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經戰事的洗禮, 蘇錦樓身上再不見半絲文人氣息, 如今若是有昔日同窗站在他的麵前, 任誰也不敢相信這個渾身散發兇悍之氣, 身上有著無數大大小小傷痕的男人會執起狼毫苦思冥想策論之道。
“終於可以迴家了!”
蘇錦樓騎著戰馬歸心似箭,盡管離家不到一年之久, 但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家人, 如今終於擊潰敵軍班師迴朝,蘇錦樓恨不得背上插上一對羽翼,立馬飛到家人身邊與他們團聚。
身旁的胡瑉亦是發出一聲感慨, “是啊,終於可以迴家了。”僅僅幾個月的時間, 卻是恍如隔世, 明明是個死局, 他們卻能死裏逃脫,過往種種譬如昨日死, 直到這一刻, 胡瑉才有一種塵埃落定的心安。
蘇錦樓跟在胡瑉身旁, 與來時似乎沒什麽不同,然而不論是胡瑉還是周圍將士無不用敬佩感激的目光看著他, 有誰能夠想到這個平平無奇的男人, 一旦入了戰場便會立馬化身一尊殺神,駭得敵軍潰不成軍呢?
蘇錦樓快被周圍的崇拜眼神給戳穿了, 這讓他倍感無奈, 來時受盡冷眼對待, 迴去時仍要備受各種矚目,雖說眼神裏表達的內容不一樣,可同樣是被別人盯著瞧,他心裏總會不自在。
也不知那位難搞的泰山大人是否已經得知他斬殺降將一事,會不會也將他視為屠夫,文珺若是聽到他在戰場上的兇殘表現也不知會不會產生害怕的情緒,還有小蘇環,這孩子習的是孔孟之道,是否會認為他這個當父親的手段過於殘忍。
戰場上的消息傳的比蘇錦樓想象中的還要快,當初顧飛帶領部下退居薈城,在與薈城守軍的交談中多次提及蘇錦樓的功績,後來胡瑉整合兵力攻入懷餘,帶領原先的部下以及薈城守軍追到羅山,親眼見證蘇錦樓須臾間斬落敵軍主帥的英勇身姿,加之胡瑉為了保住蘇錦樓的仕途,不遺餘力地為其造勢,故而蘇錦樓還未迴到涼州城,他在戰場上屢建奇功所向披靡的事跡就傳遍了整個大慶。
此時,正值藩王作亂國內打的最是激烈的時候,百姓聽聞有這麽一個為了國家大義棄筆從戎,且在戰場上誘敵合變,出奇無窮,領著區區五千兵卒就將白荻上萬大軍擊退的人時,頓時對其表達了無限的敬意。
以少勝多,文人出身,出入敵軍如入無人之境,這些消息不斷從邊關傳來,尤其是對比著國內盡是添亂扯後腿的藩王,蘇錦樓一心為民,拚死抵禦外敵保衛大慶百姓的做法更顯得難能可貴,戰神之名隨之傳開。
據說白荻殺光了函裕關與雍城的守軍,還屠盡了雍城的百姓,若是沒有蘇錦樓帶領將士把敵軍擊敗,一旦被白荻攻入大慶腹地,大慶的百姓還有活路嗎?
“殺降將?這有什麽大不了的?”一個魁梧大漢見有三兩個酸腐書生竟在聲討戰神大人,立馬出言反對,“戰神大人殺的是該殺之人,難道僅僅因為白荻主帥棄械投降就能掩蓋他濫殺無辜的罪行嗎?”
一書生見周圍人都對他們怒目而視,心中羞惱,口不擇言道,“什麽戰神?我看是屠夫差不多,蘇錦樓斬殺降將有違基本道義,據說這屠夫還是舉人之身,依我之見就應該剝奪他的功名小懲大戒。”
這人說完後洋洋得意,正打算拉著身邊的同窗一起聲討蘇錦樓,不曾想原先與他私交甚篤的同窗都後退了好幾步,與他離得頗遠,且麵上均是一副避之不及的樣子。
“你們怎麽了?”這書生疑惑不解,“怎麽都……”
未等他說完,肩胛處猛然被重物敲擊,疼的他當場大叫出聲,“是誰打我?”
