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場眾人開始議論起來,有些人開始認為劉思永不是四聖司的,有些堅定劉思永是四聖司的,說話也沒有原來那麽堅定了。


    “所以,畢英雄,你深受魏女俠大恩,劉少俠誰都可以出手,唯有你不能,除非劉思永真是四聖司的人。”


    風笑天這是客套話,按照武林規矩,就算如此,除非魏思思點頭,否則畢一東這個弟子都不能出手。現在魏思思不在了,也要邙山上下一致決定將劉思永給逐出師門,這才能出手殺劉思永。


    畢一東自然知道這個規矩,他沉聲說:“好,既然是魏女俠的兒子,那麽畢某自然不能出手,畢某的弟子也不能出手。但若是其他人要出手,畢某也不會阻止。”


    畢一東這話相當暗示,暗示這些武林同道出手。


    這時候李逵走上前,對著畢一東行禮說:“畢英雄,魏女俠的兒子,晚輩認為再不濟也不會投靠四聖司,晚輩舉得,這或許是四聖司的陰謀,可以挑撥,還請畢英雄三思。”


    鬼府和止武盟的人,得知劉思永的身份,也紛紛出聲。


    畢一東見到這個情況,對著眾人說:“既然眾人都認為劉少俠是無辜的,那麽畢某自然不會枉做小人。不過如今劉少俠是否和四聖司有關,還有待商榷,為了大事著想,不如讓劉少俠暫且留在此處,等我們大事成了之後,在還劉少俠一個清白。”


    劉思永聽到這話,不願意留下,可是如今隻能接受這個結果,自己要是跑了,那麽什麽罪名都會扣在自己頭上了。


    “小生恭敬不如從命了,隻是畢英雄,這一次若是消息走漏,可不能再怪小生了,而且小生的安危,就依仗畢英雄了。”


    “那是自然,山月,你負責照看劉少俠,若是哪位朋友不放心,也可以來。”


    葉家兄妹自然是來保護劉思永,風笑天夫妻為了告訴仲昌意這件事,於是沒有參與。


    畢一東將畢道凡叫來,在畢道凡耳邊說了什麽,畢道凡點點頭,對著劉思永說;“師兄……劉少俠,請吧。”


    劉思永點點頭,一行人從後門出去,然後騎著馬,這一路上跑到了泰安城,進入城中,畢道凡帶著他們到了一處住宅,敲門之後,一個門房出來,畢道凡附耳說著,這個門房不時點頭。


    等畢道凡說完,然後對劉思永說:“劉少俠,你隻要不離開這裏就可以了,一切用度,裏麵的仆人會置辦。”


    劉思永樂得輕鬆,點點頭,參觀了一下自己的住處,這房子倒是不小,還有一個小小的花園。


    最讓劉思永開心的是,這裏麵的書房有很多書,劉思永心想這樣就不用買書了。


    在畢道凡告辭之後,劉思永就開始了他的軟禁生活,他白天練練劍,和葉家兄妹還有白山月談天說地,白山月對他也和善了很多,也時常談起白車豐夫妻對劉思永的思念。


    劉思永心想,這一次軟禁結束之後,就去一趟邙山,將這霜華劍還給史若梅,他這個憊懶的性格,也不適合上當什麽掌門。


    在晚膳之後,劉思永開始提筆寫《三朝演義》下集,若是這一次畢一東刺殺成功,那麽自己也可以將此書給頒布了。


    這樣不知道到了二月二,傳聞還有半月時間,聖人就可以到泰安城了。


    這一天,劉思永準備找葉家兄妹談話的時候,得知葉家兄妹和白山月被畢一東給招去了。


    劉思永得到了這個消息,不由將霜華劍握緊,迴到房間,準備好應對接下來的事情。


    在正午的時候,這個宅子裏麵竟然來兩個外人,這人穿著華麗,儀態不凡,讓人不由望而生畏。


    這個人身邊,有一個劉思永十分熟悉的人,他不由喊著:“大哥,你怎麽知道這裏的。”


    隨良佐苦笑地說:“怎麽知道的,你就不用問了。”隨良佐說完,對著那人說:“大哥,這就是我說的那個人了。”


    這人點點頭,隨良佐帶著那人進入到客廳之後,仆人送上茶水,隨良佐先嚐了一口,然後才放在那人麵前。


    “五弟,不用如此客氣,這裏沒有人會謀害我。”這人說完,對著劉思永說:“你就是小四姨的兒子,容貌倒是有些不像,不過你比較像你父親就是了。”


    劉思永看著這人,好奇望著隨良佐,想知道這人是誰。


    隨良佐沒有迴答,而這人開口說:“朕就是這天下之主,而這位,就是安太後的兒子,朕的五弟,當今的隨王。”


