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大捷, 蘇錦樓成功擊潰叛軍, 康王歸降, 長青王被擒, 此消息傳至汴京,滿朝上下歡歌如潮舉冠相賀, 光帝龍顏大悅立馬封蘇錦樓為執金吾, 掌管京師治安。
隻這一條詔令,好似一滴熱油滴入了滾鍋,將整座京師震得一片沸騰。
所謂仕宦當作執金吾, 執金吾對於武將而言好比狀元對於天下讀書人一般,是所有武官夢寐以求的職位, 若蘇錦樓當真從一個小小的教頭成了執掌皇城護城軍的最高統帥, 可謂是一步登天。
但蘇錦樓既無背景, 又與朝廷官員無什交情,且又得罪了定國公, 眼見皇帝竟要將整個京師交托於此子之手, 各個勢力均紛紛出手阻止。
第一個出手的是定國公, 定國公寄予厚望的兒子被蘇錦樓弄了個半殘,一路上又將定國公府的名聲毀了個徹底, 定國公一心期盼能靠著小兒子改換門庭, 不曾想折了一個兒子不說,定國公府還成了整個大慶的笑話, 偷雞不成蝕把米, 賠了夫人又折兵, 說的就是定國公了。
人家定國公好歹是國公爺,雖說國公府近年來越發沒落,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破船還有三顆釘,定國公再怎麽不成氣候,好歹也比蘇錦樓這個平民出身的小子更加得勢,他私下裏拜訪了幾個老友,送了重金與美人,第二天就穿戴好朝服一步三邁去向光帝請罪了。
要不怎麽說人家是國公爺呢,別看他們家是以軍功起家,定國公的心眼子比一般的文官還多了幾個,他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打壓蘇錦樓斷其前程,但他並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目的,而是走的曲線救國的路子。
定國公對著光帝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再次起身時已然是老淚眾橫,“老臣有愧啊,犬子陣前指揮失誤致使沈主帥重傷昏迷至今未醒,又差點被叛軍打出青州境讓京師陷入危境,老臣教子不善,懇請聖上賜老臣一死,以贖我兒犯下的大罪。”
定國公愧疚難安,恨不得以死謝罪,光帝見了頓覺心軟,他心裏本就不願追究此事,如今更加不會降罪於定國公了。
隻是還沒等光帝出言安慰,就有一人出列為定國公求情了,此人正是位列四大國公之一的輔國公。
“啟稟聖上,定國公的小兒子雖犯了大錯,但已被蘇將軍打了三十軍棍,據說那齊懷遠現在半身癱瘓,永遠無法獨立行走,幼子殘疾,為人父的必定十分痛苦,看在定國公年事已高的份上,還請聖上網開一麵。”
“什麽?半身癱瘓?”光帝還是頭一次聽聞這個消息,“定國公,輔國公所言可是屬實?齊懷遠那孩子當真不能行走了?”
定國公滿麵淚痕,一想到自迴家後性情越發陰鬱的小兒子,定國公恨不得將蘇錦樓碎屍萬段。
以前他的小兒子多麽開朗活潑啊,這孩子仰慕祖上榮光,心有鴻鵠之誌,習得了字耍的了槍,能文會武,任誰見了都要讚一聲好兒郎。
可這一切都被蘇錦樓毀了,那廝不僅毀了小兒子的一生,還把整個國公府踩到了泥裏,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蘇錦樓出身卑賤,粗鄙不堪,這樣的人怎配當執金吾?想要當官?有自己在的一日,蘇錦樓那小子就別想有升官發財的機會。
光帝見定國公哽噎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明了輔國公之言確實是真的,當即對蘇錦樓心生不滿。
能把一個人活生生的打成了殘廢,手段未免太過狠辣,且頗為不近人情,光帝自詡為是個仁慈和善的好皇帝,對蘇錦樓這種行事鐵血之人自然全無好感。
又有一人出列,此人乃是禦史周漢生,“啟稟聖上,蘇錦樓在白荻一役中曾斬殺降將,致使我大慶聲名受損,此等罪人實在不堪為官。”
先前因為平叛一事光帝就把蘇錦樓斬殺唿邪律的事給忘了,現在經周漢生的提醒又想起了這事,當初他看奏報之時心裏對蘇錦樓不是沒有成見的,可那時叛軍眼瞧著就要攻出青州境,光帝自顧不暇,成天擔心自己位置不保,自然沒什麽心思降罪於蘇錦樓。
光帝沉了臉,此時他有些後悔任蘇錦樓為執金吾了,可詔令都發出去了,總不能再收迴來吧。
底下的人見光帝左右遲疑,立馬私底下相互對了對眼色,最後出列的人是淮郡王。
“聖上,微臣平日裏最喜去茶樓聽書,近來總聽那說書人吹捧蘇錦樓的事跡,說他戰無不勝,料事如神,出入敵軍如入無人之境,還說聖上選派的主將懦弱無能,隻會紙上談兵,連蘇錦樓的一根毫毛都比不上,若不是蘇錦樓力挽狂瀾,及時帶領大軍擊潰叛軍,恐怕汴京早已淪陷。”
“哼!”光帝氣極反笑,“這麽說來我等均受蘇錦樓的庇護,是否還要當麵感謝此子?”