先前為蘇錦樓辯白的魁梧大漢手拿長棍虎目圓睜,“你這個忘恩負義的卑鄙小人,沒有戰神大人的拚死守護,你焉能還留有性命在此地大放厥詞,今天我胡漢三就好好教教你做人的道理!”
說完話後劈頭蓋臉的一頓猛敲,旁觀的百姓均紛紛叫好,不少人還上前踹了那書生兩腳,等巡邏衙役趕來製止這場糾紛時那書生已經腫成了一個豬頭。
“大人,你可得為小民做主啊,這個無知莽漢竟然敢打我,我可是要讀書考科舉的,若是傷了我的臉或者手臂,我還怎麽當官啊。”
衙役從周圍人的口中已經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那魁梧大漢放下了手中的棍子,不吭一聲滿臉倔強,本以為衙役會把自己鎖拿進入官家府牢,不曾想那衙役隻是輕描淡寫的在口頭上訓斥了兩句就讓他離去。
這大汗明顯呆楞了一下,一旁的豬頭書生氣急敗壞道,“大人,你們為何不把這人鎖拿下獄?他當街行兇,將我打成重傷,不治罪於他天理難容!”
“天理難容?”那衙役鄙夷不屑的瞧了酸腐書生一眼,“像你這種狼心狗肺不懂感恩的宵小之徒還知道天理難容這四個字?蘇大人在前線浴血奮戰,不顧個人生死,為的便是護衛我大慶百姓的性命,你身為大慶子民,亦是受蘇大人庇護的一員,卻在此地中傷於他,你的良心何在?難不成被狗叼了去?”
那書生不曾想到衙役不僅不為他做主,還包庇逞兇之人,他尖聲大叫,“好啊!你們都等著,等我金榜題名之際我定要……”
未等書生說完話,衙役舉起蒲扇大的巴掌啪的一聲唿在書生的臉上。
書生被這股力道扇得身形不穩,左臉上眼見著起了紅印,“豎子爾敢!”
“啪!”衙役朝那書生的右臉上又扇了一巴掌,“此人當眾中傷保家衛國的蘇大人,本官懷疑此人是白荻遣派的奸細,來人!給我將他捉拿下獄。”
不等書生喊冤,其餘衙役立馬將其堵住嘴巴拖了下去,周圍人見了紛紛對下令的衙役投以讚賞的目光。
那衙役挺直了腰板,心中升起一股衝天的豪情,此後更加不遺餘力的尋找“白荻奸細”了。
抵禦外敵一役,成就了蘇錦樓戰神威名,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外敵入侵之際,那些原本該討伐外敵鎮守疆土的藩王個個窮兵黷武,忙著爭權奪利,唯有蘇錦樓這個文人,投身軍旅帶領眾將士把敵人趕出了大慶。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大慶百姓的眼裏,蘇錦樓就是大慶的守護神,有他在,大慶得保,百姓得安。
大慶百姓甚至有不少官員都在為蘇錦樓說話,這讓身在涼州心在汴京的方世澤尤為憂心,愁的他頭發都掉了一大把。
蘇錦樓是涼王親自調入軍中的,待涼王將這一消息傳揚出去,自可分享一半的功勞,且蘇錦樓有勇有謀能征敢戰,涼王得此良將如得百萬雄師,於太子殿下而言實在是大為不利。
為今之計,唯有行離間之法,使涼王自斷臂膀。
於是方世澤在涼王麵前不遺餘力的褒揚蘇錦樓,他直接忽略了當初周弘文極力舉薦蘇錦樓的事實,“蘇教頭是王爺您親自提拔上來的,就憑著這份知遇之恩他定然會為王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今正是用人之際,蘇教頭才智無雙又能謀善斷,正可解王爺的燃眉之急啊。”
“你是說讓蘇錦樓替代沈寧?”周文重仔細斟酌了一下,“可此子為官時日尚短,現在就讓他擔任平叛的主帥,是否太過草率?”
