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殺了大統製!

    如果說,這本來隻是一個念頭,但現在卻已經成了顧清隨的信念。他看著木板上這幾個字,拿過邊上一塊抹布來擦去了,又拿起筆寫道:“其人深居簡出,如之何?”

    看到顧清隨寫的這幾個字,坐在對麵的那人微微一笑,但這迴他並沒有在木板上寫字,而是從懷裏拿出了一張紙遞了過來。紙上寫得密密麻麻,字也很小,顧清隨接過來對著燈光細細看了一遍,臉上什麽表情都沒有。

    紙上寫的,是刺殺大統製的計劃。這個計劃相當嚴密,假如行事之人有足夠高強的本領,說不定還真能成功。顧清隨有過目不忘之能,看了一遍便都憶記得了,但他像是沒讀過一般,看一遍又一遍,似乎想把每一個字都記在心裏,左手則拿著抹布將木板擦了又擦,可右手仍然捏著紙不放,一時間仿佛泥塑木雕一般。坐在他對麵那人耐性倒是極好,不焦不躁,一般木然坐著。兩人坐了許久,顧清隨這才將紙還給對麵那人,那人卻一下湊到油燈上燒了,看著顧清隨。顧清隨拿起木板上,卻遲遲不在木板上寫字。

    又過了良久,對麵那人終於有點焦躁了,拿過木板來寫了兩個字:“如何?”

    顧清隨雖然木無表情,其實心頭卻似有滔天巨浪。他為了這個計劃已策謀許久,但真個要實現的時候卻又感到事先考慮的還是太少了。不是計劃本身,而是對這計劃實行後的情形,估計得還很是不足。

    直到現在,大統製雖然解散了議府,將自己也軟禁起來,但畢竟並沒有撕破麵子,自己還能夠自由自在地來到這聽月居便是最好的證明。隻是,一旦真個執行了這個計劃,那就和大統製成為勢不兩立了。計劃一旦失敗,自己當然萬劫不複,顧清隨也早有準備。隻是他現在猶豫的,倒是這計劃成功之後,事態真個能和自己預料的一樣麽?大統製固然剛愎自用,為所欲為,可是有大統製的世界和沒有大統製的世界,完全是兩個天地。失去了大統製,也許會變得比現在的情形更糟……

    想到這裏,顧清隨心裏又是一震。這一點他一直沒有想過。一開始見到大統製時,他對這個年輕人頗存輕視,隨後卻漸漸生了崇敬之心,直到敬若天人。當共和國真的成立了,自己也成為共和國有數的高官時,卻覺得這共和國實在並不見得比帝國好多少,特別當大統製的權威比過去的帝君有過之而無不及時,顧清隨終於也開始懷疑,推翻帝國,建立共和國,究竟有什麽意義。犧牲了那麽多性命,換來了這個新生的國家,無論如何也應該比過去更好。可是,顧清隨卻甚至覺得,現在有些地方還不如過去。

    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本,就在於兩次失敗的遠征吧。不論哪個時代,窮兵黷武都是一個貶義詞。共和國本來正是蒸蒸日上的時候,國力正在不斷恢複,但畢竟還隻是恢複時期,那場幾乎毀天滅地的大災難過去了也沒多少年,大統製卻在這個時候一意孤行,發重兵遠征西原,這已不能用“不智”一詞來形容了。當初鄭昭公然反對向西原用兵,顧清隨雖然不敢附和,心中卻極為讚同,盼著大統製能從善若流,不要做出這最錯誤的決斷。

    隻是,大統製仍然走出了最錯的一步。

    現在鄭昭已經到了五羊城,而且五羊城已經取得了第一個勝利,毫無疑問,共和國內戰已經無法避免了。但是,假如大統製死了,內戰真的能夠消弭於無形麽?本來顧清隨一直有這樣的想法,但現在突然想到,似乎自己的估計太過樂觀了。至少,坐在對麵的這個人所代表的勢力,就更希望戰爭會延續下去,雖然他們嘴上說的是“鹹與共和”。

    他看了看對麵的這個人。雖然明知對方是狄人,但看起來卻完全看不出異樣。一般人總覺得狄人樣貌和中原人大大不同,其實也根本不是那麽迴事,狄人中有一些相貌與中原人有異,有一些卻完全就是中原人的樣子,眼前這個人,就根本和霧雲城的普通市民沒什麽不同。他想了想,在木板上寫道:“大事若成,狄複組當如何?”

