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瑛拿到麵粉,先和了餃子皮用的麵。
把麵粉倒到麵盆裏,一邊加水,一邊順時針攪動,把麵粉攪成一個麵團。
接下來程瑛開始揉麵,這也是比較費力的環節。程瑛不停地揉搓手中的麵團,直到麵團不再軟塌塌的,而是變得筋道起來。
揉好後,程瑛把麵團放在一旁醒著,又開始和餛飩皮用的麵團。
餃子皮和餛飩皮很像,但餛飩皮要比餃子皮更薄、更硬、也更滑。
為了做到這幾點,程瑛在和麵的時候特意多加了幾個雞蛋,水隻加了很少量的一部分,和成的麵團也更硬。
等著醒麵的工夫,程瑛開始調餡。
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肉餡剁好,這裏沒有電動的絞餡機,隻能手動剁餡。這可耗了程瑛不少心力,剁完之後手都酸了。
程瑛要做的餛飩是鮮肉小餛飩,味道鮮美嫩滑。
取一部分剁好的肥瘦相間的肉餡,打一個雞蛋,再倒上半勺鹽,把肉餡順時針攪拌均勻。
然後再向裏麵倒入生抽老抽蠔油和料酒,再次順時針攪拌均勻。接下來則是向裏麵每次舀入兩勺清水,再順時針攪拌,重複動作,直到肉餡看起來黏度適中。
最後一步則是調味,把適量鹽白糖和味道倒入,再次順時針攪拌,鮮肉小餛飩的餡就大功告成了。
而餃子的話,程瑛打算做韭菜雞蛋、素三鮮和豬肉大蔥三種餡料的。
豬肉大蔥的餡料和鮮肉小餛飩的餡料相比,多了大蔥和薑,做法其實差不多,不過裏麵的蔥和薑可以提鮮解膩,讓肉質更加鮮美。
程瑛用大料和幹辣椒炒出熱油,再把切好的蔥沫和薑泥過一遍熱油,這樣能激發出蔥薑的更深層次的香味。
後麵除了先把過了熱油的蔥沫和薑泥與肉餡混合,還有不用多加水外,都和調鮮肉小餛飩的餡差不多。
最耗時間的兩種餡調完,剩下兩種就比較簡單了。
木耳和粉絲已經放在一旁泡發了。雞蛋先攪勻,再放到鍋裏炒熟盛出。然後再把韭菜、粉絲和木耳分別切碎。
素三鮮程瑛選用的是雞蛋、木耳和粉絲,就把這三種食材放到一個盆裏,然後放入各種調味料,再順時針攪勻。
韭菜雞蛋則是放入韭菜、炒熟的雞蛋丁還有調料,攪勻即可。
把這些做完之後,麵也早醒的差不多了。程瑛又把麵和了和,讓麵更加筋道,然後就開始擀餃子皮和餛飩皮。
餛飩皮做起來比較麻煩,因為對皮的厚度要求比較高,程瑛必須要一遍遍地擀它,把它的麵皮盡可能地擀薄,最後再切成四四方方的小塊塊。
餃子皮的話再把麵團切成小劑子和好,再一個個擀的厚薄均勻,弧度優美,甚至連大小都基本一致。
這些事情都做好之後,程瑛就開始包餃子和餛飩。
程瑛包餃子很快,餃子皮裏放上餡,手下打圈捏一圈花邊,動作又快又好看。
而包餛飩則更省力,隻需要一放一捏,就完成了一個。
但這次來的文工團有小一百個人,要想讓他們吃飽,程瑛估摸著至少要包三千個餃子和餛飩。
後廚的人比程瑛早來,都被敲打過了。
趙有才的暗示很明顯,就是不讓他們幫程瑛的忙,不然程瑛過幾天拍拍屁股走了,到時候有他們好果子吃的。
雖然程瑛人不錯,但他們也沒有辦法,他們還要養家糊口,可賭不起趙有才給他們穿小鞋。
這才有了程瑛剛進後廚那一幕。
程瑛對趙有才的那點手段心知肚明,但並不是所有對趙有才來說很難的事情對於程瑛來說也不可完成。
三千多個餃子和餛飩,程瑛還是包的起的。
程瑛從一進後廚就開始忙活,即使手上的功夫利落,把這一切弄完,天色也開始摸黑了。
中間機械廠的員工還過來把晚飯吃了,程瑛全然沒動,一直全神貫注地包她的餃子。
劉睿行本來以為那天的打飯姑娘隻是驚鴻一瞥,他再來食堂就沒有見過了,心裏多多少少還有幾分悵然。
可今天他打飯的時候隱約好像看見了她的身影。
劉睿行腳步一頓,又換了個角度往裏麵看。從食堂窗口的一側往裏麵斜著看過去,是真真切切有個挽著頭發的姑娘在那裏包餃子。
原來她還在。
就是怎麽自己一個人在包餃子?
