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姐的純陰之火有些不一樣,火焰最中心處燃燒著陰極陽氣所化之火,為日後的由陰轉陽提供可能性。


    同時,由於文小姐將淨化諸鬼怨氣之誌向融入火中,她的純陰之火還格外攜帶有化消怨氣之能,可幫助鬼怪投胎轉世。


    這次的成功,也大大激勵文小姐,目前看來,大家的修行思路是沒有問題的,隻要照著這個方向繼續深研便可。


    這次的中元之節順利渡過,沒什麽意外發生。


    此後一段時間,大家都在修行和做各自的事。


    夜明坐於長明鎮祠堂的香爐中,緩緩壓下又一次的吞噬本能。


    如今隻要不是本能大爆發,他都可以輕易壓製下來。


    每次壓製完本能,都會感覺自己的靈性上升一些,他漸漸有些喜歡上這些感覺。


    在他的意識中,已經覺醒近百種魔道法門,全都是各種傷生害命的法子。


    這些法門無一例外,都需要依靠殺人來激活,大到需要人的頭腳四肢、五髒六腑,小到汗毛指甲發絲等。


    隻可惜,夜明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殺過任何人,自然是一個法術也激活不了。


    不過他也不急,他現在手上一堆佛道法門,不缺這些個手段。


    隻等將來成為蓋世魔頭,就可以一氣吃光所有“存糧”,直接籍此突破桎梏,徹底無敵於世間。


    尤其是現在天宮、地府全都離去,隻有人間孤零零的杵在這裏,對於他來說,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這也激勵著他更加勤奮的修行,爭取早日達到那個程度。


    轉眼間,已經是九月底,秋收結束,各方糧草準備充分,兵馬集結完畢,天下眾英豪再次集結,北上討董。


    現在也必須去討董,不能再拖下去。


    無他,根據探子匯報,董祿山已經在壽水城準備登基稱帝,各項物品都準備的差不多,日期定在大年初一。


    這天下英豪們怎能容忍,如今雖然胥國早已名存實亡,但他們這些人,都還頂著胥國臣子的名頭在,於情於理都不可能讓董祿山稱帝。


    這一次,各方雲動,群雄匯聚,聲勢比去年還要強很多。


    高希德也收到平州總兵申啟賢的調令,讓他帶隊北上。


    作為胥國皇室旁支,這事高希德自然是責無旁貸,當即點齊五千人馬,準備北上。


    不是他不願意多點人馬,而是現在延化、順華兩府方才安定下來,如果抽調太多人手。


    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一片欣欣向榮之景就可能被破壞。


    這一次,白先生也要一同北上,去年就答應過靈璧公主要北上一試的,結果因大地震而耽誤,今年無論如何都要去。


    他和高希德要離去,這兩府之地就暫時沒有人打理,好在靈璧公主表示可以暫時坐鎮兩府,打理政事。


    她本身很善良,接著施行仁政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唯一可慮的是,善良與仁政其實有很多不同。


