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會試將至
老朱偷聽我心聲,滿朝文武心態崩! 作者:劍西來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
有道理。
秦楓忽然覺得,餘從龍臨死前的這番咆哮,雖然恨意滿滿,但似乎也挺有道理。
別的不說,就上次頭頂大誥告狀的事,能活下來,還升了官,實在是運氣爆棚。
罷了,這餘從龍固然是罪不可赦,但也不用擴大化了。
隨便定一個全家抄斬就好,跟宋去華一樣的待遇,誅九族這種有幹天和的事兒,還是算了吧。
秦楓既然定了調子,在廣東都指揮使鄭晨手中兵馬的強力保障下,整件事情的善後工作,很快就進入到實質階段。
掃清餘從龍的餘毒,這並不困難,包括姚守亮在內的一眾餘從龍親信,被全都揪了出來,按照具體情況,或殺或囚,一切都從重從快,秦楓都還沒離開廣東呢,被鋃鐺下獄的就超過千人,甚至讓廣州府的監獄人滿為患。
而秦楓,該迴京了。
雖然這裏的百姓很不舍得,但他在跟當地的幾個農人磋商了灌溉新法的一些改進措施,又多耽擱了幾天,實在是到了不得不走的時候。
此外,秦楓當然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職,尤其是這裏的科舉雖然剛剛結束鄉試,卻在餘從龍極其黨羽的操控下,並沒有做到公平公正。
許多優秀的人才,因為不滿這樣黑暗的局麵,隻要稍稍表露出來,便被用各種理由殺死,這樣血腥的殺戮,自然讓所有人都噤若寒蟬,最後隻能是那些跟餘從龍達成了某種利益交換的宗族子弟,才能入科舉,才能通過層層考試。
現在,秦大人來了,廣東的天變了!
一時間,群情激奮,叫喊著要重開科舉,重新考試的人,絕不在少數。
無奈,秦楓隻得又多耽擱了幾天,索性開了一場不屬於正常科舉流程的恩科,所有人隻要有心仕途,就可以參與,若真的能夠脫穎而出,秦楓便可以憑借全國總學政的身份,給他們一個直接參加會試的名額!
完成這一切,秦楓真的該走了。
因為會試在京城,按理說秦楓是不該缺席的,現在算算時日,如果快馬加鞭日夜兼程,應該還趕得上。
離開的那天,萬民湧動!
如之前秦楓分析過的,這裏的宗族勢力之所以強大,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窮怕了,弱怕了,餓怕了,這才不得不抱團起來,對抗官府。
對於秦楓這樣真正心懷百姓的好官,不論是否出身宗族,都真心擁護。
隻可惜,秦大人不能留在這裏啊!
唉……
許多老百姓都流下了不舍的熱淚,跟這位馬上的年輕人,灑淚而別。
“諸位鄉親父老,大家放心!”秦楓看到這一幕,亦是心中感慨,當下便雙手抱拳,四處擺了擺,鄭重說道:“此次科舉之後,本官會建議聖上,選出最優秀最出色的官員,到廣東來!”
“我知道,你們是宗族也好,是貧家也罷,其實所要的並不是什麽超卓的權力,也不是定要欺壓什麽人,你們想要的,無非就是公平而已。”
“本官承諾,會給你們一個公平!”
“梁潛?”
忽然,秦楓點了梁潛的名字,這位首先告發黑幕,險死還生的寶安縣令,愣了片刻,連忙越眾而出,慌忙道:“下官在!”
“本官走後,這裏的事情,你多顧著。”秦楓看著這個最初在寶安縣相識的胖子縣令,笑道:“新的布政司使到任之前,廣州府這裏無人主持,又牽涉到即將開始的秋收,這些事,你得擔待起來。”
“下官盡力而為!”梁潛正色道。
“哈哈,現在,還想辭官嗎?”秦楓見他似乎還在緊張,便笑了起來,知道這梁潛之前的想法,隨意問道。
“呃……不想了!”梁潛大聲說道:“隻要朝廷允許,百姓信得過,下官便在這寶安縣,做一輩子的縣令!”
“縣令?”秦楓搖了搖頭,失笑道:“知府啊!你不能什麽都指望朝廷派官下來,原則上,還是像你這樣,了解當地情況,擁有豐富經驗的人,來做主官,才最為合適。”
啊!知府?
