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場試考完, 考生是暫時解放了, 可監考人和閱卷人仍要呆在考場內苦哈哈的看卷子,直到最終上榜的名單出爐, 才能得以迴去休整。
今年的學子比之往年多了不少, 這個現象實屬正常, 有不少考場老鳥,年年考年年落榜, 久而久之, 有些人失了當初的雄心壯誌, 純粹是為了碰運氣。
說不定今年考的題目都是看過的呢?說不定閱卷人眼花了就讓他高中了呢!說不定其他考生都出了意外死翹翹了,獨留他一人中榜了呢?
哎呀,不管能不能考上, 先考了再說,若是又一次名落孫山, 肯定是運道不好,沒關係,大不了明年重整旗鼓再來一次。
故而,參加縣試的學子一年比一年多,老生加上新下場的菜鳥,單單繳納的報名費就給大慶朝增加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中國古代就有“太宗皇帝真長策, 賺得英雄盡白頭。芸台四部添新庫, 秘殿三年學老郎。”之說。
這首詩放在大慶朝也是同一個道理, 大慶皇室為了維護王朝統治出台了不少政策, 單單一個科舉取士就引得天下的讀書人競相爭奪, 耗盡畢生的追求。
科舉取士是選拔人才的製度,明麵上說是為了廣開選官的途徑,為朝廷選拔人才,實際上呢?不過一個幌子而已。
每年全國數不勝數的考生參加科舉考試,單就童子試這最基本的關卡,就刷下去一大片人,童子試不過關就意味著成不了秀才。
秀才是什麽?秀才是科舉考試中最基本的功名,成為秀才才意味著真正踏入了科舉一途,有人就問了,那童生呢?
童生,比之白衣秀士,名頭確實好聽,但實際上有什麽意義呢?是能減免賦稅還是能被舉薦做官?都不能!童生之名隻是一個虛名,實際上沒有半點鳥用。
最明顯的一點,秀才見到縣令可以免跪,童生呢?不跪的話就是對官家不敬,上去打一頓板子再說,秀才進了官府,官家不能輕易對其動刑,因為刑不上大夫,秀才雖然屬於士大夫階層中最底層的人士,但人家好歹算是擠進了上層社會,童生呢?離士大夫階級差了臨門一腳,就因這臨門一腳,人家官家就不必對你另眼相看,稍有看不順眼的,打不死也得脫一層皮。
考上了秀才就意味著前程似錦?嗬嗬,別天真了好嗎?遇到真正有權勢的人物還是得夾緊尾巴縮著腦袋做人,畢竟就算你是秀才但也隻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貧弱書生,連個芝麻大點的七品小官都當不上,別太把自己當盤菜。
所以考上了秀才的學子百分百都會繼續參加鄉試,若是運氣好得中舉人,就有了被舉薦做官的資格,秀才離舉人隻有一步之遙,不爭取一下,如何令人甘心?
中了舉人就滿足了?不不不!既然中舉,那就去參加會試,一旦得中成為貢士就能進那夢中都不曾見過的太和殿,還能見到高高在上的官老爺,最重要的是能成為天子門生,天子啊!那可是大慶朝最最頂級的人物。
若是殿試中被天子欽點為狀元,頭戴簪花,跨馬遊街,引得汴京的男女老少競相傾羨,又或者像那戲文裏唱的,被宰相家的千金小姐看中,豈不是既能得一美人又可官運亨通?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人生四大喜事得占其二,真是幸哉!
越想越美,怪不得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有了憧憬,再看手中枯燥乏味的書籍,也變得動力十足了。
然而,這些讀書人卻不知道,他們的一生都陷入了局中,大慶朝的統治階級老神自在,用科舉選官這根胡蘿卜遠遠的吊著他們,讓他們窮盡一生追尋遙不可及的官位。
為什麽說是遙不可及?
