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婉隨即詳盡講述事情的原委,原來大唐戶部尚書武靖家有一兒一女,兒子武堅年輕有為,戰功累累,此時擔任唐朝驃騎軍參將,而女兒武瑩瑩年方十八,目前還閨中待嫁。
此女從小聰明伶俐,詩琴書畫樣樣精通,且長得羞花閉月,天生麗質,如花似玉,在長安很是有名氣,特別是她深受當朝皇後竇氏的寵愛,被認作幹女兒,可這樣一個受千萬寵愛的美人怎麽會要比武招親呢?
原來兩個月多前唐高祖李淵突然收到突厥來使遞交的求親書,求親書中寫道突厥的突利可汗久聞武瑩瑩才華美貌,稱此女年長有成,已到談婚論嫁時候,而突厥王子乞乞奴兒武藝高強、年少有為,希望能與武瑩瑩聯姻,也是突厥國與大唐結成聯盟。
李淵收到突厥求親書後,立即與朝中諸位大臣商議,頓時大家意見各異,原因是幾年前李淵和李世民的晉陽起兵是在突厥鼎力相助下才起得成功,此時正值三國鼎立混戰的關鍵時期,突厥的勢力投向非常關鍵,因此李淵、王世充和竇建德各方勢力都在拉攏突厥人。
自從晉陽起兵以來,唐朝李家一直與突厥處於盟友關係,雖然近期雙方互有分歧,但依然處於結盟狀態,因此王世充和竇建德的軍隊都無法與唐軍相抗衡,所以說唐朝對此次突厥的求親非常看重。
朝中大臣對這次突厥求親分成兩種不同的意見,一是妥協派,其意見便是同意突厥的求親,並希望借此機會進一步加強與突厥的軍事聯盟,從而一舉滅掉王世充和竇建德的軍隊,建立大唐盛世,此意見的代表人物便是太子李建成。
另一便是反對派,他們的意見是拒絕或盡量延緩突厥的求親,原因是當年突厥在幫助李淵晉陽起兵時,曾要求李淵建立唐朝後須向突厥稱臣,並年年進俸,同時必要時還得派遣軍隊幫助突厥攻打周邊的部落,由於當時李淵的勢力薄弱,為了能順利舉兵起義,他隻得答應突厥的所有條件,也應承年年向突厥進俸。如今唐朝初建,可突厥依然得寸進尺,不斷要求唐朝加大進俸的數額,而此時又提出求親讓武瑩瑩遠嫁突厥,因此眾位大臣認為不能一而再答應突厥的要求,否則不久的將來會拖垮唐朝的國力。可此時正值唐軍正在圍攻洛陽城的關鍵時期,也不可斷然拒絕突厥的請求,避免突厥轉向支持王世充,因此他們建議盡量延緩這次求親,等拿下洛陽城後再與突厥劃清界限,此意見的代表人物便是重臣裴寂。
李淵聽取了上述兩種意見後,遲遲拿不定主意,畢竟此時事關重大,影響到大唐的穩定,他隨即征求遠在洛陽戰場前線李世民的意見,而李世民經過多年的沙場征戰和攻城拔寨,此時正處意氣風發之時,因此他意見很堅決,便是絕不能答應突厥的求親且暫延求親的答複,待他拿下洛陽後再與突厥商議。
以此同時,皇後娘娘死命不同意武瑩瑩遠嫁突厥,而此點也是最令李淵揪心。
幾經考慮後,李淵最終采納了李世民的意見,決定采取延緩求親之策,待攻下洛陽後再與突厥商議,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延緩求親呢?
