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世澤剛準備宣布比試開始, 就聞聽下人來報說有一位公子登門造訪。
方世澤不以為然, 如今他忙著舉辦宴會,又打算借著比試的機會物色可用之才, 哪有空閑接待一個未曾投遞拜帖的什麽公子。
他剛要擺手讓下人迴拒門外之人,誰知下人遞上來一枚印鑒,方世澤打眼一瞧,心下大驚,連忙起身主動去迎。
他邊走邊道, “貴客臨門, 待我前去相迎,還請諸位多多見諒。”
話音剛落,人已出園, 大家見方世澤步履匆匆, 心下都對來人的身份頗為好奇, 什麽人能讓堂堂三品大員變了臉色,生怕有所怠慢,一刻都不敢耽擱而主動前去迎接?
是某個名人雅士?亦或是當朝要員?
眾人各自思量,小聲議論, 目光皆有意無意的投向園門處。
等了近半盞茶的時間, 隻見一位豐神俊秀, 長身玉立,二十出頭的年輕男子在方世澤的陪伴下走進了園子裏。
在座的各位, 學子之中無一人認識此人, 但見連三品大員方世澤都在男子麵前極盡恭敬之姿, 就已料到此男子的身份必是十分貴重。
上首人員中的名士大儒以及臨平官員,大部分人也都未見過此人,唯有個別幾人見到此男子時臉上均露出吃驚之色,似是對來人頗為意外,其中,臨平知府朱廣趕忙起身小跑主動迎了上來。
他一臉誠惶誠恐,口稱,“不知公子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眾人一聽此言皆竊竊私語,公子?哪家的公子能讓督學大人和知府大人如此低聲下氣?
那男子嘴角掛著玩味的笑意,漫不經心的說道,“不是有方大人迎接嘛,也不算失禮。”說完再不看朱廣一眼就徑直往前走去。
男子這話表麵似乎是說並不怪罪朱廣,實則是指未曾把朱廣放在眼裏,唯有三品大員方世澤才配出去迎他,朱廣身份太低連迎接的資格都沒有。
說話傲氣,姿態傲慢,一看就是個不好相與之人。
然而,這個男子在見到上首正在品酒的王永風之時,眼中掠過一絲異色,顯然他是知道王永風身份的。
男子的腳步停頓了一下,後又拐了個彎直接對著王永風行了一禮,“弘文拜見先生,自去年一別,至今未曾見到先生,不知先生身體可還健朗?”
此時的男子周身全無一絲先前的傲慢之氣,反倒與一個普通的學子無異,這足以看出其對王永風的敬重,至少表麵看起來是恭敬有禮的。
王永風嘴角掛著笑容,眼神和善,客氣十足,“有勞二公子記掛,托公子的福,老夫身體還算可以,今日見到公子,似是比之以往更加俊秀非凡了。”
“先生客氣了,”周弘文主動釋放善意,“先生直接喚我弘文便是,今天晚輩剛剛趕到臨平,聞聽督學大人在此舉行宴會,興致所至,冒昧前來,實在是失禮了,不知可有打擾先生的雅興?”
王永風嘴角弧度未變,眼中溢滿了笑意,但話音卻仍舊顯得客氣疏離,“二公子客氣了,二公子乃涼王殿下親子,老夫怎可僭越直唿姓名?說來也巧,剛才在場的眾位學子正要比試詩文,不知二公子可有興趣參加?”