淮郡王大大咧咧的說道,“感謝倒是不必了,蘇錦樓是涼王的部下,涼王是聖上親子,蘇錦樓為聖上平息叛亂亦是理所當然之事,”說到這裏話音一轉,“不過,微臣奇怪的是,齊懷遠延誤軍情一事到底是怎樣傳出去的?就算是青州那邊的百姓傳出了風聲,可也不該這麽快就弄的人盡皆知,且對個中細節更是知之甚詳,長此以往,朝廷臉麵何存?”
光帝越聽越氣,中傷齊懷遠不就是在打他的臉嗎?人盡皆知?知之甚詳?這些八成是蘇錦樓弄出來的,真不愧是老五的部下,和老五一樣讓人厭惡。
斬殺降將,杖責齊懷遠,抹黑定國公府的名譽,連帶著他這個皇帝也在天下人麵前丟了顏麵,樁樁件件罄竹難書,若不是蘇錦樓擊退外敵平叛有功,光帝恨不得立馬將其打入大牢,即便如今蘇錦樓立下不世之功,也得不到光帝的半絲感激。
“蘇錦樓,此子驕橫無禮,自恃甚高,不堪為官,讓其功過相抵吧。”
底下官員見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均紛紛對光帝迴道,“聖上英明。”
就這樣,封蘇錦樓為執金吾的詔令剛出了汴京便被召迴,蘇錦樓立下汗馬功勞,光帝吝嗇的連一個虛職都不肯賜給他,當真也是一個奇葩皇帝了。
其實這些官員未必都是同一勢力,隻不過在打壓蘇錦樓的事上尤為積極,如定國公之流是為私仇,如衷心於太子的官員則是礙於蘇錦樓歸屬於涼王麾下,擔心其對太子造成威脅,還有的則是覬覦執金吾的勳貴人家,他們早就盯著護城軍這一塊肥肉,哪能讓一個無名小卒半道截胡?
他們都選擇性的遺忘了,若不是蘇錦樓將叛軍阻在了青州境內,此刻天下早已易主,哪還有機會讓他們在這裏排除異己爭權奪利?
蘇錦樓對朝堂風雲一無所知,此時他已迴到了涼王府,用精神力將王府內外仔細掃視了一圈,終於在王府東邊的一個院子裏找到了自己的家人,見他們個個麵色紅潤精神十足,一直提著的心終於安然落地。
令蘇錦樓倍感意外的是,除了老蘇家的人以及文珺外,連嶽父與嶽母也一道被請來了涼王府,可見涼王對他是多麽忌憚。
蘇錦樓恨不得立馬與家人團圓,可他還要向涼王複命,不得不按捺住滿腹的思念,跟著小廝去見涼王。
“下官蘇錦樓拜見王爺。”
涼王趕忙上前相扶,“蘇將軍不必多禮,此次能夠平息叛亂全賴蘇將軍的智計無雙,本王甚是感激。”
蘇錦樓一臉正氣,“王爺客氣了,若非王爺提攜,下官哪有機會施展拳腳,恐怕仍是一市井平民爾。”
涼王與蘇錦樓客客氣氣的說了一會話,正打算將蘇錦樓打發離開之際,不料蘇錦樓竟主動請辭。
“稟王爺,下官征戰沙場身上落下不少頑疾,恐怕以後難以為王爺排憂解難,且下官看多了生死,對戰爭產生了厭倦之意,不想再製造殺戮,還請王爺允許下官告老還鄉。”
周文重一聽,吃驚中又有些微了然,看來這蘇錦樓為保家人,甘願放棄高官厚祿,現在是在向自己示弱。
周文重心裏舒坦,覺得蘇錦樓挺識相的,但表麵還得做做麵子工程,對蘇錦樓挽留一二,“蘇將軍,你正值大好年華,何談告老還鄉?此事還是容後再議吧。”
