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三年一月,太平軍攻占九江沒多久,便裹挾五十萬難民,號稱百萬大軍,沿著長江東進安慶,兩江總督陸建英集結十萬兵力死守安慶堅城,妄圖阻擋太平軍兵鋒。
與此同時,在上海周邊地區活動的天地會分部小刀會,在劉麗川的帶領下展開武裝暴動。
小刀會首先暴利攻擊上海周邊地區的地主、商賈和大戶人家,然後將財物充作軍費,打造兵器,將搶奪來的糧分發給老百姓,以此來籠絡老百姓,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從中取得兵源。
由於小刀會在上海周邊地區頗有威名,深受清廷壓迫的窮苦百姓紛紛響應號召,加入造反行列。
當然,就目的性而言,小刀會的核心成員是想推翻清廷,重建大明國。而小刀會的外圍成員和新加入的老百姓,他們的目的就隻有一個,那就是可以光明正大的打家劫舍,搶錢搶地搶女人了,這是本質,從古至今的任何農民起義都是這樣的一群人,目光短淺,所以他們最後的結果都失敗了,隻有不搶老百姓的紅軍最後贏了。
關於小刀會的行動,坐鎮崇明縣的李衛國早就接到了報告,但李衛國沒有立即出手,而是在謀劃和布局將來。
這是吳庸給李衛國獻的計策,他建議李衛國暫緩出兵平定小刀會,讓小刀會先在上海肆虐一番,最好將那些對李衛國未來掌控上海的潛在敵對勢力全部清除,以方便李衛國接管上海後,推行各種政策的阻力減少,更容易掌控上海。
吳庸知道李衛國在上海購地遇到了阻力,他建議李衛國借小刀會的手,清除這些阻力。對此,李衛國同意了,他也知道那些旗人大爺們不好伺候,對將來自己接管上海也是一個**煩,如果能夠借助小刀會的手除掉或者趕走他們,那麽對李衛國而言也是好事一樁,至少他能夠順利拿到那些被豪強占據著的好地皮。
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李衛國暫時還沒有拿到上海縣令的調令,按照大清律例,李衛國沒有權利調動崇明縣兵進入上海縣,而鎮守上海縣的清軍千總彭文遠也不會允許李衛國帶兵入境的,這是原則問題。
所以,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李衛國便坐鎮崇明縣,看著小刀會在上海鬧騰。
當然,李衛國也不知是幹看著,他也為防萬一,還是派兵以保安隊名義分別進入亞投行和江灣工業區,對這兩個地方實施保護,因為這是李衛國的私產,他派兵以保安隊身份進入上海境內,對此鎮守上海的清軍千總彭文遠明知道是李衛國偷梁換柱計策,卻也沒辦法。
李衛國派遣了兩千李家軍士兵進入上海縣城,駐紮在亞投行周圍,上海清軍千總彭文遠選擇了默認,畢竟他也知道李衛國將成為上海縣令,不想鬧得不愉快。
除此之外,在江灣工業區內,李衛國足足部署了兩千李家軍士兵,在四周構築了防禦工事,確保工業區不被小刀會叛亂影響。
李衛國此時手中的軍隊一共有一萬四千人,分作十四個千人隊,其中第一千人隊是曾經去過桂林跟太平軍交過手的,屬於最精銳的千人隊,原來的第二、第三、第四千人雖然沒有經過實戰,卻也是訓練有素的精銳,剩下的十個千人隊是新進招募進來新兵,訓練隻有一個多月稍顯不足。
不過,這一萬人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基本上已經成型,士兵們能夠聽得懂指揮官號令,會使用火槍,用來維持治安和守城足夠了。
李衛國已經擬定了好了計劃,第一千人隊一直在崇明縣沒有動,這是李家軍的尖刀部隊,將用來對抗小刀會的主力部隊。第二、第三、第四,這三個千人隊被打散了編製,跟剩下一萬新兵進行混編,以老帶新,老兵擔任軍官,大幅度提高戰鬥力,同時也配合李衛國加強對軍隊的控製。