劉睿行把疑問放在心裏,就去幹飯了。今天的夥食突然又變差了,其實也不算差,隻是迴到了原來的水平,但他的口味這幾天都被養叼了,現在倒有些不習慣。
迴頭問問張叔,食堂裏新來的師傅難不成又走了?怪舍不得的。
程瑛終於把餃子包完,後廚裏到處放的都是一拍拍的餃子。
程瑛起身,長長地伸了個懶腰,坐這麽久,她的脖子和腰都僵了,不過好在在文工團來之前把餃子和餛飩準備好了。
程瑛看了眼牆上的掛鍾,已經七點多了。
這時候外麵正好有人進來支會,“文工團的同誌已經到了,去宿舍收拾收拾就過來食堂,你們準備好開飯啊!”
“知道了!”程瑛應了一聲,剛才包餃子的時候,她就把水燒上了,現在正好開火煮。
煮餃子時間短,程瑛估摸著他們快到了,才正式下鍋。
趙有才也不愧於他的名字,剛才食堂裏那麽多人,他愣是不讓任何一個去幫程瑛打下手。
現在文工團要過來了,到時候肯定會有領導來,他倒好,開始裝模作樣來幫程瑛下餃子。
程瑛似笑非笑地看向趙有才,“謝謝您嘞。”
“這不都是應該的嗎。”趙有才篤定程瑛不能拿他怎麽樣,敬業地扮演著他的角色,這麽多天都沒見他這麽殷勤過。
“嘖。”程瑛嗤笑一聲,把目光移開,專心調著蘸料。
吃餃子,餃子本身的味道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蘸料。
蘸料可以按照個人習慣來調,一份好吃的蘸料可以讓餃子的味道再上幾個台階。
但是程瑛不知道他們都習慣什麽蘸料,幹脆就沒有自己動手調好,而是把調料簡單處理了一下,分出了一個個小盆來裝。
到時候他們喜歡什麽,就自己調一個碟,為了避免他們不會調,程瑛還專門寫了幾個常用的蘸料的配方放在一旁。
把麵粉倒到麵盆裏,一邊加水,一邊順時針攪動,把麵粉攪成一個麵團。
接下來程瑛開始揉麵,這也是比較費力的環節。程瑛不停地揉搓手中的麵團,直到麵團不再軟塌塌的,而是變得筋道起來。
揉好後,程瑛把麵團放在一旁醒著,又開始和餛飩皮用的麵團。
餃子皮和餛飩皮很像,但餛飩皮要比餃子皮更薄、更硬、也更滑。
為了做到這幾點,程瑛在和麵的時候特意多加了幾個雞蛋,水隻加了很少量的一部分,和成的麵團也更硬。
等著醒麵的工夫,程瑛開始調餡。
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肉餡剁好,這裏沒有電動的絞餡機,隻能手動剁餡。這可耗了程瑛不少心力,剁完之後手都酸了。
程瑛要做的餛飩是鮮肉小餛飩,味道鮮美嫩滑。
取一部分剁好的肥瘦相間的肉餡,打一個雞蛋,再倒上半勺鹽,把肉餡順時針攪拌均勻。
然後再向裏麵倒入生抽老抽蠔油和料酒,再次順時針攪拌均勻。接下來則是向裏麵每次舀入兩勺清水,再順時針攪拌,重複動作,直到肉餡看起來黏度適中。
最後一步則是調味,把適量鹽白糖和味道倒入,再次順時針攪拌,鮮肉小餛飩的餡就大功告成了。
而餃子的話,程瑛打算做韭菜雞蛋、素三鮮和豬肉大蔥三種餡料的。
豬肉大蔥的餡料和鮮肉小餛飩的餡料相比,多了大蔥和薑,做法其實差不多,不過裏麵的蔥和薑可以提鮮解膩,讓肉質更加鮮美。
程瑛用大料和幹辣椒炒出熱油,再把切好的蔥沫和薑泥過一遍熱油,這樣能激發出蔥薑的更深層次的香味。
後麵除了先把過了熱油的蔥沫和薑泥與肉餡混合,還有不用多加水外,都和調鮮肉小餛飩的餡差不多。
最耗時間的兩種餡調完,剩下兩種就比較簡單了。
木耳和粉絲已經放在一旁泡發了。雞蛋先攪勻,再放到鍋裏炒熟盛出。然後再把韭菜、粉絲和木耳分別切碎。
素三鮮程瑛選用的是雞蛋、木耳和粉絲,就把這三種食材放到一個盆裏,然後放入各種調味料,再順時針攪勻。