蘇錦樓哪能猜不到涼王的小九九,心裏煩透了周文重的雙麵做派,“王爺不必多勸,下官隻想過自己的安生日子,不願為功名利祿所累,還望王爺成全。”
涼王矜持了一會兒,最終麵露無奈,“好吧,人各有誌,既然蘇將軍心意已決,本王也不願勉強,但蘇將軍立下汗馬功勞,本王卻不能虧待你,就賞賜你黃金千兩,良田百畝,還望蘇將軍不要推辭。”
黃金千兩?良田百畝?涼王還真會做買賣。
蘇錦樓心知周文重偽善的麵孔,此舉是做給外人看的,他不想浪費時間便直接應承道,“多謝王爺賞賜,下官感激不盡。”
蘇錦樓出門正好與匆匆趕來的方世澤撞了個正著,方世澤麵上掛著溫和的笑意,主動拱手與蘇錦樓打招唿,“蘇將軍,好久不見,別來無恙。”
蘇錦樓深深的看了方世澤一眼,眼眸深處的寒意讓方世澤渾身一僵,原本打算說的話也盡數遺忘了,蘇錦樓旁若無人的從方世澤身邊走過,與其在這裏與方世澤虛與委蛇,不如抓緊時間早些與家人相見。
過了好一會兒,方世澤的手腳才恢複了知覺,明明外麵是豔陽高照,可他隻看了蘇錦樓一眼,渾身的血液似乎都被凍住了,那一眼比之涼王的目光都要威懾人心。
上一次見蘇錦樓還是個平平無奇的小子,這次相見對方卻似一隻出籠的猛虎,這是殺了多少人才有了如今的氣勢?
自從定下離間之計,方世澤三五不時跑到涼王麵前刷存在感,說盡了蘇錦樓的好話,什麽驍勇善戰,智計無雙,文武雙全,舉世無雙,這些溢美之詞不要錢似的往外說,對蘇錦樓的行蹤更是緊盯死守。
方世澤揉了揉僵硬的臉,略顯躊躇,後又似想到了什麽,立馬毫無遲疑走進了房間,見涼王周身洋溢著愉悅的氣息,方世澤一邊暗自猜測發生了何事,一邊例行公事般的將蘇錦樓誇了一遍,不曾想,這一次涼王不僅沒有表示不快,反倒附和著讚揚了幾句,最後表示了一下惋惜之意。
“蘇將軍大才,可惜他淡泊明誌,不願投身於官場,實屬可惜。”
方世澤一聽,蘇錦樓竟然辭官了?這怎麽行?他費盡心思挑撥離間,為的就是讓蘇錦樓與周文重反目成仇兩敗俱傷,若是蘇錦樓辭官,這戲還怎麽唱?
“王爺,”方世澤麵露為難之色,“蘇將軍竟然辭官了?這是否有些不妥?”
“嗯?”周文重不解其意,“什麽意思?有何不妥?”
“這,這莫不是蘇將軍的緩兵之計?”方世澤盡心演繹著一個衷心為主的下臣角色,“王爺,倘若蘇將軍當真淡泊名利不願為官,當初又何必去考科舉呢?”
周文重心下一沉,“你是說,蘇錦樓此舉是以退為進,打算救出家人後再報複於我?”
周文重當初將蘇錦樓的家人接到王府,明為體恤下臣實則威脅蘇錦樓為其辦事,這個計策並不高明,但當時沈寧昏迷,大軍節節敗退,事出突然,形勢緊急,他隻能出此下策。
蘇錦樓既然能以區區五千士兵擊退白荻數萬大軍,且能平息叛亂讓康王主動投降,又把長青王生擒,必然不是愚蠢無能之輩,因而也能看出此舉的真實目的。
若是蘇錦樓因此而心生報複之意,似乎也是合乎常理。
方世澤見周文重生出猜忌之心,便悄悄地添了一把火,“或許是屬下想多了,說不定蘇將軍確實是厭倦了沙場想要辭官迴家呢,再說,即便他想報複王爺,可他一介布衣如何能傷到王爺呢?”
