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奐是同意了,但是孔奐一個人同意卻是不代表所有人都是會同意。


    所以當孔奐說完之後,馬上就是有人站出來反對了。


    “陛下,臣不同意在天下各州設立州郡之學!”


    此人從禦史中丞身後站出來,那麽也就是表明了些人乃是一位了!而定眼一看此人也便是認出來這人,些人姓陶乃是建康城這江左之地的傳統世家陶家的之人。


    “哦,陶愛卿卻是為何反對呢?”陳伯宗見有人出任反對雖然心裏很是不快,但是卻也是不怒不躁的對著這陶禦史問道。


    畢竟,這本就是朝堂之上。既然有人同意就是一定會有人反對的,所以對於這種陳伯宗其實早就是有了準備了!


    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不就是反對嘛不是沒有遇到過。


    對於建康城中的世家們,陳伯宗態度是有著奇怪的。以往他自己每每想到世家都是大有一種咬牙切齒,喊打喊殺的感覺。但是對於建康城中的世家,除了對於紀家陳伯宗是狠心下手之後,後麵再是沒有對於其他家有任何的行動了!


    而是在南豫州叛亂的時候,陳伯宗不但是封禁了秦淮河兩岸還是宵禁了建康城。這其中百騎衛對於秦淮河兩岸的封鎖中,陳伯宗的百騎衛那是得到了太多的有用的東西了!


    其中有著許多的關於世家的東西,所以換句話說陳伯宗現在讓哪些世家有些投鼠忌器!


    陳伯宗的百騎衛中有著太多人的把柄了,所以這些世家現在卻是能夠如此“聽話”。堆土世家陳伯宗並不是像侯景一王,因為人家王謝兩家和他聯姻就是將人家王謝兩家差點給殺絕種了!但是陳伯宗對於世家從來就是沒有什麽好感,不過也不代表著陳伯宗一定要殺盡他們。


    殺盡了他們,大陳也就是完了!這大陳江山不能都是由他們姓陳的來治理啊,更何況他們性陳也沒有那麽多人啊!


    所以陳伯宗無論是派百騎衛收集他們罪證還是開設州郡之學就是想“製服”這些所謂世家!


    而正是因為這樣建康城中的時間,建康城周圍幾州的世家才是對於當今大陳天子的登基以來的某些行為視若無睹。不然陳伯宗當真是想幹什麽就幹什麽,那不就是成了陳伯宗一個人演出。


    那就是無趣,無味,和無聊了!


    陶家,建康本地的絕對土著世家。可以說王謝在這江左之地都是沒有陶家的底蘊來的大,王謝兩家由晉而強而大。而陶家卻是在這建康周圍自東吳以來就是一步一步成長的,現在在大陳朝廷陶家之人不在少數!


    陶,顧,紀,陸四家建康世家日大家的說法可不是隨便說說的!或許這幾家沒有人做到三高官官的地步上,但是卻也是扛不住人家在許多人在大陳整個官員隊伍幾年上十年的經營啊!


    就是陳伯宗有時候都是不得不好好掂量掂量這些世家的力量,畢竟千裏江堤岸,也怕蟻來蛀啊!強大如大象也是會被一隻小螞蟻給打敗,所以相比與那種可以和皇帝直接對壘的權臣陳伯宗更加害怕這些無孔不入的世家們,或者說是甘心與在暗地裏經營的小世家們。


    他們才是陳伯宗真正需要防範的人,所以此刻這位陶禦史一說話陳伯宗也是不得不正式。


    因為從某些方麵來說這個人說的話或許就是世家們要傳達給自己的話,所以陳伯宗也是按下性子聽下來了!


    “迴稟陛下,臣之反對陛下與天子設立州郡之學乃是因為。陛下可曾想過這天子皆是設立州郡之學,話費多少而有支出幾何。州郡之學設立,州之學於郡之學又是如何劃分,學子又如何區別而最重要的是這這學子學成之後能要幹嘛!”


    “學成之幹嘛?”


    這陶禦史前麵所說的東西,陳伯宗本沒有什麽多大反應。因為他前麵就是廢話,州學郡學這還要如何劃分。當然是州之學為上而郡之學為下了,而且學子入了郡學學成之後便是可以前去求學州學。


    這都是不用解釋的啊,所以陳伯宗認為他姓陶問這個東西就是廢話。而至於這話費如何也就是有著廢話了,從始至終陳伯宗也沒有說過每個州都是必須要有州學郡學啊。


    像有些的小州一郡之地那裏可以設了一個州學有設立一個郡學呢!花費如何這就是更是廢話了,當然是朝廷出錢地方分攤啊。難道都是由朝廷或者天子內府或者讓少府來買單?


    那你就是要問問我們新任度支尚書張種還有少府卿蕭遊以及內府令,內宮頭號守財奴小李子同不同意了!


    你看談的是不是會打你!


    但是這位陶禦史最後的這句話,陳伯宗卻是不得不考慮一下了!陳伯宗想通過設立州郡之學讓大陳讀書人多起來,同時也讓讀書人能夠脫離世家把持,然後為自己以後設立科舉做準備!


    所以幾乎許多方麵陳伯宗都是想過了,但是陳伯宗州郡設學的想法卻隻是陳伯宗一個想法。可以說漏洞百出,有些地方很是不成熟。


    比如以前孔奐過一句,有州郡之學那是否也是同樣需要建立縣學以村學,而如此算起來這該是一個多大的工程。不說其他大陳的村最起碼乃是兩千個以上,且人口各不一位置各種各樣貧富也是有著巨大差別!


    有州郡之學,而縣學村學那即便是哪些讀書人上州郡之學。就是可以保證在郡學之中坐在一起的人都是一樣的水平嗎?


    三十歲的書生與剛剛蒙學的孩童坐在一起上課!這孔奐以前說的問題,也就是理解成為生源之來源問題。


    而現在這為陶禦史的問題卻更是剛陳伯宗有些措手不及了,是,有了這些州郡之學讀書人一定會多起來的!但是陳伯宗卻是從來具體想過這些人學業完成要幹什麽啊!都是去當官吧,那是絕對不可能呢!


    因為大陳本來就是有著冗官的問題了,而且陳伯宗已經在籌劃著精簡官員了!所以讓他們當官都是去當官是絕對不行了,即使之後陳伯宗開了科舉但是這些人也不多是會考上啊!


    另外,讓他們讀完書在去幹別的或許也是不行。百無一用是書生,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上陣不行下地也是不行。


    “這……”


    這個問題真的是問住了陳伯宗,雖然在陶幾秋,也就是哪位陶禦史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陳伯宗腦海有著許多想法劃過。當然到最後陳伯宗也是承認他的這些方法可行卻是不能完成解決。


    看來這讀書人少了不好,多了也是麻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謀略南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府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府人並收藏謀略南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