王永風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皆知此男子背景為何,原來此人正是涼王第二子周弘文。
蘇錦樓挑了挑眉,心中即驚且惑,涼王相當於涼州境的土皇帝,這二公子周弘文是涼王親子,且又是嫡出子,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上頭有一個哥哥,亦是嫡出子,且被涼王請為世子,然,皇帝以防藩王權利過大造成朝局動蕩,下令讓所有藩王嫡長子替父盡孝,在涼王為嫡長子請封世子的第二天,世子便要趕往汴京,名為盡孝實則不過一個質子。
誰人都曉得皇帝待涼王太過薄涼,即使祖輩隔代親,有著其他幾個藩王的世子在,怎麽也輪不到涼王之子被皇帝另眼看待,上行下效,又是在汴京那樣繁華似錦的地方,可想而知涼王世子的生活必不會太過鬆快。
而這位二公子就不一樣了,他在涼州長大,這麽長時間足以建立自己的勢力,占著年齡與嫡出身份的優勢,涼王府內其他庶子根本沒法與之相比,據說涼王對其甚是看重,而那個倒黴世子未與涼王日日相處,情分比不上周弘文與涼王來的親近,也不知等替父盡孝的世子迴來後還能不能保得住世子之位。
不過,這些都無所謂了,蘇錦樓看過那本瑪麗蘇小說後,心知以後的天下既沒那個倒黴世子的份,也與這位傲慢的二公子無關,他倆甚至連出場的機會都沒有。
估計要不就是兩人爭奪世子之位兩敗俱傷全都嗝屁,要不就是在涼王打天下的中途夭折,反正以後的太子不是這個什麽弘文。
蘇錦樓正尋思著這個少公子因何而紆尊降貴前來臨平,隻聽身旁的曹霖酸溜溜的小聲嘀咕,“不就是仗著涼王殿下親子的身份耍威風嘛,有何可傲氣的。”
蘇錦樓瞥了一眼曹霖,酸死人了!他在古代第一次見到像曹霖這樣小肚雞腸的男人,人家有個當藩王的爹,從小錦衣玉食,奴仆成群,傲慢些也是正常嘛,若是你曹霖有這樣一個爹,想來估計都能鼻孔朝天的走路了。
另外,你曹霖若是當真不攀附權貴,傲骨錚錚,有本事你別這麽小聲嘀咕啊,和蚊子哼哼似的,要不是自己耳神好使,還真聽不見那句酸言酸語。
眾人得知周弘文身份後心思各異,有惶恐不安的,有起了心思的,有酸澀妒忌的,但不論心裏如何想,表麵上至少都對周弘文的到來表示歡迎。
而那些個官員,尤其是第一次見到周弘文的官員心中非常激動,誰都想搭上周弘文的路子攀上高枝升官發財,所以,當周弘文謙虛的表示“擔心其他學子礙於自己的身份主動相讓,故而不參加詩詞比試”時,不少人都爭搶著恭維。
其中府學署官魯士才拔得頭籌,“下官久聞少公子有驚世才華,出口成詩,您一出手必是獨占鼇頭,無人能出左右,哪裏需要別人相讓,公子不必謙虛,隻需盡情盡興作詩寫詞便可,下官也好洗耳恭聽您的大作。”
周弘文深吸一口氣,壓抑住差人把這個不知所謂的什麽官拖出去的欲望,要是在涼州,他早就一鞭子抽過去了,可現在……他看了看一旁端坐著的王永風,默默平息了心中的暴戾之意。
王永風似是因為魯士才之言對周弘文抱有更大的期待,“二公子,正如魯大人所言,此次比試無需顧忌太多,隻是普通的交流切磋,不妨就一展才學,如何?”
