揚翼這迴卻有點局促了,說道:“陸將軍,恕末將無能,沒有了。”
陸明夷點了點頭道:“好。從即日起,軍中將崗哨增加一倍,君子營三營各級將領每天都要對本級進行一次清點,以防奸細混入。”
沈揚翼見自己所提的兩個建議陸明夷都采納了,精神亦為之一振,行了一禮道:“遵命。”
送走了沈揚翼,陸明夷心裏卻更有點沉重。在傅雁書告訴了他這個三箭齊發的計劃後,陸明夷提出了兩點疑問,第一點便是南方第二艘鐵甲艦的問題,第二個,卻與沈揚翼想到的不同,他當時問的是後勤保障。
兵法中說,“奇兵不可恃”,意思是說,為將者屢出奇兵,實是下下之材。因為奇兵雖然有時會有奇效,但這種策略太不可靠,實非正道,隻能事急從權,偶一為之。明明有堂堂之兵可用,偏要出奇兵,那就是本末倒置。傅雁書對這一點也深有體會,所以他的這個計劃正中帶奇,仍是以正兵為主,實戰中凡事先不求勝,隻求不敗,然後在這基礎上爭取最大的戰果。這種看似保守的戰法卻有奇效,傅雁書向來都以此為前提,一路征戰,戰果輝煌。自從投入實戰以來,傅雁書親率水軍幾乎還沒有真正地敗北過。可是,這種戰術雖然本身無懈可擊,卻也需要有充足的補給做保障。一旦補給出問題,勢必前功盡棄,所以當戴誠孝提出補給線問題,昌都軍就必須以攻為守,渡江出擊了。隻是這一路前來,陸明夷看到的是沿途的衰敗景像,以及平民的苦狀。以前他也不會去想這些,隻覺那是後方官吏的事,前線的士卒總能有充足的口糧,隻消運送時不出亂子即可。可是現在他卻有了另外的想法。以民為本,是共和國的立國根基。若民心不穩,一不能保證後勤補給,二不能保證兵源,三則士卒無法擺脫後顧之憂,難有戰心。傅雁書這個計劃雖然步步為營,天衣無縫,可是終究有點失之太緩。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假如征糧太多,使得源泉枯竭,百姓再也無法忍受,那該如何?
傅雁書聽得陸明夷這麽問起時,卻是鬆了口氣,笑著道:“原來陸將軍是有此顧慮。不瞞陸將軍,當初我也在擔心此事,因此向馮大統製請示時,首先一條便是請馮大統製將此議交付戶部司審核判定,看有無不可行之處。戶部經過詳細計算核實,說今年雖然收成較去年有所不足,但扣除一應消耗後,所得存糧仍可保障三軍齊發所用的兩倍有餘。”
有兩倍之糧,自然足夠使用了。所以陸明夷也鬆了口氣,可是他心裏仍然感到了如此不安。戶部隻是用數字來計算,實際中卻不能事事都最好的結果。縱然戶部計算時已預留餘地,可萬一缺口太大,難以彌補的話,這個計劃隻怕會弄巧成拙。一旦激起了民變,則滿盤皆輸。現在聽了沈揚翼提出的第二個問題,這個擔心就更大了。
狄複組,最擅長的就是這些啊……如果他們並不是來攪亂軍心,而是攪亂民心的話,那更是動搖根本,恐怕要大事已去。陸明夷本來已被傅雁書說服,覺得這並不成問題,現在卻又提心起來了。他坐迴案邊,開始斟酌文字,想給馮德清大統製起草一封上書。可是等到寫完了,看了一遍,陸明夷還是一聲長歎。
南九北十,共和國的十九個行省,現在有十五個半是北方的。這十五個半的省份,占去了全國八成以上的麵積。每個省的地形不同,風土人情也不同,要確保如此廣袤的一片土地安然無恙,陸明夷根本無法想出什麽切實有效的辦法,隻能是“增加巡邏”、“清查人口”之類要麽泛泛而談,要麽大而無當,無法實行的措施。事實上,軍隊隻能保證外敵不至於入侵,內部的平安還得看民心。隻是在這個多事之秋,大統製也被刺殺未久,舉國上下都人心惶惶。這種情形之下,想讓後方一直平穩有序地輸送出輜重糧草,實在很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一句話,陸明夷想了半天也沒有落筆,那就是在他看來,北方雖然實力雄厚,現在也已經接近油枯燈燼了,連年戰火,讓百姓苦不堪言,如果再和推行兵役製這樣強製征收軍糧,萬一有哪個地方發生動亂,引發的連鎖反應有可能使整個北方都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如果真的全國混亂,是否也是個機會?
