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伏於山林中的觀察哨用旗語通知山脊背後的各部日軍開始行動,獨立營另外三巨頭臉上皆湧出驚歎。


    他們那位營長於一個小時前臨時修改的戰術計劃竟然再度獲得成功。


    是的,從特戰小隊發來密電,日軍已經向撈金坑方向行軍以來,全軍近1700人戴著草木偽裝的帽子,連胳膊和大腿上都捆滿枯枝進入戰位,苦等了一個多小時還沒見到日軍的影子。


    在可通行94坦克的大路上,日軍平均每小時的行軍速度竟然隻有2公裏,那不是因為日軍腿短,而是那位日軍指揮官謹慎的令人發指。


    每經過看似危險地帶,就會令尖兵仔細搜查,直到確認安全才會通過。


    於是,唐刀根據特戰小隊匯報的日軍行軍特點,於一個小時前,決定抽出已經合並到獨立營的三個川軍步兵連,由副營長郭守誌擔任指揮官,在穿出河穀之前的大約1000米處布防。


    與其讓其擔憂被襲擊,不如主動讓其發現,唐刀玩了一招反著來的‘打草驚蛇’。。


    人類最害怕的是什麽?是未知。


    就比如人類為何那般恐懼死亡,正是沒有人知道死亡的背後是什麽。


    所以唐刀幹脆擺出一點小陣勢,明擺著告訴日軍,老子就在這兒,有本事來打。


    小心謹慎了一路的日方指揮官果然上當,主力部隊氣勢洶洶的直撲戰場。


    當然了,這種‘可算逮著你了’的心理構成也是由撈金坑這片河穀的地勢所決定的,寬達200餘米的河穀,擁有足夠大的空間,給了穿行於河穀中的軍隊極大安全感。


    最先進入戰鬥狀態的,還不是河穀兩側山脊後的獨立營主力,而是特戰小隊。


    顧西水接到的命令是:一路隨行報告日軍行軍動向,並盡最大努力在戰鬥打響以後阻止日軍發出求救信號。


    所以,兩個特戰小組一路跟行,主要尋找的目標不是自降身份將自己偽裝成小兵的日軍軍官, 而是日軍嚴密保護起來的通信兵和野戰電台。


    跟行了一路的顧西水和牛二等人早已各自鎖定目標, 一旦開戰,就會兇猛的對鎖定目標發起攻擊。


    夢想成為主角卻不知自己已是主角的竹內雲山大佐這一路的汗是白流了。


    時間悄然流逝, 轟然的踏步聲攪碎了河穀原有的寧靜。


    自從知曉了尖兵中隊已經遇敵,日軍這一次的行軍速度超乎想象的快。


    總共超過6裏3000米的河穀,小跑前進的日軍前鋒用時18分鍾就快跑完了,而且還是在全副武裝的情況下。


    這成績, 真的是杠杠的, 幾乎快達到未來中國軍人全副武裝越野的合格標準了。


    怪不得這部日軍有著‘鋼軍’之稱,放在這個時代,不說裝備,光憑士兵軍事素養, 目前的中國軍隊恐怕也隻有那支經曆過上萬裏戰略大轉移部隊中的少數精銳能與之匹敵。


    當然了, 這或許也是和河穀中的平坦地形也有關係。


    河穀常年做為泄洪道,除去那條可行馬車的大路外,空曠地帶基本為一片亂石灘,長不了什麽莊稼, 就是零星的長了一些野草。


    寬不過三米的雙溪河沿著山勢向東流淌, 而山路則沿著另一側的大山,在山腳下蜿蜒向前。


    沒有上山下山的艱辛, 路也比較寬, 不光日軍步兵們跑得很帶勁,兩輛打頭的94裝甲車更是噴吐著黑煙跑得很平坦。


    第一輛94裝甲車的日軍車長甚至還把頂艙蓋打開,露出整個上半身,一邊警惕的望著四周, 一邊給駕駛裝甲車的車手指路,順便欣賞一下中國皖南山區的風光。


    這一路上, 做為開路先鋒,最有可能受到攻擊的兩輛94裝甲車的車手們可沒一個人敢露頭,除了下車尿個尿,幾個小時的時間大部分都憋在裝甲車裏,實在快把人給憋屈壞了。


    尤其是1號車, 時不時還要塞入那位頭大脖子粗的大佐聯隊長閣下。和一個陸軍大佐臉貼著臉, 胸挨著胸的感受真的是太差了, 探出半個身子的裝甲兵少尉這輩子都不想再經曆了, 如果可以,他寧願和頭豬這麽親密的呆上一會兒。