周弘文嘴角微抽,臉上的微笑有一瞬間的扭曲,“既然如此,晚輩就卻之不恭了,”又對魯士才和顏悅色的說道,“這位魯大人,我與你一見如故,此次宴會過後你去方大人府中一趟,我也好與你秉燭暢談一番。”
魯士才聞言大喜過望,滿臉激動,臉色通紅,連連應道,“是!是!承蒙公子厚愛,下官不勝榮幸。”
不少官員都對魯士才投以羨慕與嫉妒的目光,這個老小子,真不要臉,拍個馬屁竟能得到二公子的青睞,以後必是青雲直上吧!唉,怪隻怪自己下手太遲,沒有抓住機會。
人群裏唯有兩人十分同情魯士才,方世澤見魯士才還在那邊傻樂,對一旁人的奉承巴結之言全盤接受,不禁搖了搖頭。
方世澤在涼王府裏藏有眼線,自然知道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消息,涼王二子周弘文天生不善詩書,十分厭學,從小到大至少打傷弄殘了四五個夫子,後來涼王見其喜愛舞刀弄槍,便也由著其荒廢詩書一道,轉而學習武學。
所以說,二公子此人才情與其名相反,天性暴虐,跋扈非常,若不是涼王愛重,每次為他擦去禍事首尾,二公子的名聲早就黑透了。
如今也就涼王身邊的個別親信知道二公子的真實性格,外人隻知其不易相處,性子傲慢,這一點是大家公子的通病,並未覺得奇怪,加之二公子形貌俊朗,氣宇軒昂,外表很能糊弄人,不少不明真相的外人都誇讚其有乃父之風。
而剛才二公子所言不過是不想參與吟詩作詞的推脫之言,可魯士才偏偏當了真,還大肆褒獎,讓二公子下不得台來,若是所作之詩沒能奪得頭籌,就相當於在眾人麵前丟人現眼了,魯士才這一次拍馬屁拍到了馬腿子上,不知大禍臨頭,反而在那邊沾沾自喜瞎樂嗬,真是愚蠢至極。
除了方世澤,另一個洞察真相的正是推波助瀾的王永風,若是仔細觀察便可看出,當周弘文硬著頭皮應下比試之時,王永風眼中一閃而過的戲謔以及比之先前更顯真實的笑容。
王永風礙於身份不便與周弘文撕破臉,打狗還得看主人,涼王對此子及其看重,他看在涼王的麵上也不好直言拒絕此子的示好與招攬,但他並不介意將計就計戲耍此子一番,給對方找些事做,省的閑的發慌來和自己套交情。
詩會在方世澤的主持下舉行,眾學子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有這麽多名聲斐然的名士大儒在場,又有才名在外文采飛揚的二公子一同比試作詩,他們必定得全力以赴,博得這些大人物的另眼相看。
即使不能被名儒收為弟子,也要入得二公子的青眼,說不定二公子看上自己的才學,引為知己,結為至交好友,若是能讓其在涼王殿下麵前美言幾句,那豈不是前程無憂,一步登天。
越想越美,眾學子苦思冥想,斟酌過後終於得出詩詞大作。
此刻,方世澤左右為難,若是二公子作不出詩詞或是胡亂瞎寫,在眾人麵前丟了臉,以二公子瑕疵必報的性子必會遷怒於他。
若是自己偷偷換掉二公子的詩作,那豈不是不打自招表示自己知道二公子學問有限,比不過別人,他知道了二公子的醜事,二公子必會對他心生不滿,甚至惱羞成怒狠狠鞭笞他一頓,唉,這可如何是好。
正當方世澤苦惱之際,學子們已然寫好了詩作,下人將詩作收了上來,令方世澤感到詫異的是,原以為亂寫一氣或是無從下筆的周弘文竟然也交了詩作。
方世澤為表恭敬,首先品鑒的就是周弘文所寫的詩,等看到所書內容時,方世澤怎麽看怎麽覺得這首詩有些熟悉。
這個,莫不是去年涼王寫的詩?那時府中不少謀士親信都在場,二公子竟然明目張膽借用涼王的詩作?果然是目無尊長之輩。
方世澤心中鄙夷,表麵卻裝作不知此詩原作是誰,臉上做足了驚歎之色,連連叫道,“妙!妙!妙!公子才情之高實在令下官佩服!”
周弘文連連謙虛,他早就料到方世澤不會拆他的台,不管這方督學是真忘記還是在裝傻,反正隻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就行,想來以方督學的性子,諒他也不敢當眾打自己的臉。
不過一個小小的督學,還能越的過本公子?
方世澤和周弘文唱完雙簧,又將這些詩作傳至各位名士大儒手中,評出前三名,周弘文的詩赫然在列,隻不過並未拔得頭籌,這讓周弘文心下十分惱火。
再一看頭名者姓什名誰,陶真?不過一個小小的秀才,竟然越過父王的詩作,真是……可恨至極!