這時裴寂提出了對策,即答複突厥來使道:勝聞突厥王子乞乞奴兒是突厥第一勇士,力大無窮,武藝高強,而唐朝的武瑩瑩天生麗質,貌美驚人,唐朝希望在長安城擺下擂台,讓突厥王子乞乞奴兒坐擂挑戰唐朝各路英豪,一是讓天下人盡知唐朝美女武瑩瑩嫁給突厥王子是美女配英雄,正所謂的英雄抱得美人歸,二是突厥和唐朝進行武藝交流,加深兩國的聯盟。
突厥來使很快便傳達了突利可汗的答複,稱讚同唐朝擺擂招親的建議,突厥王子乞乞奴兒即日啟程往長安城,並提議突厥王子乞乞奴兒在唐朝長安擺擂一個月,倘若一個月內唐朝有人打敗乞乞奴兒,則這場求親取消,倘若無人能打敗乞乞奴兒,則不但要求武瑩瑩遠嫁突厥,而且唐朝還得送給突厥禮金三千兩黃金和萬匹戰馬。
李淵與大臣們經過仔細商量,便答應突厥的請求,比武招親便正式開始了。
誰知此乞乞奴兒天生神力,從小就跟隨突利可汗在草原上南北征戰,鍛煉出一副健壯體格,並拜突厥國一位武藝高深的喇嘛為師,習得一身好武藝,以此同時多年前隨父王帶兵中原支持唐軍時,他又曾在洛陽嵩山少林寺學藝多年,練就了一身金鍾罩鐵布衫硬功夫,可謂是內外兼修,武功蓋世。
此般經過多年勤學苦練,讓乞乞奴兒練成一身好身手,在突厥和草原各個部落中打遍天下無敵手,因此突利可汗才對這次擺擂比武招親極有自信,爽快答應了唐朝的請求。
而乞乞奴兒果然不負父親的期望,在近一個月裏已連續打敗了唐朝各路挑戰者,至今還無人能撼動他擂主的地位。
很快一個月就將過去,過了今日乞乞奴兒便可抱得美人歸。
木子婉的這番講述,頓時勾起了何超心底挑戰的欲望,他曾代表航天大隊參加過北京軍區的多場武術比賽並拿到過一次亞軍,同時他是屬於那種挑戰型選手,血液中流動著一股永不服輸的精神,記得那次他拿到亞軍後,心裏一直恨恨不服並下定決心一定要拿到冠軍,但他隨後便選入航天員,備戰嫦娥奔月任務,由此也粉碎了他的冠軍夢。
此時聽到擂台比武,不由再次激起他的挑戰欲望,登時激情萬丈,熱血沸騰。
見何超頓時雙目精芒爍閃,擺出蠢蠢欲動的架勢,木子婉不由笑道:“何兄是不是也想參加打擂,抱得美人歸?”
何超猛然才想起這是比武招親,並非是武術比賽,頓時大感尷尬,苦笑道:“讓木兄見笑了,我孤陋寡聞,還從未見過打擂比武,因此想見識見識一下。”
“要不我們一起過去瞧瞧,看看那個乞乞奴兒有多能耐,反正此處離尚書府也不遠”,木子婉欣然說道。
何超不由心動,心想時候還早,不妨去瞧瞧,隨即說道:“也好,咱們也去瞧瞧。”
木子婉隨即叫來夥計,結清茶費,便與何超下樓直奔往尚書府。
他們出了茶樓,上了大街後,發現人們正蜂擁趕往尚書府看打擂,因此隻需跟隨人流而行便是。
不一會,倆人就來到尚書府前麵,隻見尚書府倚著街道而建,從圍牆外麵可望到府內玉宇瓊樓,宅舍連綿。
尚書府府門的門額木匾上鑲嵌著兩個鬥大的銅字——武府。
在府門左右兩側的石柱上各懸紅木大牌,右邊鐫刻“白鷺忘機”,左邊則是“青山不老”,府門是一扇三開間的紅木大門,正門寬闊,可容軺車直接進入,左右兩道偏門稍窄,供尋常官員人等出入。
府門前的左邊是一個方圓千餘丈的車馬場,分東西兩區整齊排列著數十根拴馬石樁,而右邊原本是一大片空地,此時卻是人山人海,吵聲鼎沸。
原來在此處空地上豎立起了一座三丈高,五丈寬的擂台,擂台前擠滿了前來觀看的百姓,此時人頭湧湧,熱鬧非凡,大家都在翹首盼望看誰能打敗乞乞奴兒,為大唐爭一口氣。
何超跟隨木子婉擠入人群,慢慢來到靠近擂台的右角邊。
