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軍早晨初聚,號令齊整,旌旗蔽日,人馬連山遍野,刀槍林立,聲勢浩大,有黑雲壓城之勢。


    連綿大軍,到正午集結完畢時,東西三四裏,摩肩接踵,後不見尾,盾車橫列成牆,旗幟遍布為林,馬蹄聲震響徹四野,十裏之外可聞,聲勢之大,令棱堡之內的秦軍即便有大炮火雷,也十分緊張。


    粗略估計,這次遼軍進攻,至少動員三萬以上人馬,至於多少無法計數,因河穀南北狹長,後方已經看不見遼軍人馬了。


    此等規模,心思也一眼既知,他們準備集中兵力,對六個堡壘同時發動進攻,畢竟遼軍兵力充足,人馬齊備。


    不過正午之後,風雲突變,天工不做美,夏初的天說邊就變,早上晴空萬裏,正午之後突然陰雲密布,天將瓢潑大雨,雨幕連綿,雨聲響徹山穀,天地間一片蒼茫灰白,看不到遠處山巒,隻有隱約輪廓,四山聲作海濤翻。


    雨水之大,連人都在雨中站立不穩,視線模湖,剛剛集結起來,氣勢如虹的數萬遼軍被迫解散迴營。


    沒想到遼軍準備了十幾天的攻勢居然被這樣突然化解了......


    堡壘中的秦軍一開始十分緊張,不敢放鬆警惕,雨幕影響視野,讓他們看不起遠處遼軍情況如何,山間瓢潑大雨,嘩啦啦潑灑山巒河穀之間,聲音打得如海上浪濤翻騰,隔絕了其它所有聲音,也不知道其它情況。


    之後後方孟玄喆部派人冒著大雨摸上來與他們接觸,也是緊張得問遼軍動向,雨太大,他們後方也看不清,聽不到前方的情況。


    一直到下午,雨勢逐漸變緩,遠處雨霧散盡,雖然還是陰雨霏霏,不過已經能看清形勢,遼軍已經全撤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一下打斷了劍拔弩張的戰事,遼軍試探性進攻了十餘天,準備了十餘天的攻勢,數萬大軍的宏大聲勢,居然被老天一場雨輕鬆化解。


    當晚,河水暴漲,大道上道路泥濘,泥地濕滑,坡道上的水聚集在兩端,嘩啦啦往山下衝刷,形成好幾多顧溪流,好在蓮花堡引導坡上有許多年的教訓,設計了排水係統,否則土坡上的泥沙都要被衝走,影響作戰了。


    夏日的雨來得快,去得也快,到了後半夜,雨過天晴,天空露出了群星,天氣放晴了。


    ......


    第二天,遼軍沒有再立即組織進攻,他們的攻勢被一場暴雨打斷,因為下雨沽水漲水,河穀中可用平地被侵占一些,而且道路濕滑,積水和泥塘到處都是,已經不利於發起進攻。


    遼軍氣勢洶洶的進攻被這樣意外打斷,不過這樣的意外附和秦軍的戰略意圖,既在正麵拖延遼軍,所以秦軍這邊也沒著急。


    經過幾天等待,到四月二十八,沽水已經降迴原來水位,最重要的是道路變幹,積水,泥土等都已經幹燥,遼軍立即重新組織了進攻。


    .......


    這次,一切有條不紊,以前方數百裏趕造的盾車開盾,後方北口村中數百口大鍋作為依托,遼軍逐漸開始分工,風層開始推進。


    這次他們的隊列更加清楚,陣線也逐漸明晰,因為天氣大好,沒有雨霧,大雨之後晴空萬裏無雲。


    遼軍喜歡這樣的天氣,大致覺得不濕滑的道路對他們的騎兵有利。


    巧了,秦軍也喜歡這樣的天氣,晴天視野清晰,視界開闊,能讓他們的野戰炮和艦炮更好的瞄準遼軍,可謂實現了雙贏。


    當天正午,秦軍前方兩個蓮花堡終於大致觀察清楚遼軍的規模。


    他們的軍隊步兵和盾車在前,騎兵在後,於河東中總體分東西兩部,每部前後十餘陣地,而且終於可以確認,這次他們出動了大致三萬五千的主力作為進攻部隊,準備全麵進攻,


    意味著每個堡壘至少麵對五六千人的進攻部隊。


    正午後,隨著遼軍號角響起,各陣開始一一推進,隨後分開進攻秦軍六個堡壘。


    戰事一起,頓時河穀中遍地是人,而眾多大鍋符水也被搬運到前線,上陣之前,所有遼軍都要喝上一碗。


    在正午時,喝過符水之後,遼軍正式開始進攻。


    前方兩陣數千人率先向南進攻,他們意圖並不在最前方的兩個堡壘,而是意圖越過前方堡壘,直接對最南麵的兩個秦軍堡壘發起進攻。


    不過當他們推盾車沿大道中央向南移動時候,才剛接近秦軍最前方兩個堡壘前的空地,距離兩堡壘一百步左右時,坡頂兩個堡壘同時響起炮聲,幾乎看不見的炮彈在河穀中唿嘯。


    前兩個堡壘左右交叉的火力向著遼軍傾瀉,讓遼軍防不勝防,盾車被打翻打碎,兩麵夾擊之下避無可避,逃無可逃,短短一刻鍾遼軍就死了上百人,傷者眾多,帶隊的隊長連下令拖著傷員退了迴去。


    後方親自督戰的耶律沙也終於意識到秦軍這炮的厲害之處,雖然符水還能降低傷亡,他們的炮隔著幾百步就能傷人,這意味著他們如果想同時進攻後麵的堡壘,就要穿過前麵堡壘的封鎖,而且秦軍堡壘至少會從兩個方向向他們打炮。


    如果再深入進去,就會麵臨四麵夾擊,乃至六麵夾擊的險要境地,到現在,經過這麽多天的試探進攻,耶律沙等人是越來越了解秦國人的險惡了!


