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國注意到了希特拉的存在,同樣也注意到了德國克虜伯三型坦克和容克二型戰鬥機。
對於希特拉這個人,李衛國心中有所懷疑,但還不敢確定。同時趙匡胤也沒有再跟他聯絡,是不是又有新人亂入了,還無法下定結論。
德國的克虜伯三型坦克,雖然有些大膽的創舉,但還不能左右陸上戰場,不能取得決定性作用。至於德國會不會在短時間內研發出更強大的坦克,這個李衛國也暫時無法判斷,隻能看情況在做決定。
而德國的容克戰鬥機的出現,讓李衛國感到了深深的緊迫感。
原本李衛國決定在華盛頓戰場上投入f15戰鬥機參戰,並沒有想到歐洲國家能夠這麽快就模仿成功,甚至大膽的實現了對f15戰鬥機的超越。
容克二型戰鬥機的過早出現,讓李衛國意識到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用不了多久,恐怕就會出現利用戰鬥機攜帶砸彈參戰,甚至出現對水麵戰艦采取攻擊行動,更甚至會出現航空母艦。
曆史上的一戰爆發後,從第一架偵查飛機演變成戰鬥機隻用了三個月時間,從第一架戰鬥機進化出轟炸機隻用了半年時間,代表性的就是意大利戰鬥機攜帶砸彈去偷襲奧匈帝國海軍,可惜失敗了,也就沒能引起各國的足夠重視。
而航空母艦的出現,卻同樣沒有用多少時間。
曆史上一戰爆發兩年後,英國就率先把暴怒號改裝成了航空母艦,由此可見歐洲的軍事專家們對飛機的未來發展有著深刻的研究。
就衝著這一點,李衛國絕對有理由相信目前的歐洲各國軍方,有著足夠的潛力快速發展製空戰鬥機。
於是,李衛國不得不把原計劃過些年才打算投入生產的陸軍防空高射炮,以及海軍防空高射炮等,提前開始生產,並裝備給中華帝國軍隊。
這叫有備無患,李衛國可不想突然有一天,敵國空軍偷襲中華帝國時,中華帝國的海陸軍沒有防空能力。
防空高射炮分為海軍型和陸軍型,其中陸軍型防空高射炮包括兩種,一種是牽引式高射炮,另一種是自行高射炮。
牽引型高射炮跟中華帝國陸軍目前裝備的各式步兵火炮部署方式一樣,靠卡車進行牽引和部署。
目前為止,中華帝國皇家兵工廠一共研發了6種陸軍型高射炮和2種海軍型高射炮。
其中第一種陸軍型高射炮gsp-甲型,為12.7毫米口徑,嚴格意義上講,這叫高射機槍,不過皇家兵工廠為了讓士兵們容易區分,便直接以小口徑高射炮命名。
gsp-甲型高射炮的槍身長3850毫米,槍管長1340毫米,全重150公斤,測試初速930~955米每秒,理論射速550~600發每分,實際測試射速為80發每分,有效射程2000米(高射)、1000米(平射),彈箱容量80發,使用光華23年式標準槍彈,12.7x110毫米。
這實際上就是把目前中華帝國陸軍使用的雷電重機槍的槍管加長,子彈加長,然後就直接用來對空射擊了。
當然,雷電重機槍一樣可以對空射擊,隻不過之前的12.7毫米子彈短,裝藥少,對空射擊距離有限。
加長槍管和子彈後,達到2000米的射高,實際上已經可以輕鬆擊落目前各國裝備的戰鬥機了,當然前提是飛機俯衝下來才行,如果飛機一直在高空飛行,超過2000米高度,是沒有用的。
另外,高射武器的子彈是有特殊要求的,即子彈出膛後,到達2000米高度自動爆炸,亦或者擊中敵機後自動爆炸,摧毀敵機。如果是普通的雷電重機槍或者步槍什麽的,對空射擊後,子彈即便能飛到2000米高空,亦不能爆炸,這樣一來就會對地麵的己方人員造成威脅,因為子彈到達最高點後,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重新下降,即便算上空氣阻力,子彈重返地麵時的速度也是相當恐怖的,一樣可以讓人斃命。