大慶朝的進士科每年應舉者大概有一二千人,而其中能及第者不過三四十人,這樣算來,錄取比例最多隻有百分之二。
擠在科舉這根獨木橋上的讀書人數量眾多,而榜中名額有限,所以二三十歲中個秀才就能被讚一聲年輕有為,四五十歲能考中進士的人還可被看作為“少進士”,考到白頭都不得進士大夫階層者不知凡幾。
即使高中當了官,也隻是個幫大慶皇室做事的打工仔,生死榮辱全係於君主一人身上,這樣看來,最為得利的還是統治階級,既可以為自己選取得用的助手,還能讓別人免費掏銀子爭奪名額,為國庫增加進項,一舉數得。
而科舉選士最為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維護大慶王朝的統治。
科舉給社會底層的眾多人士一個搏取功名為官做宰的希望,雖然機會渺茫,錄取的名額有限,但畢竟還是有成功的機會,所以眾人心甘情願窮盡一生,白首為功名。
反之,若沒有科舉選官這一途徑,社會底層的士人改善生活的唯一出路就是起義,想著假如天下有變,某可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改換門庭,一旦心思有變想要造反,這些人對社會的穩定與王朝的統治就會造成威脅。
如今大慶朝科舉製度的推行讓他們可以通過正常的途徑改善生活,而起義的成本太高,不僅要投入大量錢財購買糧食武器衣物藥品,還要花費精力招兵買馬練兵布陣,一旦失敗就是誅九族的大罪,與科舉考試相比,起義的風險和代價都太高了,他們寧願選擇穩妥一點的方式,一步一個腳印,考上士大夫階層。
大慶皇室穩坐釣魚台,包攬天下所有有識之士,淡定的看著眾人為了取得打工仔的名額爭的頭破血流。
五日後的清晨,縣試放榜,名列前茅的都寫在了團案上,不怎麽出眾的則寫在副案之上,至於團案副案都沒名次的,那就沒戲了,意味著可以迴家洗洗睡了。
蘇錦樓坐於茶樓之上,看著底下的眾生百態唏噓不已,那些平日裏三句不離風度五句不離禮儀的讀書人,此時此刻頗似後世遇上超市大減價的大媽,如狼似虎爭先恐後的往人群裏擠。
熙熙攘攘,吵吵鬧鬧,大哭大笑,大悲大喜,隻童子試的第一場就把不少學子幾近逼瘋,也不知等府試和院試都考完後,還有幾人能維持正常人的思維。
蘇錦樓對麵坐著的是鹿鳴書院的陶真,他們倆之所以能淡定的坐在茶樓裏喝茶吃點心,全賴於兩人找了黃牛。
對,你沒看錯,就是黃牛。
每年看榜之日都是一場腥風血雨,考生們為了能早些看到榜上名單,幾乎都是頭天半夜就出門跑到看榜牆下蹲守,等第二天正式發榜時,遲來一步的學子也顧不得君子謙讓了,直接捋起袖子使出吃奶的力氣往裏邊擠。
以往就發生過某考生為了看榜不慎跌倒被他人踩踏致死的事件,可見看榜需謹慎,一不小心小命休矣,即使得中,也沒命享受別人羨慕的目光。
久而久之,黃牛應運而生,一開始是身邊帶有小廝的考生不想親身上陣,便差使小廝幫忙跑腿看榜,那些手上有錢又未帶小廝的人就起了心思,既然有錢還怕找不到人幫忙看榜嗎?隻要出的起價,即便找人把榜單抄一份出來也是使得的。
有需求就有市場,不少人看到了專業看榜這一職業的前景,都興致勃勃的投入了這一行業,運氣好的話,雇主高中,心中歡喜出手闊綽,單隻打賞而言就能抵得過別人一兩個月的工錢,若是多接幾單,說不定半年的生活就不用愁了。
與其他活計相比,看榜這一職業,工作時間短,不受累,高收益,簡直不能太輕鬆了,所以早在縣試剛剛結束,宜章縣的街上就掛起了各式各樣“代為看榜”的招牌。