“一介布衣?”周文重眯了眯眼,“若是有另一個位高權重之人提前招攬他呢?”
“王爺是說,太子?”方世澤遊移不定,語氣飄忽,“難道太子已經在私底下和蘇將軍達成了什麽約定?”
周文重沉思了片刻,最終決定還是將人除去才會徹底心安,“明日,設宴為蘇將軍餞別。”
他以家人威脅蘇錦樓,蘇錦樓必然對他恨之入骨,若是蘇錦樓被太子招攬,以蘇錦樓神鬼莫測的軍事才能,自己想要攻入汴京無異於天方夜譚。
蘇錦樓此人能征善戰,足智多謀,心思縝密,料事如神,實在是難以掌控,如今天下之人隻知戰神威名,何曾在乎他這個涼王?
不管此子是否已經生有異心,為了以絕後患,還是將其徹底留下為妙,若是讓他帶著家人逃出了涼州城,無異於放虎歸山,恐怕涼王府日後反被虎傷。
涼王暗地裏的行動絲毫未逃得過蘇錦樓的法眼,他早知涼王不會放過自己,隻不過為了家人的安危暫且妥協而已,辭官?確實要辭官,隻不過辭官以後,不是迴老家,而是……
“蘇將軍!”
蘇錦樓抬頭一看,喲,還是個老熟人。
“魏先生,”蘇錦樓勾起一抹微笑,“當日一別,許久未曾相見,不知近來可好?”
魏昌延身著褐色衣衫,仍舊是以往那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淡然模樣,他看著蘇錦樓就像在看一個多年不見的好友。
“蘇將軍,上一次魏某人離開河西村的時候,貴府的房屋還未建好,不知何時我能親眼瞧一瞧貴府的新屋?”
蘇錦樓,“……”這是要跟他討論蓋房子的心得嗎?
魏昌延直視蘇錦樓的雙眼,意味不明的說了一句,“青瓦太過樸素,不及黃瓦來的靚麗,若是將軍用琉璃瓦建造房屋,想必定是十分漂亮。”
蘇錦樓眼中閃過一絲笑意,“先生之言,大善。”
二人深情對視,一切盡在不言中。
隻這一條詔令,好似一滴熱油滴入了滾鍋,將整座京師震得一片沸騰。
所謂仕宦當作執金吾, 執金吾對於武將而言好比狀元對於天下讀書人一般,是所有武官夢寐以求的職位, 若蘇錦樓當真從一個小小的教頭成了執掌皇城護城軍的最高統帥, 可謂是一步登天。
但蘇錦樓既無背景, 又與朝廷官員無什交情,且又得罪了定國公, 眼見皇帝竟要將整個京師交托於此子之手, 各個勢力均紛紛出手阻止。
第一個出手的是定國公, 定國公寄予厚望的兒子被蘇錦樓弄了個半殘,一路上又將定國公府的名聲毀了個徹底, 定國公一心期盼能靠著小兒子改換門庭, 不曾想折了一個兒子不說,定國公府還成了整個大慶的笑話, 偷雞不成蝕把米, 賠了夫人又折兵, 說的就是定國公了。
人家定國公好歹是國公爺,雖說國公府近年來越發沒落,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破船還有三顆釘,定國公再怎麽不成氣候,好歹也比蘇錦樓這個平民出身的小子更加得勢,他私下裏拜訪了幾個老友,送了重金與美人,第二天就穿戴好朝服一步三邁去向光帝請罪了。
要不怎麽說人家是國公爺呢,別看他們家是以軍功起家,定國公的心眼子比一般的文官還多了幾個,他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打壓蘇錦樓斷其前程,但他並沒有直接說出自己的目的,而是走的曲線救國的路子。
定國公對著光帝行了一個五體投地的大禮,再次起身時已然是老淚眾橫,“老臣有愧啊,犬子陣前指揮失誤致使沈主帥重傷昏迷至今未醒,又差點被叛軍打出青州境讓京師陷入危境,老臣教子不善,懇請聖上賜老臣一死,以贖我兒犯下的大罪。”
定國公愧疚難安,恨不得以死謝罪,光帝見了頓覺心軟,他心裏本就不願追究此事,如今更加不會降罪於定國公了。
隻是還沒等光帝出言安慰,就有一人出列為定國公求情了,此人正是位列四大國公之一的輔國公。
“啟稟聖上,定國公的小兒子雖犯了大錯,但已被蘇將軍打了三十軍棍,據說那齊懷遠現在半身癱瘓,永遠無法獨立行走,幼子殘疾,為人父的必定十分痛苦,看在定國公年事已高的份上,還請聖上網開一麵。”
“什麽?半身癱瘓?”光帝還是頭一次聽聞這個消息,“定國公,輔國公所言可是屬實?齊懷遠那孩子當真不能行走了?”