梁潛被震得說不出話來。
這位欽差大人一句話,竟然就能讓他連升三級?
不過,這不必懷疑,畢竟秦楓是什麽樣的聖眷,有目共睹,他隻要迴京之後跟皇帝美言幾句,這事兒也就成了一大半了。
梁潛做夢也想不到,能決定這件事的皇帝陛下,也就在不遠處,笑吟吟地看著他呢。
……
迴到京城,已經是一個月以後的事了。
洪武年間的交通水平,落後到秦楓至今還有點難以適應。
從廣東布政司離開的時候,秋收還沒有正式開始。
但是迴到京城,這件國之大事,已經塵埃落定。
不知不覺,又是年終歲尾了。
一度認為都要迴老家的秦楓,再次履險為夷,不論是在民間還是朝堂的聲望,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雖然,明麵上,秦楓依然還隻是正四品的知府。
但全國總學政,科舉主考官這個身份,欽差全國之時,誰敢有半點怠慢之處?
而秦楓的威望之隆,若是換了旁人,甚至都可能開始被皇帝所忌憚了。
然而秦楓的聖眷,從來都是令人羨慕無比的。
沒人知道朱元璋是從心聲裏聽到秦楓的真正想法,自然不可能對他存有什麽防範之心,大家看到的,隻是亙古未有的一段君臣佳話。
朝堂內外,已經漸漸開始傳出議論,說秦楓雖然現在還年輕,但以他現在的功績,再加上聖上對他的無限恩寵,以後定是要封王的,就跟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一樣,他的名字,將隨著這個新興的偉大王朝,一同閃耀,甚至就算大明無法真的千秋萬載,百姓也絕不會忘記那個真正把他們捧在頭頂的秦大人。
年關將近。
但是京城中,卻並沒有多少臨近過年的喜慶。
相反,氣氛竟是有些緊張,尤其那些操著外地口音,明顯不屬於應天府人士的那些年輕的讀書人,常表現出那種既緊張又忐忑,既期待又不安的情緒。
因為,會試將至!
有道理。
秦楓忽然覺得,餘從龍臨死前的這番咆哮,雖然恨意滿滿,但似乎也挺有道理。
別的不說,就上次頭頂大誥告狀的事,能活下來,還升了官,實在是運氣爆棚。
罷了,這餘從龍固然是罪不可赦,但也不用擴大化了。
隨便定一個全家抄斬就好,跟宋去華一樣的待遇,誅九族這種有幹天和的事兒,還是算了吧。
秦楓既然定了調子,在廣東都指揮使鄭晨手中兵馬的強力保障下,整件事情的善後工作,很快就進入到實質階段。
掃清餘從龍的餘毒,這並不困難,包括姚守亮在內的一眾餘從龍親信,被全都揪了出來,按照具體情況,或殺或囚,一切都從重從快,秦楓都還沒離開廣東呢,被鋃鐺下獄的就超過千人,甚至讓廣州府的監獄人滿為患。
而秦楓,該迴京了。
雖然這裏的百姓很不舍得,但他在跟當地的幾個農人磋商了灌溉新法的一些改進措施,又多耽擱了幾天,實在是到了不得不走的時候。
此外,秦楓當然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職,尤其是這裏的科舉雖然剛剛結束鄉試,卻在餘從龍極其黨羽的操控下,並沒有做到公平公正。
許多優秀的人才,因為不滿這樣黑暗的局麵,隻要稍稍表露出來,便被用各種理由殺死,這樣血腥的殺戮,自然讓所有人都噤若寒蟬,最後隻能是那些跟餘從龍達成了某種利益交換的宗族子弟,才能入科舉,才能通過層層考試。
現在,秦大人來了,廣東的天變了!
一時間,群情激奮,叫喊著要重開科舉,重新考試的人,絕不在少數。
無奈,秦楓隻得又多耽擱了幾天,索性開了一場不屬於正常科舉流程的恩科,所有人隻要有心仕途,就可以參與,若真的能夠脫穎而出,秦楓便可以憑借全國總學政的身份,給他們一個直接參加會試的名額!