陸明夷的腦海中突然跳出這般一個念頭。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世道越亂,也就越可能有力挽狂瀾的強者出現,陸明夷真正的出頭,正是在萬裏雲自立造成的那一片混亂之中,否則資曆很淺的他根本不可能成為昌都軍區長。隻是這個念頭隻是閃了閃,就又如浮漚般消逝。路上見到的那些來偷取軍糧的婦孺的模樣仿佛仍在他眼前。雖然亂世更能夠出頭,以前的陸明夷也一直覺得隻要能出頭,踩著什麽都無所謂,可是聽了那個來偷軍糧的婦人的哭訴後,他主裏多少有點不一樣了。雖然有上迴上書遭馮德清斥責的先例,然而,猶豫了半天,他仍是寫了上去:
“末將以為,民之力,猶如井水,汲之不息,終有竭時,而今時已有民力將竭之相,故諸事皆應從寬,不可過苛。”
陸明夷這封上書以羽書很快發到了霧雲城馮德清的案頭。不過和陸明夷預料的不太一樣,馮德清沒說什麽,連個迴音都沒有。不過據馮德清的文書事後說,馮大統製那日看到了昌都省軍區長陸明夷將軍的上書後,哼了一聲說:“黃口小兒,豎子之見。”便扔在一邊不理不睬了。
而此時,隨著昌都軍緊鑼密鼓地渡江,傅雁書所定的三箭齊發之計,第二步也開始執行。
劫持報國宣講團,還隻算是件無足輕重的小事。但萬裏雲叛變,以及大統製遇刺,這兩件事都算得上近期驚天動地的大事,特別是前者還是陸明夷親手平定的。不僅如此,他還記得當初在東陽城林宅的家宴上,鄧小姐被劫持的事件,很可能也是狄複組下的手。陸明夷聽沈揚翼說的並不是自己所想的事,也皺了皺眉道:“是麽?你怎麽覺得狄複組會從屬南軍?”
“陸將軍,他們向來標榜是狄人複國,可是現在做的這些事對他們複國有何相幹?倒是件件有利於南軍。”
如果不是沈揚翼說起,陸明夷本來也不會多想。但聽他說起來,陸明夷喃喃道:“是啊……”
狄複組和南北星君一樣,也擅長刺殺刺探。看到了南北兩部的本領,狄複組連大統製都能成功刺殺,隻怕能力還在南北兩部星君之上。沈揚翼道:“因此末將覺得,最近這段時間必須加倍小心,以防有人混入軍中作亂。”
陸明夷道:“不錯。”
防備敵人用間來攪亂軍心,這是兵法中的基本,隻是這一條以前看來也有點泛泛,現在卻因為剛看到了南北兩部的手段,讓陸明夷有了新的想法。陸明夷也並不喜歡用間,隻是顯然,用間亦是兵法中一大宗,不可偏廢。他看了看沈揚翼道:“沈兄,還有什麽指教麽?”
沈揚翼這迴卻有點局促了,說道:“陸將軍,恕末將無能,沒有了。”
陸明夷點了點頭道:“好。從即日起,軍中將崗哨增加一倍,君子營三營各級將領每天都要對本級進行一次清點,以防奸細混入。”
沈揚翼見自己所提的兩個建議陸明夷都采納了,精神亦為之一振,行了一禮道:“遵命。”
送走了沈揚翼,陸明夷心裏卻更有點沉重。在傅雁書告訴了他這個三箭齊發的計劃後,陸明夷提出了兩點疑問,第一點便是南方第二艘鐵甲艦的問題,第二個,卻與沈揚翼想到的不同,他當時問的是後勤保障。
兵法中說,“奇兵不可恃”,意思是說,為將者屢出奇兵,實是下下之材。因為奇兵雖然有時會有奇效,但這種策略太不可靠,實非正道,隻能事急從權,偶一為之。明明有堂堂之兵可用,偏要出奇兵,那就是本末倒置。傅雁書對這一點也深有體會,所以他的這個計劃正中帶奇,仍是以正兵為主,實戰中凡事先不求勝,隻求不敗,然後在這基礎上爭取最大的戰果。這種看似保守的戰法卻有奇效,傅雁書向來都以此為前提,一路征戰,戰果輝煌。自從投入實戰以來,傅雁書親率水軍幾乎還沒有真正地敗北過。可是,這種戰術雖然本身無懈可擊,卻也需要有充足的補給做保障。一旦補給出問題,勢必前功盡棄,所以當戴誠孝提出補給線問題,昌都軍就必須以攻為守,渡江出擊了。隻是這一路前來,陸明夷看到的是沿途的衰敗景像,以及平民的苦狀。以前他也不會去想這些,隻覺那是後方官吏的事,前線的士卒總能有充足的口糧,隻消運送時不出亂子即可。可是現在他卻有了另外的想法。以民為本,是共和國的立國根基。若民心不穩,一不能保證後勤補給,二不能保證兵源,三則士卒無法擺脫後顧之憂,難有戰心。傅雁書這個計劃雖然步步為營,天衣無縫,可是終究有點失之太緩。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假如征糧太多,使得源泉枯竭,百姓再也無法忍受,那該如何?