涼王一來擔憂蘇錦樓不足以勝任主帥一職,二來蘇錦樓為官時日太短,周文重不怎麽了解這個人,亦不知對方是否甘願效忠於他,說白了就是周文重不信任蘇錦樓。
方世澤最是擅長算計人心,他自然聽出周文重的話外之音,然而他看破卻不說破,隻避重就輕的說道,“蘇教頭僅率五千士兵就能擊退白荻萬人大軍足以證明他有主帥之才,況且,外界對蘇教頭一片讚揚,都說蘇教頭是大慶的戰神,百姓亦是對他讚不絕口,即便因為斬殺降將被個別書生冠以屠夫之名,百姓仍舊對他十分崇拜愛戴,真真是盡得天下民心啊。”
周文重麵上波瀾不驚,似乎對這些話並無觸動,然而,方世澤早已熟知周文重的性子,若是周文重麵露不快說明他不會將此話放在心上,而今卻是不動神色,明顯是打算深究此事了。
方世澤默默的添了一把火,“說起來,蘇教頭真是文武雙全之人啊,不僅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在科場上也是一往無前,就連王爺實行的稻田養魚之法都是蘇教頭率先提出來的呢!”隨即又以開玩笑的口吻裝作不經意的說道,“若是百姓們得知這個利國利民的法子出自於蘇教頭之手,定會更加崇拜尊敬他吧,說不定還會為蘇教頭修繕功德金身呢。”
方世澤喜笑顏開,雙手作揖深深一拜,“恭喜王爺得此福將。”
“福將?”周文重漫不經心的問道,“此話何解?”
“咦?王爺還不知道嗎?”方世澤驚疑不定,斟酌再三後迴道,“由於長青王叛亂,百姓對於藩王的評價很是不好,連帶著王爺您都被人議論。”
“哦?”周文重語氣輕忽卻又似乎有些危險,“別人如何議論的?”
方世澤臉上頗為懊惱,好像在後悔自己不該提這個話題,周文重見狀心中怒意更盛。
“舌頭被貓叼了去?有什麽話就說,何必吞吞吐吐的?”
方世澤小心翼翼的看了周文重一眼,“他們說……說藩王都是利欲熏心之輩,不願派兵抵抗外敵卻為了爭奪皇位而起內訌,蘇教頭好不容易平息了戰亂,藩王卻自家人打自家人,全然不顧百姓與將士的性命,實在是不堪為王。”
看著周文重越發深沉的臉色,方世澤趕忙補救般的說道,“不過現在好了,隻要派遣蘇教頭去平叛,以蘇教頭的聲望別人肯定不會再胡亂議論王爺了。”
“放肆!”周文重一拍桌子,大聲喝道,“本王乃大慶藩王,何須一個小小的教頭庇護?”
方世澤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趕忙請罪,“屬下口拙,還望王爺贖罪,自打沈大人重傷昏迷後我軍軍心不穩,節節敗退,再這樣下去不僅白白消耗兵力,還會被皇上降罪,此時派遣蘇教頭去平叛是最好的選擇,王爺,屬下句句衷心為主,還請王爺仔細考慮屬下的提議。”
涼王定定的看著方世澤,目光幽深,難辨其意,過了好一會兒,方世澤額頭冷汗直冒,就在他打算再鼓鼓勁的時候,周文重發話了。
“來人,蘇錦樓擊潰敵軍,守衛大慶疆土,屢建奇功,擢升其為定遠大將軍,即刻前往青州平叛。”
“另,加賞其父母宗族,念其出外征戰,與父母家人分隔兩地,本王體恤其身不易,故詔令其父母家人前來王府暫住,”周文重衝著府中書令抬了抬手,“下去擬昭吧。”
方世澤在一旁默默不語,沈寧重傷昏迷,蘇錦樓有名將之才,涼王必會啟用此人,故而他的舉薦不過是順水推舟,主要目的在於利用涼王的疑心在其心裏埋下一顆種子,隻待日後這顆懷疑的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自然可以徹底離間涼王與蘇錦樓的關係。
不曾想,涼王竟然會把蘇錦樓的家人接到王府,這一招明麵嘉獎暗地威脅的手段並不高明,但絕對有效。
不管蘇錦樓是否真心效忠涼王,礙於家人的安危都得為涼王征戰,且不能明言表示不滿,畢竟蘇錦樓的家人僅是平民百姓,以白身入住涼王府,這是無上的榮譽,蘇錦樓隻能拜謝感恩於涼王的仁慈。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經此一事,蘇錦樓必定會與涼王離心離德,也算是達到了離間的初衷。
方世澤與涼王均達到了目的,而在迴程中途接到調令的蘇錦樓麵沉如鐵,他直勾勾的看著眼前的傳令官,全身上下溢滿了殺氣,身下的戰馬似乎感覺到這股氣息,頗為焦躁的跺了跺馬蹄。
傳令官駭得兩股戰戰,好不容易克製著心中的恐懼,“蘇將軍,王爺體恤您的辛苦這才特意將您的家人接到王府,等您平息叛亂後就能與家人團聚了。”
蘇錦樓深吸一口氣,握住韁繩的雙手越收越緊,“屬下多謝王爺體恤,王爺恩情屬下必定銘記於心,永生不忘。”
體恤?恐怕是威脅吧……
涼王肯定已經派人去蘇家了,若是他有異動,難保家人不會有性命之憂,他不敢拿家人的性命作賭,至少在親眼見到家人平安無事之前他不會有一絲妄動。
現在還不是翻臉的時候,蘇錦樓,你得忍!
