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陛下,您倒是一點也不作假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作者:劍西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無數目光,漸漸從徐鼎臣身上,轉向聖上。
之前的迴答,聖上都不滿意,那麽這次呢?
雖然這些聽過了徐鼎臣論述的人,甚至比徐鼎臣自己都還有信心,他們就算說不出那些話,但起碼也能分辨出這其中的含金量,如果這樣都不行,那真的太難了,皇帝的標準也太高了。
朱元璋沒說話。
但其實,這位高居於寶座龍椅之上的九五至尊,也同樣被深深震撼了。
這孩子……太出乎人意料之外了啊!
剛才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所有的典籍和道理,仿佛信手拈來一般,但究其本質,反而是非常通透的幾句道理,一點也不複雜。
大概意思是說:
關於治國之道,是否要沿襲堯舜古製,陛下您何必糾結?
其實吧,不管是大禹,翱陶,還是伊尹,孔子,他們追求的都是堯舜之道!
之所以每個人表現出來的形式不同,隻不過是執行大道的方式不同,但原則上都是一樣的。
隻要心存大道,心懷百姓,不論是什麽樣的表現方式,都依然是堯舜之道,是聖人之道。
為天下蒼生所想!
這就是真正的道!不管以後哪位聖人在世,哪位皇帝在位,隻要堅持了這個根本,那便是堯舜之道的傳承者,便是萬民敬仰的聖主明君!
說得好啊!
說得真是太好了!
朱元璋龍顏大悅,尤其是這篇口述的文章,不但寫到了實處,而且絕無任何花哨的廢話,正符合了朱元璋喜歡簡潔的喜好。
一瞬間,朱元璋甚至都想要點狀元了!
隻可惜有言在先,有三道題目呢……君無戲言,不能朝令夕改。
不過,朱元璋在心中打定主意,隻要後麵兩道題目,這徐鼎臣不是迴答得七歪八扭文不對題,那麽狀元之位,仍然是他的!
此次我大明重開科舉,雖然過程中並不是十分美好,更伴隨著一些令人驚懼的血腥,但若是最終能選出一位古往今來年齡最小的狀元郎,那也是我大明國運昌隆的明證呢!
【哈哈,這孩子,可以的。】
【看來,不但我跟他說的那些東西,已經全部消化吸收,甚至還加了許多自己的創見,對於典籍的理解和通讀,也已經漸漸超出了我能指導的範圍。】
【他才不到十歲啊!】
【了不起!鼎臣這孩子,未來真的是星辰大海,有望成為大明下一代甚至下下代的中流砥柱,若是身子骨結實點,混一個三朝元老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此番來大明走一遭,能親手培養出這樣的一代名臣,也真是可以驕傲了。】
秦楓的心聲,照例傳來。
朱元璋臉上孕育的笑容,愈發明朗。
這心聲裏雖然提到,剛才徐鼎臣的觀點創見,許多都是源自秦楓,但這並不會損害徐鼎臣在聖上心中的形象,人家本來就是秦楓的弟子啊,傳承老師的思想,理所應當。
而且秦楓心聲說的,這裏麵還有許多徐鼎臣自己的見解和分析,那就更加難能可貴。
“徐愛卿,說得好!”
朱元璋一開口,自然便是定了調子,甚至因為心中喜悅,直接吩咐身邊的太監說道:“來人那!給徐愛卿賜座!”
這下,可就算是個極其清晰的信號!
要知道,殿試中,還沒決出一甲三人呢,按理說聖上應該一視同仁,決不能如此明顯的表現出偏愛。
但朱元璋是什麽人,哪會計較這些有的沒的規矩。
我看這孩子順眼,覺得他年紀小可能不耐久站,給他坐一會兒,怎麽了?
皇帝的行為,雖然令人震駭,但自然沒人敢提出什麽質疑。
於是,徐鼎臣謝恩之後,竟然在這裏有了座位。
要知道,除了皇帝之外,別說那些貢士了,就連文武百官,當朝一品,都還是站著呢!
這份榮寵,簡直……堪比秦楓!
呃……他正是秦楓的學生……
所以,追本溯源,這其實還是秦楓的聖眷嗎?
隔輩親?
聖上啊!我們承認剛才那篇文章的確不錯,堪稱完美,但您也不需要做得這麽明顯吧?
