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不惜一切代價
大秦:我長公子的身份被識破了 作者:冬風必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雖然已經是監國太子,行使的也是等同於皇帝的權限。
除了沒有正式登基和上麵還有一個老頭子壓著,就權勢上來說已經和皇帝無異了。
但也正是如此,秦軒才會更加的小心。
行事說是如履薄冰也不為過。
越是到了權勢滔天的時候,就越是小心謹慎。
因為這不僅僅是監國,也是皇帝的考驗。
這才監國半個月,時間還是太短。
皇帝雖然每日清修不聞朝政,但心底必然還是牽掛的。
橫掃六國的千古一帝,對皇權是極為看重的。
要不然也不會強力推行中央集權製,就是把權力都緊握在皇帝一人的手中!
若是換了其他時候,想要皇帝放出手裏的權力,那是白日做夢!
誰要是敢覬覦皇權,怕是先就要涼涼!
但秦軒巧妙的利用了人對死亡的懼怕,和對長生的渴望!
越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天天看著身體老去,也大不如前。
那種一步步走向遲暮,會讓人從心底升起無力和絕望。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會越發的強烈。
在這個時代,人均壽命也不過三五十歲。
嬴政四十歲的年齡,在這個時代已經是爺爺輩了!
哪怕放在壽命大幅增長的現代,當過了四十歲的之後在心態上也會發生巨大變化!
而手中權力越是大,就越是舍不得死,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權力。
嬴政看似放下了權力,其實也隻是表麵的。
更像是在放手一搏!
若真能不老不死,那就能永生執掌大秦,將皇權永遠握在手中!
如果能用一二十年的沉寂來換取永生執掌大權,相信所有人都知道該怎麽選擇。
連他的先祖秦惠文王嬴駟,在剛剛繼位的時候也果斷的選擇沉寂了幾年。
為的,是能更久遠的掌握大權!
所以,嬴政看似不聞朝堂,但心底對大秦卻從來沒有放下過。
若是太子監國,不說讓大秦越發強盛。
隻要能夠順風順水,把國家治理井井有條,就算是合格了。
一切,等自己修煉有成,得到不老不死以後再重新執掌朝堂大力整頓就是了。
隻要大秦還是嬴姓,秦國不亂,就可以了。
這個繼承人也就合格了。
可才監國半個月就遇到蝗災,一旦有人從中作梗,很容易就能激發起饑餓百姓的不滿。
為了活下去,殺秦吏造反就成了必然。
在饑餓和六國餘孽的煽動下,這股動亂很快就能席卷整個大秦!
即便最後給鎮壓了下去,恐怕大秦也會元氣大傷。
因為平亂,人口也會急劇減少。
這就給人留下攻訐的話柄了。
皇帝可不會管原因,隻看結果。
到時候看到一個因為叛亂而滿目瘡痍的大秦,不惱怒才怪了!
心底也必然會對監國的太子生出不滿。
如此,其他兒子的機會就來了!
在後世,連皇帝都可以被逼迫退位讓賢,更何況是太子呢!
易儲這種事情,可是司空見慣了!
秦軒皺起眉頭沉吟片刻,沉聲說道:“立刻下令命受災各郡縣設立粥場,安撫受災的百姓!
粥要立筷不倒,若有私吞賑災糧草者,剝皮示眾,家眷發配為奴!
此事,由丞相負責!
若是餓死災民,導致形成流民,本宮拿你是問!”
聲音中透著淩厲的殺意!
也顯示了對此次賑災的重視!
幸好大秦鼓勵耕種,郡縣之中糧倉也有足夠的儲備糧食。
加上收獲的大量紅薯。
把紅薯剁塊加入粟米或者小米一起熬製成粥,雖然無法讓災民過上好日子。
但是吃口飽飯活下去,還是可以的。
隻要熬過蝗災,來年就能重新耕種解決吃飯的問題了。
對於那些災民來說,隻要能有一口吃的,餓不死的話就不會生出其他心思,也不會受到蠱惑而作亂。
秦軒之所以下達如此嚴令,就是擔心有人會中飽私囊。
若是一個郡城出現貪墨的情況,災民喝著比米湯還清的粥,不餓肚子才怪了!
在餓死的威脅下,自然是拖家帶口逃亡別處。
如此一來,就會形成大規模的流民潮。
也會衝擊另一處郡城的安穩。
局勢一旦糜爛,就不好控製了!