    仁政是對大多數人都好,但不代表仁政不殺人。


    對於那些擾亂秩序,有害仁政的,都是堅決處理。


    靈璧公主也知道自己有些過於心善,因此又安排常繼祖幫助處理政事。


    這位做事就正常許多,賞罰分明,沒有什麽婦人之仁。


    如此,高希德和白先生也算是暫無後顧之憂。


    這兩位都在夜明的“存糧”名單中,他們還連帶著要將龐淵、馬震、張誌等人也帶著一並北上。


    可以說,夜明相當一部分精致“存糧”都要北上,他自然不可能不管。


    這一次北上,毫無疑問要大戰,最起碼董祿山一方的怒魔、五煞將軍等,就必須要有人應對。


    所以,夜明打算將文小姐、綠衣、淚玲全都帶上。


    至於看護兩府之事,其一是請靈璧江江神餘善誠幫忙照看,其二是去信信君湖,請君水袖過來坐鎮。


    反正信君湖有君思龍在,也不虞有事。


    他倒不擔心君水袖會拒絕,上次北澤江一事,他們父女幫的忙不多,好處卻是撈的很多,這要是不來,情理上說不過去。


    在北上軍隊出發前一天,君水袖及時趕來,同她交代一番之後,夜明便帶著文小姐、綠衣、淚玲離開,家裏隻剩下麥穗在。


    部隊行軍可與他之前雲遊式的閑逛不同,那是直抵目的地而去,中間除了必要的休息,幾乎沒有停歇。


    夜明一行的飛舟就在部隊上方的雲層間飄飛。


    從他們的視角看下去,行走的軍隊如同一團移動的太陽,陽氣輻射之處,神鬼辟易。


    尤其是部隊整體還有一股肅殺之氣在,一般的妖怪隻要碰上一下,就會被那殺氣重傷。


    可以說,這樣的軍隊,隻要作為指揮的人自己不做引狼入室的事,基本不擔心什麽鬼怪侵擾之類。


    北上途中,中間與其他幾支義軍相遇,這些也都是來自其他府縣的隊伍。


    有的有上千人,有的隻有幾百人。


    這些隊伍中,基本也有神鬼之類看護。


    就比如那支幾百人的隊伍,由於這些人大多拜一個被稱為“劉公”的地方神,這位“劉公”這次就在隨行北上。


    到行至山義府時,來自平州各地的隊伍,已經匯聚近兩萬人。


    夜明也再次見到申啟賢,這位作為名義上的平州總兵,手下足有萬人,算是一方豪強。


    由於他那個糊塗知州嶽父隻喜斷案,現在的他,算得上是真正平州一號人物。


    其身上的浩然正氣,已經散盡,取而代之的,是一股王氣。


    夜明見此,便知道,眼前這位,已經不再是之前的正人君子,身上已然具備當世梟雄之姿。


    這樣的改變說不上好壞,隻能說,乃是大勢所致。


    申啟賢在山義府中接待各方義軍首領,對高希德和白先生的組合頗為看重,認為他們必有一番作為。


    在經過簡單的整頓之後,這支三萬人的聯軍,浩浩蕩蕩北上陳州。


    跟隨申啟賢這支大軍一同北上的,是山義府官方供奉的山義寺眾僧侶。


    其方丈法號通廣,是個清瘦老和尚。


    身邊跟著的一群和尚,都是有修為的,顯然是用來應對非凡之力的。


    通廣大師發現了天上的夜明等人,雙方微微致意,沒有過多交流。


    軍隊一路到達平州之後,直接對一個城鎮發動進攻。


    結果發現,鎮上的守軍早就提前撤走,隻留下一處空城。


    顯然,董祿山一方也早就知道他們會來,知道這些小城鎮是守不住的,直接選擇放棄。


    此時申啟賢收到“岷王”名下大將軍胡敬業傳來的書信,說他們已經拿下壽水城一百裏外的止水縣城,邀請各路英豪齊聚止水縣,共商討董大計。


    見是這位的書信,申啟賢先是罵一句亂臣賊子,再下令眾人往止水縣而去。


    之所以要罵胡敬業,乃是因為這家夥名義上是“岷王”手下大將軍,實際上完全是將“岷王”作為傀儡掌控在手。


    而這位“岷王”,按照禮法來說,就是沒有子嗣存活的天子駕崩後的第一繼承人。


    也就是說,“岷王”算“半皇帝”。


    自董祿山火燒京城之後,這個胡敬業就打著“岷王”的旗號,四處招兵買馬,擴大勢力。


    現在隱隱然將自己當做聯軍之首。


    大軍一路挺進,順利到達止水縣。


    此時的止水縣,已經匯聚眾多英豪,天下九州,除了瀧、南二州離得太遠,沒有人來以外,其餘平、慶、信、璞、贛、禹六州都有人來。


    平州作為緊鄰陳州之地,按理說應該來的很早,但事實上他們來的偏晚。


    至於原因嘛,一是因為離得近,所以出發晚,二是因為平州自大地震之後,道路一直不太通暢,中間耽誤不少時日。


    平州聯軍到達止水縣之後,申啟賢帶領其他平州各軍首領一起去見胡敬業。


    而這胡敬業此時完全將自己當做聯軍首領,端坐在主位之上,與眾人說話。


    眾人雖然不滿,但也不好多說什麽。


    畢竟,這位手下兵多將廣,最起碼在明麵上看,乃是眾英豪中最強的一支。


    這次會盟,主要就是為討論平定董祿山一事。


    各方獻計獻策,最終都卡在一個人上。


    那便是天下第一將,呂慶緒。


    不打敗這位,說什麽都沒用。


    在場之人,大部分都在呂慶緒手裏吃過虧,一提到這位,頓時有些啞火。


    好在胡敬業表示,自己這一年來,招募到好幾員大將,都勇猛非常,能夠與呂慶緒一戰。


    眾人聞言,這才放心些。


    隻有高希德的二弟狄飛羽對這說辭不屑一顧,並不認為這些人能行。


    在聯軍商討戰術時,夜明這邊也在與一大堆神神鬼鬼的打招唿。


    這些隨軍而來的家夥,數量不少,能力各異,修為也是參差不齊。


    其中最強大的,毫無疑問是隨胡敬業大軍而來的那位。


    這位乃是熊羆得道,修為很高,又同時受領山神、水君之職,在璞州當地,還多有民間香火祭祀,被稱之為“飛熊真君”。


    除了這位飛熊真君,另外還有不少厲害的存在。


    其中信州隨軍道士引起夜明的注意,此人外表三十餘歲,是個中年帥哥,額頭上有一閉合的豎眼,名為楊定晴,乃是天目門之人。


    天目門以靈眼神通出名,乃是清源妙道真君楊真所立門庭。


    楊鹿鳴也是出身此門,隻是雙方關係不怎麽樣,早已決裂。


    這楊定晴帶著一些天目門弟子,在信州總兵孟桐軍中。


    他也發現夜明在觀察自己等人,沒察覺什麽異常。


    事實上,現在大家也都在明裏暗裏的觀察其他存在。


    夜明並不怕楊定晴的眉心豎眼會看破自己的幻術。


    因為他的幻術是以瞞過自己的極陰眼、極陽眼為標準的。


    對方就算有靈眼神通,隻要不是修為勝過他太多,就無法看穿。


    更何況,人家豎眼都沒睜開,估計隻有在需要用的時候,才會睜開。


    這次聯軍討伐,動靜這麽大,自然少不了正道魁首,正玄門之人的參與。


    這不,沒多久,夜明就發現來自正玄門的熟人。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修魔有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即墨若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即墨若穀並收藏修魔有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