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說的,跟童貫得到的情報差不多,對秦昊的準備工作,童貫表示相當的滿意,沉吟半晌後,忽問道:


    “據先前派出的探子迴報,如今的方臘擁兵百萬,而咱們的西軍隻有十五萬人,加上地方上的廂軍以及你這次帶來的三千禁軍,亦不過十七八萬人,你在平梁山定中京的時候,都是以少勝多,這次平定江南,依你看咱們的勝算如何?”


    又在考我?


    秦昊見童貫雖然把方臘誇得上了天,但他的神情卻是一副氣定神閑的樣子,顯然這次的方臘起義,雖然鬧得很兇,但在童貫這個百戰宦官的眼中,卻不過是茶壺裏的風暴。


    作為千年後的人,秦昊當然知道方臘起義來得快,去得也快,故作深沉地道:“方臘雖有百萬之眾,但都是沒有打個仗的農民,他們挾怒而起,對付同樣沒有打過仗的廂兵或許可以。


    但太尉所率之兵,卻是一支常年征戰的軍隊,是大宋禁軍中的虎狼之師,方臘遇到這樣的軍隊,定然束手無策,依秦昊的預見,不出三月,便可平定江南暴亂。”


    “三月?”


    對付方臘,童貫雖然胸有成竹,但自己畢竟隻有十五萬的精兵,縱算方臘所率的是起義軍,個個都是豬,在三月內也可能抓不完。


    更何況方臘的手下,既有方七佛這樣的猛將,還有呂師襄這樣的智囊,還有陸行兒、方百花這些人中龍鳳,要想在三月內將他們平定,童貫並沒有完全的把握。


    “承你吉言,如果真能在三月之內平定方臘,倒不至於影響咱們收複幽州的大業,如果咱們不能在三月內移師北上,等金兵攻下幽州,咱們要從他們手中攫取,事情就難了。”


    童貫想到這裏,微微地一聲歎息,在他的心目中,奪取幽州那才是整個戰爭的重中之重,也是人生的另一個高度。


    而眼前的馬政、馬擴、秦昊都是平燕策的執行者,所以在這裏他用上咱們,平定方臘,速戰速決,這是他心裏最為渴求的事。


    一直沒說話的馬政這時候也附和道:“太尉的擔心一點也沒錯,如今的金國勢如破竹,如果咱們在江南拖延太久,不能依約出兵,則後果難以想象。”


    “所以,咱們得速戰速決!”


    秦昊接過馬政的話,“依秦昊的意思,咱們可以在江寧府分兵,一路大軍從常州、蘇州往秀州迎戰方七佛的北伐之師,一路從江寧到宣州然後直取呂師襄的歙州。


    而我率的這三千兵馬則從中路進軍,攻占湖州,然後與秀州方向的兵馬匯合,圍攻杭州,方臘兵敗,惟有退往睦州,而此時,咱們已在杭歙兩州對方臘形成夾擊之勢,方臘必敗!”


    當秦昊說完,童貫跟馬政不由麵麵相覷,因為秦昊說的,正是他們之前的戰略構想,隻是沒有將秦昊這三千兵馬考慮進去。


    人數少隻是其中的一個方麵,更主要的是趙佶曾派人傳過話,秦昊的這支軍隊作為奇兵,隻受趙佶節製,其他人不得幹預。


    在這裏,說是重用秦昊,還不如說是趙佶從骨子裏對武將的不信任,雖說童貫是宦官,是依附皇權生存的,但是自他帶兵以來,朝中的大臣對他的攻擊就沒有斷過。


    說他閹人掌兵,養私兵自重,加上征討西夏有功,在西軍中享有頗高的聲望,將大宋禁軍中最精銳的西軍,說成是他的私人部隊。


    文人打壓武將,放眼整個大宋,那是一打一個準,趙佶對童貫雖說信任,但被人說得多了,要說沒有猜忌,那也是騙鬼的。


    秦昊這三千兵馬,雖說達不到牽製童貫的目的,卻向童貫表明一個態度,你好好幹便罷,如果不好好幹,自有人取而代之。


    童貫跟隨趙佶多年,對趙佶的心思自然摸得底朝天,因此,對秦昊的到來,既不驚,也不喜,似乎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


    隻是讓他想不到的是,秦昊的戰略方針竟然跟自己的差不多,這點著實讓他對秦昊刮目相看,“中路進取,直插杭州,這個風險有點大,這樣吧,我讓馬擴帶隻軍隊隨你調動。”


    從平定梁山開始,秦昊跟馬擴早就有了默契,見童貫願意將馬擴調拔給自己,心裏自然是高興的,“如此,秦昊就謝過太尉,如果沒有其他的事,兵貴神速,秦昊這就去準備!”


    “兵貴再神速,也不急著這一時半刻,軍營中備有酒菜,叫上楊再興張毅他們,大家一起認識認識,咱們三路進軍,少不得協調,相互認識一下,也是好的。”


    童貫說得合情合理,秦昊自然沒有反對的意見。


    況且他也想認識認識西軍中的重要將領,比如那個萬人敵楊可世,比如那個逃跑將軍姚平仲,比如那個在曆史評書中被淹沒掉的折家將,折可存。


    一群有理想的人在一起,說起話來總是那樣的熱血沸騰,更何況眼前的這些人,都是在戰場上斯殺過的鐵血男兒,說起話個個都是那樣的豪氣衝天。


    特別是折可存跟姚平仲,他們的年歲跟馬擴差不多,說起話來真是沒有顧忌,沒有遮攔,他們既佩服秦昊的深謀遠慮,也佩服楊再興的勇猛,同時還佩服張毅他們的忠心。


    秦昊雖然是文人,但在骨子裏尊重這些武將,那些文人士子之所以可以在青樓裏風花雪月,正是因為前麵有他們站著。


    望著眼前的這幫人,既有坐在前麵席位的楊可世曲端等人,也有坐在楊可世身後的吳階、吳磷兄弟、還有角落裏的韓世忠,這些人雖然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但都是能戰之將。


    秦昊以文從武,從骨子裏尊重這些武將,而那些武將或許從來都沒有得到過文人的敬重,也是從骨子裏尊重秦昊,畢竟平梁山、定中京,憑的就是赫赫戰功。


    大宋朝有這些武將,竟然還會忘於金國,著實讓秦昊的心裏感到陣陣刺痛,想起那冰天雪地裏的慘景,秦昊突然有種想醉的衝動。


    田小倩就坐在秦昊的旁邊,勸都勸不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血色大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劍道江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劍道江湖並收藏血色大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