完成這一切,秦楓真的該走了。
因為會試在京城,按理說秦楓是不該缺席的,現在算算時日,如果快馬加鞭日夜兼程,應該還趕得上。
離開的那天,萬民湧動!
如之前秦楓分析過的,這裏的宗族勢力之所以強大,歸根到底,還是因為窮怕了,弱怕了,餓怕了,這才不得不抱團起來,對抗官府。
對於秦楓這樣真正心懷百姓的好官,不論是否出身宗族,都真心擁護。
隻可惜,秦大人不能留在這裏啊!
唉……
許多老百姓都流下了不舍的熱淚,跟這位馬上的年輕人,灑淚而別。
“諸位鄉親父老,大家放心!”秦楓看到這一幕,亦是心中感慨,當下便雙手抱拳,四處擺了擺,鄭重說道:“此次科舉之後,本官會建議聖上,選出最優秀最出色的官員,到廣東來!”
“我知道,你們是宗族也好,是貧家也罷,其實所要的並不是什麽超卓的權力,也不是定要欺壓什麽人,你們想要的,無非就是公平而已。”
“本官承諾,會給你們一個公平!”
“梁潛?”
忽然,秦楓點了梁潛的名字,這位首先告發黑幕,險死還生的寶安縣令,愣了片刻,連忙越眾而出,慌忙道:“下官在!”
“本官走後,這裏的事情,你多顧著。”秦楓看著這個最初在寶安縣相識的胖子縣令,笑道:“新的布政司使到任之前,廣州府這裏無人主持,又牽涉到即將開始的秋收,這些事,你得擔待起來。”
“下官盡力而為!”梁潛正色道。
“哈哈,現在,還想辭官嗎?”秦楓見他似乎還在緊張,便笑了起來,知道這梁潛之前的想法,隨意問道。
“呃……不想了!”梁潛大聲說道:“隻要朝廷允許,百姓信得過,下官便在這寶安縣,做一輩子的縣令!”
“縣令?”秦楓搖了搖頭,失笑道:“知府啊!你不能什麽都指望朝廷派官下來,原則上,還是像你這樣,了解當地情況,擁有豐富經驗的人,來做主官,才最為合適。”
啊!知府?
梁潛被震得說不出話來。
這位欽差大人一句話,竟然就能讓他連升三級?
不過,這不必懷疑,畢竟秦楓是什麽樣的聖眷,有目共睹,他隻要迴京之後跟皇帝美言幾句,這事兒也就成了一大半了。
梁潛做夢也想不到,能決定這件事的皇帝陛下,也就在不遠處,笑吟吟地看著他呢。
……
迴到京城,已經是一個月以後的事了。
洪武年間的交通水平,落後到秦楓至今還有點難以適應。
從廣東布政司離開的時候,秋收還沒有正式開始。
但是迴到京城,這件國之大事,已經塵埃落定。
不知不覺,又是年終歲尾了。
一度認為都要迴老家的秦楓,再次履險為夷,不論是在民間還是朝堂的聲望,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雖然,明麵上,秦楓依然還隻是正四品的知府。
但全國總學政,科舉主考官這個身份,欽差全國之時,誰敢有半點怠慢之處?
而秦楓的威望之隆,若是換了旁人,甚至都可能開始被皇帝所忌憚了。
然而秦楓的聖眷,從來都是令人羨慕無比的。
沒人知道朱元璋是從心聲裏聽到秦楓的真正想法,自然不可能對他存有什麽防範之心,大家看到的,隻是亙古未有的一段君臣佳話。
朝堂內外,已經漸漸開始傳出議論,說秦楓雖然現在還年輕,但以他現在的功績,再加上聖上對他的無限恩寵,以後定是要封王的,就跟中山王徐達,開平王常遇春一樣,他的名字,將隨著這個新興的偉大王朝,一同閃耀,甚至就算大明無法真的千秋萬載,百姓也絕不會忘記那個真正把他們捧在頭頂的秦大人。
年關將近。
但是京城中,卻並沒有多少臨近過年的喜慶。
相反,氣氛竟是有些緊張,尤其那些操著外地口音,明顯不屬於應天府人士的那些年輕的讀書人,常表現出那種既緊張又忐忑,既期待又不安的情緒。
因為,會試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