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經過李衛國十幾年的苦心經營,如今人口已經突破五百萬,成為十九世紀中葉的世界第一座超級大都市。


    十幾年前,上海還是一座人口不過三萬,方圓五公裏的小縣城。一場太平天國戰爭,造就了這座小縣城的人口突破五百萬大關的奇跡,成為全球唯一一座人口超過五百萬的大都市。


    當然,如果隻是那座方圓五公裏的小縣城是絕對裝不下五百萬人口的。如今上海縣已經升級為上海府,是江南巡撫、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的綜合治所所在地,也是南方十省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中心。


    正因為這種特殊性,使得上海連續經曆了三次大擴建,原來的上海縣城方圓不過五公裏,如今方圓已達五十公裏,將原來的英法美三國租界納入,更是橫跨黃浦江,浦東、川沙也成了市區。


    而除了內城,外城已經看不到任何平房建築了,全部被高樓大廈取代,以緩解巨大的人口壓力。


    從軍事角度看,五百萬的人口大都市不可取,因為一旦爆發戰爭,人口密度太大,容易造成更大的平民傷亡,尤其是熱兵器的高速發展,殺傷力比冷兵器大得多。


    對於上海而言,地處華東平原區,兩麵環海一麵臨長江,一馬平川,無險可守,變成人口密集區,等於增加了巨大的軍事負擔。


    但凡是有利有弊,一開始李衛國對於建設大上海還心存疑慮,不過很快他想開了,如今又不是舊中國,大上海也不可能再重演被日軍毀滅的覆轍了,李衛國自己應該有信心保護住上海。若連個上海都保不住,那就別談王途霸業了。


    李衛國沒有了心結,便放手讓傅學賢等人修建大上海。


    當然。派出軍事上的不利因素,李衛國卻收到了政治和經濟上的巨大迴報。


    政治上。大上海計劃實施後,接納了江南的大量難民,使得老百姓安居樂業,免受戰火摧殘。數百萬老百姓從全國各地遷入上海,就是因為他們聽說李衛國仁義,治下安定,生活富足,所以都是衝著李衛國的名聲才來的上海。李衛國如果不擴建大上海,那麽就無法安置數百萬難民,那麽李衛國的仁義名聲就毀了。因此,大上海計劃最終取得成功,數百萬難民得到妥善安置,造就了大上海的五百萬人口世界紀錄,同時也造就了李衛國的仁義名聲,百姓擁戴,聲望如日中天。


    經濟上,大上海計劃實施後。一開始每年平均五六十萬的老百姓湧入上海,衣食住行全麵告急,麵對這種情況。負責實施大上海計劃的傅學賢差點嚇死,因為光賑濟難民的花費就是數百萬元計。


    好在李衛國的金庫內資金充足,每年光印製違鈔就能從海外獲得數千萬人民幣的巨額利潤,亞投行壟斷全國金融,江灣工業區的蓬勃發展,每年的利潤也是非常可觀,使得安置難民的資金充裕,不至於造成難民嘩變。


    以工代賑,這是李衛國在崇明當縣令時就製定的民生策略。既可以集中勞動力進行各項建設,又可以解決老百姓的生活問題。安定社會治安,提高民望。一舉多得。數百萬難民為大上海工程建設提供了廉價的勞動力,而江灣工業區的六次大擴建後,產能巨大,鋼鐵、水泥、紡織品等大宗工業品產能過剩,海外市場競爭激烈,正好可以擴大內需,拉動上海經濟增長。


    於是便有了三次城市大規模擴建,修建新的外城城牆,市區內修建寬闊的大馬路、防洪排水地下通道,供數百萬難民居住的數萬棟樓房,城市地鐵等各種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即消耗了工業區過剩的產能,又完成了城市大擴建,成功安置了數百萬人口。


    可以說,前期的投入是巨額的,十幾年間累計花費1.2億人民幣,但最近幾年投入越來越少,反過來數百萬上海市民開始反哺上海市財政,令上海市的財政赤字消失了,而且每年光征稅就高達兩千萬人民幣,不出五年時間,當年李衛國投資的巨額資金將全部收迴。


    這就是巨大的人口帶來的優勢,因為五百萬人口居住的城市,衣食住行都需要消費,生活用的油鹽米麵家具用度等都需要購買,這促進了城市商業發展,政府可以征收大量的商業所得稅,而自來水、煤氣、煤氣燈、地鐵等基礎設施投入使用,老百姓都離不開,還得向政府交錢。


