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江南造船廠門口,徐壽、華蘅芳等人已經靜候在那裏了。
得知吳王李衛國前來視察,整個江南造船廠都更加忙碌了起來,這是邀功請賞大表現的最佳時機,沒有人想錯過。
李衛國在眾人麵前道:“江南造船廠的發展可喜可賀,本王看在眼裏,甚是欣慰,諸位辛苦了!”
徐壽、華蘅芳等人急忙道不辛苦,心中卻是被表揚的非常高興。
李衛國此番前來就是想親眼看看這五年來江南造船廠的最新成果,當年第一艘淺水炮台鐵甲艦下水時的情景至今依然曆曆在目,代表著中華最先進的造艦實力,能否跟得上國際大潮流,捍衛國家海權全在於此。
“臣等這就安排行程,必然給王爺一個滿意的答複!”
徐壽和華蘅芳得知李衛國此行來意,急忙進行安排。
很快,李衛國在眾人的簇擁下,進入江南造船廠。
此時的江南造船廠跟後世的造船廠有著很大的不同,後世的造船廠在造船時大部分采取拚裝組合模式進行分段建造,且一艘船,不論是軍用船還是民用船,其所需各種零部件大部分都不是造船廠自行生產,而是來自國內各地方的工廠承接製造,造船廠的職能大多數情況下都相當於一個組裝車間。
但江南造船廠不同,所有的造船零部件全部都在江南造船廠內進行生產和製造,甚至江南造船廠內也有自己的煉鋼爐,從江灣工業區鋼鐵廠運來的成品鋼材,有時候也要進行二次迴爐,熔煉出符合江南造船廠需求的特殊鋼材然後才能使用。
這樣一來,整個江南造船廠雖然隻是一座造船廠。但因為有幾百間工廠車間,生產各種設備零部件,實際上已經是一個綜合性的大型工業園區了。
而造船工業恰恰就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整體工業水平。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裏,造船能力的強弱都可以直接來證明一個國家的工業強弱。
李衛國是最強大的藩王。所以他代表著這個國家,而江南造船廠的強弱便代表著李衛國的實力。
如今的江南造船廠,已經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擴建,船塢增加到28個,全部都是露天式,因為這個年代沒有飛機和衛星偵查,所以不用擔心從天上泄密。
船塢的擴建都是根據江南造船廠的造艦噸位規劃的,之前一期工程的船塢基本上都是五千噸以下。因為由埃裏克森主持建造的第一艘淺水炮台鐵甲艦的噸位也不超過四千噸。
此後在埃裏克森的主持設計下,經過四年時間,江南造船廠陸續開工建造了八艘淺水炮台鐵甲艦,平均每年兩艘下水,噸位也從最開始的1號艦不到四千噸,陸續經曆了五千噸級的2號艦和3號艦,六千噸級的4號艦,七千噸級的5號艦、6號艦,以及正在建造中的九千噸級的7號艦和8號艦。
四千噸級的一號艦隻裝備了一座炮塔,雙聯裝305毫米口徑15倍徑的後裝線膛炮。裝甲防護200毫米,航速不過才8節。
到了五千噸級的2號艦和3號艦時,增加了一座炮塔。火炮還是雙聯裝305毫米口徑15倍徑後裝線膛炮,裝甲也沒有變化,還是200毫米,不過蒸汽機取得了重大進展,在李衛國的“神提示”下,徐壽和華蘅芳研製成功了單脹往複式大型蒸汽機,比歐美列強使用的高壓單流式蒸汽機的功率強了一倍有餘,使得2號艦和3號艦的航速可以提升至12節。
不過,當時剛剛研製成功單脹往複式蒸汽機。鍋爐體積龐大,又采用立式安裝方式。導致2號艦和3號艦的大部分噸位都被蒸汽機房占據了,雖然安裝了兩座雙聯裝305火炮。但依然使用一座彈藥庫,火力雖比1號艦強了一倍,可持續作戰時間卻也少了一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徐壽、華蘅芳和埃裏克森等人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改良了鍋爐係統,從立式也演變成了臥式,並對艦體結構進行了重新設計,使二者充分結合起來,合理利用每一寸空間,節省噸位。