此時擂台上左右兩邊各坐了兩排人,左排居中的是一位穿著大唐官服的老人,隻見他身穿青色官服,修長的臉龐留著五縷長須,年紀在五六十歲間,正神態威猛端坐椅子上。在他右手邊坐著一位絕色美女,隻見此女子肩如刀削,腰若絹束,脖頸長秀柔美,皮膚幼滑白,明眸顧盼生妍,梨渦淺笑,配以雲狀的發髻,翠綠的簪釵,宛然如同仙女下凡般。
他左手邊則是一位身穿藍色武士服的年輕人,隻見此人兩眼精光閃閃,額頭高廣平闊,眼正鼻直,兩唇緊合成線,正專注異常望著擂台上,其餘的幾位都是身穿唐朝官服的朝中大臣,此時大臣們個個臉色嚴肅,急躁不安,熱切盼望能有人上台將乞乞奴兒打敗。
右排坐著幾個身穿奇異民族服裝的猛男,居中一位是身穿豹紋毛皮武士服,頭紮幾條小辮,腳踏黃色虎皮靴的中年男子,隻見他長得方麵大耳,膀大腰圓,身材魁梧,猛然望去仿佛是寺廟內的羅漢般,一副兇神惡煞,氣勢非凡的模樣,令人望而生畏,在他左右兩旁坐著幾位也都是頭戴獸皮帽,身穿毛皮袍的壯漢,個個麵容兇悍,使人感到均非善類。
此時有一身穿唐朝官服的男子正站在擂台中央喋喋不休的在講解打擂的規則,但其聲音早已被台前百姓們的嘈雜聲所淹沒。
這時木子婉向何超介紹說坐在擂台左排穿著唐朝官服的老人便是當朝戶部尚書武靖,在他左手邊的就是大美人武瑩瑩,而坐在武靖右邊的年輕人是其長子武堅,右排居中的那位如同天將下凡般的彪悍大漢便是此次擂主突厥王子乞乞奴兒,其左右兩旁坐著的都是此次來訪的突厥使者。
何超依稀聽到台上那位官員介紹道此次打擂規矩是隻比拳腳功夫而不能使用刀劍暗器等武器,倘若將對手打下擂台或將對手擊倒服輸者即獲得勝利,同時以鑼聲為口令,一聲鑼響表示開始比武,三聲鑼響表示停止比武。
最後那官員高聲喊道:“今天擂台比武開始!”
話音剛落,台下頓時人聲鼎沸,吆喝聲此起彼伏,人群中有的在議論今日有誰會上去打擂或能否將乞乞奴兒打敗,也有的在交頭接耳評點武瑩瑩的美貌,可謂是神態各異。
正當大家翹首以待看今日誰先上台打擂時,突聽到擂台左下角有人高聲喝道:“讓我先來。”
話音剛落,一個身穿灰色武士服彪形大漢躍上擂台,何超見此人身材眉濃膚黑,眼神淩厲,魁梧威武,驟眼瞧去,典型的古代練武之人的打扮。
隻見大漢走到擂台中央,雙手抱拳舉到胸前,麵朝右排的突厥人沉聲道:“在下來自長安城郊的陸家莊,名叫陸元奎,今日特來挑戰突厥王子。”
這時乞乞奴兒聞聲起身,踏步走到擂台中央,朝該人也是抱拳示敬,幹淨利落道:“請”。
兩人隨即各退五步。
一聲鑼響,隻見該大漢雙拳一揖,揉身而上,一記衝天炮驟然直擊向乞乞奴兒的胸口,這拳打得虎虎生威,剛猛有力,令何超暗暗叫好。
令人驚奇的是乞乞奴兒竟一動不動,雙拳垂立,雙腿微屈,兩眼凝視著大漢。
“噗,噗”兩聲,隻見大漢雙拳狠狠的擊中乞乞奴兒的胸口,驟然間聽到乞乞奴兒大喊一聲:“嘿”,頓時胸口一挺,竟然將大漢的拳力硬生生的反彈迴去,令其倒退幾步,頓感拳頭疼痛欲裂。
大漢穩住腳步,突然躍起,朝乞乞奴兒撲騰騰三拳連發,同時身體一側,右腳一勾,準備將乞乞奴兒勾倒。
乞乞奴兒微微一笑,隻見他左手一撩,撩開來拳,左腿向外一伸便擋住大漢來路,同時右肘一撞,頓時將大漢撞得蹌蹌踉踉連退數步,摔倒在擂台上。
大漢隨即一個鯉魚打挺起身,準備再還擊時,隻見乞乞奴兒已快步上前,一記飛腿將大漢踢下了擂台。
三聲鑼響,乞乞奴兒勝出。
這時台下的何超已瞧出此乞乞奴兒練就了一身硬功夫,與他們在部隊練得鐵板功類似,在部隊裏他們為了練就身體抗擊打能力,每天都要立馬步用鐵板拍打身體,包括後背、前胸、腹部和大腿等各個重要部位,經過長時間的鐵板拍打訓練,便將這些部位的肌肉練得更健壯,即可承受比常人多幾倍的擊打,而擂台上這位乞乞奴兒天生骨骼粗大,胸闊背厚,抵抗擊打能力更強,因此拳腳相加根本奈何不了他。
