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爺收到蘇景迴京的消息, 從宮門口趕迴來,得知蘇景確有辦法後先是大喜,隨即得知弘暉雙腿不保,又是一驚。
直到手裏原本微燙的茶水已無溫度, 四爺才問:“果真沒有別的辦法了?”
蘇景笑的有些落寞,“若能再尋醫術高明之人,興許有別的法子罷。”
四爺有些愧疚, 補救般道:“還有誰的醫術能勝過你呢。”事實上就是有, 時間上也來不及了。
再艱難的選擇總歸是要抉擇的。何況四爺並非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
“明日你便開始為弘暉施針罷。”
“福晉……”蘇景猶豫的看著四爺,輕聲道:“隻怕福晉還想再尋人看一看。”
想到今日一早便入宮請見的烏喇那拉氏, 四爺沉下臉, “此事由我決定!”
入宮?
求誰呢?求禦醫麽?宮裏娘娘不會答應出這個頭的。若是弘暉性命垂危就罷了,但現在弘昊已經有辦法,娘娘便絕不會插手。就是萬歲, 都不會肯的。烏喇那拉氏平素算是機靈,這迴全然失了章法。
四爺能體諒烏喇那拉氏一片愛子之心, 不代表他就會原諒烏喇那拉氏在弘暉之事上犯下的錯誤。在四爺看來,若非烏喇那拉氏一直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 又對權勢過於看重全然不顧弘暉體質, 事情本不至於嚴重到這個地步。
看看弘暉,再看看以前身體比弘暉還弱兩分的弘昐弘昀……
這三個孩子現在的身體完全顛了個, 還有以前每逢秋冬就日日不斷藥的福宜福惠。
四爺不由想起今早年氏說的那番話——‘多虧大阿哥, 今年冬天倒比往常還冷, 可福宜他們連咳嗽都沒聽到一聲, 全是大阿哥平素給調理的好。妾身聽說明年大阿哥請的人來要教著福宜他們打拳,妾身也弄不明白,不過福宜說大阿哥答應他們,好好練這個養身的拳,明年他們就能跟哥哥們一起打雪仗了。妾身不怕說句得罪福晉的話,二阿哥的身子,若早些交給大阿哥調理,當不至於此。’。
或許年氏說這番話有私心。可四爺認為裏麵至少有一半是真心的。
誰說不是呢,若烏喇那拉氏不是左右防備,讓弘暉跟兄弟們親近,弘昊,不管出於甚麽原因,都不會單放下一個弘暉不管。
到了現在,她又疑心的弘昊不肯盡心,要謀算弘暉那一雙腿。即便是真的,她又還能如何?
四爺壓下心底的不滿,道:“你說要輔以藥材,可有甚麽藥是不好尋的?”
能通經梳絡的藥,略同醫術的四爺也知道是很不好尋的。
蘇景默了片刻,“有一味藥,原本兒子手裏有三株,隻是之前已進獻給汗瑪法了。”
四爺愕然,“萬歲如何……”話到嘴邊,四爺沒有再往下說。
蘇景負責康熙身體調理,四爺曾有心問一問康熙身體狀況,到最後還是在鄔思道等人的勸阻下歇了心思。正如鄔思道所說的,‘王爺不問,真有萬一,大阿哥不可能不告訴您。您問了,除去為難大阿哥,倘若讓萬歲得知,於您於大阿哥都非幸事。’抱著這樣的想法,四爺終究將打探的想法壓下。不過偶爾天子健康,有太多人關注,加上蘇景這裏時不時會露出點蛛絲馬跡,四爺也早有一番自己的揣測。
至少那奏折上是否禦筆親批,許多人還是能看出來的。字跡模仿的再像,終歸會有痕跡。
四爺陷入兩難之地,“那藥,還能上哪兒去尋?”
蘇景想了想,如實道:“湘西山中應該有,不過此時不到成長之季。兒子那三株,便是從經營湘西苗藥的商人手中得來。此藥難得之處在於存放不易,采摘後一盞茶時間便枯萎,藥效全無。須得有上等炮製藥材匠人隨行,再存放入專門的藥匣中。”
四爺又問,“若無此藥,弘暉的病情,你有幾分把握?”