方世澤不以為然, 如今他忙著舉辦宴會,又打算借著比試的機會物色可用之才, 哪有空閑接待一個未曾投遞拜帖的什麽公子。
他剛要擺手讓下人迴拒門外之人,誰知下人遞上來一枚印鑒,方世澤打眼一瞧,心下大驚,連忙起身主動去迎。
他邊走邊道, “貴客臨門, 待我前去相迎,還請諸位多多見諒。”
話音剛落,人已出園, 大家見方世澤步履匆匆, 心下都對來人的身份頗為好奇, 什麽人能讓堂堂三品大員變了臉色,生怕有所怠慢,一刻都不敢耽擱而主動前去迎接?
是某個名人雅士?亦或是當朝要員?
眾人各自思量,小聲議論, 目光皆有意無意的投向園門處。
等了近半盞茶的時間, 隻見一位豐神俊秀, 長身玉立,二十出頭的年輕男子在方世澤的陪伴下走進了園子裏。
在座的各位, 學子之中無一人認識此人, 但見連三品大員方世澤都在男子麵前極盡恭敬之姿, 就已料到此男子的身份必是十分貴重。
上首人員中的名士大儒以及臨平官員,大部分人也都未見過此人,唯有個別幾人見到此男子時臉上均露出吃驚之色,似是對來人頗為意外,其中,臨平知府朱廣趕忙起身小跑主動迎了上來。
他一臉誠惶誠恐,口稱,“不知公子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眾人一聽此言皆竊竊私語,公子?哪家的公子能讓督學大人和知府大人如此低聲下氣?
那男子嘴角掛著玩味的笑意,漫不經心的說道,“不是有方大人迎接嘛,也不算失禮。”說完再不看朱廣一眼就徑直往前走去。
男子這話表麵似乎是說並不怪罪朱廣,實則是指未曾把朱廣放在眼裏,唯有三品大員方世澤才配出去迎他,朱廣身份太低連迎接的資格都沒有。
說話傲氣,姿態傲慢,一看就是個不好相與之人。
然而,這個男子在見到上首正在品酒的王永風之時,眼中掠過一絲異色,顯然他是知道王永風身份的。
男子的腳步停頓了一下,後又拐了個彎直接對著王永風行了一禮,“弘文拜見先生,自去年一別,至今未曾見到先生,不知先生身體可還健朗?”
此時的男子周身全無一絲先前的傲慢之氣,反倒與一個普通的學子無異,這足以看出其對王永風的敬重,至少表麵看起來是恭敬有禮的。
王永風嘴角掛著笑容,眼神和善,客氣十足,“有勞二公子記掛,托公子的福,老夫身體還算可以,今日見到公子,似是比之以往更加俊秀非凡了。”
“先生客氣了,”周弘文主動釋放善意,“先生直接喚我弘文便是,今天晚輩剛剛趕到臨平,聞聽督學大人在此舉行宴會,興致所至,冒昧前來,實在是失禮了,不知可有打擾先生的雅興?”
王永風嘴角弧度未變,眼中溢滿了笑意,但話音卻仍舊顯得客氣疏離,“二公子客氣了,二公子乃涼王殿下親子,老夫怎可僭越直唿姓名?說來也巧,剛才在場的眾位學子正要比試詩文,不知二公子可有興趣參加?”