怪不得擺擂近一個月都無人能打敗他,何超甚至認為就算在現代社會,估計也難有人能打敗乞乞奴兒。
隻見擂台上乞乞奴兒雙手交叉在胸口,傲睨一世般望著台下的人群,冷漠等待上台挑戰之人。
一壺茶功夫很快便過去了,仍未人上台。
乞乞奴兒不由仰天大笑,衝著台下人群傲然高聲說道:“唐朝雖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依本王看來都是一幫烏合之眾,並無勇士,看來本王可以輕鬆帶著美人兒返迴突厥了”,說完,目中無人般仰天大笑。
話音未落,隻聽到台上有人高聲喝道:“突厥小子,休得猖狂,讓我來教訓教訓你。”
正當台下眾人左顧右盼尋找說話之人時,隻見台上坐在左排的武堅赫然起身,昂然走到台中央。
何超看到武堅大概二十四五歲,一身藍色武士服,黑色皮靴,頭戴紅纓冠,生得方麵大耳,形相威武,眼如點漆,奕奕有神,此刻傲然卓立,意態自若,一派淵停嶽峙的氣度,教人心折。
武靖急忙站起身,低聲道:“堅兒,不得意氣用事。”
武堅表情堅毅,扭頭對父親沉聲道:“請父親放心,孩兒並非意氣用事,隻是想和突厥王子切磋一下武藝。”
武靖見他神情堅決,估計勸說無從,隻得叮囑道:“你要小心。”
“大哥小心”,旁邊的武瑩瑩也在內心暗暗為大哥擔心,並秀目精芒爍閃,凝視著台中央。
武堅緩緩走到台中央,衝著乞乞奴兒抱拳高聲道:“在下乃唐朝驃騎軍參將武堅,特向突厥王子領教。”
“武將軍,請”,乞乞奴兒見是武瑩瑩的大哥,登時不敢怠慢,連忙抱拳向武堅迴禮。
鑼響開戰,武堅深知乞乞奴兒的鐵布衫厲害,決定采用貼身短打擒拿之術將其打倒,於是便揉身貼近乞乞奴兒,使出一記飛鳳手,左手抓向乞乞奴兒衣領,右手撞向其腰間。
可武堅有所不知的是乞乞奴兒身懷兩大絕技,其一便是摔跤搏擊術,別看乞乞奴兒長得身高馬大,但身形極其靈活,且雙手有力,腳法移動快,因此在草原上摔跤比試無人能敵。
隻見乞乞奴兒身體一側,左手一擋,擋住了武堅的右手,接著身體一沉,用後背直撞上武堅。
武堅萬萬沒有想到乞乞奴兒移動竟如此靈活,急忙側身讓開。
就這樣兩人你來我往,采用摔跤擒拿術對打起來,一時不能分出勝負。
很快明眼人便看出武堅逐漸處於劣勢,由於乞乞奴兒人高臂長,加上身體移動靈活,使得武堅無法貼近其身體,經過一番貼身搏鬥後,武堅體力明顯下降,開始氣喘如牛,動作變慢,而乞乞奴兒依然毅力充沛,打的虎虎生威。
此時台下的百姓們都緊張得屏息靜氣的全神注視台上兩個搏鬥的身影,而武靖和武瑩瑩更是緊張萬分,隻見武靖身體挺直,緊握雙手,虎目精光凝神注視著武堅。
憑借多年的散打比賽經驗,何超已看出武堅明顯落於下風,甚至最多隻能再支撐十幾分鍾,他也不由為武堅暗暗擔心,但看到武堅雜亂的步伐,知道其已是迴天乏術,強弩之末。
他身旁的木子婉也是緊盯台上並緊張的搓著雙手,嘴裏念念有詞:“打倒臭突厥,打倒臭突厥。”
此時武堅已明顯表現出力不從心,下盤漂浮,動作緩慢,隻有抵擋之餘而無還手之力,令何超心裏焦急萬分,就像在軍區擂台賽上看到自己隊友和對手比賽時快落敗的情景,他恨不得飛身而上,雖然他還不完全算是大唐人,但此時他身處大唐,仿佛血液中就淌著唐朝人的血,頓時緊張的氣氛讓他不知不覺便挪到擂台前。
此女從小聰明伶俐,詩琴書畫樣樣精通,且長得羞花閉月,天生麗質,如花似玉,在長安很是有名氣,特別是她深受當朝皇後竇氏的寵愛,被認作幹女兒,可這樣一個受千萬寵愛的美人怎麽會要比武招親呢?