蘇景平靜的道:“不到兩成。”
“不到兩成!”四爺吃驚的望著蘇景。
“阿瑪有所不知,此藥名烈骨草,取其通骨正經之意。不僅能打通經絡,若有骨傷,以此藥輔助接骨,更可見奇效。不過此藥藥性太烈,用後體內猶如烈火焚燒,尋常難以忍受,但也正因藥效猛烈,方能調治重症。弘暉病情危重非要此藥不能見效。”
與這種藥類似的藥,其實蘇景上輩子也見過,叫做透骨草。後世很多人頸椎腰椎得病,會用透骨草提煉的藥油來治理,與盛行一時的蜂針素是一個道理。不過透骨草疏通經絡的效果遠遠沒有烈骨草。得到烈骨草後,蘇景曾仔細研究過,覺得烈骨草或許是透骨草的變種。就如後世常常會有一些變異昆蟲變異植物一樣。
他當時從商人手中收下這烈骨草,原本是打算試試能不能在藥田中培育。此時還沒辦法做骨科手術,但有涉及到骨骼病痛,多半是靠正骨大夫倚仗手上經驗感覺來接骨,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無法挽迴的遺憾。若能把烈骨草功用完全開發出來,至少在骨質增生這種後世西醫也沒甚麽好辦法的病種方麵,能見到奇效。然而遺憾的是,這種藥可能是變異基因尚且不夠穩定,又或者是隻能在湘西群山中生長,不管蘇景手下的人如何用盡心思,不是根本長不出來,就是完全沒有之前的藥效。一來二去,蘇景隻好暫停讓人帶藥種,打算今後收服了苗人,再讓人去那裏開辟藥田。
湘西多草藥,直到後世,還不斷有人在那些深山密林裏發現新的物種,提煉出新的藥劑,蘇景以為,倒並不局限於一個烈骨草。
至於那剩下的三株已炮製好的草藥,蘇景一直沒有動用。直到在宮中為康熙調理身體,發現康熙已有中風先兆,手臂甚至開始萎縮,蘇景便用烈骨草為藥引開出一個藥方。隻是製藥之事,以防萬一蘇景沒有接手。
見四爺沉默,蘇景道:“汗瑪法有沒有用藥,兒子確實不知。興許汗瑪法這些日子已讓人找到更多的草藥也未可知。”
四爺不由失笑,笑中多苦澀。
若那藥真如此難得,又對萬歲的病情有奇效,萬歲倒是的確可能令人去找藥。但按照弘昊的說法,這藥,根本就沒到采摘的季節啊!再說萬歲就是找到多餘的藥,又如何會承認呢?那豈非是向天下宣告,他身體的確出了嚴重的問題。
而萬歲手中無藥,或者萬歲不承認他手中有多餘的藥,他去求萬歲僅有的三株草藥來救治兒子,萬歲又會如何看他這個兒子,大清的雍親王——目無君父!
四個字出現在四爺心間,他瞳孔驟然一縮,帶著幾分疲憊與痛苦道:“就這樣試一試罷。”
這個迴答在蘇景意料之中,他道:“兒子會入宮求一求汗瑪法。”
“不行!”四爺並未欣慰蘇景的兄弟情深,相反四爺有些惱怒,“誰都能入宮,你絕不能去!”
獻藥的是你,要把藥收迴來的也是你,為了兄弟,不顧祖父,不顧天子!
事關聖體,就算萬歲再寵愛弘昊,也會大怒!
在四爺眼裏,既然弘暉已經注定要失去雙腿,他膝下便隻剩下長子這一個希望了。若以前還有猶豫,今後甚麽其餘顧慮都不再有。他兒子雖多,半數體弱,不堪重任。弘暦弘晝或許身康體健,但兩人年歲尚小,其生母又位卑愚鈍,從不得寵。有長子珠玉在前,對兩個幼子,四爺連目光都未過多投放,怎肯將希望放在他們身上。
況且蘇景的聖寵,對四爺來說同樣也是爭奪皇位的一把利器,他無論如何不會讓蘇景為弘暉去冒險的。
“不要再說了!”四爺看出蘇景欲言又止,態度十分堅決道:“你一直是個分得出輕重的孩子,阿瑪希望這次你能明白。弘暉是你兄弟,阿瑪疼愛他,也看重你。你關心兄弟,阿瑪心裏明白,但你卻不可為弘暉自毀前途。事已至此,你盡全力為弘暉救治便是,能保住性命,是上蒼開眼,祖宗保佑,治不好……”四爺閉了閉眼,兩腮劇烈的顫抖了幾下,“那也是他的命,別人的罪孽,與你,並無幹係。”
因要給弘暉治病,出了四爺書房,蘇景便朝正院走,路上問起納喇絳雪,“可將人送迴去了?”
魏珠點頭哈腰,“送迴去了。”
“怎麽,還有甚麽事?”蘇景一眼就看出魏珠的欲言又止。
“這……”魏珠抓抓下巴,小聲道:“烏喇那拉格格聽說您帶了個姑娘迴來,吵著要見納喇姑娘,被大格格給教訓了一頓,三格格還朝烏喇那拉格格身上潑了杯熱茶。”
出於魏珠意料,蘇景沒有動怒,隻揚了揚眉,問道:“納喇絳雪如何處置的?”
“納喇姑娘給烏喇那拉格格賠了不是。”魏珠說完,眼巴巴等著蘇景的話,哪知蘇景隻是笑笑就走了。
蘇景沒有聽從四爺的話,仍舊入宮了。有些事,四爺能做,他不能做,有些話,四爺能說,他不能照辦。
康熙一早已得知弘暉突發重病的事情,還將太醫招來詢問過,又讓人拿脈案來看。
“這麽說,你們對弘暉的病束手無策?”