於是,六千噸級的4號艦開工了,徐壽、華蘅芳和埃裏克森等人一邊督造戰艦,一邊不斷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良設計,最終4號艦還是淪為了試驗品,隻建造了一艘,不過卻從中得到了大量的有價值實驗數據,這對後來開工建造的5號艦和6號艦提供了決定性的支持。
如果說4號艦是一個過渡性的試驗品,那麽5號艦和6號艦則是一個較為成功的作品了。
建造七千噸級鐵甲戰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新的結構力學和當前世界最頂尖的造船技術。
還好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英法兩國在1860年時就具備了這個能力,李衛國當年派往歐美留學的大批學員業已學成,陸續歸國,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造船工業先進的英法兩國,並帶迴來了先進的結構力學知識和造船工藝技術,迅速填補了江南造船廠在這方麵的空白,可謂是及時雨了。
七千噸級的5號艦和6號艦依然是淺水重炮艦設計,有了4號艦作為試驗犧牲品,5號艦和6號艦直接吸取了成功的設計經驗,建造起來異常順利。
5號艦和6號艦的排水量分別是7120噸和7300噸,在沒有數控的時代,這個誤差控製已經做的非常好了。
除了噸位有些差距之外,5號艦的最大航速是13.2節,6號艦的最大航速則是13.8節,差距並不明顯,其他諸如主炮和裝甲防護都一樣。
由於提升了噸位,使得主炮可以安裝更多。5號艦和6號艦分別都安裝了三座雙聯裝最新型的六四式主炮,口徑依然是305毫米,倍徑較之前的五九式提升至20倍,並采用了最新型無煙火藥,有效射程可達6公裏。最遠射程12公裏。
彈藥庫也得以優化,不再共用一個彈藥庫了,使得每一座主炮下麵都安裝一個彈藥庫。儲備305毫米大口徑炮彈。
裝甲厚度依然沒有變化,因為200毫米裝甲足以抵擋當前世界最強的英國戰艦勇士號的110磅主炮在1000米距離上的轟擊。所以考慮到成本和性價比問題,並沒有做出修改。
因為時局緊張關係,李衛國已經等不及後續的7號艦和8號艦研製和量產了,所以他在前年就下達了命令,責令上海的江南造船廠、浙江的杭州灣造船廠、福建的馬尾造船廠,以及廣東的黃埔造船廠同時開工建造七千噸級的淺水重炮鐵甲艦,如今造船廠內各大船塢船台上,都是這種戰艦的身影。
由於是優先建造。工人加班加點,所以經過兩年時間的緊張施工建造,已經有八艘該型鐵甲艦下水了,其中四艘已經在東海艦隊進行服役,兩艘正在海試,另外兩艘剛剛完成海試,正在重新裝修,準備正式服役。
如果也算上5號艦和6號艦的話,未來三個月內,東海艦隊將擁有十艘七千噸級的淺水重炮鐵甲艦。這在當前世界海軍強國當中,即便是最強大的英國海軍,此刻也僅僅隻有20艘七千噸級以上的鐵甲艦。而法國算上光榮號在內,也隻有區區四艘鐵甲艦而已,其他歐美國家都隻有一到兩艘鐵甲艦,且噸位都沒有超過五千噸級的。
可以說,如果單輪鐵甲艦噸位,李衛國的東海艦隊此刻已經是世界第二了,但問題在於李衛國的海軍政策目前還是近海防禦,所以盡管即將擁有十艘鐵甲艦,卻都是近海防禦型。不能夠進行深海和遠洋作戰。
按照李衛國的海軍方針,從1861到1865年底為海軍發展一期計劃。即第一個海軍五年計劃,屆時東海艦隊將具備近海防禦能力。可以在近海同英國海軍進行交戰,並保持一定的優勢,維護國家海權。
目前這個計劃基本上實現了,唯一欠缺的是跟英國海軍一戰,隻有打贏了英國海軍,才算是一期計劃完滿成功。
李衛國巡視過後,對於徐壽、華蘅芳等人完成一期海軍擴張計劃還是非常滿意的,雖然為此李衛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高達2500萬人民幣的巨額投入,幾倍於英國人的投資和造艦成本,換來10艘7000噸級鐵甲艦卻是值得的,因為這個投資為李衛國贏得了時間,海軍東海艦隊有了這十艘鐵甲艦,便有能力在近海跟英國海軍一戰之力了。
李衛國此時缺的就是時間,所以不管花費多大的代價都不在乎了。