這樣一來,接下來的兩道題,我們是答還是不答。
今天這個狀元之位,還有旁人能夠爭競麽?
“徐愛卿,咱這裏還有一個問題,你也來說一說?”待徐鼎臣落座,朱元璋語調溫和,直接望著徐鼎臣,微笑說道。
噗!
其他數百貢士,差點吐出一口老血。
陛下啊!
您倒是通透,一點也不裝假。
我們還站在這裏啊,說好的殿試三道題目呢,我們應該也有份吧!可是您現在對著那孩子說話,擺出一份君臣奏對的架勢,我們還該不該插嘴,就算心中有更好的答案,也不敢往外說啊。
問你了麽,就瞎說!
熟悉朱元璋的老臣,更是嘖嘖稱奇,首先陛下自稱咱的時候,都是心情極好的時候,這是明顯的訊號,不必多提,可是這語氣……
就算跟隨聖上十幾年幾十年的老兄弟,也很少見到陛下這種溫和的模樣啊。
那個鐵血縱橫,殺伐果斷的帝王呢?
怎麽到這孩子跟前,變成一個和藹的長者了……
真是隔輩親?那年齡也對不上啊!
現在太子朱標也才十來歲,這孩子都快十歲了,所以那個什麽……秦楓是私生子,徐鼎臣是秦楓的私生子,這一套流言,隻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大部分人內心深處,還是不敢亂想的。
“陛下,學生知無不言。”徐鼎臣連忙起身,拱手躬身,洗耳恭聽這第二道題目。
朱元璋點了點頭,目光向秦楓的位置掠了一眼,心想你總不能每道題目都料到,都跟學生預先說過吧?那樣的話,我簡直要懷疑,你是不是也能聽到咱的心聲了!
“古昔帝王繼天出治,立經陳紀,為天下後世慮,至深且遠也……聖上奉天承運,混一天下幹戈載輯,紀綱既正,然猶日與二三大臣,講求證理,詔興科第,博采群言,誠二帝三王之盛心也……國家唯求實效,不尚虛文。幸稽諸往古,驗之當今,使言之必可見於行,而行之可為天下後世法。其悉心以對,毋有所隱。”
之前的迴答,聖上都不滿意,那麽這次呢?
雖然這些聽過了徐鼎臣論述的人,甚至比徐鼎臣自己都還有信心,他們就算說不出那些話,但起碼也能分辨出這其中的含金量,如果這樣都不行,那真的太難了,皇帝的標準也太高了。
朱元璋沒說話。
但其實,這位高居於寶座龍椅之上的九五至尊,也同樣被深深震撼了。
這孩子……太出乎人意料之外了啊!
剛才洋洋灑灑,說了一大堆,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所有的典籍和道理,仿佛信手拈來一般,但究其本質,反而是非常通透的幾句道理,一點也不複雜。
大概意思是說:
關於治國之道,是否要沿襲堯舜古製,陛下您何必糾結?
其實吧,不管是大禹,翱陶,還是伊尹,孔子,他們追求的都是堯舜之道!
之所以每個人表現出來的形式不同,隻不過是執行大道的方式不同,但原則上都是一樣的。
隻要心存大道,心懷百姓,不論是什麽樣的表現方式,都依然是堯舜之道,是聖人之道。
為天下蒼生所想!
這就是真正的道!不管以後哪位聖人在世,哪位皇帝在位,隻要堅持了這個根本,那便是堯舜之道的傳承者,便是萬民敬仰的聖主明君!
說得好啊!
說得真是太好了!
朱元璋龍顏大悅,尤其是這篇口述的文章,不但寫到了實處,而且絕無任何花哨的廢話,正符合了朱元璋喜歡簡潔的喜好。
一瞬間,朱元璋甚至都想要點狀元了!
隻可惜有言在先,有三道題目呢……君無戲言,不能朝令夕改。
不過,朱元璋在心中打定主意,隻要後麵兩道題目,這徐鼎臣不是迴答得七歪八扭文不對題,那麽狀元之位,仍然是他的!
此次我大明重開科舉,雖然過程中並不是十分美好,更伴隨著一些令人驚懼的血腥,但若是最終能選出一位古往今來年齡最小的狀元郎,那也是我大明國運昌隆的明證呢!