蘇錦樓辭別胡瑉直奔青州,胡瑉作為先鋒軍主將需要迴涼州城把白荻降兵交給朝廷,且此戰的人員傷亡以及戰況的個中細節都需詳細的上報。
迴到涼州城後自然少不了要和方世澤碰麵,胡瑉心中發虛,他不僅沒有殺了蘇錦樓還為其造勢,雖說他是出於惜才之心,但他的做法確實是背叛了太子殿下。
正當他主動請罪之時,隻聽方世澤冷不丁的來了一句,“你做的很好!”
胡瑉茫然,“啊???”
方世澤滿腹欣慰,用十分欣賞的眼光看著胡瑉,“若不是你為蘇錦樓造勢讓他贏得天下民心,想來涼王也不會心生戒備,以蘇錦樓的家人相挾了,若是此次蘇錦樓成功平息叛亂,我們再給他蓋一頂功高蓋主的高帽,涼王必定不會容他,到時候蘇錦樓與涼王兩敗俱傷,我們便可坐收漁翁之利!”
方世澤讚賞道,“捧殺離間之計,你用的甚妙!”
好心辦壞事的胡瑉,“……”蘇將軍,我老胡有愧於你啊!
“終於可以迴家了!”
蘇錦樓騎著戰馬歸心似箭,盡管離家不到一年之久, 但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家人, 如今終於擊潰敵軍班師迴朝,蘇錦樓恨不得背上插上一對羽翼,立馬飛到家人身邊與他們團聚。
身旁的胡瑉亦是發出一聲感慨, “是啊,終於可以迴家了。”僅僅幾個月的時間, 卻是恍如隔世, 明明是個死局, 他們卻能死裏逃脫,過往種種譬如昨日死, 直到這一刻, 胡瑉才有一種塵埃落定的心安。
蘇錦樓跟在胡瑉身旁, 與來時似乎沒什麽不同,然而不論是胡瑉還是周圍將士無不用敬佩感激的目光看著他, 有誰能夠想到這個平平無奇的男人, 一旦入了戰場便會立馬化身一尊殺神,駭得敵軍潰不成軍呢?
蘇錦樓快被周圍的崇拜眼神給戳穿了, 這讓他倍感無奈, 來時受盡冷眼對待, 迴去時仍要備受各種矚目,雖說眼神裏表達的內容不一樣,可同樣是被別人盯著瞧,他心裏總會不自在。
也不知那位難搞的泰山大人是否已經得知他斬殺降將一事,會不會也將他視為屠夫,文珺若是聽到他在戰場上的兇殘表現也不知會不會產生害怕的情緒,還有小蘇環,這孩子習的是孔孟之道,是否會認為他這個當父親的手段過於殘忍。
戰場上的消息傳的比蘇錦樓想象中的還要快,當初顧飛帶領部下退居薈城,在與薈城守軍的交談中多次提及蘇錦樓的功績,後來胡瑉整合兵力攻入懷餘,帶領原先的部下以及薈城守軍追到羅山,親眼見證蘇錦樓須臾間斬落敵軍主帥的英勇身姿,加之胡瑉為了保住蘇錦樓的仕途,不遺餘力地為其造勢,故而蘇錦樓還未迴到涼州城,他在戰場上屢建奇功所向披靡的事跡就傳遍了整個大慶。
此時,正值藩王作亂國內打的最是激烈的時候,百姓聽聞有這麽一個為了國家大義棄筆從戎,且在戰場上誘敵合變,出奇無窮,領著區區五千兵卒就將白荻上萬大軍擊退的人時,頓時對其表達了無限的敬意。
以少勝多,文人出身,出入敵軍如入無人之境,這些消息不斷從邊關傳來,尤其是對比著國內盡是添亂扯後腿的藩王,蘇錦樓一心為民,拚死抵禦外敵保衛大慶百姓的做法更顯得難能可貴,戰神之名隨之傳開。
據說白荻殺光了函裕關與雍城的守軍,還屠盡了雍城的百姓,若是沒有蘇錦樓帶領將士把敵軍擊敗,一旦被白荻攻入大慶腹地,大慶的百姓還有活路嗎?