上麵有時段分層:半個時辰的、一個時辰的、兩個時辰的,還有人數限製:看一人、看兩人、直接抄寫榜單的,價格均不相同。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單看多少錢,兩個人合看可以有優惠,五人至十人之間可免一人的費用,十人至二十人可免兩人,依次循環,若是達到了五十人一起看,就可免費獲得一份手抄版的全榜名單。
蘇錦樓當時了解行情後久久不語,這不就相當於後世的團購和滿額就減的優惠政策嘛,古人做生意的頭腦實在不能小瞧,若是仗著後來者的身份輕視他們,分分鍾就會被打臉。
蘇錦樓為報當日陶真勻他客房避免他出城露宿的恩情,主動上門邀請他一起去買黃牛票,兩人合買可以優惠十五文錢,蘇錦樓本打算將陶真的那一份一起出了,可陶真不允。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當日即便沒有遇見蘇兄我也會將空餘的客房退掉,蘇兄恰巧遇上了是你的運道好,與我又有何幹係,實在說不上對蘇兄有恩。”
蘇錦樓想了想便作罷了,對於陶真來說,自己隻是萍水相逢的同鄉,最多以前因為臭名遠揚的學渣之名對自己稍微有些好奇,兩人之間委實談不上交情。
就“蘇兄”和“陶賢弟”這兩個稱唿還是蘇錦樓死皮賴臉以同鄉之誼定下來的近稱,若是再堅持為陶真付銀子,估計對方九成九會選擇遠離他。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換位思考,若是有個隻見過一兩麵的陌生人哭著喊著要為自己搶付銀錢,自己八成會懷疑對方腦子傻缺或者圖謀不軌。
泛泛之交淡如水,生死之交濃如酒,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把握好一個度,若是超出了這個度,就成了扼殺情誼的繩索。
“噔!噔!噔!”
蘇錦樓和陶真同時轉頭,隻見一中等身材,頭發淩亂,衣容不整的漢子正滿頭大汗的向他們跑來,臉上的喜色藏都藏不住,兩人識得,此人正是受雇看榜的專職人員。
觀這人的麵目表情即可得知他們兩人必有一人高中,甚至兩個人同登榜單亦未可知。
此時此刻,不管是胸有成竹淡定自若的陶真,還是漫不經心一心覺著自己是個醬油人士的蘇錦樓,心裏均不約而同的漏跳了兩拍,不由自主的緊張起來。
看榜人見兩位雇主都緊盯著自己,目光似要從自己的身上咬下一塊肉,心無半點波動,這麽些年,年年看,考生有什麽反應他都習以為常了,這兩位雇主還算矜持的了,就他去年遇到的那個,扒著自己的肩膀使勁咆哮,差點沒把他的耳屎給吼出來。
“恭喜陶真陶官人,您高中縣試頭名!”
竟是縣案首!!!
茶樓裏同樣等待報信的考生都目露驚詫豔羨,縣案首啊,如果不出意外,院試時慣例錄取入學,妥妥的一個秀才。
當自己還在為能否上榜而忐忑不安時,別人卻已經半隻腳踏入了院試的大門,什麽心情?
快醋死了!
蘇錦樓嗅了嗅鼻子,總感覺空氣中酸味衝天,不過這也能理解,此情此景不就相當於高中狗還在哭唧唧為高考奮鬥,人家學神大大已經被清華北大破格錄取了,保送生的名頭可不得惹人嫉妒。
蘇錦樓剛打算恭賀陶真,又見看榜人對他恭賀道,“恭喜蘇錦樓蘇官人,得中縣試第一百八十六名!”
還有我的份?我竟不是陪考?就我寫的那首狗屁不通的詩竟然也能中?哈哈哈,看來老天還是眷顧我的。
原以為自己沒戲的蘇錦樓萬萬沒想到還有這種神轉折,得意忘形的他嘴賤的問了一句,“這次縣試榜文取中多少人?”