大秦律法雖然森嚴,但對於貪墨之事卻是無法徹底杜絕的。
隻是沒有事發而已。
秦軒清楚知道,這種事情隻能以最嚴厲的手段打擊,但徹底杜絕是無法做到的。
能夠加以遏製,把貪墨降到最低限度,就已經是成功了!
貪欲這種東西生了出來,是可以戰勝殺頭恐懼的!
李斯神情一凜,立刻肅然領命:
“臣領旨!”
作為文臣之首,清楚知道這次蝗災對太子意味著什麽。
一個處理不好,恐怕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會化為泡影!
若是真出現大量流民,大秦出現了動蕩。
後果不堪設想!
即便最後鎮壓了下去,也需要有人站出來背黑鍋,以化解百姓心中的怨憤。
皇帝是永遠不可能犯錯的。
所以,犯錯的就隻能是監國太子!
處罰太子來平息民憤,就成了必然!
在後世大明朝末期,袁崇煥在大肆宣揚下被殺,也有背黑鍋的成分。
因為皇帝是不可能犯錯的,所以隻能讓大臣擔下罪責。
從觀刑的百姓爭相搶食其肉,就足以證明當時京城百姓的憤怒。
袁崇煥的公開行刑,也讓這些百姓找到了宣泄口。
憤怒有了地方發泄,自然就不會恨皇帝了。
所以,李斯清楚知道此次賑災的重要性。
不僅僅是對太子重要,對自己也同樣重要!
太子可以替皇帝背黑鍋,那麽自己同樣就能成為太子的替罪羊!
李斯心底一顫,後心已經被冷汗浸透。
拳頭緊握,心裏猶豫是否要親赴受災的郡縣監督呢?
免得下麵的人出現貪墨,最後要了李家的性命!
秦軒目光掃視,沉吟片刻。
開口道:“另外,立刻成立三十支監察組在各郡巡視,由本宮直接領導!
遇事,可先斬後奏,一切以賑災為重!”
隨著命令下達,大秦這台龐大的機器全速運轉了起來。
一車車的糧草源源不斷向著受災郡縣送去。
幸虧有便捷的馳道,大大加快了糧草運輸的速度。
至於像有些穿越先輩學習遇到蝗災的時候以身作則,提倡吃蝗蟲充饑……。
除了沒有正式登基和上麵還有一個老頭子壓著,就權勢上來說已經和皇帝無異了。
但也正是如此,秦軒才會更加的小心。
行事說是如履薄冰也不為過。
越是到了權勢滔天的時候,就越是小心謹慎。
因為這不僅僅是監國,也是皇帝的考驗。
這才監國半個月,時間還是太短。
皇帝雖然每日清修不聞朝政,但心底必然還是牽掛的。
橫掃六國的千古一帝,對皇權是極為看重的。
要不然也不會強力推行中央集權製,就是把權力都緊握在皇帝一人的手中!
若是換了其他時候,想要皇帝放出手裏的權力,那是白日做夢!
誰要是敢覬覦皇權,怕是先就要涼涼!
但秦軒巧妙的利用了人對死亡的懼怕,和對長生的渴望!
越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天天看著身體老去,也大不如前。
那種一步步走向遲暮,會讓人從心底升起無力和絕望。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感覺會越發的強烈。
在這個時代,人均壽命也不過三五十歲。
嬴政四十歲的年齡,在這個時代已經是爺爺輩了!
哪怕放在壽命大幅增長的現代,當過了四十歲的之後在心態上也會發生巨大變化!
而手中權力越是大,就越是舍不得死,舍不得放下手中的權力。
嬴政看似放下了權力,其實也隻是表麵的。
更像是在放手一搏!
若真能不老不死,那就能永生執掌大秦,將皇權永遠握在手中!
如果能用一二十年的沉寂來換取永生執掌大權,相信所有人都知道該怎麽選擇。
連他的先祖秦惠文王嬴駟,在剛剛繼位的時候也果斷的選擇沉寂了幾年。
為的,是能更久遠的掌握大權!
所以,嬴政看似不聞朝堂,但心底對大秦卻從來沒有放下過。
若是太子監國,不說讓大秦越發強盛。
隻要能夠順風順水,把國家治理井井有條,就算是合格了。
一切,等自己修煉有成,得到不老不死以後再重新執掌朝堂大力整頓就是了。
隻要大秦還是嬴姓,秦國不亂,就可以了。
這個繼承人也就合格了。
可才監國半個月就遇到蝗災,一旦有人從中作梗,很容易就能激發起饑餓百姓的不滿。
為了活下去,殺秦吏造反就成了必然。
在饑餓和六國餘孽的煽動下,這股動亂很快就能席卷整個大秦!