“殺降將?這有什麽大不了的?”一個魁梧大漢見有三兩個酸腐書生竟在聲討戰神大人,立馬出言反對,“戰神大人殺的是該殺之人,難道僅僅因為白荻主帥棄械投降就能掩蓋他濫殺無辜的罪行嗎?”
一書生見周圍人都對他們怒目而視,心中羞惱,口不擇言道,“什麽戰神?我看是屠夫差不多,蘇錦樓斬殺降將有違基本道義,據說這屠夫還是舉人之身,依我之見就應該剝奪他的功名小懲大戒。”
這人說完後洋洋得意,正打算拉著身邊的同窗一起聲討蘇錦樓,不曾想原先與他私交甚篤的同窗都後退了好幾步,與他離得頗遠,且麵上均是一副避之不及的樣子。
“你們怎麽了?”這書生疑惑不解,“怎麽都……”
未等他說完,肩胛處猛然被重物敲擊,疼的他當場大叫出聲,“是誰打我?”
先前為蘇錦樓辯白的魁梧大漢手拿長棍虎目圓睜,“你這個忘恩負義的卑鄙小人,沒有戰神大人的拚死守護,你焉能還留有性命在此地大放厥詞,今天我胡漢三就好好教教你做人的道理!”
說完話後劈頭蓋臉的一頓猛敲,旁觀的百姓均紛紛叫好,不少人還上前踹了那書生兩腳,等巡邏衙役趕來製止這場糾紛時那書生已經腫成了一個豬頭。
“大人,你可得為小民做主啊,這個無知莽漢竟然敢打我,我可是要讀書考科舉的,若是傷了我的臉或者手臂,我還怎麽當官啊。”
衙役從周圍人的口中已經了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那魁梧大漢放下了手中的棍子,不吭一聲滿臉倔強,本以為衙役會把自己鎖拿進入官家府牢,不曾想那衙役隻是輕描淡寫的在口頭上訓斥了兩句就讓他離去。
這大汗明顯呆楞了一下,一旁的豬頭書生氣急敗壞道,“大人,你們為何不把這人鎖拿下獄?他當街行兇,將我打成重傷,不治罪於他天理難容!”
“天理難容?”那衙役鄙夷不屑的瞧了酸腐書生一眼,“像你這種狼心狗肺不懂感恩的宵小之徒還知道天理難容這四個字?蘇大人在前線浴血奮戰,不顧個人生死,為的便是護衛我大慶百姓的性命,你身為大慶子民,亦是受蘇大人庇護的一員,卻在此地中傷於他,你的良心何在?難不成被狗叼了去?”
那書生不曾想到衙役不僅不為他做主,還包庇逞兇之人,他尖聲大叫,“好啊!你們都等著,等我金榜題名之際我定要……”
未等書生說完話,衙役舉起蒲扇大的巴掌啪的一聲唿在書生的臉上。
書生被這股力道扇得身形不穩,左臉上眼見著起了紅印,“豎子爾敢!”