王永風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皆知此男子背景為何,原來此人正是涼王第二子周弘文。
蘇錦樓挑了挑眉,心中即驚且惑,涼王相當於涼州境的土皇帝,這二公子周弘文是涼王親子,且又是嫡出子,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上頭有一個哥哥,亦是嫡出子,且被涼王請為世子,然,皇帝以防藩王權利過大造成朝局動蕩,下令讓所有藩王嫡長子替父盡孝,在涼王為嫡長子請封世子的第二天,世子便要趕往汴京,名為盡孝實則不過一個質子。
誰人都曉得皇帝待涼王太過薄涼,即使祖輩隔代親,有著其他幾個藩王的世子在,怎麽也輪不到涼王之子被皇帝另眼看待,上行下效,又是在汴京那樣繁華似錦的地方,可想而知涼王世子的生活必不會太過鬆快。
而這位二公子就不一樣了,他在涼州長大,這麽長時間足以建立自己的勢力,占著年齡與嫡出身份的優勢,涼王府內其他庶子根本沒法與之相比,據說涼王對其甚是看重,而那個倒黴世子未與涼王日日相處,情分比不上周弘文與涼王來的親近,也不知等替父盡孝的世子迴來後還能不能保得住世子之位。
不過,這些都無所謂了,蘇錦樓看過那本瑪麗蘇小說後,心知以後的天下既沒那個倒黴世子的份,也與這位傲慢的二公子無關,他倆甚至連出場的機會都沒有。
估計要不就是兩人爭奪世子之位兩敗俱傷全都嗝屁,要不就是在涼王打天下的中途夭折,反正以後的太子不是這個什麽弘文。
蘇錦樓正尋思著這個少公子因何而紆尊降貴前來臨平,隻聽身旁的曹霖酸溜溜的小聲嘀咕,“不就是仗著涼王殿下親子的身份耍威風嘛,有何可傲氣的。”
蘇錦樓瞥了一眼曹霖,酸死人了!他在古代第一次見到像曹霖這樣小肚雞腸的男人,人家有個當藩王的爹,從小錦衣玉食,奴仆成群,傲慢些也是正常嘛,若是你曹霖有這樣一個爹,想來估計都能鼻孔朝天的走路了。
另外,你曹霖若是當真不攀附權貴,傲骨錚錚,有本事你別這麽小聲嘀咕啊,和蚊子哼哼似的,要不是自己耳神好使,還真聽不見那句酸言酸語。
眾人得知周弘文身份後心思各異,有惶恐不安的,有起了心思的,有酸澀妒忌的,但不論心裏如何想,表麵上至少都對周弘文的到來表示歡迎。
而那些個官員,尤其是第一次見到周弘文的官員心中非常激動,誰都想搭上周弘文的路子攀上高枝升官發財,所以,當周弘文謙虛的表示“擔心其他學子礙於自己的身份主動相讓,故而不參加詩詞比試”時,不少人都爭搶著恭維。
其中府學署官魯士才拔得頭籌,“下官久聞少公子有驚世才華,出口成詩,您一出手必是獨占鼇頭,無人能出左右,哪裏需要別人相讓,公子不必謙虛,隻需盡情盡興作詩寫詞便可,下官也好洗耳恭聽您的大作。”
周弘文深吸一口氣,壓抑住差人把這個不知所謂的什麽官拖出去的欲望,要是在涼州,他早就一鞭子抽過去了,可現在……他看了看一旁端坐著的王永風,默默平息了心中的暴戾之意。
王永風似是因為魯士才之言對周弘文抱有更大的期待,“二公子,正如魯大人所言,此次比試無需顧忌太多,隻是普通的交流切磋,不妨就一展才學,如何?”