原來兩個月多前唐高祖李淵突然收到突厥來使遞交的求親書,求親書中寫道突厥的突利可汗久聞武瑩瑩才華美貌,稱此女年長有成,已到談婚論嫁時候,而突厥王子乞乞奴兒武藝高強、年少有為,希望能與武瑩瑩聯姻,也是突厥國與大唐結成聯盟。
李淵收到突厥求親書後,立即與朝中諸位大臣商議,頓時大家意見各異,原因是幾年前李淵和李世民的晉陽起兵是在突厥鼎力相助下才起得成功,此時正值三國鼎立混戰的關鍵時期,突厥的勢力投向非常關鍵,因此李淵、王世充和竇建德各方勢力都在拉攏突厥人。
自從晉陽起兵以來,唐朝李家一直與突厥處於盟友關係,雖然近期雙方互有分歧,但依然處於結盟狀態,因此王世充和竇建德的軍隊都無法與唐軍相抗衡,所以說唐朝對此次突厥的求親非常看重。
朝中大臣對這次突厥求親分成兩種不同的意見,一是妥協派,其意見便是同意突厥的求親,並希望借此機會進一步加強與突厥的軍事聯盟,從而一舉滅掉王世充和竇建德的軍隊,建立大唐盛世,此意見的代表人物便是太子李建成。
另一便是反對派,他們的意見是拒絕或盡量延緩突厥的求親,原因是當年突厥在幫助李淵晉陽起兵時,曾要求李淵建立唐朝後須向突厥稱臣,並年年進俸,同時必要時還得派遣軍隊幫助突厥攻打周邊的部落,由於當時李淵的勢力薄弱,為了能順利舉兵起義,他隻得答應突厥的所有條件,也應承年年向突厥進俸。如今唐朝初建,可突厥依然得寸進尺,不斷要求唐朝加大進俸的數額,而此時又提出求親讓武瑩瑩遠嫁突厥,因此眾位大臣認為不能一而再答應突厥的要求,否則不久的將來會拖垮唐朝的國力。可此時正值唐軍正在圍攻洛陽城的關鍵時期,也不可斷然拒絕突厥的請求,避免突厥轉向支持王世充,因此他們建議盡量延緩這次求親,等拿下洛陽城後再與突厥劃清界限,此意見的代表人物便是重臣裴寂。
李淵聽取了上述兩種意見後,遲遲拿不定主意,畢竟此時事關重大,影響到大唐的穩定,他隨即征求遠在洛陽戰場前線李世民的意見,而李世民經過多年的沙場征戰和攻城拔寨,此時正處意氣風發之時,因此他意見很堅決,便是絕不能答應突厥的求親且暫延求親的答複,待他拿下洛陽後再與突厥商議。
以此同時,皇後娘娘死命不同意武瑩瑩遠嫁突厥,而此點也是最令李淵揪心。
幾經考慮後,李淵最終采納了李世民的意見,決定采取延緩求親之策,待攻下洛陽後再與突厥商議,可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如何延緩求親呢?