“呃!”看榜人麵露遲疑之色,偷偷的瞄了瞄蘇錦樓的臉色,“共計,共計一百八十六人……”這可不能怪我,是您自己找不痛快偏要我說的。
臉色僵住的蘇錦樓,“……”哦,我是最後一名啊。
剛準備恭喜蘇錦樓得中的陶真,“……”
這個時候他這個頭名恭賀對方的孫山之位,會不會有炫耀之嫌?我還是繼續保持沉默吧……
今年的學子比之往年多了不少, 這個現象實屬正常, 有不少考場老鳥,年年考年年落榜, 久而久之, 有些人失了當初的雄心壯誌, 純粹是為了碰運氣。
說不定今年考的題目都是看過的呢?說不定閱卷人眼花了就讓他高中了呢!說不定其他考生都出了意外死翹翹了,獨留他一人中榜了呢?
哎呀,不管能不能考上, 先考了再說,若是又一次名落孫山, 肯定是運道不好,沒關係,大不了明年重整旗鼓再來一次。
故而,參加縣試的學子一年比一年多,老生加上新下場的菜鳥,單單繳納的報名費就給大慶朝增加了一筆不菲的收入。
中國古代就有“太宗皇帝真長策, 賺得英雄盡白頭。芸台四部添新庫, 秘殿三年學老郎。”之說。
這首詩放在大慶朝也是同一個道理, 大慶皇室為了維護王朝統治出台了不少政策, 單單一個科舉取士就引得天下的讀書人競相爭奪, 耗盡畢生的追求。
科舉取士是選拔人才的製度,明麵上說是為了廣開選官的途徑,為朝廷選拔人才,實際上呢?不過一個幌子而已。
每年全國數不勝數的考生參加科舉考試,單就童子試這最基本的關卡,就刷下去一大片人,童子試不過關就意味著成不了秀才。
秀才是什麽?秀才是科舉考試中最基本的功名,成為秀才才意味著真正踏入了科舉一途,有人就問了,那童生呢?
童生,比之白衣秀士,名頭確實好聽,但實際上有什麽意義呢?是能減免賦稅還是能被舉薦做官?都不能!童生之名隻是一個虛名,實際上沒有半點鳥用。
最明顯的一點,秀才見到縣令可以免跪,童生呢?不跪的話就是對官家不敬,上去打一頓板子再說,秀才進了官府,官家不能輕易對其動刑,因為刑不上大夫,秀才雖然屬於士大夫階層中最底層的人士,但人家好歹算是擠進了上層社會,童生呢?離士大夫階級差了臨門一腳,就因這臨門一腳,人家官家就不必對你另眼相看,稍有看不順眼的,打不死也得脫一層皮。
考上了秀才就意味著前程似錦?嗬嗬,別天真了好嗎?遇到真正有權勢的人物還是得夾緊尾巴縮著腦袋做人,畢竟就算你是秀才但也隻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貧弱書生,連個芝麻大點的七品小官都當不上,別太把自己當盤菜。
所以考上了秀才的學子百分百都會繼續參加鄉試,若是運氣好得中舉人,就有了被舉薦做官的資格,秀才離舉人隻有一步之遙,不爭取一下,如何令人甘心?
中了舉人就滿足了?不不不!既然中舉,那就去參加會試,一旦得中成為貢士就能進那夢中都不曾見過的太和殿,還能見到高高在上的官老爺,最重要的是能成為天子門生,天子啊!那可是大慶朝最最頂級的人物。
若是殿試中被天子欽點為狀元,頭戴簪花,跨馬遊街,引得汴京的男女老少競相傾羨,又或者像那戲文裏唱的,被宰相家的千金小姐看中,豈不是既能得一美人又可官運亨通?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人生四大喜事得占其二,真是幸哉!
越想越美,怪不得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有了憧憬,再看手中枯燥乏味的書籍,也變得動力十足了。
然而,這些讀書人卻不知道,他們的一生都陷入了局中,大慶朝的統治階級老神自在,用科舉選官這根胡蘿卜遠遠的吊著他們,讓他們窮盡一生追尋遙不可及的官位。
為什麽說是遙不可及?