顯然,己方的重機槍對空射擊後,子彈落下來會傷到己方人員。
沒打中敵機,反而間接打中了自己人,這種情況就太丟人了。
李衛國當然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所以他提前將高射彈藥規定為自動引爆,防止誤傷自己人。
而放眼整個世界,各國目前對付空中的敵機,基本上都用重機槍甚至步槍進行攻擊,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重機槍射出去的子彈,很有可能誤傷自己人。
當然,在戰場環境中,激烈交戰時,就算有己方戰士中彈,也沒有人會想到是自己人打的,都會以為是敵人打的。
在曆史上,這正是各國普遍忽略的問題,直到二戰期間才得以糾正過來。
gsp-甲型高射炮屬於機槍型,實際上就是雷電重機槍從平射到高射的一個過渡產品。
當然因為有市場,所以李衛國沒有取消這種武器的研發和生產,根據他的估計,gsp-甲型高射炮還可以存活至少二十年時間,隻要不是噴氣式飛機出現,以螺旋槳戰鬥機而言,這種高射炮理論上都可以將其擊落。
從gsp-乙型高射炮開始,就是真正的高射炮了,口徑從12.7毫米升到20毫米,倍徑達到100,使其能夠輕鬆把炮彈射到5000米的高空。當德軍的容克二型戰鬥機自以為飛到5000米的最高升限覺得安全時,就會被gsp-乙型高射炮擊落。
而gsp-乙型高射炮還有另外一個用途,那就是當他平射時,可以在一公裏內擊穿30毫米厚的中華特種鋼,也就是說可以輕鬆擊穿t23、t25這兩款坦克,甚至擊穿德軍最新的克虜伯三型坦克的正麵裝甲都沒問題。
平射時的gsp-乙型高射炮,就是一門反坦克炮,當然能反坦克,也就能像加農炮那樣作為步兵攻堅火力使用。
5000米射高,並不能滿足中華帝國軍方,尤其是李衛國很清楚,曆史上的一戰中後期,各國的戰鬥機升限普遍達到8000米以上。
當gsp-乙型高射炮投入戰場後,勢必會引起各國軍方的高度重視,他們會加快研發戰鬥機的升限,使其提高至5000米以上空域,避免平飛時就被擊落。
這一定會刺激各國加快速度研發升限高的戰鬥機,說不定會突破曆史限製,直接從8000米高空升限到一萬米高空。
這些都極有可能,所以李衛國自然要未雨綢繆。
針對李衛國的警告,皇家兵工廠便在前兩款高射炮的基礎上,又推出了gsp-丙型和gsp-丁型高射炮。
其中gsp-丙型高射炮為37毫米口徑,戰鬥全重2650公斤,采用雙聯裝設計,炮身長2740毫米,身管長2315毫米,使用1.5公斤榴彈時初速850米每秒,使用1.45公斤穿甲彈時,初速880米每秒,最大射程8500米,有效斜距3500米,有效射高3000米,高低射界為-10度至85度,帶有旋轉底盤,可360度全方位射擊。
8500米高度,這是李衛國預先做出的規定,如果曆史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各國的戰鬥機最大升限應該到8000米左右就到頂了,至於一萬米高度,雖然有可能,但是可能性不高,畢竟一萬米的高空空氣稀薄,並不適合現在的果奔戰鬥機,對飛行員要求太高,一般不太可能。
所以,8500米的射高,是一個分水嶺,除非歐美各國軍方提前研發出高空供氧係統,否則很難飛到8500米以上。
gsp-丁型高射炮,實際上就是在gsp-丙型高射炮的基礎上,實現4聯裝並聯,即四個槍管同時射擊,火力兇猛。
另外還有兩款高射炮,gsp-戊型和gsp-己型,前者是20毫米口徑,基本配置跟gsp-乙型高射炮一樣,不同之處在於是車載,使用4x4輪式戰車搭載,機動性高,可以跟隨步兵進行機動防空。