【哈哈,這孩子,可以的。】
【看來,不但我跟他說的那些東西,已經全部消化吸收,甚至還加了許多自己的創見,對於典籍的理解和通讀,也已經漸漸超出了我能指導的範圍。】
【他才不到十歲啊!】
【了不起!鼎臣這孩子,未來真的是星辰大海,有望成為大明下一代甚至下下代的中流砥柱,若是身子骨結實點,混一個三朝元老也是板上釘釘的事。】
【此番來大明走一遭,能親手培養出這樣的一代名臣,也真是可以驕傲了。】
秦楓的心聲,照例傳來。
朱元璋臉上孕育的笑容,愈發明朗。
這心聲裏雖然提到,剛才徐鼎臣的觀點創見,許多都是源自秦楓,但這並不會損害徐鼎臣在聖上心中的形象,人家本來就是秦楓的弟子啊,傳承老師的思想,理所應當。
而且秦楓心聲說的,這裏麵還有許多徐鼎臣自己的見解和分析,那就更加難能可貴。
“徐愛卿,說得好!”
朱元璋一開口,自然便是定了調子,甚至因為心中喜悅,直接吩咐身邊的太監說道:“來人那!給徐愛卿賜座!”
這下,可就算是個極其清晰的信號!
要知道,殿試中,還沒決出一甲三人呢,按理說聖上應該一視同仁,決不能如此明顯的表現出偏愛。
但朱元璋是什麽人,哪會計較這些有的沒的規矩。
我看這孩子順眼,覺得他年紀小可能不耐久站,給他坐一會兒,怎麽了?
皇帝的行為,雖然令人震駭,但自然沒人敢提出什麽質疑。
於是,徐鼎臣謝恩之後,竟然在這裏有了座位。
要知道,除了皇帝之外,別說那些貢士了,就連文武百官,當朝一品,都還是站著呢!
這份榮寵,簡直……堪比秦楓!
呃……他正是秦楓的學生……
所以,追本溯源,這其實還是秦楓的聖眷嗎?
隔輩親?
聖上啊!我們承認剛才那篇文章的確不錯,堪稱完美,但您也不需要做得這麽明顯吧?
這樣一來,接下來的兩道題,我們是答還是不答。
今天這個狀元之位,還有旁人能夠爭競麽?
“徐愛卿,咱這裏還有一個問題,你也來說一說?”待徐鼎臣落座,朱元璋語調溫和,直接望著徐鼎臣,微笑說道。
噗!
其他數百貢士,差點吐出一口老血。
陛下啊!
您倒是通透,一點也不裝假。
我們還站在這裏啊,說好的殿試三道題目呢,我們應該也有份吧!可是您現在對著那孩子說話,擺出一份君臣奏對的架勢,我們還該不該插嘴,就算心中有更好的答案,也不敢往外說啊。
問你了麽,就瞎說!
熟悉朱元璋的老臣,更是嘖嘖稱奇,首先陛下自稱咱的時候,都是心情極好的時候,這是明顯的訊號,不必多提,可是這語氣……
就算跟隨聖上十幾年幾十年的老兄弟,也很少見到陛下這種溫和的模樣啊。
那個鐵血縱橫,殺伐果斷的帝王呢?
怎麽到這孩子跟前,變成一個和藹的長者了……
真是隔輩親?那年齡也對不上啊!
現在太子朱標也才十來歲,這孩子都快十歲了,所以那個什麽……秦楓是私生子,徐鼎臣是秦楓的私生子,這一套流言,隻存在理論上的可能性,大部分人內心深處,還是不敢亂想的。
“陛下,學生知無不言。”徐鼎臣連忙起身,拱手躬身,洗耳恭聽這第二道題目。
朱元璋點了點頭,目光向秦楓的位置掠了一眼,心想你總不能每道題目都料到,都跟學生預先說過吧?那樣的話,我簡直要懷疑,你是不是也能聽到咱的心聲了!
“古昔帝王繼天出治,立經陳紀,為天下後世慮,至深且遠也……聖上奉天承運,混一天下幹戈載輯,紀綱既正,然猶日與二三大臣,講求證理,詔興科第,博采群言,誠二帝三王之盛心也……國家唯求實效,不尚虛文。幸稽諸往古,驗之當今,使言之必可見於行,而行之可為天下後世法。其悉心以對,毋有所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