    別看自來水一毛錢一噸,煤氣三毛錢一立方米,地鐵票隻需要五分錢硬幣,這些都是小錢,但如果乘以五百萬人口,那就是一大筆資金了,再乘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便是巨額資金了。


    而這些,就是人口巨大的優勢,可以反哺城市建設投入,這樣不斷循環下去,城市的發展就變成了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最終變成了上海經濟的騰飛。


    如今,上海的地標建築已經不是亞投行總部大樓了,八層的銀行大樓已經不稀奇了,在最繁華的商業地段,已經有了三十層高樓,成為上海的新地標,相比較而言,同時期的美國紐約,其最繁華的第五大街最高樓不過隻有十八層洛克菲勒中心而已,跟上海一比,簡直弱爆了。


    站在佘山最高處,李衛國眺望著腳下的大上海,心中感慨萬千。


    這是他一手創造出來的大上海,那種感覺比玩模擬城市來得更過癮,更自豪,更有成就感。


    然而,上海越是繁榮,李衛國就越是擔心,一旦爆發戰爭,怕被敵人破壞了。


    越有錢的人越摳門,越有成就的事業就越怕失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亙古不變。


    “王爺,剛剛接到消息,英法兩國議會已經通過了宣戰書。”


    神盾局情報處副處長程坤前來向李衛國報告。如今神盾局海外情報李衛國已經交給程坤了,至於國內的情報工作,則依然歸李靖打理。


    表麵上看隻是分工不同。實際上李衛國已經開始著手分開中華神盾局的權利部門了,一個對內。一個對外,是一種權衡之術。


    “消息來的好快啊!這才幾天時間?英法兩國議會就做出了決定!這不像他們的作風啊!”


    說話的是李鴻藻,他從兩廣總督調任兩江總督,迴到上海了。


    這是李衛國的安排,因為戰爭馬上就要爆發了,上海和兩江需要一個有能力的總督主持政務,而李鴻藻無疑是最符合條件的。


    對此,李鴻藻也是非常高興。因為在李衛國的圈子裏,兩江總督就是最大、地位最高的總督,就好比總督直隸是大清國地位最高的總督一樣。


    “李大人有所不知,英國人已經將電報線鋪設到了新加坡,所以消息才會傳遞的這麽快!”程坤立刻解釋道。


    李鴻藻恍然大悟,並不驚訝,因為在他打理兩廣的這一年半時間裏,修鐵路、鋪設電報線都是頭等重要的大事,對電報的通訊速度還是非常清楚的。


    “電訊時代降臨了!”


    李衛國笑了笑,說道:“上一次英法兩國對我們選擇足足墨跡了一年時間。如今有了電報通訊手段,僅僅三天時間他們就做出了反應,看起來這一次。英法兩國是有備而來啊!”


    “有備而來,我看是準備來挨揍還差不多!”


    張小六撇撇嘴說道,一臉的不屑,如果說十年前的張小六還害怕洋人,那麽現在的張小六已經把洋人當成出氣筒,想怎麽虐就怎麽虐了。


    張小六身為南洋軍第一方麵軍司令,自然信心十足。同樣,自從淞滬會戰上爆虐英法聯軍之後,整個南洋軍的官兵們也都不怕洋人了。甚至老百姓也把腰杆挺直了,不再對洋人點頭哈腰了。


    這是心境的變化。代表著強大的實力和自信心。


    不過李衛國卻要說說張小六了,驕傲是可以的。但不可以自大,輕視敵人。


    他說道:“我們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但在戰術上卻要重視敵人,否則就是驕兵必敗了。”


    “是!”張小六頓時應道,這些年他多數時間都在學習當中,去年剛拿到了旦複大學的畢業證書,學士學位,這對於張小六一個李府的奴才出身的小人物而言,可謂是大造化了,他整個人的氣質也發生了大變化,從平凡人正式進入精英行列。


    對於張小六的虛心態度,李衛國還是非常滿意的。


    “你覺得這一次英法聯軍會從什麽地方來攻?”