當然,這當中也不乏徐壽、華蘅芳等人的功勞,他們已經盡可能的節省資金了,除了建造第一艘鐵甲艦時沒有經驗導致成本嚴重超出預算之外,其他各艦建造時都有了經驗,大量節約了成本,否則2500萬人民幣根本不夠,畢竟海軍是一個巨大的燒錢機器,沒錢的國家是玩不起的。
李衛國首要任務是來看這些七千噸級鐵甲艦的,見任務目標圓滿完成,李衛國也就放心了,這才有心情觀看江南造船廠的其他成就。
七千噸級鐵甲艦作為東海艦隊的主力戰艦,但依然是近海防禦型的,根據李衛國製定的海軍發展百年大計,從1866年開始,到1870年的這五年時間,將是海軍的下一個擴張五年計劃。
屆時,李衛國的海軍將從近海防禦型艦隊轉向近海攻防一體型,戰略目標也將從確保近海打敗海上強敵,向禦敵於國門之外轉變。不但要阻擋英國海軍從海上進攻中國大陸,還要確保中國周邊海域的製海權,將英國海軍勢力從中國周邊海域驅逐出去,徹底掌控北海、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製海權。
按照李衛國的這個海軍發展計劃,徐壽、華蘅芳、埃裏克森等人開始設計研製遠海戰艦。
這邊是正在船塢中開工建造的9000噸級鐵甲艦,7號艦和8號艦。
這兩艘鐵甲艦不再局限於近海,所以吃水深度、船舷幹舷高度、上層建築都需要進行大改,不過基本設計方案改動的不是太多,隻需要在之前的7000噸級淺水重炮艦基礎上,增加幹舷高度,重新安排上層建築和火炮方案即可。
因此徐壽、華蘅芳等人敢大膽的直接上9000噸級鐵甲艦項目,這種大膽也不是盲目,畢竟從歐美迴來的大批留學生中,包括年僅十六歲的天才學員魏翰等都支持這個項目。
對於魏翰這個曆史*oss,李衛國還是知道一些的,是清朝末年頂尖的造船設計師,曆史上的他僅僅隻在福州船政局學了幾年,就可以擔任船政總局監造職務,並主持建造了幾乎近代史上的全部國產戰艦,其中相當一些戰艦的設計理念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如果不是滿清政府昏庸無能,克扣海軍造艦經費,恐怕魏翰還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如今的魏翰更加厲害了,六歲時就因為是神童而被容閎選中,派往英國留學,經過十年苦修,魏翰今年春天以第一名的優秀成績畢業於南肯辛頓的皇家海軍造船學院(ure),他在校期間就一直關注江南造船廠的造艦消息,並跟徐壽、華蘅芳等人書信往來,交換意見,一畢業他立刻就趕迴了江南造船廠,加入了9千噸級的新式鐵甲艦造艦計劃當中,並提供了大量寶貴意見,其中不少理念跟李衛國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被徐壽、華蘅芳等人迅速采納。
船塢中,李衛國在徐壽、華蘅芳二人的陪同下來到7號艦施工現場,遠遠的就看見魏翰正在指揮工人鋪設龍骨。
李衛國特意吩咐眾人不要打擾他,一邊看著他指揮工人做事,一邊聽徐壽和華蘅芳等人講解7號艦的相關細節。
7號艦設計排水量9300噸,計劃安裝兩座雙聯裝305毫米主炮,前一後一,中間為艦橋和煙筒,左右對稱安裝125毫米副炮共20門,75毫米副炮20門,總體上采用中軸線布局,這個設計基本上已經接近未來的無畏艦了。
這是魏翰提出的設計,當初可是下了李衛國一跳,他可不想無畏艦過早的問世,因為英法列強的工業能力非常強大,過早的出現無畏艦隻能讓英法兩國撿便宜,對於李衛國而言,以眼下的工業能力,最多仗著優勢瘋騷幾年,過幾年英法等憑借強大的工業實力瘋狂建造無畏艦的話,那決對就是李衛國的災難了。
所以,李衛國砍掉了魏翰的很多設計理念,但為了不打擊魏翰的積極性,李衛國最終采取了折中方式,7號艦和8號艦隻能作為試驗艦,相關一切技術資料全部s級保密,決不能讓英法列強得到。
至於李衛國何時才能全力建造這種類型的鐵甲艦,那得看今後中國的工業實力在做決定,不過李衛國相信不會太久的。(未完待續。)
得知吳王李衛國前來視察,整個江南造船廠都更加忙碌了起來,這是邀功請賞大表現的最佳時機,沒有人想錯過。
李衛國在眾人麵前道:“江南造船廠的發展可喜可賀,本王看在眼裏,甚是欣慰,諸位辛苦了!”