“啪!”衙役朝那書生的右臉上又扇了一巴掌,“此人當眾中傷保家衛國的蘇大人,本官懷疑此人是白荻遣派的奸細,來人!給我將他捉拿下獄。”
不等書生喊冤,其餘衙役立馬將其堵住嘴巴拖了下去,周圍人見了紛紛對下令的衙役投以讚賞的目光。
那衙役挺直了腰板,心中升起一股衝天的豪情,此後更加不遺餘力的尋找“白荻奸細”了。
抵禦外敵一役,成就了蘇錦樓戰神威名,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在外敵入侵之際,那些原本該討伐外敵鎮守疆土的藩王個個窮兵黷武,忙著爭權奪利,唯有蘇錦樓這個文人,投身軍旅帶領眾將士把敵人趕出了大慶。
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大慶百姓的眼裏,蘇錦樓就是大慶的守護神,有他在,大慶得保,百姓得安。
大慶百姓甚至有不少官員都在為蘇錦樓說話,這讓身在涼州心在汴京的方世澤尤為憂心,愁的他頭發都掉了一大把。
蘇錦樓是涼王親自調入軍中的,待涼王將這一消息傳揚出去,自可分享一半的功勞,且蘇錦樓有勇有謀能征敢戰,涼王得此良將如得百萬雄師,於太子殿下而言實在是大為不利。
為今之計,唯有行離間之法,使涼王自斷臂膀。
於是方世澤在涼王麵前不遺餘力的褒揚蘇錦樓,他直接忽略了當初周弘文極力舉薦蘇錦樓的事實,“蘇教頭是王爺您親自提拔上來的,就憑著這份知遇之恩他定然會為王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如今正是用人之際,蘇教頭才智無雙又能謀善斷,正可解王爺的燃眉之急啊。”
“你是說讓蘇錦樓替代沈寧?”周文重仔細斟酌了一下,“可此子為官時日尚短,現在就讓他擔任平叛的主帥,是否太過草率?”
涼王一來擔憂蘇錦樓不足以勝任主帥一職,二來蘇錦樓為官時日太短,周文重不怎麽了解這個人,亦不知對方是否甘願效忠於他,說白了就是周文重不信任蘇錦樓。
方世澤最是擅長算計人心,他自然聽出周文重的話外之音,然而他看破卻不說破,隻避重就輕的說道,“蘇教頭僅率五千士兵就能擊退白荻萬人大軍足以證明他有主帥之才,況且,外界對蘇教頭一片讚揚,都說蘇教頭是大慶的戰神,百姓亦是對他讚不絕口,即便因為斬殺降將被個別書生冠以屠夫之名,百姓仍舊對他十分崇拜愛戴,真真是盡得天下民心啊。”
周文重麵上波瀾不驚,似乎對這些話並無觸動,然而,方世澤早已熟知周文重的性子,若是周文重麵露不快說明他不會將此話放在心上,而今卻是不動神色,明顯是打算深究此事了。
方世澤默默的添了一把火,“說起來,蘇教頭真是文武雙全之人啊,不僅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在科場上也是一往無前,就連王爺實行的稻田養魚之法都是蘇教頭率先提出來的呢!”隨即又以開玩笑的口吻裝作不經意的說道,“若是百姓們得知這個利國利民的法子出自於蘇教頭之手,定會更加崇拜尊敬他吧,說不定還會為蘇教頭修繕功德金身呢。”
方世澤喜笑顏開,雙手作揖深深一拜,“恭喜王爺得此福將。”
“福將?”周文重漫不經心的問道,“此話何解?”
“咦?王爺還不知道嗎?”方世澤驚疑不定,斟酌再三後迴道,“由於長青王叛亂,百姓對於藩王的評價很是不好,連帶著王爺您都被人議論。”
“哦?”周文重語氣輕忽卻又似乎有些危險,“別人如何議論的?”
方世澤臉上頗為懊惱,好像在後悔自己不該提這個話題,周文重見狀心中怒意更盛。
“舌頭被貓叼了去?有什麽話就說,何必吞吞吐吐的?”
方世澤小心翼翼的看了周文重一眼,“他們說……說藩王都是利欲熏心之輩,不願派兵抵抗外敵卻為了爭奪皇位而起內訌,蘇教頭好不容易平息了戰亂,藩王卻自家人打自家人,全然不顧百姓與將士的性命,實在是不堪為王。”
看著周文重越發深沉的臉色,方世澤趕忙補救般的說道,“不過現在好了,隻要派遣蘇教頭去平叛,以蘇教頭的聲望別人肯定不會再胡亂議論王爺了。”
“放肆!”周文重一拍桌子,大聲喝道,“本王乃大慶藩王,何須一個小小的教頭庇護?”