重新整編後,第二、第三兩個千人隊進駐上海縣城守衛亞投行,必要配合彭文遠守衛上海縣城。第四、第五兩個千人隊防守江灣,必要時支援上海縣城。
李衛國親率第一千人隊和剩下的九個千人隊坐鎮崇明縣,將在關鍵時刻渡江進入上海,同小刀會決戰。
半個月後,小刀會在劉麗川的帶領下,聚眾兩萬人攻陷了嘉定,打出大明國旗號,擁立大明朱氏十九世孫朱捷為皇帝,改元興明。
這也是天地會的規矩,自從天地會創立以來,內部一直延續大明年號至今,中間擁立了九個皇帝,朱捷是朱元璋十九世孫,也是天地會擁立的第十個皇帝。
此舉頓時刺激了清政府,鹹豐得知嘉定又出現了大明餘孽的消息之後,當即命恭親王奕?派兵鎮壓,對嘉定大明國的忌憚甚至都超過了太平天國。
而此時的奕?情況堪憂,他作為軍機領班大臣,負責剿滅叛亂,但他的命令大多數都沒人執行,前線的清軍主官和將領幾乎都是帝黨一係,聽從肅順三人黨的命令,消極抗戰。
前翻曾國藩和張亮基丟了長沙,實則就是故意的,都是肅順的安排,隻要一打敗仗,肅順就在鹹豐麵前詆毀奕欣無能,要求鹹豐罷免奕欣。
所以,這次鹹豐真的急了,給奕欣下了聖旨,必須剿滅嘉定大明國,鏟除大明餘孽,否則就治奕欣的罪。
奕欣沒有辦法,突然想到了李衛國,於是立即發八百裏加急,命李衛國率崇明縣團練軍出兵上海,剿滅嘉定叛軍。
李衛國接到奕欣的命令後也是無奈,找了吳庸商議一番,吳庸也覺得必須得出兵了,否則奕欣那邊不好交代,如果奕欣倒台了,對李衛國也沒有好處。
三天後,小刀會在攻陷嘉定後,陸續進占南匯、川沙和青浦,隨後進攻寶山時,同駐防在寶山的清軍交戰不到一個小時,就將清軍擊潰,旋即占領寶山縣城。
隨後,小刀會兵分三路,共計五萬餘人,準備合擊上海縣城。
消息傳到上海縣城,頓時人心惶惶,上海縣令空缺,蘇鬆太道劉建章亦不在,唯有上海道金武和千總彭文遠二人守衛上海。
不過,彭文遠手中名義上雖然有一千綠營兵馬,實際上多年吃空餉下來,隻有三百人,武器彈藥也不足,隻能勉強依托上海縣城的城牆進行防守,眼看著城外各村鎮陸續被小刀會占領,卻也沒有辦法。
小刀會雖然號稱五萬人馬,實際上跟太平軍一樣,都是裹挾難民,真正有戰鬥力的隻有兩千餘小刀會會員。
為了能夠籠絡住這些難民一起參加戰鬥,小刀會隻能用錢財和土地作為誘餌,這樣一來,所過之處的地主、商賈和富戶就慘了,不是被滅門就是被抄家,財物和土地被小刀會分發給難民。
於是,一聽說小刀會殺來,各地的地主、商賈和富戶盡皆舉家而逃,或逃入上海縣城,或逃往外國租界,或渡江逃往崇明縣避難。
當然,不是隻有有錢人逃命,但凡有些智商的平民百姓都會選擇外逃,他們可不會被小刀會的錢財和土地所吸引,更不會認為小刀會能鬥得過清政府,知道造反是死罪,打仗會死人,所以都會舉家外逃往別處。
李衛國得知寶山縣被小刀會占領後,大罵寶山守軍飯桶,擔心江灣工業區守不住,當即留下三千人馬守衛崇明縣,親自率領七千兵馬渡江。
此前李衛國一直按兵不動,除了因為吳庸給他獻的計策之外,李衛國自己也想先看看小刀會的戰鬥力如何,畢竟是李家軍的首戰對手,如果小刀會太強,李家軍首戰不勝的話很容易挫敗李家軍的士氣,不利於李家軍的成長。反過來,如果小刀會實力不及李家軍,那麽小刀會就將成為李家軍成名的墊腳石,給李家軍將士們樹立信心。
經過一個多月的觀察後,李衛國終於通過各種渠道對小刀會全麵了解,發現小刀會雖然聚眾五六萬人,但核心成員之一兩千餘人,雖然個人武力(練過功夫)都很高,但使用的都是冷兵器,全靠一股無堅不摧的氣勢才擊敗各地守城清軍。