分辨不出康熙喜怒,太醫院院使袁大忠小心翼翼道:“迴皇上,微臣今日一早看過高太醫等人的記錄,弘暉阿哥乃是先天體弱加上勞累過渡,以致髒腑衰竭,恕臣等無能,對此實無良方。倒是端貝勒,醫術遠超臣等,或有良方。”
康熙神色莫測,翻了翻麵前的脈案,忽道:“這麽說,弘昊診出弘暉的瘤疾,你們也沒辦法了?”
袁大忠與左右院判對視一眼,跪到地上,齊唿:“臣無能,請皇上降罪。”
“好一個無能!”一直平靜的康熙忽然用力拍了一下禦案,怒道:“暴病驟發你們治不了,瘤疾沉屙你們診不出,朕還敢指望你們來保證皇家宗室的性命安危嗎?”
三人瑟瑟發抖,袁大忠仗著是康熙心腹,壯著膽子道:“小臣聽說端貝勒對弘暉阿哥之病已有辦法,當……”
“哼!”康熙兜頭將麵前的硯台砸了過去,斥道:“弘昊乃是皇孫,不是大夫!若遇到重症便需堂堂和碩貝勒出手,朕每年何必花重金養著你們這幫狗奴才!”
對太醫院,比起曆朝君王,康熙算得上寬和。在康熙看來,醫者,要收其心,而不能用力壓迫。一旦患病,想要這些太醫盡力救治,就不能讓他們時時刻刻處於擔驚受怕中,否則開出來的盡是太平方,又有何用。
但從骨子裏的,對醫者,康熙始終判定為工!
所謂士農工商,龍子鳳孫的身份何等尊貴,給長輩診脈治病養身還能說的上是一個孝字,天天惦記著為太醫院分憂?他要的,又豈是這樣一個孫子!
袁大忠被康熙突如其來的發作嚇得忙道:“臣等有罪,臣等有罪……”
“好了。”康熙不悅道:“別在這裏磕頭,去雍親王府,讓弘昊將法子告訴你們,弘暉的病,朕就交給太醫院,若手握良方仍出了差錯……”
康熙沒將話說明,但後果顯而易見。
袁大忠心裏叫苦。
萬歲隻道有辦法治病,他們就能學了來。要這病隻是開方用藥,端貝勒寫方子出來,自然沒有甚麽好為難的。但弘暉阿哥那病,是要用針的。這天下針灸之法,不說上百個派係,幾十個派係總是有的。即便端貝勒把要針的穴位說出來,那輕重,長度都有區別,有人行針隻能一寸許,有人治重症,卻能行三寸乃至五寸的針。俱他所知,端貝勒因武力卓越之故,可以行針九寸,由此直透穴位最深處。再說穴位這東西,是一個大概方位,認穴越準,效果越佳。倘弘暉阿哥果真是瘤疾,要在頭部行針,更不可有絲毫差池。他們太醫院,即便是最擅長針灸之術的宋恩,要立即熟練一套新的針法,怕是也辦不到。
但這話,袁大忠此時無論如何不敢跟的盛怒中的康熙道出,隻能硬著頭皮一力應下。
康熙擺擺手,將人打發走,就聽梁九功道蘇景來了。
“讓他進來罷。”雖不悅,康熙仍是皺眉道。
蘇景進來後,康熙示意梁九功搬了圓凳,讓蘇景坐在跟前。他不給蘇景開口的機會,直接道:“朕已讓袁大忠親自接手處置弘暉的病情,這幾日正是年節,事務繁雜,你將治病之法告訴袁大忠,就留在宮中幫朕處理些事務罷,正好太後也十分想念你。蒙古那裏,有些事還得你出麵。”
“汗瑪法……”蘇景未必是真心想要入宮求藥,卻也沒想到康熙不僅不讓他開口求情,還不許他出手治病,甚至幹脆斷了他後路,把他留在宮裏。
體會到康熙的心意,蘇景心裏湧起淡淡的暖流,但仍是道:“汗瑪法,弘暉的病,還得用內息疏通經絡,太醫們,隻怕不行。”
“內息?”康熙的眉頭一直就沒舒展過,他盯著蘇景半晌,淡然道:“既然如此,那朕今日就讓你迴去一趟,把你該辦的事情都辦了,就迴宮來。朕會交代下去,讓他們給你留著宮門。”
“汗瑪法,孫兒……”
“不要再說了!”康熙看蘇景還硬著脖子,惱怒的瞪著他道:“你難道不明白朕的意思?弘暉的病,誰都能治,唯有你不行!”