後者是37毫米口徑,因為高射炮重量大,彈藥重量也不輕,輪式戰車攜帶不方便,因此改為履帶式,高射炮的結構基本上沿用gsp丙型或者丁型,不同之處就是有雙聯裝和四聯裝之分,雙聯裝攜帶彈藥少一些,速度略快一些,四聯裝攜帶彈藥多一些,速度略慢一些。
實際上對於t25型坦克的底盤而言,雙聯裝和四聯裝的速度基本上差不多,後來經過中華帝國軍方實戰檢驗後,統一改成了雙聯裝,在戰場上當重型反坦克戰車使用,效果反而比防空好得多。
最後便是兩款海軍型防空高射炮。
因為海軍有著巨大的艦體和載重能力,所以海軍型防空高射炮的體型就可以比較大了。
海軍型的高射炮隻有20毫米口徑和37毫米口徑兩種,整體配置跟陸軍各型差不多,但並聯程度高出陸軍型很多,清一色的四聯裝。
實際上,李衛國也命皇家兵工廠開發了密集陣,不過考慮到海軍暫時用不上這種大殺器,所以隻是停留在圖紙階段,沒有實際研發。
當然,根本原因是李衛國不想讓其他國家都知道中華帝國把防空都安裝到海軍戰艦上了,如果被各國發現後,各國海軍勢必跟風,加強各國海軍戰艦的防空能力,這不符合李衛國的戰略計劃。
在李衛國看來,歐美各國的海軍最好一直忽視戰艦防空,隻有這樣,中華帝國空軍將來突襲他們的海軍戰艦時,才會擁有更強的攻擊力和戰術效果。
甚至在海戰關鍵時刻,中華帝國空軍突然出動,敵方海軍缺乏防空能力,結果必然是被虐出翔來,甚至可以令中華帝國海軍取得決定性勝利。
因此基於這種考慮,李衛國不太願意把防空武器部署到戰艦上去。
這或許就是每一個領導者的想法吧!
曆史上英國海軍在一戰中就建成了航空母艦,這表明英國領導人非常清楚航空母艦的作用,否則誰閑的沒事發展航母。可是後來英國卻故意讓航母發展緩慢,表麵上看這是英國領導人的失誤,可是誰能知道這不是英國領導人故意的?目的跟李衛國現在的想法一樣,不希望其他國家重視航母。
畢竟當時的英國是全世界海軍力量最強的,英國海軍的動作,勢必會影響到其他國家海軍的發展方向。所以英國人未必不知道航母的重要性。
如今這種情況便發生在李衛國的身上,他將心比心之後,把立場轉移到其他國家層麵,不難發現其中的關鍵。
在這種矛盾心理影響下,李衛國隻能選擇折中辦法,即偷摸的在中華帝國海軍戰艦上安裝防空速射炮武器,還不要大張旗鼓,不要太高調,要低調。
這樣一來,中華帝國海軍戰艦上,除了大口徑主炮之外,其他副炮係統將偷摸改裝成高平兩用火炮,既可以對空開火,也可以平射,外觀上還不明顯,一般人難以發現其中的貓膩。
海軍的大規模改裝計劃很快出台了,中華帝國海軍各艦隊主力艦輪流進船塢進行維修,對外宣稱是炮管在戰鬥中壽命耗盡而進行更換炮管作業,實際上是安裝了擁有高平兩種射擊能力的高平兩用火炮。
反正中華帝國海軍目前並沒有太重要的作戰任務,美日海軍被滅,歐洲戰場上因為德意奧等盟友都在耍小心眼,拒絕中華帝國海軍主力前往歐洲助戰,而美日戰場上,基本上都在內陸了,海軍基本上幫不上忙,所以目前中華帝國海軍反倒成了最清閑的部隊了。
不過清閑歸清閑,在海軍各艦紛紛進船塢更換炮管和高射瞄準係統時,李衛軍奉詔覲見,李衛國當麵將一些重要的戰略計劃告訴他,讓他迴去秘密準備。
中華帝國海軍不可能一直閑著,歐洲戰場上最近發生的一係列變化,讓李衛國感到不妙。
李衛國擔心德意誌帝國打破歐洲戰場的平衡狀態,眼看著德意誌帝國的經濟承受能力已經到了極限,李衛國希望直到最後一刻,歐洲戰場都應該平衡下去,英法俄跟德意奧最終打個平手,這樣最符合中華帝國的核心利益。