    這個問題,其實顧清隨在與他們這批人接上頭時,就已問過了。果然,這人想都不想,就抹去了木板上的字,寫上了“鹹與共和”四字。這個答案冠冕堂皇,可顧清隨實在無法相信。因為大統製雖然一意孤行,可是在這個問題上,卻當真已經不折不扣地執行了。帝國時期,狄人進入中原,中原人都視其為蠻夷,所以他們也經常前來邊境搶掠。可是進入共和國後,狄人不論在哪方麵,都與中原人一般待遇,很多狄人開荒種地,轉為農耕,生活安定,更是和中原農人一般無二了。對這些人來說,要他們再自成一國,上馬搶掠為生,他們自己首先不願意。這從方麵來看,顧清隨都不相信這狄複組還能再掀起什麽浪來,狄複組就算不死心,終究大勢已去。所以就算他們想利用自己,但自己何嚐不可以利用他們?

    想到此處,顧清隨終於拿過木板,抹去了那人寫的字,寫上了:“二月三日。”

    這四個字一寫下,那人一言不發,收起了木板,向顧清隨行了一禮,起身走了出去。他們兩人在屋內至始至終都不發一言,此事仍是一言不發。待此人一走出去,顧清隨長舒了一口氣,也站了起來,仿佛身上卸下了千鈞重擔。

    三個月後的今日,就是大統製的死期了。此後,事態將會如何變化,現在誰也不知道,自己也隻能希望會轉向好的一麵。

    也許,我才是再造共和的第一功臣。顧清隨想著,但心裏卻仍然無可奈何地想到,也有可能,不論事成事敗,自己都將罵名千載,遺臭萬年。隻是自己已經踏上了這條路,那就已沒有迴頭的可能,隻能一步步向前走去。

    與顧清隨密談的那人出了聽月居,跳上了一輛馬車。這馬車裏已經坐了一個人,見他進來,這人向邊上讓了讓。等車駛出一段,這人才低聲道:“談成了?”

    “成了。”

    這人也長長舒了口氣,微笑道:“果然如大師公所言。屈木出,你可立下了不世之功。”

    這屈木出臉上仍是十分凝重,低低道:“還不見得。任重而道遠啊。”

    這人歎了口氣。他們這狄複組以“狄人複國”為宗旨,但就算他們這些鐵杆信徒也知道這口號現在越來越沒有號召力。他頓了頓,又低聲道:“不要多想了,中原人有句話,叫盡力而為,我們便盡力而為吧。希望,”說到這兒,他臉上又浮起了一絲笑意,“鳴雷已經在南邊立下了腳跟,不論哪一邊得勝,最終勝利的必將是我們。”

    屈木出臉上終於現出了一絲霽色,點點頭道:“不錯,盡力而為吧。”

    屈木出與顧清隨會麵後一月有餘,十二月二十四日,在五羊城裏,有個人前來請見五羊城水軍新晉的校尉宣鳴雷。

    宣鳴雷到五羊城後,和鄭司楚一樣,軍銜暫定為驍騎,升為校尉看似連升了三級,其實他在東平水軍時就已是翼尉,而此戰他立功極大,所以晉升時就按他原有軍銜晉級。鄭司楚也一樣,本來就是校尉,他在此戰中功居第一,甚至鄧滄瀾“水戰第一”的稱號都讓他奪了過來,所以他按原軍銜升為都尉。五羊城後起的七天將中,年景順和談晚同兩人軍銜都是校尉,其餘幾個都是翼尉或輔尉,如此一來,鄭司楚和宣鳴雷後來居上,已經超越了七天將中大部份人,但五羊城軍中對他二人都已傳為神話,談晚同和崔王祥更是已將宣鳴雷補了戰死的紀岑之缺,成為新的水天三傑,因此軍中無人對他二人的越級提升感到不滿,甚至有人覺得他們升得還太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地火明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燕壘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燕壘生並收藏地火明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