周弘文嘴角微抽,臉上的微笑有一瞬間的扭曲,“既然如此,晚輩就卻之不恭了,”又對魯士才和顏悅色的說道,“這位魯大人,我與你一見如故,此次宴會過後你去方大人府中一趟,我也好與你秉燭暢談一番。”
魯士才聞言大喜過望,滿臉激動,臉色通紅,連連應道,“是!是!承蒙公子厚愛,下官不勝榮幸。”
不少官員都對魯士才投以羨慕與嫉妒的目光,這個老小子,真不要臉,拍個馬屁竟能得到二公子的青睞,以後必是青雲直上吧!唉,怪隻怪自己下手太遲,沒有抓住機會。
人群裏唯有兩人十分同情魯士才,方世澤見魯士才還在那邊傻樂,對一旁人的奉承巴結之言全盤接受,不禁搖了搖頭。
方世澤在涼王府裏藏有眼線,自然知道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消息,涼王二子周弘文天生不善詩書,十分厭學,從小到大至少打傷弄殘了四五個夫子,後來涼王見其喜愛舞刀弄槍,便也由著其荒廢詩書一道,轉而學習武學。
所以說,二公子此人才情與其名相反,天性暴虐,跋扈非常,若不是涼王愛重,每次為他擦去禍事首尾,二公子的名聲早就黑透了。
如今也就涼王身邊的個別親信知道二公子的真實性格,外人隻知其不易相處,性子傲慢,這一點是大家公子的通病,並未覺得奇怪,加之二公子形貌俊朗,氣宇軒昂,外表很能糊弄人,不少不明真相的外人都誇讚其有乃父之風。
而剛才二公子所言不過是不想參與吟詩作詞的推脫之言,可魯士才偏偏當了真,還大肆褒獎,讓二公子下不得台來,若是所作之詩沒能奪得頭籌,就相當於在眾人麵前丟人現眼了,魯士才這一次拍馬屁拍到了馬腿子上,不知大禍臨頭,反而在那邊沾沾自喜瞎樂嗬,真是愚蠢至極。
除了方世澤,另一個洞察真相的正是推波助瀾的王永風,若是仔細觀察便可看出,當周弘文硬著頭皮應下比試之時,王永風眼中一閃而過的戲謔以及比之先前更顯真實的笑容。
王永風礙於身份不便與周弘文撕破臉,打狗還得看主人,涼王對此子及其看重,他看在涼王的麵上也不好直言拒絕此子的示好與招攬,但他並不介意將計就計戲耍此子一番,給對方找些事做,省的閑的發慌來和自己套交情。
詩會在方世澤的主持下舉行,眾學子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有這麽多名聲斐然的名士大儒在場,又有才名在外文采飛揚的二公子一同比試作詩,他們必定得全力以赴,博得這些大人物的另眼相看。
即使不能被名儒收為弟子,也要入得二公子的青眼,說不定二公子看上自己的才學,引為知己,結為至交好友,若是能讓其在涼王殿下麵前美言幾句,那豈不是前程無憂,一步登天。
越想越美,眾學子苦思冥想,斟酌過後終於得出詩詞大作。
此刻,方世澤左右為難,若是二公子作不出詩詞或是胡亂瞎寫,在眾人麵前丟了臉,以二公子瑕疵必報的性子必會遷怒於他。
若是自己偷偷換掉二公子的詩作,那豈不是不打自招表示自己知道二公子學問有限,比不過別人,他知道了二公子的醜事,二公子必會對他心生不滿,甚至惱羞成怒狠狠鞭笞他一頓,唉,這可如何是好。
正當方世澤苦惱之際,學子們已然寫好了詩作,下人將詩作收了上來,令方世澤感到詫異的是,原以為亂寫一氣或是無從下筆的周弘文竟然也交了詩作。
方世澤為表恭敬,首先品鑒的就是周弘文所寫的詩,等看到所書內容時,方世澤怎麽看怎麽覺得這首詩有些熟悉。
這個,莫不是去年涼王寫的詩?那時府中不少謀士親信都在場,二公子竟然明目張膽借用涼王的詩作?果然是目無尊長之輩。
方世澤心中鄙夷,表麵卻裝作不知此詩原作是誰,臉上做足了驚歎之色,連連叫道,“妙!妙!妙!公子才情之高實在令下官佩服!”
周弘文連連謙虛,他早就料到方世澤不會拆他的台,不管這方督學是真忘記還是在裝傻,反正隻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就行,想來以方督學的性子,諒他也不敢當眾打自己的臉。
不過一個小小的督學,還能越的過本公子?
方世澤和周弘文唱完雙簧,又將這些詩作傳至各位名士大儒手中,評出前三名,周弘文的詩赫然在列,隻不過並未拔得頭籌,這讓周弘文心下十分惱火。
再一看頭名者姓什名誰,陶真?不過一個小小的秀才,竟然越過父王的詩作,真是……可恨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