徐壽、華蘅芳等人急忙道不辛苦,心中卻是被表揚的非常高興。
李衛國此番前來就是想親眼看看這五年來江南造船廠的最新成果,當年第一艘淺水炮台鐵甲艦下水時的情景至今依然曆曆在目,代表著中華最先進的造艦實力,能否跟得上國際大潮流,捍衛國家海權全在於此。
“臣等這就安排行程,必然給王爺一個滿意的答複!”
徐壽和華蘅芳得知李衛國此行來意,急忙進行安排。
很快,李衛國在眾人的簇擁下,進入江南造船廠。
此時的江南造船廠跟後世的造船廠有著很大的不同,後世的造船廠在造船時大部分采取拚裝組合模式進行分段建造,且一艘船,不論是軍用船還是民用船,其所需各種零部件大部分都不是造船廠自行生產,而是來自國內各地方的工廠承接製造,造船廠的職能大多數情況下都相當於一個組裝車間。
但江南造船廠不同,所有的造船零部件全部都在江南造船廠內進行生產和製造,甚至江南造船廠內也有自己的煉鋼爐,從江灣工業區鋼鐵廠運來的成品鋼材,有時候也要進行二次迴爐,熔煉出符合江南造船廠需求的特殊鋼材然後才能使用。
這樣一來,整個江南造船廠雖然隻是一座造船廠。但因為有幾百間工廠車間,生產各種設備零部件,實際上已經是一個綜合性的大型工業園區了。
而造船工業恰恰就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整體工業水平。在此後的幾個世紀裏,造船能力的強弱都可以直接來證明一個國家的工業強弱。
李衛國是最強大的藩王。所以他代表著這個國家,而江南造船廠的強弱便代表著李衛國的實力。
如今的江南造船廠,已經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擴建,船塢增加到28個,全部都是露天式,因為這個年代沒有飛機和衛星偵查,所以不用擔心從天上泄密。
船塢的擴建都是根據江南造船廠的造艦噸位規劃的,之前一期工程的船塢基本上都是五千噸以下。因為由埃裏克森主持建造的第一艘淺水炮台鐵甲艦的噸位也不超過四千噸。
此後在埃裏克森的主持設計下,經過四年時間,江南造船廠陸續開工建造了八艘淺水炮台鐵甲艦,平均每年兩艘下水,噸位也從最開始的1號艦不到四千噸,陸續經曆了五千噸級的2號艦和3號艦,六千噸級的4號艦,七千噸級的5號艦、6號艦,以及正在建造中的九千噸級的7號艦和8號艦。
四千噸級的一號艦隻裝備了一座炮塔,雙聯裝305毫米口徑15倍徑的後裝線膛炮。裝甲防護200毫米,航速不過才8節。
到了五千噸級的2號艦和3號艦時,增加了一座炮塔。火炮還是雙聯裝305毫米口徑15倍徑後裝線膛炮,裝甲也沒有變化,還是200毫米,不過蒸汽機取得了重大進展,在李衛國的“神提示”下,徐壽和華蘅芳研製成功了單脹往複式大型蒸汽機,比歐美列強使用的高壓單流式蒸汽機的功率強了一倍有餘,使得2號艦和3號艦的航速可以提升至12節。
不過,當時剛剛研製成功單脹往複式蒸汽機。鍋爐體積龐大,又采用立式安裝方式。導致2號艦和3號艦的大部分噸位都被蒸汽機房占據了,雖然安裝了兩座雙聯裝305火炮。但依然使用一座彈藥庫,火力雖比1號艦強了一倍,可持續作戰時間卻也少了一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徐壽、華蘅芳和埃裏克森等人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改良了鍋爐係統,從立式也演變成了臥式,並對艦體結構進行了重新設計,使二者充分結合起來,合理利用每一寸空間,節省噸位。
於是,六千噸級的4號艦開工了,徐壽、華蘅芳和埃裏克森等人一邊督造戰艦,一邊不斷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改良設計,最終4號艦還是淪為了試驗品,隻建造了一艘,不過卻從中得到了大量的有價值實驗數據,這對後來開工建造的5號艦和6號艦提供了決定性的支持。