傅雁書聽得陸明夷這麽問起時,卻是鬆了口氣,笑著道:“原來陸將軍是有此顧慮。不瞞陸將軍,當初我也在擔心此事,因此向馮大統製請示時,首先一條便是請馮大統製將此議交付戶部司審核判定,看有無不可行之處。戶部經過詳細計算核實,說今年雖然收成較去年有所不足,但扣除一應消耗後,所得存糧仍可保障三軍齊發所用的兩倍有餘。”
有兩倍之糧,自然足夠使用了。所以陸明夷也鬆了口氣,可是他心裏仍然感到了如此不安。戶部隻是用數字來計算,實際中卻不能事事都最好的結果。縱然戶部計算時已預留餘地,可萬一缺口太大,難以彌補的話,這個計劃隻怕會弄巧成拙。一旦激起了民變,則滿盤皆輸。現在聽了沈揚翼提出的第二個問題,這個擔心就更大了。
狄複組,最擅長的就是這些啊……如果他們並不是來攪亂軍心,而是攪亂民心的話,那更是動搖根本,恐怕要大事已去。陸明夷本來已被傅雁書說服,覺得這並不成問題,現在卻又提心起來了。他坐迴案邊,開始斟酌文字,想給馮德清大統製起草一封上書。可是等到寫完了,看了一遍,陸明夷還是一聲長歎。
南九北十,共和國的十九個行省,現在有十五個半是北方的。這十五個半的省份,占去了全國八成以上的麵積。每個省的地形不同,風土人情也不同,要確保如此廣袤的一片土地安然無恙,陸明夷根本無法想出什麽切實有效的辦法,隻能是“增加巡邏”、“清查人口”之類要麽泛泛而談,要麽大而無當,無法實行的措施。事實上,軍隊隻能保證外敵不至於入侵,內部的平安還得看民心。隻是在這個多事之秋,大統製也被刺殺未久,舉國上下都人心惶惶。這種情形之下,想讓後方一直平穩有序地輸送出輜重糧草,實在很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有一句話,陸明夷想了半天也沒有落筆,那就是在他看來,北方雖然實力雄厚,現在也已經接近油枯燈燼了,連年戰火,讓百姓苦不堪言,如果再和推行兵役製這樣強製征收軍糧,萬一有哪個地方發生動亂,引發的連鎖反應有可能使整個北方都陷入一片混亂之中。
如果真的全國混亂,是否也是個機會?
陸明夷的腦海中突然跳出這般一個念頭。俗話說亂世出英雄,世道越亂,也就越可能有力挽狂瀾的強者出現,陸明夷真正的出頭,正是在萬裏雲自立造成的那一片混亂之中,否則資曆很淺的他根本不可能成為昌都軍區長。隻是這個念頭隻是閃了閃,就又如浮漚般消逝。路上見到的那些來偷取軍糧的婦孺的模樣仿佛仍在他眼前。雖然亂世更能夠出頭,以前的陸明夷也一直覺得隻要能出頭,踩著什麽都無所謂,可是聽了那個來偷軍糧的婦人的哭訴後,他主裏多少有點不一樣了。雖然有上迴上書遭馮德清斥責的先例,然而,猶豫了半天,他仍是寫了上去:
“末將以為,民之力,猶如井水,汲之不息,終有竭時,而今時已有民力將竭之相,故諸事皆應從寬,不可過苛。”
陸明夷這封上書以羽書很快發到了霧雲城馮德清的案頭。不過和陸明夷預料的不太一樣,馮德清沒說什麽,連個迴音都沒有。不過據馮德清的文書事後說,馮大統製那日看到了昌都省軍區長陸明夷將軍的上書後,哼了一聲說:“黃口小兒,豎子之見。”便扔在一邊不理不睬了。
而此時,隨著昌都軍緊鑼密鼓地渡江,傅雁書所定的三箭齊發之計,第二步也開始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