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夷暗暗點頭,心想沈揚翼的看法確實很獨到。沈揚翼的父親是舊帝國官員,當時還能改良糧種,雖然功勞後來也被人冒了,可做出來的實績仍然造福蒼生,直至今日。但改良糧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大筆資金不說,還要有長年累月的積澱。現在卻事事急功近利,更何況戰事曠日持久,本來工部司還會撥款對這些有關民生的事進行精研改良,現在工部司卻幾乎成為了一個兵工廠,全員都在研發戰具,哪還會有人做這種事。

    應該馬上向馮大統製上書,要求工部司多關注民生。陸明夷想著,共和的信念是以民為本,以人為尚,如果連民生都不能保證,別的都隻是一句空話,戰爭想取得勝利也更難了。

    這一日,陸明夷與沈揚翼談了很久。沈揚翼說得越多,就越對這個年輕的軍區長佩服不已。以前的陸明夷也並沒有想到這些,他想的隻是在戰場上如何戰勝敵人,可是從這一天起,他突然發現,想要戰勝敵人,最關鍵的其實還不是戰場上的勝利,而是一個穩定與繁榮的後方。

    隻有後方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補充,就算戰場上百戰百敗,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隻是現在,他突然發現,兵役製表麵上似乎解決了兵源問題,事實上卻是飲鴆止渴,已傷害了共和國的根基。如果不能與沈揚翼說的那樣在糧種改良上取得突破,兵役製實是得不償失,今天那樣來搶軍糧的亂軍也隻會越來越多。雖然還在行軍途中,陸明夷馬上就修成一本上書,讓人火急送往霧雲城。

    這封上書的內容主要也就是三點,一是兵役製的弊端很大,不宜過於強行推廣,否則會使得民眾生計艱難,傷害到國家根本。二是工部應該撥專款專人,保證民生方麵的研究。第三點,則是最重要的一點,陸明夷說綜合前代各項措施來看,現在這種土地國有,讓民眾耕種,按收成繳納賦稅的做法實是最沒效率的一種。他提議,現在可以從權,將土地代替入伍安家費分發給軍人家屬。這樣一來,這部份土地因為不需繳納賦稅,民眾耕種肯定會極其上心,另一方麵連安家費也省了,而市麵上隻要有餘糧流通,從中也完全可以賺取差價以彌補賦稅的損失,因此兩全其美。同時軍人得到軍功後,也以土地作為獎賞,如此也會鼓勵軍人立功,而戰後軍人的安置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第三點陸明夷是和沈揚翼談了很久所達成的共識。他們兩人雖然都不是仕人,但都是好學多思之人,這一點雖然隻是兩人交談,卻翻閱了大量書籍,最終覺得這樣種,目前是最好的辦法。一方麵這部份私有的土地並不多,不至於動搖共和國的根本,但以分地來征兵,肯定有很大的吸引力。而分出的地成為私有,那些人耕種時也會盡心盡力。當了兵,就有了私有土地,不必再繳賦稅,如此一來征兵的難度也大大降低,遠比現行的強製兵役法要有效率得多。陸明夷這些年一帆風順,已是共和國最年輕的軍區長,現在更是有意增加自己的政治經驗。因為他覺得,現在共和國的三元帥都已去世,五上將也僅存了兩個,自己資曆雖然不夠,但軍政兩邊都有建樹,戰爭結束後,下一任大統製更是非己莫屬。隻要自己當上了大統製,定能一展拳腳,讓這個國家真正蒸蒸日上。

    軍隊一路南行,陸明夷也是躊躇滿誌。六月初,天氣開始熱起來,剛聽得到蟬聲的時候,昌都軍平安抵達東陽城。而這時候,馮德清對陸明夷上書的批示也隨著到了。

    隻是,與陸明夷預想的不同,馮德清在批示中逐條駁斥了陸明夷。第一條兵役製的事,馮德清斥其為危言聳聽。因為實行兵役製後,軍隊一下子補充了很多,解決了兵源的難題。第二點則是以“事有輕重緩急”來批駁。馮德清說現在南北戰事正酣,已是最為關鍵的時候,南方有了鐵甲艦後,戰力更已占據優勢。民生雖然重要,但用非其時,和平時期和戰爭時期的側重點自是不同。對第三點,更是嚴厲駁斥,說陸明夷“恣意妄為,信口雌黃”。因為土地公有是共和國最大的信念,被認為是與帝國的本質不同。帝國時期,王公大臣占有大片土地,有些人更是坐擁良田萬畝,就算荒年也能驕奢淫逸,因此一進入共和國,索性把土地全部收歸國有,不允許私有,以防再出現這種擁有大量土地的人出現。馮德清這人雖然恬淡,但對共和的信念卻是堅固無比,陸明夷說的分地實是觸動了他心底這個不可侵犯的信念,因此馮德清一反常態,斥責極為嚴厲。若不是正值戰時,陸明夷正帶著昌都軍前往東陽城,馮德清隻怕要將他的軍區長都給撤了。

    看到這封批示,陸明夷的心裏涼了半截。不僅是一封上書被駁迴,那種苦心孤詣作出的設想被斥得一文不值的失落感更讓陸明夷心底難受。明明馮德清做出的決策效果並不好,卻毫無轉寰餘地。難道,真如一輛馬車上的乘客,清楚知道車子正駛向萬丈深淵,卻因為不是駕車人,就完全沒有辦法麽?

    陸明夷拿著這封批示呆了很久。一直順利到現在,這次的打擊讓他有點茫然不知所措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地火明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燕壘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燕壘生並收藏地火明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