隻是隨後在北海上發生的一場英法德意大規模海戰,徹底打破了歐洲海上力量均勢,令李衛國不得不提早讓中華帝國海軍主力艦隊,介入歐洲戰場了。(未完待續。)
對於希特拉這個人,李衛國心中有所懷疑,但還不敢確定。同時趙匡胤也沒有再跟他聯絡,是不是又有新人亂入了,還無法下定結論。
德國的克虜伯三型坦克,雖然有些大膽的創舉,但還不能左右陸上戰場,不能取得決定性作用。至於德國會不會在短時間內研發出更強大的坦克,這個李衛國也暫時無法判斷,隻能看情況在做決定。
而德國的容克戰鬥機的出現,讓李衛國感到了深深的緊迫感。
原本李衛國決定在華盛頓戰場上投入f15戰鬥機參戰,並沒有想到歐洲國家能夠這麽快就模仿成功,甚至大膽的實現了對f15戰鬥機的超越。
容克二型戰鬥機的過早出現,讓李衛國意識到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用不了多久,恐怕就會出現利用戰鬥機攜帶砸彈參戰,甚至出現對水麵戰艦采取攻擊行動,更甚至會出現航空母艦。
曆史上的一戰爆發後,從第一架偵查飛機演變成戰鬥機隻用了三個月時間,從第一架戰鬥機進化出轟炸機隻用了半年時間,代表性的就是意大利戰鬥機攜帶砸彈去偷襲奧匈帝國海軍,可惜失敗了,也就沒能引起各國的足夠重視。
而航空母艦的出現,卻同樣沒有用多少時間。
曆史上一戰爆發兩年後,英國就率先把暴怒號改裝成了航空母艦,由此可見歐洲的軍事專家們對飛機的未來發展有著深刻的研究。
就衝著這一點,李衛國絕對有理由相信目前的歐洲各國軍方,有著足夠的潛力快速發展製空戰鬥機。
於是,李衛國不得不把原計劃過些年才打算投入生產的陸軍防空高射炮,以及海軍防空高射炮等,提前開始生產,並裝備給中華帝國軍隊。
這叫有備無患,李衛國可不想突然有一天,敵國空軍偷襲中華帝國時,中華帝國的海陸軍沒有防空能力。
防空高射炮分為海軍型和陸軍型,其中陸軍型防空高射炮包括兩種,一種是牽引式高射炮,另一種是自行高射炮。
牽引型高射炮跟中華帝國陸軍目前裝備的各式步兵火炮部署方式一樣,靠卡車進行牽引和部署。
目前為止,中華帝國皇家兵工廠一共研發了6種陸軍型高射炮和2種海軍型高射炮。
其中第一種陸軍型高射炮gsp-甲型,為12.7毫米口徑,嚴格意義上講,這叫高射機槍,不過皇家兵工廠為了讓士兵們容易區分,便直接以小口徑高射炮命名。
gsp-甲型高射炮的槍身長3850毫米,槍管長1340毫米,全重150公斤,測試初速930~955米每秒,理論射速550~600發每分,實際測試射速為80發每分,有效射程2000米(高射)、1000米(平射),彈箱容量80發,使用光華23年式標準槍彈,12.7x110毫米。
這實際上就是把目前中華帝國陸軍使用的雷電重機槍的槍管加長,子彈加長,然後就直接用來對空射擊了。
當然,雷電重機槍一樣可以對空射擊,隻不過之前的12.7毫米子彈短,裝藥少,對空射擊距離有限。
加長槍管和子彈後,達到2000米的射高,實際上已經可以輕鬆擊落目前各國裝備的戰鬥機了,當然前提是飛機俯衝下來才行,如果飛機一直在高空飛行,超過2000米高度,是沒有用的。
另外,高射武器的子彈是有特殊要求的,即子彈出膛後,到達2000米高度自動爆炸,亦或者擊中敵機後自動爆炸,摧毀敵機。如果是普通的雷電重機槍或者步槍什麽的,對空射擊後,子彈即便能飛到2000米高空,亦不能爆炸,這樣一來就會對地麵的己方人員造成威脅,因為子彈到達最高點後,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重新下降,即便算上空氣阻力,子彈重返地麵時的速度也是相當恐怖的,一樣可以讓人斃命。
顯然,己方的重機槍對空射擊後,子彈落下來會傷到己方人員。