大慶朝的進士科每年應舉者大概有一二千人,而其中能及第者不過三四十人,這樣算來,錄取比例最多隻有百分之二。
擠在科舉這根獨木橋上的讀書人數量眾多,而榜中名額有限,所以二三十歲中個秀才就能被讚一聲年輕有為,四五十歲能考中進士的人還可被看作為“少進士”,考到白頭都不得進士大夫階層者不知凡幾。
即使高中當了官,也隻是個幫大慶皇室做事的打工仔,生死榮辱全係於君主一人身上,這樣看來,最為得利的還是統治階級,既可以為自己選取得用的助手,還能讓別人免費掏銀子爭奪名額,為國庫增加進項,一舉數得。
而科舉選士最為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維護大慶王朝的統治。
科舉給社會底層的眾多人士一個搏取功名為官做宰的希望,雖然機會渺茫,錄取的名額有限,但畢竟還是有成功的機會,所以眾人心甘情願窮盡一生,白首為功名。
反之,若沒有科舉選官這一途徑,社會底層的士人改善生活的唯一出路就是起義,想著假如天下有變,某可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改換門庭,一旦心思有變想要造反,這些人對社會的穩定與王朝的統治就會造成威脅。
如今大慶朝科舉製度的推行讓他們可以通過正常的途徑改善生活,而起義的成本太高,不僅要投入大量錢財購買糧食武器衣物藥品,還要花費精力招兵買馬練兵布陣,一旦失敗就是誅九族的大罪,與科舉考試相比,起義的風險和代價都太高了,他們寧願選擇穩妥一點的方式,一步一個腳印,考上士大夫階層。
大慶皇室穩坐釣魚台,包攬天下所有有識之士,淡定的看著眾人為了取得打工仔的名額爭的頭破血流。
五日後的清晨,縣試放榜,名列前茅的都寫在了團案上,不怎麽出眾的則寫在副案之上,至於團案副案都沒名次的,那就沒戲了,意味著可以迴家洗洗睡了。
蘇錦樓坐於茶樓之上,看著底下的眾生百態唏噓不已,那些平日裏三句不離風度五句不離禮儀的讀書人,此時此刻頗似後世遇上超市大減價的大媽,如狼似虎爭先恐後的往人群裏擠。
熙熙攘攘,吵吵鬧鬧,大哭大笑,大悲大喜,隻童子試的第一場就把不少學子幾近逼瘋,也不知等府試和院試都考完後,還有幾人能維持正常人的思維。
蘇錦樓對麵坐著的是鹿鳴書院的陶真,他們倆之所以能淡定的坐在茶樓裏喝茶吃點心,全賴於兩人找了黃牛。
對,你沒看錯,就是黃牛。
每年看榜之日都是一場腥風血雨,考生們為了能早些看到榜上名單,幾乎都是頭天半夜就出門跑到看榜牆下蹲守,等第二天正式發榜時,遲來一步的學子也顧不得君子謙讓了,直接捋起袖子使出吃奶的力氣往裏邊擠。
以往就發生過某考生為了看榜不慎跌倒被他人踩踏致死的事件,可見看榜需謹慎,一不小心小命休矣,即使得中,也沒命享受別人羨慕的目光。
久而久之,黃牛應運而生,一開始是身邊帶有小廝的考生不想親身上陣,便差使小廝幫忙跑腿看榜,那些手上有錢又未帶小廝的人就起了心思,既然有錢還怕找不到人幫忙看榜嗎?隻要出的起價,即便找人把榜單抄一份出來也是使得的。
有需求就有市場,不少人看到了專業看榜這一職業的前景,都興致勃勃的投入了這一行業,運氣好的話,雇主高中,心中歡喜出手闊綽,單隻打賞而言就能抵得過別人一兩個月的工錢,若是多接幾單,說不定半年的生活就不用愁了。
與其他活計相比,看榜這一職業,工作時間短,不受累,高收益,簡直不能太輕鬆了,所以早在縣試剛剛結束,宜章縣的街上就掛起了各式各樣“代為看榜”的招牌。
上麵有時段分層:半個時辰的、一個時辰的、兩個時辰的,還有人數限製:看一人、看兩人、直接抄寫榜單的,價格均不相同。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單看多少錢,兩個人合看可以有優惠,五人至十人之間可免一人的費用,十人至二十人可免兩人,依次循環,若是達到了五十人一起看,就可免費獲得一份手抄版的全榜名單。