蘇景愣住,凝視著康熙氣怒的臉,他起身,緩緩跪倒。
“汗瑪法,弘暉他,是孫兒的弟弟。”
見蘇景跪下,康熙冷笑,脫口道:“烏喇那拉氏卻不並非你生母!”話都說到這個地步,身為天子,康熙也沒甚麽顧忌,“弘昊,你天子卓著,朕對你寄予厚望,你,可不要讓朕失望。你可知道昊之一字,代表了甚麽?”
蘇景不言。
康熙神色鄭重,“昊意同天,故有少昊,太昊。又所謂昊天上帝。你精通漢學,通曉滿蒙,文能安撫大儒,武可拉弓遠射。大清自入關起,天子夙興夜寐,無不憂心這江山旁落。今日朕便告訴你,當年朕早立太子,非為嫡庶,乃爭天下漢人之心!但你二伯,著實讓朕失望!朕有意另擇儲君,可滿朝兒孫,放眼望去,竟無一人可讓朕托之以重任。你三叔,重文輕武,秉性軟弱,易為人所控!你阿瑪,心懷天下大治,卻性苛而盡失人心,手段失之酷烈。你五叔,養於太後膝下,與蒙古過從甚密,且心無大誌。你七叔早有殘疾不必再言。至於你八叔,這段日子,你當早已看的分明,其人看似柔奸狡詐,卻自幼卑諾以示人,隻知收攬人心,卻不懂霹靂手段。朕如何能將江山托於他之手?往下看去,老九老十這幾個更無人君之象。至於你十四叔,他卻有心,可以朕看來,手段粗劣,秉性衝動,勝在還有兩分勇武之心,若用的妥當,或許還能成個將才!”
康熙說到這裏自失一笑,“朕自來對皇子要求嚴厲,又讓滿人多生子嗣,寵幸後宮,從不怠慢,怕就怕這江山將來無人可選。沒想到滿堂龍子,竟還是無一個讓朕滿意。朕前兩年看來看去,能選的,也無非就是你阿瑪了。對臣下過剛,卻也要比做個傀儡更好。”
對臣子冷酷,頂多青史上名聲不好,對百姓,對江山倒未必是壞事。可對臣子們太寬縱,是必然會造成危機的。
蘇景從沒想過康熙這樣的人會對自己掏心掏肺,心中滋味複雜,他不知該說甚麽,憑著本能伏在的康熙膝頭,像個撒嬌的孩子般哽咽的喚了聲汗瑪法。
“好了。”康熙摸著蘇景的頭,幽幽道:“當年朕不為世宗疼愛,得太皇太後看重繼位,曾想一定要治理好這片江山,讓世宗看看朕才是他最出色的兒。等到自己做了阿瑪,有了兒孫,才明白人心原本便是偏的。像是你二伯……”
說到太子,康熙仍覺得心上一陣刺骨的痛楚。那是他花費無數心血,親力親為養大的兒子,曾經每一次看著這個兒子睡著的臉,在朝上與朝臣們鬥智鬥勇後的疲憊都不翼而飛。那時候他是如此篤定,篤定一定要將一片沒有叛亂,富庶強盛的錦繡河山交給最心愛的兒子。
但兒子長大了,他老了。曾經隻要一碗破例允許的糖糕就能衝著他開懷大笑的兒子不再滿足於隻做一個儲君,而他,也還放不下手中的皇權。
父子之情便為父子之恨,夜深人靜時,他一個人靜靜躺在寬大的龍床上,看著邊上空蕩蕩的再無孩童清脆的笑聲也曾想過他和胤礽怎麽走到如今的地步。但每一次,除了將罪過放在索額圖等人身上,導致胤礽誤入歧途外,其餘的他都無法接受。如此煎熬一夜,等到天明醒來的,他仍舊是那個萬歲萬萬歲的天子,依舊要保護他再次選中的人,還是要讓胤礽繼續困在毓慶宮中做一個箭靶。
可以狠心,卻不代表不會心痛。
到了現在,他與胤礽之間經曆過的父子相疑,卻不想再讓最心疼最看重的孫子再去經受一遍了。
人就是這麽奇怪,他確實偏心,偏心胤礽,也偏心這個一眼就看重,寄予無限厚望的孫子。
“弘昊啊,你是朕最疼愛的孫子,朕總希望你前麵的路,走的平順些。”康熙輕輕拍打著孫子的背,含笑溫和道:“聽汗瑪法的話,做你該做的,不該做的,就交給汗瑪法。”
這樣將來老四登基後不會有機會怪你,烏喇那拉氏或許會怨憎你,卻找不到你的把柄,外麵那些人,更沒辦法將刻薄寡恩毫無兄弟情義的說辭放在你身上。
“孫兒,明白了。”蘇景抬起頭,帶著眼角的濕潤鄭重其事給康熙磕了頭。
看著蘇景腳步沉重的離開,康熙眯了眯眼,擺擺手讓梁九功過來,“去,你跟弘昊一起迴去,告訴老四的,弘昊為弘暉行功之後,必須立即迴乾清宮偏殿禁足!”