    劉思永看著聖人,眼中露出強烈的恨意,原本握著劍的手開始顫抖起來。


    看到劉思永這樣子,隨王捏住劉思永的手,示意他不要輕舉妄動。


    “朕這次前來見你,是因為朕的母後要保你,朕的兄弟要保你,就連朕的妻兒都想要保你。朕不得不親自來看看,你劉思永到底是何方神聖,有那麽多人要為你求情。”


    聖人說到這裏,喝了一口茶,隨王開口說:“聖人……”


    “如今不是在大殿之上,叫我大哥就可以了。”


    “大哥,我這個結義兄弟,比起天策府的眾人更有權謀,若是他能夠有機會為大哥你效力,那麽是朝廷之福,是百姓之福。”


    聖人聽到隨王這麽說,對著劉思永說:“那麽你就說說吧,你有什麽本事吧。”


    劉思永心中思緒萬分,根本沒有注意到聖人說什麽,他現在心中隻有一個想法,動不動手。


    聖人見劉思永沒有迴答,對著劉思永說:“你也是一個讀書人了,難道你沒有讀過《公羊》嗎?”


    “兄弟,聖人問你話。”隨王在劉思永耳邊說著,提醒劉思永。


    “父不受誅,子複仇可也。”劉思永整理了思緒,他想明白,若是現在動手,會連累隨王。


    聖人點點頭,對劉思永說:“這句話應該怎麽解釋呢?”


    “不受誅者,罪不當誅也。誅者,上施於下之詞,非百姓之相殺者也。”


    劉思永將注解背了出來,這句簡單來說,若是因刑而殺的,就不應該報仇了,而若是一般民間爭鬥而死,那麽就可以報仇。


    聖人點點頭,再次說:“禮經又說了什麽。”


    “凡報仇讎者,書於士,殺之無罪。”


    聖人再次點點頭,對劉思永說:“你果然聰慧,我隻需要一點,你就明白。五弟說的不錯,你是一個可用之才,如今你願意,我就可以授你職位。”


    劉思永還是沒有迴答,他心中還在糾結,眼前仇人就在自己麵前,自己怎麽能夠不出手。


    “你也是一個飽讀經書的人,如今經書上說的明明白白,你若還是堅持,那麽朕也沒有辦法救你。不過如你這種年輕人,想要一時間想明白,太過為難你,朕有的是時間。”


    聖人說到這裏,對著隨王說:“我要說的已經說完了,五弟,你就勸勸你這結義兄弟吧。”


    “劉思永,你可知道藩王擅離封地是何罪嗎?知道藩王知情不報又是何罪嗎?我這個五弟對你,算是仁至義盡了,若是你還有一點結義兄弟之情,就好好想想吧。”


    聖人說著,起身離開,劉思永沒有起身相送,隨王送著劉思永離開之後,然後坐在那裏,沒有說話。


    劉思永看著隨王,對著隨王說:“大哥,不,大王,連累你了。”隨王無所謂地說:“有什麽連累的,你我意氣相投,你若是死了,我活著良心怎麽會安。不過兄弟呀,報仇這件事,可不是那麽簡單的,而且你要報複的是聖人。”


    隨王喝了一口茶繼續說:“兄弟聽我一句勸,按照孝經說的,揚父母名於後世,這才是大孝,你知道應該董狐筆的故事,就算殺了他們兄弟,他們兄弟也還是繼續寫著史書,尼山大之。”


    劉思永心中有些動搖了,一向能言善辯的他,不知道說什麽比較好。隨王繼續勸說:“你如今若是要繼承你父親的事業,就應該好好看著大虞朝。你父親的事跡,母後常常和我說,我也佩服他的為人。兄弟,你就算殺了聖人,又能怎麽樣呢?誰還記得你父親,誰害記得你父親,你不如繼續寫,秉筆直書,留下萬世不朽之作,但時候你可以留名史冊,你父親也可以。”


    隨王見劉思永有些動心了,趁熱打鐵說:“兄弟,你是一個讀書人,而不是一個劍客,就算你武功再高,也是一個讀書人。讀書人的報仇可不是用劍,而是用筆。我想我說的已經足夠多了,接下來就是應該你自己好好想想了。”


    劉思永點點頭,將自己關在屋子裏麵,想著這個問題,以前他一直迴避這個問題,但是如今問題擺在了他的麵前,他不得不思索起來,想著自己應該怎麽辦。


    這些天隨王也沒有打擾他,讓他獨自一個人思索著,這種事情,隨王也明白,是一件很難想通的事情,不過隨王相信,以劉思永的才智,一定會想出一個妥善的法子,解決好這件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虞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虞太史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虞太史令並收藏虞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