即便最後給鎮壓了下去,恐怕大秦也會元氣大傷。
因為平亂,人口也會急劇減少。
這就給人留下攻訐的話柄了。
皇帝可不會管原因,隻看結果。
到時候看到一個因為叛亂而滿目瘡痍的大秦,不惱怒才怪了!
心底也必然會對監國的太子生出不滿。
如此,其他兒子的機會就來了!
在後世,連皇帝都可以被逼迫退位讓賢,更何況是太子呢!
易儲這種事情,可是司空見慣了!
秦軒皺起眉頭沉吟片刻,沉聲說道:“立刻下令命受災各郡縣設立粥場,安撫受災的百姓!
粥要立筷不倒,若有私吞賑災糧草者,剝皮示眾,家眷發配為奴!
此事,由丞相負責!
若是餓死災民,導致形成流民,本宮拿你是問!”
聲音中透著淩厲的殺意!
也顯示了對此次賑災的重視!
幸好大秦鼓勵耕種,郡縣之中糧倉也有足夠的儲備糧食。
加上收獲的大量紅薯。
把紅薯剁塊加入粟米或者小米一起熬製成粥,雖然無法讓災民過上好日子。
但是吃口飽飯活下去,還是可以的。
隻要熬過蝗災,來年就能重新耕種解決吃飯的問題了。
對於那些災民來說,隻要能有一口吃的,餓不死的話就不會生出其他心思,也不會受到蠱惑而作亂。
秦軒之所以下達如此嚴令,就是擔心有人會中飽私囊。
若是一個郡城出現貪墨的情況,災民喝著比米湯還清的粥,不餓肚子才怪了!
在餓死的威脅下,自然是拖家帶口逃亡別處。
如此一來,就會形成大規模的流民潮。
也會衝擊另一處郡城的安穩。
局勢一旦糜爛,就不好控製了!
大秦律法雖然森嚴,但對於貪墨之事卻是無法徹底杜絕的。
隻是沒有事發而已。
秦軒清楚知道,這種事情隻能以最嚴厲的手段打擊,但徹底杜絕是無法做到的。
能夠加以遏製,把貪墨降到最低限度,就已經是成功了!
貪欲這種東西生了出來,是可以戰勝殺頭恐懼的!
李斯神情一凜,立刻肅然領命:
“臣領旨!”
作為文臣之首,清楚知道這次蝗災對太子意味著什麽。
一個處理不好,恐怕之前所有的努力都會化為泡影!
若是真出現大量流民,大秦出現了動蕩。
後果不堪設想!
即便最後鎮壓了下去,也需要有人站出來背黑鍋,以化解百姓心中的怨憤。
皇帝是永遠不可能犯錯的。
所以,犯錯的就隻能是監國太子!
處罰太子來平息民憤,就成了必然!
在後世大明朝末期,袁崇煥在大肆宣揚下被殺,也有背黑鍋的成分。
因為皇帝是不可能犯錯的,所以隻能讓大臣擔下罪責。
從觀刑的百姓爭相搶食其肉,就足以證明當時京城百姓的憤怒。
袁崇煥的公開行刑,也讓這些百姓找到了宣泄口。
憤怒有了地方發泄,自然就不會恨皇帝了。
所以,李斯清楚知道此次賑災的重要性。
不僅僅是對太子重要,對自己也同樣重要!
太子可以替皇帝背黑鍋,那麽自己同樣就能成為太子的替罪羊!
李斯心底一顫,後心已經被冷汗浸透。
拳頭緊握,心裏猶豫是否要親赴受災的郡縣監督呢?
免得下麵的人出現貪墨,最後要了李家的性命!
秦軒目光掃視,沉吟片刻。
開口道:“另外,立刻成立三十支監察組在各郡巡視,由本宮直接領導!
遇事,可先斬後奏,一切以賑災為重!”
隨著命令下達,大秦這台龐大的機器全速運轉了起來。
一車車的糧草源源不斷向著受災郡縣送去。
幸虧有便捷的馳道,大大加快了糧草運輸的速度。
至於像有些穿越先輩學習遇到蝗災的時候以身作則,提倡吃蝗蟲充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