“禁足?”梁九功看了看康熙,見他已閉上眼立即小聲應諾,跟著蘇景前後腳出了宮。
直到手裏原本微燙的茶水已無溫度, 四爺才問:“果真沒有別的辦法了?”
蘇景笑的有些落寞,“若能再尋醫術高明之人,興許有別的法子罷。”
四爺有些愧疚, 補救般道:“還有誰的醫術能勝過你呢。”事實上就是有, 時間上也來不及了。
再艱難的選擇總歸是要抉擇的。何況四爺並非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
“明日你便開始為弘暉施針罷。”
“福晉……”蘇景猶豫的看著四爺,輕聲道:“隻怕福晉還想再尋人看一看。”
想到今日一早便入宮請見的烏喇那拉氏, 四爺沉下臉, “此事由我決定!”
入宮?
求誰呢?求禦醫麽?宮裏娘娘不會答應出這個頭的。若是弘暉性命垂危就罷了,但現在弘昊已經有辦法,娘娘便絕不會插手。就是萬歲, 都不會肯的。烏喇那拉氏平素算是機靈,這迴全然失了章法。
四爺能體諒烏喇那拉氏一片愛子之心, 不代表他就會原諒烏喇那拉氏在弘暉之事上犯下的錯誤。在四爺看來,若非烏喇那拉氏一直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 又對權勢過於看重全然不顧弘暉體質, 事情本不至於嚴重到這個地步。
看看弘暉,再看看以前身體比弘暉還弱兩分的弘昐弘昀……
這三個孩子現在的身體完全顛了個, 還有以前每逢秋冬就日日不斷藥的福宜福惠。
四爺不由想起今早年氏說的那番話——‘多虧大阿哥, 今年冬天倒比往常還冷, 可福宜他們連咳嗽都沒聽到一聲, 全是大阿哥平素給調理的好。妾身聽說明年大阿哥請的人來要教著福宜他們打拳,妾身也弄不明白,不過福宜說大阿哥答應他們,好好練這個養身的拳,明年他們就能跟哥哥們一起打雪仗了。妾身不怕說句得罪福晉的話,二阿哥的身子,若早些交給大阿哥調理,當不至於此。’。
或許年氏說這番話有私心。可四爺認為裏麵至少有一半是真心的。
誰說不是呢,若烏喇那拉氏不是左右防備,讓弘暉跟兄弟們親近,弘昊,不管出於甚麽原因,都不會單放下一個弘暉不管。
到了現在,她又疑心的弘昊不肯盡心,要謀算弘暉那一雙腿。即便是真的,她又還能如何?
四爺壓下心底的不滿,道:“你說要輔以藥材,可有甚麽藥是不好尋的?”
能通經梳絡的藥,略同醫術的四爺也知道是很不好尋的。
蘇景默了片刻,“有一味藥,原本兒子手裏有三株,隻是之前已進獻給汗瑪法了。”
四爺愕然,“萬歲如何……”話到嘴邊,四爺沒有再往下說。
蘇景負責康熙身體調理,四爺曾有心問一問康熙身體狀況,到最後還是在鄔思道等人的勸阻下歇了心思。正如鄔思道所說的,‘王爺不問,真有萬一,大阿哥不可能不告訴您。您問了,除去為難大阿哥,倘若讓萬歲得知,於您於大阿哥都非幸事。’抱著這樣的想法,四爺終究將打探的想法壓下。不過偶爾天子健康,有太多人關注,加上蘇景這裏時不時會露出點蛛絲馬跡,四爺也早有一番自己的揣測。
至少那奏折上是否禦筆親批,許多人還是能看出來的。字跡模仿的再像,終歸會有痕跡。
四爺陷入兩難之地,“那藥,還能上哪兒去尋?”
蘇景想了想,如實道:“湘西山中應該有,不過此時不到成長之季。兒子那三株,便是從經營湘西苗藥的商人手中得來。此藥難得之處在於存放不易,采摘後一盞茶時間便枯萎,藥效全無。須得有上等炮製藥材匠人隨行,再存放入專門的藥匣中。”
四爺又問,“若無此藥,弘暉的病情,你有幾分把握?”