    張小六想了想,迴答道:“在戰爭爆發初期,東南沿海各省均有可能,隨著戰爭進程發展,將會以進攻上海為主。”


    “哦,何以見得?”李衛國微笑著問。


    一旁的李鴻藻、傅學賢和程坤也都豎起了耳朵,想要看看這位吳王身邊最親信的人有多少才學,畢竟張小六一個李府奴才出身,如今坐到了第一方麵軍司令的位置,掌管著李衛國手下最精銳的四個軍八鎮二十萬大軍,可謂是軍方巨頭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服他。


    張小六說道:“按照王上的全局計劃,奕欣代表的朝廷大軍、李鴻章的燕軍,以及英法聯軍,這三方勢力都是我們的敵人,但奕欣是想讓李鴻章和英法聯軍先跟我們死磕,他好坐收漁翁之利,那麽朝廷的滿蒙八旗軍就不會先出手。李鴻章肯定知道奕欣的算盤,但他不出兵不行,為了不讓奕欣撿便宜,李鴻章會鋌而走險,打算速戰速決,在奕欣沒有反應過來前,利用吳誌強的第四軍為內應,妄圖一戰而下上海。同樣,英法兩國也不會傻得被奕欣當槍使,所以英法聯軍不會在一開始就對我們發起決戰,他們最大的可能就是牽製我軍兵力,坐看中國內戰,到關鍵時刻,英法聯軍才會出手,以亡我中華為目的。”


    頓了頓,張小六總結道:“所以,我認為英法聯軍開始的時候會襲擾東南沿海各省,發揮他們艦隊的優勢。一旦這邊王爺跟奕欣和李鴻章決戰過後,不論誰勝誰負,英法聯軍都會席卷而來,以占領上海,報昔日之仇。”


    李衛國笑了笑,卻問向其他人:“諸位以為如何?”


    李鴻藻佩服道:“張司令分析的十分有道理,佩服佩服!”


    “臣等附議!”傅學賢和程坤也紛紛附和點頭,都一臉驚訝,沒想到這個李府的奴才經過這些年的學習後,已經大翻身了。


    “不錯!不錯!”李衛國點點頭,垮了張小六一番,也是很高興。


    傅學賢突然皺眉,說道:“萬一在上海開戰,對上海的經濟影響甚大!”


    李鴻藻也說道:“上一次川沙和浦東地區是一片荒草地,跟英法聯軍在那裏決戰倒是不影響什麽經濟。可如今川沙和浦東也有大部分地區規劃進了上海城區之內,再在這裏開戰,破壞甚大,經濟損失甚大。”


    張小六不在乎道:“上海的三道城牆都修建的十分高大堅固,英法聯軍的火炮依然都是直射火炮,根本打不進市區之內。至於工業區,浦東並沒有,都在黃浦江南岸,應該損失不大。”


    當年李衛國開始建設大上海時,因為當時的實力弱小,是以防禦反擊為出發點的,就是把上海的城牆修建的高大堅固,全部采用鋼筋混凝土澆灌,作為抵禦外敵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同時,城市內不再允許修建木質房屋,新建的房屋必須是鋼筋混凝土建築,這也是當時李衛國的信心不足,以為一旦城牆守不住時,軍隊退入市區內,依托鋼筋混凝土的房屋進行城市巷戰,把上海打造成東方的斯大林格勒。


    當時的計劃是保守的,沒有想到輕鬆取得了淞滬會戰的勝利。如今若再來一次,李衛國可真不舍得了,畢竟就算能取得斯大林格勒那樣的保衛戰勝利,一座繁華的大都市也毀了。對於李衛國而言,他會很心疼的。


    李衛國於是道:“這一次,不會再讓英法聯軍輕易登陸了,戰場擺在海岸線附近,確保城市不受影響。”


    李鴻藻擔憂道:“可是,在海岸線附近交戰,英法兩國的海軍太過強大,我們的軍隊是不是太吃虧了?”


    這是硬傷,沒有製海權,在海岸線附近交戰必然吃虧的。


    不過,李衛國不懼,他有信心,因為東海艦隊有大殺器。


    “無妨,這一次東海艦隊會參戰,配合岸防部隊、淺海和海岸線雷場,英法聯軍就算登陸成功,也得付出慘痛的代價。”


    按照李衛國的計劃,英法聯軍為了登陸將消耗掉大量的兵力,剩下的兵力登陸後,也將遭到南洋軍優勢兵力合圍,迅速結束戰爭,將戰爭的破壞性和影響降至最低線。


    越是經濟繁榮,越是打不起戰爭,因為損失太大了,心疼啊!


    所以李衛國的戰略方針就是盡可能的快速結束戰爭。


    正在這時,吳王府親兵緊急求見。


    “報——啟稟王爺,朝廷送親隊抵達了,王妃請王爺速迴!”


    李衛國頓時苦笑,這一天還是到了,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偽鈔帝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巡洋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巡洋艦並收藏偽鈔帝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