蘇錦樓當時了解行情後久久不語,這不就相當於後世的團購和滿額就減的優惠政策嘛,古人做生意的頭腦實在不能小瞧,若是仗著後來者的身份輕視他們,分分鍾就會被打臉。
蘇錦樓為報當日陶真勻他客房避免他出城露宿的恩情,主動上門邀請他一起去買黃牛票,兩人合買可以優惠十五文錢,蘇錦樓本打算將陶真的那一份一起出了,可陶真不允。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當日即便沒有遇見蘇兄我也會將空餘的客房退掉,蘇兄恰巧遇上了是你的運道好,與我又有何幹係,實在說不上對蘇兄有恩。”
蘇錦樓想了想便作罷了,對於陶真來說,自己隻是萍水相逢的同鄉,最多以前因為臭名遠揚的學渣之名對自己稍微有些好奇,兩人之間委實談不上交情。
就“蘇兄”和“陶賢弟”這兩個稱唿還是蘇錦樓死皮賴臉以同鄉之誼定下來的近稱,若是再堅持為陶真付銀子,估計對方九成九會選擇遠離他。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換位思考,若是有個隻見過一兩麵的陌生人哭著喊著要為自己搶付銀錢,自己八成會懷疑對方腦子傻缺或者圖謀不軌。
泛泛之交淡如水,生死之交濃如酒,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要把握好一個度,若是超出了這個度,就成了扼殺情誼的繩索。
“噔!噔!噔!”
蘇錦樓和陶真同時轉頭,隻見一中等身材,頭發淩亂,衣容不整的漢子正滿頭大汗的向他們跑來,臉上的喜色藏都藏不住,兩人識得,此人正是受雇看榜的專職人員。
觀這人的麵目表情即可得知他們兩人必有一人高中,甚至兩個人同登榜單亦未可知。
此時此刻,不管是胸有成竹淡定自若的陶真,還是漫不經心一心覺著自己是個醬油人士的蘇錦樓,心裏均不約而同的漏跳了兩拍,不由自主的緊張起來。
看榜人見兩位雇主都緊盯著自己,目光似要從自己的身上咬下一塊肉,心無半點波動,這麽些年,年年看,考生有什麽反應他都習以為常了,這兩位雇主還算矜持的了,就他去年遇到的那個,扒著自己的肩膀使勁咆哮,差點沒把他的耳屎給吼出來。
“恭喜陶真陶官人,您高中縣試頭名!”
竟是縣案首!!!
茶樓裏同樣等待報信的考生都目露驚詫豔羨,縣案首啊,如果不出意外,院試時慣例錄取入學,妥妥的一個秀才。
當自己還在為能否上榜而忐忑不安時,別人卻已經半隻腳踏入了院試的大門,什麽心情?
快醋死了!
蘇錦樓嗅了嗅鼻子,總感覺空氣中酸味衝天,不過這也能理解,此情此景不就相當於高中狗還在哭唧唧為高考奮鬥,人家學神大大已經被清華北大破格錄取了,保送生的名頭可不得惹人嫉妒。
蘇錦樓剛打算恭賀陶真,又見看榜人對他恭賀道,“恭喜蘇錦樓蘇官人,得中縣試第一百八十六名!”
還有我的份?我竟不是陪考?就我寫的那首狗屁不通的詩竟然也能中?哈哈哈,看來老天還是眷顧我的。
原以為自己沒戲的蘇錦樓萬萬沒想到還有這種神轉折,得意忘形的他嘴賤的問了一句,“這次縣試榜文取中多少人?”
“呃!”看榜人麵露遲疑之色,偷偷的瞄了瞄蘇錦樓的臉色,“共計,共計一百八十六人……”這可不能怪我,是您自己找不痛快偏要我說的。
臉色僵住的蘇錦樓,“……”哦,我是最後一名啊。
剛準備恭喜蘇錦樓得中的陶真,“……”
這個時候他這個頭名恭賀對方的孫山之位,會不會有炫耀之嫌?我還是繼續保持沉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