這時裴寂提出了對策,即答複突厥來使道:勝聞突厥王子乞乞奴兒是突厥第一勇士,力大無窮,武藝高強,而唐朝的武瑩瑩天生麗質,貌美驚人,唐朝希望在長安城擺下擂台,讓突厥王子乞乞奴兒坐擂挑戰唐朝各路英豪,一是讓天下人盡知唐朝美女武瑩瑩嫁給突厥王子是美女配英雄,正所謂的英雄抱得美人歸,二是突厥和唐朝進行武藝交流,加深兩國的聯盟。
突厥來使很快便傳達了突利可汗的答複,稱讚同唐朝擺擂招親的建議,突厥王子乞乞奴兒即日啟程往長安城,並提議突厥王子乞乞奴兒在唐朝長安擺擂一個月,倘若一個月內唐朝有人打敗乞乞奴兒,則這場求親取消,倘若無人能打敗乞乞奴兒,則不但要求武瑩瑩遠嫁突厥,而且唐朝還得送給突厥禮金三千兩黃金和萬匹戰馬。
李淵與大臣們經過仔細商量,便答應突厥的請求,比武招親便正式開始了。
誰知此乞乞奴兒天生神力,從小就跟隨突利可汗在草原上南北征戰,鍛煉出一副健壯體格,並拜突厥國一位武藝高深的喇嘛為師,習得一身好武藝,以此同時多年前隨父王帶兵中原支持唐軍時,他又曾在洛陽嵩山少林寺學藝多年,練就了一身金鍾罩鐵布衫硬功夫,可謂是內外兼修,武功蓋世。
此般經過多年勤學苦練,讓乞乞奴兒練成一身好身手,在突厥和草原各個部落中打遍天下無敵手,因此突利可汗才對這次擺擂比武招親極有自信,爽快答應了唐朝的請求。
而乞乞奴兒果然不負父親的期望,在近一個月裏已連續打敗了唐朝各路挑戰者,至今還無人能撼動他擂主的地位。
很快一個月就將過去,過了今日乞乞奴兒便可抱得美人歸。
木子婉的這番講述,頓時勾起了何超心底挑戰的欲望,他曾代表航天大隊參加過北京軍區的多場武術比賽並拿到過一次亞軍,同時他是屬於那種挑戰型選手,血液中流動著一股永不服輸的精神,記得那次他拿到亞軍後,心裏一直恨恨不服並下定決心一定要拿到冠軍,但他隨後便選入航天員,備戰嫦娥奔月任務,由此也粉碎了他的冠軍夢。
此時聽到擂台比武,不由再次激起他的挑戰欲望,登時激情萬丈,熱血沸騰。
見何超頓時雙目精芒爍閃,擺出蠢蠢欲動的架勢,木子婉不由笑道:“何兄是不是也想參加打擂,抱得美人歸?”
何超猛然才想起這是比武招親,並非是武術比賽,頓時大感尷尬,苦笑道:“讓木兄見笑了,我孤陋寡聞,還從未見過打擂比武,因此想見識見識一下。”
“要不我們一起過去瞧瞧,看看那個乞乞奴兒有多能耐,反正此處離尚書府也不遠”,木子婉欣然說道。
何超不由心動,心想時候還早,不妨去瞧瞧,隨即說道:“也好,咱們也去瞧瞧。”
木子婉隨即叫來夥計,結清茶費,便與何超下樓直奔往尚書府。
他們出了茶樓,上了大街後,發現人們正蜂擁趕往尚書府看打擂,因此隻需跟隨人流而行便是。
不一會,倆人就來到尚書府前麵,隻見尚書府倚著街道而建,從圍牆外麵可望到府內玉宇瓊樓,宅舍連綿。
尚書府府門的門額木匾上鑲嵌著兩個鬥大的銅字——武府。
在府門左右兩側的石柱上各懸紅木大牌,右邊鐫刻“白鷺忘機”,左邊則是“青山不老”,府門是一扇三開間的紅木大門,正門寬闊,可容軺車直接進入,左右兩道偏門稍窄,供尋常官員人等出入。
府門前的左邊是一個方圓千餘丈的車馬場,分東西兩區整齊排列著數十根拴馬石樁,而右邊原本是一大片空地,此時卻是人山人海,吵聲鼎沸。
原來在此處空地上豎立起了一座三丈高,五丈寬的擂台,擂台前擠滿了前來觀看的百姓,此時人頭湧湧,熱鬧非凡,大家都在翹首盼望看誰能打敗乞乞奴兒,為大唐爭一口氣。
何超跟隨木子婉擠入人群,慢慢來到靠近擂台的右角邊。