沒打中敵機,反而間接打中了自己人,這種情況就太丟人了。
李衛國當然不會允許這種情況出現,所以他提前將高射彈藥規定為自動引爆,防止誤傷自己人。
而放眼整個世界,各國目前對付空中的敵機,基本上都用重機槍甚至步槍進行攻擊,他們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重機槍射出去的子彈,很有可能誤傷自己人。
當然,在戰場環境中,激烈交戰時,就算有己方戰士中彈,也沒有人會想到是自己人打的,都會以為是敵人打的。
在曆史上,這正是各國普遍忽略的問題,直到二戰期間才得以糾正過來。
gsp-甲型高射炮屬於機槍型,實際上就是雷電重機槍從平射到高射的一個過渡產品。
當然因為有市場,所以李衛國沒有取消這種武器的研發和生產,根據他的估計,gsp-甲型高射炮還可以存活至少二十年時間,隻要不是噴氣式飛機出現,以螺旋槳戰鬥機而言,這種高射炮理論上都可以將其擊落。
從gsp-乙型高射炮開始,就是真正的高射炮了,口徑從12.7毫米升到20毫米,倍徑達到100,使其能夠輕鬆把炮彈射到5000米的高空。當德軍的容克二型戰鬥機自以為飛到5000米的最高升限覺得安全時,就會被gsp-乙型高射炮擊落。
而gsp-乙型高射炮還有另外一個用途,那就是當他平射時,可以在一公裏內擊穿30毫米厚的中華特種鋼,也就是說可以輕鬆擊穿t23、t25這兩款坦克,甚至擊穿德軍最新的克虜伯三型坦克的正麵裝甲都沒問題。
平射時的gsp-乙型高射炮,就是一門反坦克炮,當然能反坦克,也就能像加農炮那樣作為步兵攻堅火力使用。
5000米射高,並不能滿足中華帝國軍方,尤其是李衛國很清楚,曆史上的一戰中後期,各國的戰鬥機升限普遍達到8000米以上。
當gsp-乙型高射炮投入戰場後,勢必會引起各國軍方的高度重視,他們會加快研發戰鬥機的升限,使其提高至5000米以上空域,避免平飛時就被擊落。
這一定會刺激各國加快速度研發升限高的戰鬥機,說不定會突破曆史限製,直接從8000米高空升限到一萬米高空。
這些都極有可能,所以李衛國自然要未雨綢繆。
針對李衛國的警告,皇家兵工廠便在前兩款高射炮的基礎上,又推出了gsp-丙型和gsp-丁型高射炮。
其中gsp-丙型高射炮為37毫米口徑,戰鬥全重2650公斤,采用雙聯裝設計,炮身長2740毫米,身管長2315毫米,使用1.5公斤榴彈時初速850米每秒,使用1.45公斤穿甲彈時,初速880米每秒,最大射程8500米,有效斜距3500米,有效射高3000米,高低射界為-10度至85度,帶有旋轉底盤,可360度全方位射擊。
8500米高度,這是李衛國預先做出的規定,如果曆史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各國的戰鬥機最大升限應該到8000米左右就到頂了,至於一萬米高度,雖然有可能,但是可能性不高,畢竟一萬米的高空空氣稀薄,並不適合現在的果奔戰鬥機,對飛行員要求太高,一般不太可能。
所以,8500米的射高,是一個分水嶺,除非歐美各國軍方提前研發出高空供氧係統,否則很難飛到8500米以上。
gsp-丁型高射炮,實際上就是在gsp-丙型高射炮的基礎上,實現4聯裝並聯,即四個槍管同時射擊,火力兇猛。
另外還有兩款高射炮,gsp-戊型和gsp-己型,前者是20毫米口徑,基本配置跟gsp-乙型高射炮一樣,不同之處在於是車載,使用4x4輪式戰車搭載,機動性高,可以跟隨步兵進行機動防空。