定國公滿麵淚痕,一想到自迴家後性情越發陰鬱的小兒子,定國公恨不得將蘇錦樓碎屍萬段。
以前他的小兒子多麽開朗活潑啊,這孩子仰慕祖上榮光,心有鴻鵠之誌,習得了字耍的了槍,能文會武,任誰見了都要讚一聲好兒郎。
可這一切都被蘇錦樓毀了,那廝不僅毀了小兒子的一生,還把整個國公府踩到了泥裏,此仇不報誓不為人。
蘇錦樓出身卑賤,粗鄙不堪,這樣的人怎配當執金吾?想要當官?有自己在的一日,蘇錦樓那小子就別想有升官發財的機會。
光帝見定國公哽噎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明了輔國公之言確實是真的,當即對蘇錦樓心生不滿。
能把一個人活生生的打成了殘廢,手段未免太過狠辣,且頗為不近人情,光帝自詡為是個仁慈和善的好皇帝,對蘇錦樓這種行事鐵血之人自然全無好感。
又有一人出列,此人乃是禦史周漢生,“啟稟聖上,蘇錦樓在白荻一役中曾斬殺降將,致使我大慶聲名受損,此等罪人實在不堪為官。”
先前因為平叛一事光帝就把蘇錦樓斬殺唿邪律的事給忘了,現在經周漢生的提醒又想起了這事,當初他看奏報之時心裏對蘇錦樓不是沒有成見的,可那時叛軍眼瞧著就要攻出青州境,光帝自顧不暇,成天擔心自己位置不保,自然沒什麽心思降罪於蘇錦樓。
光帝沉了臉,此時他有些後悔任蘇錦樓為執金吾了,可詔令都發出去了,總不能再收迴來吧。
底下的人見光帝左右遲疑,立馬私底下相互對了對眼色,最後出列的人是淮郡王。
“聖上,微臣平日裏最喜去茶樓聽書,近來總聽那說書人吹捧蘇錦樓的事跡,說他戰無不勝,料事如神,出入敵軍如入無人之境,還說聖上選派的主將懦弱無能,隻會紙上談兵,連蘇錦樓的一根毫毛都比不上,若不是蘇錦樓力挽狂瀾,及時帶領大軍擊潰叛軍,恐怕汴京早已淪陷。”
“哼!”光帝氣極反笑,“這麽說來我等均受蘇錦樓的庇護,是否還要當麵感謝此子?”
淮郡王大大咧咧的說道,“感謝倒是不必了,蘇錦樓是涼王的部下,涼王是聖上親子,蘇錦樓為聖上平息叛亂亦是理所當然之事,”說到這裏話音一轉,“不過,微臣奇怪的是,齊懷遠延誤軍情一事到底是怎樣傳出去的?就算是青州那邊的百姓傳出了風聲,可也不該這麽快就弄的人盡皆知,且對個中細節更是知之甚詳,長此以往,朝廷臉麵何存?”
光帝越聽越氣,中傷齊懷遠不就是在打他的臉嗎?人盡皆知?知之甚詳?這些八成是蘇錦樓弄出來的,真不愧是老五的部下,和老五一樣讓人厭惡。
斬殺降將,杖責齊懷遠,抹黑定國公府的名譽,連帶著他這個皇帝也在天下人麵前丟了顏麵,樁樁件件罄竹難書,若不是蘇錦樓擊退外敵平叛有功,光帝恨不得立馬將其打入大牢,即便如今蘇錦樓立下不世之功,也得不到光帝的半絲感激。
“蘇錦樓,此子驕橫無禮,自恃甚高,不堪為官,讓其功過相抵吧。”
底下官員見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均紛紛對光帝迴道,“聖上英明。”
就這樣,封蘇錦樓為執金吾的詔令剛出了汴京便被召迴,蘇錦樓立下汗馬功勞,光帝吝嗇的連一個虛職都不肯賜給他,當真也是一個奇葩皇帝了。
其實這些官員未必都是同一勢力,隻不過在打壓蘇錦樓的事上尤為積極,如定國公之流是為私仇,如衷心於太子的官員則是礙於蘇錦樓歸屬於涼王麾下,擔心其對太子造成威脅,還有的則是覬覦執金吾的勳貴人家,他們早就盯著護城軍這一塊肥肉,哪能讓一個無名小卒半道截胡?