此時擂台上左右兩邊各坐了兩排人,左排居中的是一位穿著大唐官服的老人,隻見他身穿青色官服,修長的臉龐留著五縷長須,年紀在五六十歲間,正神態威猛端坐椅子上。在他右手邊坐著一位絕色美女,隻見此女子肩如刀削,腰若絹束,脖頸長秀柔美,皮膚幼滑白,明眸顧盼生妍,梨渦淺笑,配以雲狀的發髻,翠綠的簪釵,宛然如同仙女下凡般。
他左手邊則是一位身穿藍色武士服的年輕人,隻見此人兩眼精光閃閃,額頭高廣平闊,眼正鼻直,兩唇緊合成線,正專注異常望著擂台上,其餘的幾位都是身穿唐朝官服的朝中大臣,此時大臣們個個臉色嚴肅,急躁不安,熱切盼望能有人上台將乞乞奴兒打敗。
右排坐著幾個身穿奇異民族服裝的猛男,居中一位是身穿豹紋毛皮武士服,頭紮幾條小辮,腳踏黃色虎皮靴的中年男子,隻見他長得方麵大耳,膀大腰圓,身材魁梧,猛然望去仿佛是寺廟內的羅漢般,一副兇神惡煞,氣勢非凡的模樣,令人望而生畏,在他左右兩旁坐著幾位也都是頭戴獸皮帽,身穿毛皮袍的壯漢,個個麵容兇悍,使人感到均非善類。
此時有一身穿唐朝官服的男子正站在擂台中央喋喋不休的在講解打擂的規則,但其聲音早已被台前百姓們的嘈雜聲所淹沒。
這時木子婉向何超介紹說坐在擂台左排穿著唐朝官服的老人便是當朝戶部尚書武靖,在他左手邊的就是大美人武瑩瑩,而坐在武靖右邊的年輕人是其長子武堅,右排居中的那位如同天將下凡般的彪悍大漢便是此次擂主突厥王子乞乞奴兒,其左右兩旁坐著的都是此次來訪的突厥使者。
何超依稀聽到台上那位官員介紹道此次打擂規矩是隻比拳腳功夫而不能使用刀劍暗器等武器,倘若將對手打下擂台或將對手擊倒服輸者即獲得勝利,同時以鑼聲為口令,一聲鑼響表示開始比武,三聲鑼響表示停止比武。
最後那官員高聲喊道:“今天擂台比武開始!”
話音剛落,台下頓時人聲鼎沸,吆喝聲此起彼伏,人群中有的在議論今日有誰會上去打擂或能否將乞乞奴兒打敗,也有的在交頭接耳評點武瑩瑩的美貌,可謂是神態各異。
正當大家翹首以待看今日誰先上台打擂時,突聽到擂台左下角有人高聲喝道:“讓我先來。”
話音剛落,一個身穿灰色武士服彪形大漢躍上擂台,何超見此人身材眉濃膚黑,眼神淩厲,魁梧威武,驟眼瞧去,典型的古代練武之人的打扮。
隻見大漢走到擂台中央,雙手抱拳舉到胸前,麵朝右排的突厥人沉聲道:“在下來自長安城郊的陸家莊,名叫陸元奎,今日特來挑戰突厥王子。”
這時乞乞奴兒聞聲起身,踏步走到擂台中央,朝該人也是抱拳示敬,幹淨利落道:“請”。
兩人隨即各退五步。
一聲鑼響,隻見該大漢雙拳一揖,揉身而上,一記衝天炮驟然直擊向乞乞奴兒的胸口,這拳打得虎虎生威,剛猛有力,令何超暗暗叫好。
令人驚奇的是乞乞奴兒竟一動不動,雙拳垂立,雙腿微屈,兩眼凝視著大漢。
“噗,噗”兩聲,隻見大漢雙拳狠狠的擊中乞乞奴兒的胸口,驟然間聽到乞乞奴兒大喊一聲:“嘿”,頓時胸口一挺,竟然將大漢的拳力硬生生的反彈迴去,令其倒退幾步,頓感拳頭疼痛欲裂。
大漢穩住腳步,突然躍起,朝乞乞奴兒撲騰騰三拳連發,同時身體一側,右腳一勾,準備將乞乞奴兒勾倒。
乞乞奴兒微微一笑,隻見他左手一撩,撩開來拳,左腿向外一伸便擋住大漢來路,同時右肘一撞,頓時將大漢撞得蹌蹌踉踉連退數步,摔倒在擂台上。
大漢隨即一個鯉魚打挺起身,準備再還擊時,隻見乞乞奴兒已快步上前,一記飛腿將大漢踢下了擂台。
三聲鑼響,乞乞奴兒勝出。
這時台下的何超已瞧出此乞乞奴兒練就了一身硬功夫,與他們在部隊練得鐵板功類似,在部隊裏他們為了練就身體抗擊打能力,每天都要立馬步用鐵板拍打身體,包括後背、前胸、腹部和大腿等各個重要部位,經過長時間的鐵板拍打訓練,便將這些部位的肌肉練得更健壯,即可承受比常人多幾倍的擊打,而擂台上這位乞乞奴兒天生骨骼粗大,胸闊背厚,抵抗擊打能力更強,因此拳腳相加根本奈何不了他。