    原本還以為他們是狂妄自大......


    如今,秦國人用六個堡壘,兩千多人,就攔著他們五六萬主力大軍沒法南下,讓他們咬牙切齒,羞憤不已!


    而後方陛下已經數次派人來催促他們南下,因為國中形勢不容樂觀,南方土地淪陷多時,不能早日收複難安人心。


    所以耶律沙怎麽也不能放棄,這次他已經集結了所有精銳,中軍預備對在北口附近有兩萬人,前鋒四萬精銳全部投入戰鬥,他就不信打不下秦軍兩千人扼守的堡壘。


    如果不能深入,我們就一個個打!耶律沙也發了狠。


    這時有年輕的騎兵隊長站出來請命,說或許可以占著馬快,直接從六個堡壘中間穿過去,不理會秦軍那些不會動的堡壘,直接南下去打檀州。


    耶律沙想了一會,給他調撥了騎兵,你去試試,如果能打過去,你就是最大的功臣,陛下會重重提拔你的。


    年輕的隊長很激動,立即挑選了八百多精銳騎兵,命令他們全部輕裝上陣,直接向河穀中大道衝過去。


    耶律沙等人都專心看著,果然取得不錯的效果!


    他們靠近之後秦軍山上堡壘立即開火,炮聲四起,不過他們依舊不管不顧向南奔襲,期間隻有少量士兵或戰馬被打中,他們很快越過了前兩座秦軍堡壘。


    這時後方兩座秦軍堡壘也開始開火,瞬間河穀中炮聲亂響,眾人都緊張盯著他們。


    一下子,炮彈從前後左右四處交叉襲擊,很快大量騎兵開始被打落,不少戰馬慘叫倒斃,四分五裂,不一會兒後麵的兩座秦軍堡壘也響起炮聲.......


    漸漸的,河穀中炮彈濺射的塵土和硝煙混雜彌漫,而他們也看不到了那些騎兵的身影,知道秦軍的炮不再響,河穀裏也沒有馬鳴和慘叫了。


    耶律沙等遼軍將領遙望河穀,屏住唿吸等待結果,不過毫無動靜,河穀裏很安靜。


    兩刻鍾後,後方依舊沒有動靜,眾人心情沉重,也不再抱有太多希望了......事實證明,前方兩座秦軍堡壘的炮火確實沒法有效阻止飛馳的騎兵,可秦軍用心險惡,他們犬牙交錯的六座堡壘會在河穀中形成交叉的密集火力網,一旦越過前方兩座堡壘,就會前後左右都麵對


    秦軍火炮的打擊,那種情況下跑得再快也沒用。


    最終,耶律沙隻能狠心下來:從北坡發動總攻,向把最北麵的兩座打下來!


    耶律斜軫和韓德讓點頭領命。


    耶律斜軫鼓舞眾人道:如果從北坡打,後麵的兩座堡壘就打不到我們,我們人多,加上符水能減少些傷亡,隻要膽大敢打,拚命衝到牆角去,他們那炮就打不到了。


    諸將校聽完點頭稱好,決定了接下來的戰術。


    秦軍的炮確實厲害,但以以往的攻城經驗來說,反而是越靠到城牆下越安全,因為到了那他們可以用弓反擊,而守軍要攻擊他們必然探出身來,無論是用弓弩還是滾木礌石,金汁等,到時就能反擊。


    秦軍的那些大炮是一根巨大的鐵管,看著就有上百斤重,也不像能推出城頭用,隻能打遠處。


    道理就是這麽個道理,眾人也都同意了這個戰術,開始準備。


    可經過這麽多天的進攻,韓德讓心中卻隱約有些不安,秦軍的狡猾與厲害已經讓他印象深刻,哪怕是第一次接觸,經曆了十多天的試探性進攻,原本平平無奇,以為晝夜可破的秦軍堡壘,卻讓他們寸步難進。


    六萬大軍被兩千人阻擋,這些天受傷加戰死已經有一千五百左右,而他們幾乎沒有傷到秦軍分毫。雖然不斷有人上報說射死了秦軍之類的話,他們為了振奮軍心也不斷在軍中宣揚,當天又射死幾個秦軍之類的話,可他作為高層將領對真實情況十分清楚,真實情況大概率是秦軍沒有是傷亡.......


    這才是令人恐怖又絕望的事實,如果他們付出那麽多,哪怕能秦軍造成損傷,無論多少都是一種辦法,如若不然則看不到希望......


    這已經讓韓德讓心裏及其不安的同時,總是覺得秦軍可能更加狡猾,更加恐怖,他們還有後手......


    這樣的陰影總讓坐立不安,卻又不敢說出來怕影響軍心,正如宰相耶律沙所擔心,他們沒有退路,陛下依舊數次派人催促,令他們速速進兵。


    他隻得深吸口氣,打馬下到河穀,準備依照命令組織軍隊,發起大規模的進攻。


    免費閱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河山風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的長槍依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的長槍依在並收藏五代河山風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