如果說4號艦是一個過渡性的試驗品,那麽5號艦和6號艦則是一個較為成功的作品了。
建造七千噸級鐵甲戰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新的結構力學和當前世界最頂尖的造船技術。
還好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英法兩國在1860年時就具備了這個能力,李衛國當年派往歐美留學的大批學員業已學成,陸續歸國,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造船工業先進的英法兩國,並帶迴來了先進的結構力學知識和造船工藝技術,迅速填補了江南造船廠在這方麵的空白,可謂是及時雨了。
七千噸級的5號艦和6號艦依然是淺水重炮艦設計,有了4號艦作為試驗犧牲品,5號艦和6號艦直接吸取了成功的設計經驗,建造起來異常順利。
5號艦和6號艦的排水量分別是7120噸和7300噸,在沒有數控的時代,這個誤差控製已經做的非常好了。
除了噸位有些差距之外,5號艦的最大航速是13.2節,6號艦的最大航速則是13.8節,差距並不明顯,其他諸如主炮和裝甲防護都一樣。
由於提升了噸位,使得主炮可以安裝更多。5號艦和6號艦分別都安裝了三座雙聯裝最新型的六四式主炮,口徑依然是305毫米,倍徑較之前的五九式提升至20倍,並采用了最新型無煙火藥,有效射程可達6公裏。最遠射程12公裏。
彈藥庫也得以優化,不再共用一個彈藥庫了,使得每一座主炮下麵都安裝一個彈藥庫。儲備305毫米大口徑炮彈。
裝甲厚度依然沒有變化,因為200毫米裝甲足以抵擋當前世界最強的英國戰艦勇士號的110磅主炮在1000米距離上的轟擊。所以考慮到成本和性價比問題,並沒有做出修改。
因為時局緊張關係,李衛國已經等不及後續的7號艦和8號艦研製和量產了,所以他在前年就下達了命令,責令上海的江南造船廠、浙江的杭州灣造船廠、福建的馬尾造船廠,以及廣東的黃埔造船廠同時開工建造七千噸級的淺水重炮鐵甲艦,如今造船廠內各大船塢船台上,都是這種戰艦的身影。
由於是優先建造。工人加班加點,所以經過兩年時間的緊張施工建造,已經有八艘該型鐵甲艦下水了,其中四艘已經在東海艦隊進行服役,兩艘正在海試,另外兩艘剛剛完成海試,正在重新裝修,準備正式服役。
如果也算上5號艦和6號艦的話,未來三個月內,東海艦隊將擁有十艘七千噸級的淺水重炮鐵甲艦。這在當前世界海軍強國當中,即便是最強大的英國海軍,此刻也僅僅隻有20艘七千噸級以上的鐵甲艦。而法國算上光榮號在內,也隻有區區四艘鐵甲艦而已,其他歐美國家都隻有一到兩艘鐵甲艦,且噸位都沒有超過五千噸級的。
可以說,如果單輪鐵甲艦噸位,李衛國的東海艦隊此刻已經是世界第二了,但問題在於李衛國的海軍政策目前還是近海防禦,所以盡管即將擁有十艘鐵甲艦,卻都是近海防禦型。不能夠進行深海和遠洋作戰。
按照李衛國的海軍方針,從1861到1865年底為海軍發展一期計劃。即第一個海軍五年計劃,屆時東海艦隊將具備近海防禦能力。可以在近海同英國海軍進行交戰,並保持一定的優勢,維護國家海權。
目前這個計劃基本上實現了,唯一欠缺的是跟英國海軍一戰,隻有打贏了英國海軍,才算是一期計劃完滿成功。
李衛國巡視過後,對於徐壽、華蘅芳等人完成一期海軍擴張計劃還是非常滿意的,雖然為此李衛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高達2500萬人民幣的巨額投入,幾倍於英國人的投資和造艦成本,換來10艘7000噸級鐵甲艦卻是值得的,因為這個投資為李衛國贏得了時間,海軍東海艦隊有了這十艘鐵甲艦,便有能力在近海跟英國海軍一戰之力了。
李衛國此時缺的就是時間,所以不管花費多大的代價都不在乎了。
當然,這當中也不乏徐壽、華蘅芳等人的功勞,他們已經盡可能的節省資金了,除了建造第一艘鐵甲艦時沒有經驗導致成本嚴重超出預算之外,其他各艦建造時都有了經驗,大量節約了成本,否則2500萬人民幣根本不夠,畢竟海軍是一個巨大的燒錢機器,沒錢的國家是玩不起的。