    至少,他不用因為顛簸不小心親了某大佐的臉, 還要很大聲的說抱歉, 他的十個腳指頭差點兒沒把牛皮軍靴的厚底摳穿了。


    現在,這片有山有水風光旖旎的地方,有清涼的山風吹過,讓人的心情也不由自主的好了起來。


    皖南的山,多為數千萬年前火山噴發的熔岩組成,很典型的花崗岩地貌。


    鬼斧神工,怪石嶙峋, 是皖南山區的特征之一。但並不是說以熔岩為底的石頭山上就不長樹。相反,千百年來少有人跡抵達的山中, 大樹可有不少。


    尤其是這個時代,工業大風連平原地區都還未吹拂到的中國,所有山區都基本保持著原貌。


    淳樸的山民們除了從不多的土地裏刨些糧食, 還得靠山吃山,從山裏打些野物采集山貨維持生活呢!


    可不像未來,為了采石能將整座山給挖空就留個大洞, 為了伐木賣錢能把整座山都砍成禿子。


    現在是,古時候是啥樣,現在也還是啥樣。


    將河穀牢牢夾在中間的兩座並不高的山領從半山腰開始就鬱鬱蔥蔥,灌木叢生,樹林也枝葉茂盛,實在是再適合隱蔽不過。日軍就算是想上去查看,沒有個十幾二十幾分鍾也休想爬上去。


    更何況,為了不暴露,除留了極為少量的觀察哨,獨立營主力都在山脊背後隱藏,直到日軍開始大量進入河穀,他們也才悄悄的從樹林中進入各自伏擊陣地。


    發動第一輪進攻的,不是步槍,也不是機槍,更不是迫擊炮。


    或者說,獨立營炮兵連的官兵們,第一次把心愛的迫擊炮丟到了一邊,用起了那種用油桶當炮筒的簡陋的大口徑‘火炮’。


    授令發起第一輪進攻的他們,隻需要完成一個戰術動作,把手頭上所有的炸藥包射進河穀。


    沒有精度方麵的要求,隻有手速,盡量短的時間內把炸藥包‘打’空。


    當然了,為了防止炸藥包沒投射入河穀掉到山嶺上,所有‘飛雷炮’的前麵都不會有步兵陣地。


    那玩意兒一旦落到自己陣地上,最熟悉炸藥包威力的中國軍人們可知道,一個步兵班被炸上天那都是神佛保佑,最大膽的中國軍人也不敢在那玩意兒的炮口下呆著。


    一共100個汽油桶製作的“沒良心炮”,整段長3000米的河穀,炮兵連100餘士兵帶了給他們打下手的兩個川軍步兵連,平均4個人負責一個汽油桶。


    之所以要多達四個人來負責如此簡陋的‘火炮’,那是因為炮彈填裝雖然簡單,可做為炮身兼炮筒的汽油桶的下半部分必須得埋在土裏,靠大地來抵消黑火藥爆炸產生巨大的後坐力。


    工作量可不是想象中那般容易,那種將汽油桶往地上一放,就點火開炮的電視畫麵,簡直不忍直視。


    一炮開出,汽油桶不也得飛上天啊!你以為能將好幾公斤重的炸藥包投放至100多米外的力量是白來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懂不懂?唐刀的初中物理就算沒怎麽及格過,但這種淺顯的物理常識還是知道的。


    第一輪進攻,100個炸藥包就衝天而起,從山脊背後二十幾米飛向天空,然後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向河穀中小跑著欣賞風景的日軍腦袋上落下。


    “納尼?”日軍步兵們仰望著從高空中掉落的黑唿唿掉落的大家夥,目光凝固了。


    中國人用上古老的投石機了?


    可他們不是城啊!


    。。。。。。


    ps:還有兩天本月就要結束了,有月票的兄弟,趕緊投票啊!嗚嗚,風月本月的票竟然還沒過600,靠兄弟們支持了。還有,再次唿籲看盜版的兄弟來起點中文網支持風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八百開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漢唐風月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漢唐風月1並收藏從八百開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