蘇景平靜的道:“不到兩成。”
“不到兩成!”四爺吃驚的望著蘇景。
“阿瑪有所不知,此藥名烈骨草,取其通骨正經之意。不僅能打通經絡,若有骨傷,以此藥輔助接骨,更可見奇效。不過此藥藥性太烈,用後體內猶如烈火焚燒,尋常難以忍受,但也正因藥效猛烈,方能調治重症。弘暉病情危重非要此藥不能見效。”
與這種藥類似的藥,其實蘇景上輩子也見過,叫做透骨草。後世很多人頸椎腰椎得病,會用透骨草提煉的藥油來治理,與盛行一時的蜂針素是一個道理。不過透骨草疏通經絡的效果遠遠沒有烈骨草。得到烈骨草後,蘇景曾仔細研究過,覺得烈骨草或許是透骨草的變種。就如後世常常會有一些變異昆蟲變異植物一樣。
他當時從商人手中收下這烈骨草,原本是打算試試能不能在藥田中培育。此時還沒辦法做骨科手術,但有涉及到骨骼病痛,多半是靠正骨大夫倚仗手上經驗感覺來接骨,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無法挽迴的遺憾。若能把烈骨草功用完全開發出來,至少在骨質增生這種後世西醫也沒甚麽好辦法的病種方麵,能見到奇效。然而遺憾的是,這種藥可能是變異基因尚且不夠穩定,又或者是隻能在湘西群山中生長,不管蘇景手下的人如何用盡心思,不是根本長不出來,就是完全沒有之前的藥效。一來二去,蘇景隻好暫停讓人帶藥種,打算今後收服了苗人,再讓人去那裏開辟藥田。
湘西多草藥,直到後世,還不斷有人在那些深山密林裏發現新的物種,提煉出新的藥劑,蘇景以為,倒並不局限於一個烈骨草。
至於那剩下的三株已炮製好的草藥,蘇景一直沒有動用。直到在宮中為康熙調理身體,發現康熙已有中風先兆,手臂甚至開始萎縮,蘇景便用烈骨草為藥引開出一個藥方。隻是製藥之事,以防萬一蘇景沒有接手。
見四爺沉默,蘇景道:“汗瑪法有沒有用藥,兒子確實不知。興許汗瑪法這些日子已讓人找到更多的草藥也未可知。”
四爺不由失笑,笑中多苦澀。
若那藥真如此難得,又對萬歲的病情有奇效,萬歲倒是的確可能令人去找藥。但按照弘昊的說法,這藥,根本就沒到采摘的季節啊!再說萬歲就是找到多餘的藥,又如何會承認呢?那豈非是向天下宣告,他身體的確出了嚴重的問題。
而萬歲手中無藥,或者萬歲不承認他手中有多餘的藥,他去求萬歲僅有的三株草藥來救治兒子,萬歲又會如何看他這個兒子,大清的雍親王——目無君父!
四個字出現在四爺心間,他瞳孔驟然一縮,帶著幾分疲憊與痛苦道:“就這樣試一試罷。”
這個迴答在蘇景意料之中,他道:“兒子會入宮求一求汗瑪法。”
“不行!”四爺並未欣慰蘇景的兄弟情深,相反四爺有些惱怒,“誰都能入宮,你絕不能去!”
獻藥的是你,要把藥收迴來的也是你,為了兄弟,不顧祖父,不顧天子!
事關聖體,就算萬歲再寵愛弘昊,也會大怒!
在四爺眼裏,既然弘暉已經注定要失去雙腿,他膝下便隻剩下長子這一個希望了。若以前還有猶豫,今後甚麽其餘顧慮都不再有。他兒子雖多,半數體弱,不堪重任。弘暦弘晝或許身康體健,但兩人年歲尚小,其生母又位卑愚鈍,從不得寵。有長子珠玉在前,對兩個幼子,四爺連目光都未過多投放,怎肯將希望放在他們身上。
況且蘇景的聖寵,對四爺來說同樣也是爭奪皇位的一把利器,他無論如何不會讓蘇景為弘暉去冒險的。
“不要再說了!”四爺看出蘇景欲言又止,態度十分堅決道:“你一直是個分得出輕重的孩子,阿瑪希望這次你能明白。弘暉是你兄弟,阿瑪疼愛他,也看重你。你關心兄弟,阿瑪心裏明白,但你卻不可為弘暉自毀前途。事已至此,你盡全力為弘暉救治便是,能保住性命,是上蒼開眼,祖宗保佑,治不好……”四爺閉了閉眼,兩腮劇烈的顫抖了幾下,“那也是他的命,別人的罪孽,與你,並無幹係。”
因要給弘暉治病,出了四爺書房,蘇景便朝正院走,路上問起納喇絳雪,“可將人送迴去了?”
魏珠點頭哈腰,“送迴去了。”
“怎麽,還有甚麽事?”蘇景一眼就看出魏珠的欲言又止。
“這……”魏珠抓抓下巴,小聲道:“烏喇那拉格格聽說您帶了個姑娘迴來,吵著要見納喇姑娘,被大格格給教訓了一頓,三格格還朝烏喇那拉格格身上潑了杯熱茶。”
出於魏珠意料,蘇景沒有動怒,隻揚了揚眉,問道:“納喇絳雪如何處置的?”
“納喇姑娘給烏喇那拉格格賠了不是。”魏珠說完,眼巴巴等著蘇景的話,哪知蘇景隻是笑笑就走了。
蘇景沒有聽從四爺的話,仍舊入宮了。有些事,四爺能做,他不能做,有些話,四爺能說,他不能照辦。
康熙一早已得知弘暉突發重病的事情,還將太醫招來詢問過,又讓人拿脈案來看。
“這麽說,你們對弘暉的病束手無策?”