李衛國知道,隻要不跟小刀會主力短兵相接,依托防禦工事,利用火槍遠距離進行攻擊,就可以跟小刀會一戰了。
當李衛國得知小刀會主力前往上海縣城時,他立刻帶兵過江,從後方對小刀會發起進攻,準備跟上海縣守軍前後夾擊,將小刀會主力盡數殲滅在上海縣城城下。
與此同時,在上海周邊地區活動的天地會分部小刀會,在劉麗川的帶領下展開武裝暴動。
小刀會首先暴利攻擊上海周邊地區的地主、商賈和大戶人家,然後將財物充作軍費,打造兵器,將搶奪來的糧分發給老百姓,以此來籠絡老百姓,取得老百姓的支持,從中取得兵源。
由於小刀會在上海周邊地區頗有威名,深受清廷壓迫的窮苦百姓紛紛響應號召,加入造反行列。
當然,就目的性而言,小刀會的核心成員是想推翻清廷,重建大明國。而小刀會的外圍成員和新加入的老百姓,他們的目的就隻有一個,那就是可以光明正大的打家劫舍,搶錢搶地搶女人了,這是本質,從古至今的任何農民起義都是這樣的一群人,目光短淺,所以他們最後的結果都失敗了,隻有不搶老百姓的紅軍最後贏了。
關於小刀會的行動,坐鎮崇明縣的李衛國早就接到了報告,但李衛國沒有立即出手,而是在謀劃和布局將來。
這是吳庸給李衛國獻的計策,他建議李衛國暫緩出兵平定小刀會,讓小刀會先在上海肆虐一番,最好將那些對李衛國未來掌控上海的潛在敵對勢力全部清除,以方便李衛國接管上海後,推行各種政策的阻力減少,更容易掌控上海。
吳庸知道李衛國在上海購地遇到了阻力,他建議李衛國借小刀會的手,清除這些阻力。對此,李衛國同意了,他也知道那些旗人大爺們不好伺候,對將來自己接管上海也是一個**煩,如果能夠借助小刀會的手除掉或者趕走他們,那麽對李衛國而言也是好事一樁,至少他能夠順利拿到那些被豪強占據著的好地皮。
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李衛國暫時還沒有拿到上海縣令的調令,按照大清律例,李衛國沒有權利調動崇明縣兵進入上海縣,而鎮守上海縣的清軍千總彭文遠也不會允許李衛國帶兵入境的,這是原則問題。
所以,這些因素加在一起,李衛國便坐鎮崇明縣,看著小刀會在上海鬧騰。
當然,李衛國也不知是幹看著,他也為防萬一,還是派兵以保安隊名義分別進入亞投行和江灣工業區,對這兩個地方實施保護,因為這是李衛國的私產,他派兵以保安隊身份進入上海境內,對此鎮守上海的清軍千總彭文遠明知道是李衛國偷梁換柱計策,卻也沒辦法。
李衛國派遣了兩千李家軍士兵進入上海縣城,駐紮在亞投行周圍,上海清軍千總彭文遠選擇了默認,畢竟他也知道李衛國將成為上海縣令,不想鬧得不愉快。
除此之外,在江灣工業區內,李衛國足足部署了兩千李家軍士兵,在四周構築了防禦工事,確保工業區不被小刀會叛亂影響。
李衛國此時手中的軍隊一共有一萬四千人,分作十四個千人隊,其中第一千人隊是曾經去過桂林跟太平軍交過手的,屬於最精銳的千人隊,原來的第二、第三、第四千人雖然沒有經過實戰,卻也是訓練有素的精銳,剩下的十個千人隊是新進招募進來新兵,訓練隻有一個多月稍顯不足。
不過,這一萬人經過一個多月的訓練,基本上已經成型,士兵們能夠聽得懂指揮官號令,會使用火槍,用來維持治安和守城足夠了。
李衛國已經擬定了好了計劃,第一千人隊一直在崇明縣沒有動,這是李家軍的尖刀部隊,將用來對抗小刀會的主力部隊。第二、第三、第四,這三個千人隊被打散了編製,跟剩下一萬新兵進行混編,以老帶新,老兵擔任軍官,大幅度提高戰鬥力,同時也配合李衛國加強對軍隊的控製。
重新整編後,第二、第三兩個千人隊進駐上海縣城守衛亞投行,必要配合彭文遠守衛上海縣城。第四、第五兩個千人隊防守江灣,必要時支援上海縣城。
李衛國親率第一千人隊和剩下的九個千人隊坐鎮崇明縣,將在關鍵時刻渡江進入上海,同小刀會決戰。