韭菜雞蛋則是放入韭菜、炒熟的雞蛋丁還有調料,攪勻即可。
把這些做完之後,麵也早醒的差不多了。程瑛又把麵和了和,讓麵更加筋道,然後就開始擀餃子皮和餛飩皮。
餛飩皮做起來比較麻煩,因為對皮的厚度要求比較高,程瑛必須要一遍遍地擀它,把它的麵皮盡可能地擀薄,最後再切成四四方方的小塊塊。
餃子皮的話再把麵團切成小劑子和好,再一個個擀的厚薄均勻,弧度優美,甚至連大小都基本一致。
這些事情都做好之後,程瑛就開始包餃子和餛飩。
程瑛包餃子很快,餃子皮裏放上餡,手下打圈捏一圈花邊,動作又快又好看。
而包餛飩則更省力,隻需要一放一捏,就完成了一個。
但這次來的文工團有小一百個人,要想讓他們吃飽,程瑛估摸著至少要包三千個餃子和餛飩。
後廚的人比程瑛早來,都被敲打過了。
趙有才的暗示很明顯,就是不讓他們幫程瑛的忙,不然程瑛過幾天拍拍屁股走了,到時候有他們好果子吃的。
雖然程瑛人不錯,但他們也沒有辦法,他們還要養家糊口,可賭不起趙有才給他們穿小鞋。
這才有了程瑛剛進後廚那一幕。
程瑛對趙有才的那點手段心知肚明,但並不是所有對趙有才來說很難的事情對於程瑛來說也不可完成。
三千多個餃子和餛飩,程瑛還是包的起的。
程瑛從一進後廚就開始忙活,即使手上的功夫利落,把這一切弄完,天色也開始摸黑了。
中間機械廠的員工還過來把晚飯吃了,程瑛全然沒動,一直全神貫注地包她的餃子。
劉睿行本來以為那天的打飯姑娘隻是驚鴻一瞥,他再來食堂就沒有見過了,心裏多多少少還有幾分悵然。
可今天他打飯的時候隱約好像看見了她的身影。
劉睿行腳步一頓,又換了個角度往裏麵看。從食堂窗口的一側往裏麵斜著看過去,是真真切切有個挽著頭發的姑娘在那裏包餃子。
原來她還在。
就是怎麽自己一個人在包餃子?
劉睿行把疑問放在心裏,就去幹飯了。今天的夥食突然又變差了,其實也不算差,隻是迴到了原來的水平,但他的口味這幾天都被養叼了,現在倒有些不習慣。
迴頭問問張叔,食堂裏新來的師傅難不成又走了?怪舍不得的。
程瑛終於把餃子包完,後廚裏到處放的都是一拍拍的餃子。
程瑛起身,長長地伸了個懶腰,坐這麽久,她的脖子和腰都僵了,不過好在在文工團來之前把餃子和餛飩準備好了。
程瑛看了眼牆上的掛鍾,已經七點多了。
這時候外麵正好有人進來支會,“文工團的同誌已經到了,去宿舍收拾收拾就過來食堂,你們準備好開飯啊!”
“知道了!”程瑛應了一聲,剛才包餃子的時候,她就把水燒上了,現在正好開火煮。
煮餃子時間短,程瑛估摸著他們快到了,才正式下鍋。
趙有才也不愧於他的名字,剛才食堂裏那麽多人,他愣是不讓任何一個去幫程瑛打下手。
現在文工團要過來了,到時候肯定會有領導來,他倒好,開始裝模作樣來幫程瑛下餃子。
程瑛似笑非笑地看向趙有才,“謝謝您嘞。”
“這不都是應該的嗎。”趙有才篤定程瑛不能拿他怎麽樣,敬業地扮演著他的角色,這麽多天都沒見他這麽殷勤過。
“嘖。”程瑛嗤笑一聲,把目光移開,專心調著蘸料。
吃餃子,餃子本身的味道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就是蘸料。
蘸料可以按照個人習慣來調,一份好吃的蘸料可以讓餃子的味道再上幾個台階。
但是程瑛不知道他們都習慣什麽蘸料,幹脆就沒有自己動手調好,而是把調料簡單處理了一下,分出了一個個小盆來裝。
到時候他們喜歡什麽,就自己調一個碟,為了避免他們不會調,程瑛還專門寫了幾個常用的蘸料的配方放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