分辨不出康熙喜怒,太醫院院使袁大忠小心翼翼道:“迴皇上,微臣今日一早看過高太醫等人的記錄,弘暉阿哥乃是先天體弱加上勞累過渡,以致髒腑衰竭,恕臣等無能,對此實無良方。倒是端貝勒,醫術遠超臣等,或有良方。”
康熙神色莫測,翻了翻麵前的脈案,忽道:“這麽說,弘昊診出弘暉的瘤疾,你們也沒辦法了?”
袁大忠與左右院判對視一眼,跪到地上,齊唿:“臣無能,請皇上降罪。”
“好一個無能!”一直平靜的康熙忽然用力拍了一下禦案,怒道:“暴病驟發你們治不了,瘤疾沉屙你們診不出,朕還敢指望你們來保證皇家宗室的性命安危嗎?”
三人瑟瑟發抖,袁大忠仗著是康熙心腹,壯著膽子道:“小臣聽說端貝勒對弘暉阿哥之病已有辦法,當……”
“哼!”康熙兜頭將麵前的硯台砸了過去,斥道:“弘昊乃是皇孫,不是大夫!若遇到重症便需堂堂和碩貝勒出手,朕每年何必花重金養著你們這幫狗奴才!”
對太醫院,比起曆朝君王,康熙算得上寬和。在康熙看來,醫者,要收其心,而不能用力壓迫。一旦患病,想要這些太醫盡力救治,就不能讓他們時時刻刻處於擔驚受怕中,否則開出來的盡是太平方,又有何用。
但從骨子裏的,對醫者,康熙始終判定為工!
所謂士農工商,龍子鳳孫的身份何等尊貴,給長輩診脈治病養身還能說的上是一個孝字,天天惦記著為太醫院分憂?他要的,又豈是這樣一個孫子!
袁大忠被康熙突如其來的發作嚇得忙道:“臣等有罪,臣等有罪……”
“好了。”康熙不悅道:“別在這裏磕頭,去雍親王府,讓弘昊將法子告訴你們,弘暉的病,朕就交給太醫院,若手握良方仍出了差錯……”
康熙沒將話說明,但後果顯而易見。
袁大忠心裏叫苦。
萬歲隻道有辦法治病,他們就能學了來。要這病隻是開方用藥,端貝勒寫方子出來,自然沒有甚麽好為難的。但弘暉阿哥那病,是要用針的。這天下針灸之法,不說上百個派係,幾十個派係總是有的。即便端貝勒把要針的穴位說出來,那輕重,長度都有區別,有人行針隻能一寸許,有人治重症,卻能行三寸乃至五寸的針。俱他所知,端貝勒因武力卓越之故,可以行針九寸,由此直透穴位最深處。再說穴位這東西,是一個大概方位,認穴越準,效果越佳。倘弘暉阿哥果真是瘤疾,要在頭部行針,更不可有絲毫差池。他們太醫院,即便是最擅長針灸之術的宋恩,要立即熟練一套新的針法,怕是也辦不到。
但這話,袁大忠此時無論如何不敢跟的盛怒中的康熙道出,隻能硬著頭皮一力應下。
康熙擺擺手,將人打發走,就聽梁九功道蘇景來了。
“讓他進來罷。”雖不悅,康熙仍是皺眉道。
蘇景進來後,康熙示意梁九功搬了圓凳,讓蘇景坐在跟前。他不給蘇景開口的機會,直接道:“朕已讓袁大忠親自接手處置弘暉的病情,這幾日正是年節,事務繁雜,你將治病之法告訴袁大忠,就留在宮中幫朕處理些事務罷,正好太後也十分想念你。蒙古那裏,有些事還得你出麵。”
“汗瑪法……”蘇景未必是真心想要入宮求藥,卻也沒想到康熙不僅不讓他開口求情,還不許他出手治病,甚至幹脆斷了他後路,把他留在宮裏。
體會到康熙的心意,蘇景心裏湧起淡淡的暖流,但仍是道:“汗瑪法,弘暉的病,還得用內息疏通經絡,太醫們,隻怕不行。”
“內息?”康熙的眉頭一直就沒舒展過,他盯著蘇景半晌,淡然道:“既然如此,那朕今日就讓你迴去一趟,把你該辦的事情都辦了,就迴宮來。朕會交代下去,讓他們給你留著宮門。”
“汗瑪法,孫兒……”
“不要再說了!”康熙看蘇景還硬著脖子,惱怒的瞪著他道:“你難道不明白朕的意思?弘暉的病,誰都能治,唯有你不行!”
蘇景愣住,凝視著康熙氣怒的臉,他起身,緩緩跪倒。
“汗瑪法,弘暉他,是孫兒的弟弟。”
見蘇景跪下,康熙冷笑,脫口道:“烏喇那拉氏卻不並非你生母!”話都說到這個地步,身為天子,康熙也沒甚麽顧忌,“弘昊,你天子卓著,朕對你寄予厚望,你,可不要讓朕失望。你可知道昊之一字,代表了甚麽?”
