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茂密的河畔人馬齊聚,大量軍隊正從西麵山林大道中源源不斷出來。


    沒遇到什麽阻障。李繼隆向主帥向訓匯報。


    他們同意投降嗎?向訓指了指遠處的奚族人聚落,大軍已經團團包圍聚落,他們的聚落人口眾多,但沒有像樣城牆,他們有十足的把握拿下此地,不過裏麵很多都不是士兵,而且地形複雜,人員密集,秦軍高層都不想浪費兵力和時間,如果當地人能夠自己投降最好。


    還在交涉,隻能靠遼軍的俘虜與他們交談,需要些時間。


    向訓點頭,叫來傳令兵,讓大軍紮營落腳,之後要盡快準備工事,截斷南麵大道。


    他雖然心裏想著擒獲偽帝的潑天功勞,卻沒有失去理智,官家曾多次跟他們說過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的道理。


    遼國主力軍還在南麵,他們如今位置應該已截斷其後路,雖然不知道南麵戰況,可隻要兩麵合圍,就能圍殲遼軍主力,到時遼國主力盡失,根本無力阻止大軍,殺不殺他們的偽帝都不重要了。


    河邊秦軍的人馬正忙著將遼軍的屍體堆積成一座小山,另外一麵,被俘虜的遼軍正被將士們監押排隊脫下甲胃,交出兵器,他們的抵抗並不強烈,一陣交鋒落敗之後,逃得逃,降的降,除去一開始有幾十人被推進河裏,還有二十餘人被殺之外,其餘沒有什麽傷亡。


    因為戰鬥一開始,遼軍的統帥,遼國偽帝就縱馬北逃了。


    楊繼業領兵追殺十餘裏,帶迴了五百多俘虜和二百多顆首級,戰果豐碩,可還是讓偽帝耶律賢逃走了,沒有達成大功。


    這讓眾人都有些吃驚,震驚於耶律賢的警覺。


    不過不管耶律賢逃沒逃,他們這邊的部署沒有斷,北上大道各處都被他們扼守,同時往南派出偵察兵查探南麵情況,了解戰事。


    到了傍晚,奚族人的頭領帶著幾個年輕人出來見向訓,並表示他們願意投降,因為他們的青壯年都去南方打仗了,他們這裏無力抵抗。


    不過他們也有條件.......


    雙方經過一番商量和討價還價之後他們的首領給出了投降的條件,秦軍不能殺他們的人,不能毀壞房屋,不能上他們十六歲及其以下的女人,他們的牛羊可以分出一半送給秦軍。


    對於他們的條件,向訓直接答應了,隨後立即派出士兵在聚落四周紮營,控製了當地,同時讓邊境經驗豐富的楊繼業去處理此事。


    他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南麵。


    .......


    第二天,前方的斥候迴報,他們抓住了幾個從南麵潰逃迴來的人。


    抓迴來審問之後,得到一個令他們既驚又喜的消息,南麵秦軍取得正麵大勝,大批遼軍人馬正向北潰逃......


    一開始向訓還沒有全部采信,不敢太過激進,如果真如這幾個潰兵交代,將防線擴大,分散兵力去攔截潰兵肯定能取得更大戰果。….


    可如果這兩人撒謊,遼軍依舊保持高組織度,他們如果分散兵力就會很危險,而且他最主要的目的是不把遼軍大部放過去,盡量多的殲滅遼軍。


    不過很快這個顧慮就打消了,因為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多的潰兵到達奚王牙帳附近,當天秦軍在各處前前後後抓了四十多人,殺了七八個,還有一些逃跑了。


    向訓意識到事情不對,立即將巡夜的人增加了數倍,晚上果然一下攔住了二百多人,除去十幾人想逃跑被射殺外,其餘都很快投降,毫無鬥誌。


    在審問之下,幾乎所有的供詞都是一致的,南方大敗,他們想逃迴上京去,可怎麽也想不到自己的後方,距離上京這麽近的地方居然會有秦軍!


    他們原本就在前線被秦軍打得如驚弓之鳥,如今居然在身後數百裏的腹地見到秦軍,初見那紅百黑組合的旗幟時直接被嚇得手腳發軟,失去鬥誌。


    他們是無論如何都想不通也想不到,秦軍如何占領了奚王牙帳,他們是飛過來的嗎?


    還有,這裏不是國主領兵駐紮之地嗎,如果秦軍占領了這裏,那陛下呢......


    很多恐怖的念頭閃過,幾乎讓保持信念逃到這的遼軍崩潰。


    而掌握南麵情況之後,向訓立即召集諸將商議對策,他們主力是從代州,雁門一帶出發的西路軍主力,大約兩萬二千人,有五個炮兵營,其餘部隊還由郭進率領,扼守山後。


    商議之後,他們決定將兵力分散使用,既然南麵遼軍主力已被擊潰,他們就不必擔心大軍團遭遇問題,主要在於如何攔截更多遼軍,有效殲滅遼有生力量。


    不然放他們逃迴上京之後,重新組織起來又能成為守軍。


    他們準備多作旗幟,在附近山頭到處插上秦軍的旗幟,秦軍番旗雖然圖案不同,但都是黑底紅邊白圖紋,讓遼軍見到滿是旗幟,肯定能極大打擊他們的士氣。


    在部署上由李繼隆率十營人馬扼守西麵各要道山口,楊繼業率十營人馬以騎兵為主,扼守東麵開闊地帶,並且有四個炮兵營支援他,因為東麵平坦地區更難堅守。


    中央大道和中間數裏大小通道則由向訓親率主力十營人馬扼守,人員要分散布置,騎兵位於後方,隨時作為預備隊和機動部隊支援補充,炮兵占據四周高地作為支援。


    這樣的部署使得他們著兩萬多人,如同一張張開的漁網,橫跨東西十餘裏,將主要北上通道和平緩地帶都扼守起來,準備與南麵軍團一起,將所有遼軍主力圍殲。


    而向北逃竄的遼軍主力肯定也想不到,秦軍大隊人馬已穿插至他們的後方,截斷他們與上京之間的道路。


    諸將士都十分激動,這可是不可多得的功勞,被打得士氣崩潰的遼軍肯定更好對付,最重要的是,西麵遼軍已被河東將士和禁軍配合剿滅,隻要在這裏吃掉遼軍主力,那麽整個遼國實力就十去七八,意味著接下來無論是上京還是遼東,遼國大片領土都將是空虛的!


    前提在於,他們必須在這裏攔截住北逃的遼軍中路軍,並竭盡全力將他們殲滅。


    遼軍此時的狀態則是前有堵截,後有追兵.......


    這場戰的意義不用向訓說,許多秦軍中高層將領都知道,他們都是南征北討的宿將,不過向訓還是深知如何鼓舞士氣,他親自召集指揮使及其以上軍官,為他們講解此戰利害,並陳述了遼軍的不利境地和崩潰的士氣,同時要求他們給自己手下的士兵宣揚,說清楚,鼓舞士氣。


    一旦遼軍主力完全覆滅在這,那麽上京還有多少守軍?


    向訓等人想想便覺得心中氣血忍不住翻湧不停,如果做到了,這是什麽樣的功績,這是如同我衛霍那般的豐功偉業啊!


    眾人都激動得恨不能立即就往南去找遼國大軍借人頭領功去了,不過主帥向訓十分能沉得住氣,也要求做了最為穩妥和得當的部署,隻等著遼軍大魚撞上魚網......


    我的長槍依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河山風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的長槍依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的長槍依在並收藏五代河山風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