後者是37毫米口徑,因為高射炮重量大,彈藥重量也不輕,輪式戰車攜帶不方便,因此改為履帶式,高射炮的結構基本上沿用gsp丙型或者丁型,不同之處就是有雙聯裝和四聯裝之分,雙聯裝攜帶彈藥少一些,速度略快一些,四聯裝攜帶彈藥多一些,速度略慢一些。
實際上對於t25型坦克的底盤而言,雙聯裝和四聯裝的速度基本上差不多,後來經過中華帝國軍方實戰檢驗後,統一改成了雙聯裝,在戰場上當重型反坦克戰車使用,效果反而比防空好得多。
最後便是兩款海軍型防空高射炮。
因為海軍有著巨大的艦體和載重能力,所以海軍型防空高射炮的體型就可以比較大了。
海軍型的高射炮隻有20毫米口徑和37毫米口徑兩種,整體配置跟陸軍各型差不多,但並聯程度高出陸軍型很多,清一色的四聯裝。
實際上,李衛國也命皇家兵工廠開發了密集陣,不過考慮到海軍暫時用不上這種大殺器,所以隻是停留在圖紙階段,沒有實際研發。
當然,根本原因是李衛國不想讓其他國家都知道中華帝國把防空都安裝到海軍戰艦上了,如果被各國發現後,各國海軍勢必跟風,加強各國海軍戰艦的防空能力,這不符合李衛國的戰略計劃。
在李衛國看來,歐美各國的海軍最好一直忽視戰艦防空,隻有這樣,中華帝國空軍將來突襲他們的海軍戰艦時,才會擁有更強的攻擊力和戰術效果。
甚至在海戰關鍵時刻,中華帝國空軍突然出動,敵方海軍缺乏防空能力,結果必然是被虐出翔來,甚至可以令中華帝國海軍取得決定性勝利。
因此基於這種考慮,李衛國不太願意把防空武器部署到戰艦上去。
這或許就是每一個領導者的想法吧!
曆史上英國海軍在一戰中就建成了航空母艦,這表明英國領導人非常清楚航空母艦的作用,否則誰閑的沒事發展航母。可是後來英國卻故意讓航母發展緩慢,表麵上看這是英國領導人的失誤,可是誰能知道這不是英國領導人故意的?目的跟李衛國現在的想法一樣,不希望其他國家重視航母。
畢竟當時的英國是全世界海軍力量最強的,英國海軍的動作,勢必會影響到其他國家海軍的發展方向。所以英國人未必不知道航母的重要性。
如今這種情況便發生在李衛國的身上,他將心比心之後,把立場轉移到其他國家層麵,不難發現其中的關鍵。
在這種矛盾心理影響下,李衛國隻能選擇折中辦法,即偷摸的在中華帝國海軍戰艦上安裝防空速射炮武器,還不要大張旗鼓,不要太高調,要低調。
這樣一來,中華帝國海軍戰艦上,除了大口徑主炮之外,其他副炮係統將偷摸改裝成高平兩用火炮,既可以對空開火,也可以平射,外觀上還不明顯,一般人難以發現其中的貓膩。
海軍的大規模改裝計劃很快出台了,中華帝國海軍各艦隊主力艦輪流進船塢進行維修,對外宣稱是炮管在戰鬥中壽命耗盡而進行更換炮管作業,實際上是安裝了擁有高平兩種射擊能力的高平兩用火炮。
反正中華帝國海軍目前並沒有太重要的作戰任務,美日海軍被滅,歐洲戰場上因為德意奧等盟友都在耍小心眼,拒絕中華帝國海軍主力前往歐洲助戰,而美日戰場上,基本上都在內陸了,海軍基本上幫不上忙,所以目前中華帝國海軍反倒成了最清閑的部隊了。
不過清閑歸清閑,在海軍各艦紛紛進船塢更換炮管和高射瞄準係統時,李衛軍奉詔覲見,李衛國當麵將一些重要的戰略計劃告訴他,讓他迴去秘密準備。
中華帝國海軍不可能一直閑著,歐洲戰場上最近發生的一係列變化,讓李衛國感到不妙。
李衛國擔心德意誌帝國打破歐洲戰場的平衡狀態,眼看著德意誌帝國的經濟承受能力已經到了極限,李衛國希望直到最後一刻,歐洲戰場都應該平衡下去,英法俄跟德意奧最終打個平手,這樣最符合中華帝國的核心利益。
隻是隨後在北海上發生的一場英法德意大規模海戰,徹底打破了歐洲海上力量均勢,令李衛國不得不提早讓中華帝國海軍主力艦隊,介入歐洲戰場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