李衛國首要任務是來看這些七千噸級鐵甲艦的,見任務目標圓滿完成,李衛國也就放心了,這才有心情觀看江南造船廠的其他成就。
七千噸級鐵甲艦作為東海艦隊的主力戰艦,但依然是近海防禦型的,根據李衛國製定的海軍發展百年大計,從1866年開始,到1870年的這五年時間,將是海軍的下一個擴張五年計劃。
屆時,李衛國的海軍將從近海防禦型艦隊轉向近海攻防一體型,戰略目標也將從確保近海打敗海上強敵,向禦敵於國門之外轉變。不但要阻擋英國海軍從海上進攻中國大陸,還要確保中國周邊海域的製海權,將英國海軍勢力從中國周邊海域驅逐出去,徹底掌控北海、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製海權。
按照李衛國的這個海軍發展計劃,徐壽、華蘅芳、埃裏克森等人開始設計研製遠海戰艦。
這邊是正在船塢中開工建造的9000噸級鐵甲艦,7號艦和8號艦。
這兩艘鐵甲艦不再局限於近海,所以吃水深度、船舷幹舷高度、上層建築都需要進行大改,不過基本設計方案改動的不是太多,隻需要在之前的7000噸級淺水重炮艦基礎上,增加幹舷高度,重新安排上層建築和火炮方案即可。
因此徐壽、華蘅芳等人敢大膽的直接上9000噸級鐵甲艦項目,這種大膽也不是盲目,畢竟從歐美迴來的大批留學生中,包括年僅十六歲的天才學員魏翰等都支持這個項目。
對於魏翰這個曆史*oss,李衛國還是知道一些的,是清朝末年頂尖的造船設計師,曆史上的他僅僅隻在福州船政局學了幾年,就可以擔任船政總局監造職務,並主持建造了幾乎近代史上的全部國產戰艦,其中相當一些戰艦的設計理念都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如果不是滿清政府昏庸無能,克扣海軍造艦經費,恐怕魏翰還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如今的魏翰更加厲害了,六歲時就因為是神童而被容閎選中,派往英國留學,經過十年苦修,魏翰今年春天以第一名的優秀成績畢業於南肯辛頓的皇家海軍造船學院(ure),他在校期間就一直關注江南造船廠的造艦消息,並跟徐壽、華蘅芳等人書信往來,交換意見,一畢業他立刻就趕迴了江南造船廠,加入了9千噸級的新式鐵甲艦造艦計劃當中,並提供了大量寶貴意見,其中不少理念跟李衛國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被徐壽、華蘅芳等人迅速采納。
船塢中,李衛國在徐壽、華蘅芳二人的陪同下來到7號艦施工現場,遠遠的就看見魏翰正在指揮工人鋪設龍骨。
李衛國特意吩咐眾人不要打擾他,一邊看著他指揮工人做事,一邊聽徐壽和華蘅芳等人講解7號艦的相關細節。
7號艦設計排水量9300噸,計劃安裝兩座雙聯裝305毫米主炮,前一後一,中間為艦橋和煙筒,左右對稱安裝125毫米副炮共20門,75毫米副炮20門,總體上采用中軸線布局,這個設計基本上已經接近未來的無畏艦了。
這是魏翰提出的設計,當初可是下了李衛國一跳,他可不想無畏艦過早的問世,因為英法列強的工業能力非常強大,過早的出現無畏艦隻能讓英法兩國撿便宜,對於李衛國而言,以眼下的工業能力,最多仗著優勢瘋騷幾年,過幾年英法等憑借強大的工業實力瘋狂建造無畏艦的話,那決對就是李衛國的災難了。
所以,李衛國砍掉了魏翰的很多設計理念,但為了不打擊魏翰的積極性,李衛國最終采取了折中方式,7號艦和8號艦隻能作為試驗艦,相關一切技術資料全部s級保密,決不能讓英法列強得到。
至於李衛國何時才能全力建造這種類型的鐵甲艦,那得看今後中國的工業實力在做決定,不過李衛國相信不會太久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