怪不得擺擂近一個月都無人能打敗他,何超甚至認為就算在現代社會,估計也難有人能打敗乞乞奴兒。
隻見擂台上乞乞奴兒雙手交叉在胸口,傲睨一世般望著台下的人群,冷漠等待上台挑戰之人。
一壺茶功夫很快便過去了,仍未人上台。
乞乞奴兒不由仰天大笑,衝著台下人群傲然高聲說道:“唐朝雖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依本王看來都是一幫烏合之眾,並無勇士,看來本王可以輕鬆帶著美人兒返迴突厥了”,說完,目中無人般仰天大笑。
話音未落,隻聽到台上有人高聲喝道:“突厥小子,休得猖狂,讓我來教訓教訓你。”
正當台下眾人左顧右盼尋找說話之人時,隻見台上坐在左排的武堅赫然起身,昂然走到台中央。
何超看到武堅大概二十四五歲,一身藍色武士服,黑色皮靴,頭戴紅纓冠,生得方麵大耳,形相威武,眼如點漆,奕奕有神,此刻傲然卓立,意態自若,一派淵停嶽峙的氣度,教人心折。
武靖急忙站起身,低聲道:“堅兒,不得意氣用事。”
武堅表情堅毅,扭頭對父親沉聲道:“請父親放心,孩兒並非意氣用事,隻是想和突厥王子切磋一下武藝。”
武靖見他神情堅決,估計勸說無從,隻得叮囑道:“你要小心。”
“大哥小心”,旁邊的武瑩瑩也在內心暗暗為大哥擔心,並秀目精芒爍閃,凝視著台中央。
武堅緩緩走到台中央,衝著乞乞奴兒抱拳高聲道:“在下乃唐朝驃騎軍參將武堅,特向突厥王子領教。”
“武將軍,請”,乞乞奴兒見是武瑩瑩的大哥,登時不敢怠慢,連忙抱拳向武堅迴禮。
鑼響開戰,武堅深知乞乞奴兒的鐵布衫厲害,決定采用貼身短打擒拿之術將其打倒,於是便揉身貼近乞乞奴兒,使出一記飛鳳手,左手抓向乞乞奴兒衣領,右手撞向其腰間。
可武堅有所不知的是乞乞奴兒身懷兩大絕技,其一便是摔跤搏擊術,別看乞乞奴兒長得身高馬大,但身形極其靈活,且雙手有力,腳法移動快,因此在草原上摔跤比試無人能敵。
隻見乞乞奴兒身體一側,左手一擋,擋住了武堅的右手,接著身體一沉,用後背直撞上武堅。
武堅萬萬沒有想到乞乞奴兒移動竟如此靈活,急忙側身讓開。
就這樣兩人你來我往,采用摔跤擒拿術對打起來,一時不能分出勝負。
很快明眼人便看出武堅逐漸處於劣勢,由於乞乞奴兒人高臂長,加上身體移動靈活,使得武堅無法貼近其身體,經過一番貼身搏鬥後,武堅體力明顯下降,開始氣喘如牛,動作變慢,而乞乞奴兒依然毅力充沛,打的虎虎生威。
此時台下的百姓們都緊張得屏息靜氣的全神注視台上兩個搏鬥的身影,而武靖和武瑩瑩更是緊張萬分,隻見武靖身體挺直,緊握雙手,虎目精光凝神注視著武堅。
憑借多年的散打比賽經驗,何超已看出武堅明顯落於下風,甚至最多隻能再支撐十幾分鍾,他也不由為武堅暗暗擔心,但看到武堅雜亂的步伐,知道其已是迴天乏術,強弩之末。
他身旁的木子婉也是緊盯台上並緊張的搓著雙手,嘴裏念念有詞:“打倒臭突厥,打倒臭突厥。”
此時武堅已明顯表現出力不從心,下盤漂浮,動作緩慢,隻有抵擋之餘而無還手之力,令何超心裏焦急萬分,就像在軍區擂台賽上看到自己隊友和對手比賽時快落敗的情景,他恨不得飛身而上,雖然他還不完全算是大唐人,但此時他身處大唐,仿佛血液中就淌著唐朝人的血,頓時緊張的氣氛讓他不知不覺便挪到擂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