方世澤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趕忙請罪,“屬下口拙,還望王爺贖罪,自打沈大人重傷昏迷後我軍軍心不穩,節節敗退,再這樣下去不僅白白消耗兵力,還會被皇上降罪,此時派遣蘇教頭去平叛是最好的選擇,王爺,屬下句句衷心為主,還請王爺仔細考慮屬下的提議。”
涼王定定的看著方世澤,目光幽深,難辨其意,過了好一會兒,方世澤額頭冷汗直冒,就在他打算再鼓鼓勁的時候,周文重發話了。
“來人,蘇錦樓擊潰敵軍,守衛大慶疆土,屢建奇功,擢升其為定遠大將軍,即刻前往青州平叛。”
“另,加賞其父母宗族,念其出外征戰,與父母家人分隔兩地,本王體恤其身不易,故詔令其父母家人前來王府暫住,”周文重衝著府中書令抬了抬手,“下去擬昭吧。”
方世澤在一旁默默不語,沈寧重傷昏迷,蘇錦樓有名將之才,涼王必會啟用此人,故而他的舉薦不過是順水推舟,主要目的在於利用涼王的疑心在其心裏埋下一顆種子,隻待日後這顆懷疑的種子成長為參天大樹,自然可以徹底離間涼王與蘇錦樓的關係。
不曾想,涼王竟然會把蘇錦樓的家人接到王府,這一招明麵嘉獎暗地威脅的手段並不高明,但絕對有效。
不管蘇錦樓是否真心效忠涼王,礙於家人的安危都得為涼王征戰,且不能明言表示不滿,畢竟蘇錦樓的家人僅是平民百姓,以白身入住涼王府,這是無上的榮譽,蘇錦樓隻能拜謝感恩於涼王的仁慈。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經此一事,蘇錦樓必定會與涼王離心離德,也算是達到了離間的初衷。
方世澤與涼王均達到了目的,而在迴程中途接到調令的蘇錦樓麵沉如鐵,他直勾勾的看著眼前的傳令官,全身上下溢滿了殺氣,身下的戰馬似乎感覺到這股氣息,頗為焦躁的跺了跺馬蹄。
傳令官駭得兩股戰戰,好不容易克製著心中的恐懼,“蘇將軍,王爺體恤您的辛苦這才特意將您的家人接到王府,等您平息叛亂後就能與家人團聚了。”
蘇錦樓深吸一口氣,握住韁繩的雙手越收越緊,“屬下多謝王爺體恤,王爺恩情屬下必定銘記於心,永生不忘。”
體恤?恐怕是威脅吧……
涼王肯定已經派人去蘇家了,若是他有異動,難保家人不會有性命之憂,他不敢拿家人的性命作賭,至少在親眼見到家人平安無事之前他不會有一絲妄動。
現在還不是翻臉的時候,蘇錦樓,你得忍!
蘇錦樓辭別胡瑉直奔青州,胡瑉作為先鋒軍主將需要迴涼州城把白荻降兵交給朝廷,且此戰的人員傷亡以及戰況的個中細節都需詳細的上報。
迴到涼州城後自然少不了要和方世澤碰麵,胡瑉心中發虛,他不僅沒有殺了蘇錦樓還為其造勢,雖說他是出於惜才之心,但他的做法確實是背叛了太子殿下。
正當他主動請罪之時,隻聽方世澤冷不丁的來了一句,“你做的很好!”
胡瑉茫然,“啊???”
方世澤滿腹欣慰,用十分欣賞的眼光看著胡瑉,“若不是你為蘇錦樓造勢讓他贏得天下民心,想來涼王也不會心生戒備,以蘇錦樓的家人相挾了,若是此次蘇錦樓成功平息叛亂,我們再給他蓋一頂功高蓋主的高帽,涼王必定不會容他,到時候蘇錦樓與涼王兩敗俱傷,我們便可坐收漁翁之利!”
方世澤讚賞道,“捧殺離間之計,你用的甚妙!”
好心辦壞事的胡瑉,“……”蘇將軍,我老胡有愧於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