他們都選擇性的遺忘了,若不是蘇錦樓將叛軍阻在了青州境內,此刻天下早已易主,哪還有機會讓他們在這裏排除異己爭權奪利?
蘇錦樓對朝堂風雲一無所知,此時他已迴到了涼王府,用精神力將王府內外仔細掃視了一圈,終於在王府東邊的一個院子裏找到了自己的家人,見他們個個麵色紅潤精神十足,一直提著的心終於安然落地。
令蘇錦樓倍感意外的是,除了老蘇家的人以及文珺外,連嶽父與嶽母也一道被請來了涼王府,可見涼王對他是多麽忌憚。
蘇錦樓恨不得立馬與家人團圓,可他還要向涼王複命,不得不按捺住滿腹的思念,跟著小廝去見涼王。
“下官蘇錦樓拜見王爺。”
涼王趕忙上前相扶,“蘇將軍不必多禮,此次能夠平息叛亂全賴蘇將軍的智計無雙,本王甚是感激。”
蘇錦樓一臉正氣,“王爺客氣了,若非王爺提攜,下官哪有機會施展拳腳,恐怕仍是一市井平民爾。”
涼王與蘇錦樓客客氣氣的說了一會話,正打算將蘇錦樓打發離開之際,不料蘇錦樓竟主動請辭。
“稟王爺,下官征戰沙場身上落下不少頑疾,恐怕以後難以為王爺排憂解難,且下官看多了生死,對戰爭產生了厭倦之意,不想再製造殺戮,還請王爺允許下官告老還鄉。”
周文重一聽,吃驚中又有些微了然,看來這蘇錦樓為保家人,甘願放棄高官厚祿,現在是在向自己示弱。
周文重心裏舒坦,覺得蘇錦樓挺識相的,但表麵還得做做麵子工程,對蘇錦樓挽留一二,“蘇將軍,你正值大好年華,何談告老還鄉?此事還是容後再議吧。”
蘇錦樓哪能猜不到涼王的小九九,心裏煩透了周文重的雙麵做派,“王爺不必多勸,下官隻想過自己的安生日子,不願為功名利祿所累,還望王爺成全。”
涼王矜持了一會兒,最終麵露無奈,“好吧,人各有誌,既然蘇將軍心意已決,本王也不願勉強,但蘇將軍立下汗馬功勞,本王卻不能虧待你,就賞賜你黃金千兩,良田百畝,還望蘇將軍不要推辭。”
黃金千兩?良田百畝?涼王還真會做買賣。
蘇錦樓心知周文重偽善的麵孔,此舉是做給外人看的,他不想浪費時間便直接應承道,“多謝王爺賞賜,下官感激不盡。”
蘇錦樓出門正好與匆匆趕來的方世澤撞了個正著,方世澤麵上掛著溫和的笑意,主動拱手與蘇錦樓打招唿,“蘇將軍,好久不見,別來無恙。”
蘇錦樓深深的看了方世澤一眼,眼眸深處的寒意讓方世澤渾身一僵,原本打算說的話也盡數遺忘了,蘇錦樓旁若無人的從方世澤身邊走過,與其在這裏與方世澤虛與委蛇,不如抓緊時間早些與家人相見。
過了好一會兒,方世澤的手腳才恢複了知覺,明明外麵是豔陽高照,可他隻看了蘇錦樓一眼,渾身的血液似乎都被凍住了,那一眼比之涼王的目光都要威懾人心。
上一次見蘇錦樓還是個平平無奇的小子,這次相見對方卻似一隻出籠的猛虎,這是殺了多少人才有了如今的氣勢?