半個月後,小刀會在劉麗川的帶領下,聚眾兩萬人攻陷了嘉定,打出大明國旗號,擁立大明朱氏十九世孫朱捷為皇帝,改元興明。
這也是天地會的規矩,自從天地會創立以來,內部一直延續大明年號至今,中間擁立了九個皇帝,朱捷是朱元璋十九世孫,也是天地會擁立的第十個皇帝。
此舉頓時刺激了清政府,鹹豐得知嘉定又出現了大明餘孽的消息之後,當即命恭親王奕?派兵鎮壓,對嘉定大明國的忌憚甚至都超過了太平天國。
而此時的奕?情況堪憂,他作為軍機領班大臣,負責剿滅叛亂,但他的命令大多數都沒人執行,前線的清軍主官和將領幾乎都是帝黨一係,聽從肅順三人黨的命令,消極抗戰。
前翻曾國藩和張亮基丟了長沙,實則就是故意的,都是肅順的安排,隻要一打敗仗,肅順就在鹹豐麵前詆毀奕欣無能,要求鹹豐罷免奕欣。
所以,這次鹹豐真的急了,給奕欣下了聖旨,必須剿滅嘉定大明國,鏟除大明餘孽,否則就治奕欣的罪。
奕欣沒有辦法,突然想到了李衛國,於是立即發八百裏加急,命李衛國率崇明縣團練軍出兵上海,剿滅嘉定叛軍。
李衛國接到奕欣的命令後也是無奈,找了吳庸商議一番,吳庸也覺得必須得出兵了,否則奕欣那邊不好交代,如果奕欣倒台了,對李衛國也沒有好處。
三天後,小刀會在攻陷嘉定後,陸續進占南匯、川沙和青浦,隨後進攻寶山時,同駐防在寶山的清軍交戰不到一個小時,就將清軍擊潰,旋即占領寶山縣城。
隨後,小刀會兵分三路,共計五萬餘人,準備合擊上海縣城。
消息傳到上海縣城,頓時人心惶惶,上海縣令空缺,蘇鬆太道劉建章亦不在,唯有上海道金武和千總彭文遠二人守衛上海。
不過,彭文遠手中名義上雖然有一千綠營兵馬,實際上多年吃空餉下來,隻有三百人,武器彈藥也不足,隻能勉強依托上海縣城的城牆進行防守,眼看著城外各村鎮陸續被小刀會占領,卻也沒有辦法。
小刀會雖然號稱五萬人馬,實際上跟太平軍一樣,都是裹挾難民,真正有戰鬥力的隻有兩千餘小刀會會員。
為了能夠籠絡住這些難民一起參加戰鬥,小刀會隻能用錢財和土地作為誘餌,這樣一來,所過之處的地主、商賈和富戶就慘了,不是被滅門就是被抄家,財物和土地被小刀會分發給難民。
於是,一聽說小刀會殺來,各地的地主、商賈和富戶盡皆舉家而逃,或逃入上海縣城,或逃往外國租界,或渡江逃往崇明縣避難。
當然,不是隻有有錢人逃命,但凡有些智商的平民百姓都會選擇外逃,他們可不會被小刀會的錢財和土地所吸引,更不會認為小刀會能鬥得過清政府,知道造反是死罪,打仗會死人,所以都會舉家外逃往別處。
李衛國得知寶山縣被小刀會占領後,大罵寶山守軍飯桶,擔心江灣工業區守不住,當即留下三千人馬守衛崇明縣,親自率領七千兵馬渡江。
此前李衛國一直按兵不動,除了因為吳庸給他獻的計策之外,李衛國自己也想先看看小刀會的戰鬥力如何,畢竟是李家軍的首戰對手,如果小刀會太強,李家軍首戰不勝的話很容易挫敗李家軍的士氣,不利於李家軍的成長。反過來,如果小刀會實力不及李家軍,那麽小刀會就將成為李家軍成名的墊腳石,給李家軍將士們樹立信心。
經過一個多月的觀察後,李衛國終於通過各種渠道對小刀會全麵了解,發現小刀會雖然聚眾五六萬人,但核心成員之一兩千餘人,雖然個人武力(練過功夫)都很高,但使用的都是冷兵器,全靠一股無堅不摧的氣勢才擊敗各地守城清軍。
李衛國知道,隻要不跟小刀會主力短兵相接,依托防禦工事,利用火槍遠距離進行攻擊,就可以跟小刀會一戰了。
當李衛國得知小刀會主力前往上海縣城時,他立刻帶兵過江,從後方對小刀會發起進攻,準備跟上海縣守軍前後夾擊,將小刀會主力盡數殲滅在上海縣城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