蘇景不言。
康熙神色鄭重,“昊意同天,故有少昊,太昊。又所謂昊天上帝。你精通漢學,通曉滿蒙,文能安撫大儒,武可拉弓遠射。大清自入關起,天子夙興夜寐,無不憂心這江山旁落。今日朕便告訴你,當年朕早立太子,非為嫡庶,乃爭天下漢人之心!但你二伯,著實讓朕失望!朕有意另擇儲君,可滿朝兒孫,放眼望去,竟無一人可讓朕托之以重任。你三叔,重文輕武,秉性軟弱,易為人所控!你阿瑪,心懷天下大治,卻性苛而盡失人心,手段失之酷烈。你五叔,養於太後膝下,與蒙古過從甚密,且心無大誌。你七叔早有殘疾不必再言。至於你八叔,這段日子,你當早已看的分明,其人看似柔奸狡詐,卻自幼卑諾以示人,隻知收攬人心,卻不懂霹靂手段。朕如何能將江山托於他之手?往下看去,老九老十這幾個更無人君之象。至於你十四叔,他卻有心,可以朕看來,手段粗劣,秉性衝動,勝在還有兩分勇武之心,若用的妥當,或許還能成個將才!”
康熙說到這裏自失一笑,“朕自來對皇子要求嚴厲,又讓滿人多生子嗣,寵幸後宮,從不怠慢,怕就怕這江山將來無人可選。沒想到滿堂龍子,竟還是無一個讓朕滿意。朕前兩年看來看去,能選的,也無非就是你阿瑪了。對臣下過剛,卻也要比做個傀儡更好。”
對臣子冷酷,頂多青史上名聲不好,對百姓,對江山倒未必是壞事。可對臣子們太寬縱,是必然會造成危機的。
蘇景從沒想過康熙這樣的人會對自己掏心掏肺,心中滋味複雜,他不知該說甚麽,憑著本能伏在的康熙膝頭,像個撒嬌的孩子般哽咽的喚了聲汗瑪法。
“好了。”康熙摸著蘇景的頭,幽幽道:“當年朕不為世宗疼愛,得太皇太後看重繼位,曾想一定要治理好這片江山,讓世宗看看朕才是他最出色的兒。等到自己做了阿瑪,有了兒孫,才明白人心原本便是偏的。像是你二伯……”
說到太子,康熙仍覺得心上一陣刺骨的痛楚。那是他花費無數心血,親力親為養大的兒子,曾經每一次看著這個兒子睡著的臉,在朝上與朝臣們鬥智鬥勇後的疲憊都不翼而飛。那時候他是如此篤定,篤定一定要將一片沒有叛亂,富庶強盛的錦繡河山交給最心愛的兒子。
但兒子長大了,他老了。曾經隻要一碗破例允許的糖糕就能衝著他開懷大笑的兒子不再滿足於隻做一個儲君,而他,也還放不下手中的皇權。
父子之情便為父子之恨,夜深人靜時,他一個人靜靜躺在寬大的龍床上,看著邊上空蕩蕩的再無孩童清脆的笑聲也曾想過他和胤礽怎麽走到如今的地步。但每一次,除了將罪過放在索額圖等人身上,導致胤礽誤入歧途外,其餘的他都無法接受。如此煎熬一夜,等到天明醒來的,他仍舊是那個萬歲萬萬歲的天子,依舊要保護他再次選中的人,還是要讓胤礽繼續困在毓慶宮中做一個箭靶。
可以狠心,卻不代表不會心痛。
到了現在,他與胤礽之間經曆過的父子相疑,卻不想再讓最心疼最看重的孫子再去經受一遍了。
人就是這麽奇怪,他確實偏心,偏心胤礽,也偏心這個一眼就看重,寄予無限厚望的孫子。
“弘昊啊,你是朕最疼愛的孫子,朕總希望你前麵的路,走的平順些。”康熙輕輕拍打著孫子的背,含笑溫和道:“聽汗瑪法的話,做你該做的,不該做的,就交給汗瑪法。”
這樣將來老四登基後不會有機會怪你,烏喇那拉氏或許會怨憎你,卻找不到你的把柄,外麵那些人,更沒辦法將刻薄寡恩毫無兄弟情義的說辭放在你身上。
“孫兒,明白了。”蘇景抬起頭,帶著眼角的濕潤鄭重其事給康熙磕了頭。
看著蘇景腳步沉重的離開,康熙眯了眯眼,擺擺手讓梁九功過來,“去,你跟弘昊一起迴去,告訴老四的,弘昊為弘暉行功之後,必須立即迴乾清宮偏殿禁足!”
“禁足?”梁九功看了看康熙,見他已閉上眼立即小聲應諾,跟著蘇景前後腳出了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