自從定下離間之計,方世澤三五不時跑到涼王麵前刷存在感,說盡了蘇錦樓的好話,什麽驍勇善戰,智計無雙,文武雙全,舉世無雙,這些溢美之詞不要錢似的往外說,對蘇錦樓的行蹤更是緊盯死守。
方世澤揉了揉僵硬的臉,略顯躊躇,後又似想到了什麽,立馬毫無遲疑走進了房間,見涼王周身洋溢著愉悅的氣息,方世澤一邊暗自猜測發生了何事,一邊例行公事般的將蘇錦樓誇了一遍,不曾想,這一次涼王不僅沒有表示不快,反倒附和著讚揚了幾句,最後表示了一下惋惜之意。
“蘇將軍大才,可惜他淡泊明誌,不願投身於官場,實屬可惜。”
方世澤一聽,蘇錦樓竟然辭官了?這怎麽行?他費盡心思挑撥離間,為的就是讓蘇錦樓與周文重反目成仇兩敗俱傷,若是蘇錦樓辭官,這戲還怎麽唱?
“王爺,”方世澤麵露為難之色,“蘇將軍竟然辭官了?這是否有些不妥?”
“嗯?”周文重不解其意,“什麽意思?有何不妥?”
“這,這莫不是蘇將軍的緩兵之計?”方世澤盡心演繹著一個衷心為主的下臣角色,“王爺,倘若蘇將軍當真淡泊名利不願為官,當初又何必去考科舉呢?”
周文重心下一沉,“你是說,蘇錦樓此舉是以退為進,打算救出家人後再報複於我?”
周文重當初將蘇錦樓的家人接到王府,明為體恤下臣實則威脅蘇錦樓為其辦事,這個計策並不高明,但當時沈寧昏迷,大軍節節敗退,事出突然,形勢緊急,他隻能出此下策。
蘇錦樓既然能以區區五千士兵擊退白荻數萬大軍,且能平息叛亂讓康王主動投降,又把長青王生擒,必然不是愚蠢無能之輩,因而也能看出此舉的真實目的。
若是蘇錦樓因此而心生報複之意,似乎也是合乎常理。
方世澤見周文重生出猜忌之心,便悄悄地添了一把火,“或許是屬下想多了,說不定蘇將軍確實是厭倦了沙場想要辭官迴家呢,再說,即便他想報複王爺,可他一介布衣如何能傷到王爺呢?”
“一介布衣?”周文重眯了眯眼,“若是有另一個位高權重之人提前招攬他呢?”
“王爺是說,太子?”方世澤遊移不定,語氣飄忽,“難道太子已經在私底下和蘇將軍達成了什麽約定?”
周文重沉思了片刻,最終決定還是將人除去才會徹底心安,“明日,設宴為蘇將軍餞別。”
他以家人威脅蘇錦樓,蘇錦樓必然對他恨之入骨,若是蘇錦樓被太子招攬,以蘇錦樓神鬼莫測的軍事才能,自己想要攻入汴京無異於天方夜譚。
蘇錦樓此人能征善戰,足智多謀,心思縝密,料事如神,實在是難以掌控,如今天下之人隻知戰神威名,何曾在乎他這個涼王?
不管此子是否已經生有異心,為了以絕後患,還是將其徹底留下為妙,若是讓他帶著家人逃出了涼州城,無異於放虎歸山,恐怕涼王府日後反被虎傷。
涼王暗地裏的行動絲毫未逃得過蘇錦樓的法眼,他早知涼王不會放過自己,隻不過為了家人的安危暫且妥協而已,辭官?確實要辭官,隻不過辭官以後,不是迴老家,而是……
“蘇將軍!”
蘇錦樓抬頭一看,喲,還是個老熟人。
“魏先生,”蘇錦樓勾起一抹微笑,“當日一別,許久未曾相見,不知近來可好?”
魏昌延身著褐色衣衫,仍舊是以往那副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淡然模樣,他看著蘇錦樓就像在看一個多年不見的好友。
“蘇將軍,上一次魏某人離開河西村的時候,貴府的房屋還未建好,不知何時我能親眼瞧一瞧貴府的新屋?”
蘇錦樓,“……”這是要跟他討論蓋房子的心得嗎?
魏昌延直視蘇錦樓的雙眼,意味不明的說了一句,“青瓦太過樸素,不及黃瓦來的靚麗,若是將軍用琉璃瓦建造房屋,想必定是十分漂亮。”
蘇錦樓眼中閃過一絲笑意,“先生之言,大善。”
二人深情對視,一切盡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