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神照在講述的過程中頗有無奈之意,大抵意思就是在抱怨,青霄皇已經不如以前賢明,為了朱熙的死,毫無來由的在皇庭當中進行各種大動作,先是左右丞相依次廢立,後是再度發兵南地,這又開始讓青龍王上西方之地送死,委實令人寒心。
關於他說的,楚尋聽完也挺詫異,在他的認識當中,朱易一直是個相當沉穩有決策的人,朱熙之死固然會對他造成相當大的打擊,以為青霄皇寵愛女兒乃是天下皆知,可是做出如此之多的欠考慮之舉,的確有點說不過去。
廢立左右丞相這件事還好,怎麽說廢掉那個兩個名不副實的丞相也算有情可原。但再度兵發南地是幾個情況,要知道自從他上次結束親征南地之後,青霄國的兵力儲備就已經陷入一種超負荷的狀態了。
當然,所謂的超負荷不是說兵力儲備已經消耗一空,而是作為國君,他應該能夠看清眼前的形勢,在未來不久需要用兵的地方實在太多太多,相比之下南地的影響已經不足以作為第一要素而出兵,這一點他應該很清楚。
所謂的兵力儲備超負荷,說的也是這個。負荷是指無法與所需匹配,而不是字麵意思上的消耗過度。
無疑,他現在這個時候選擇出兵南地,是一種相當冒險且不明智的決定。
要知道,南地有妖族大能撐腰,若非他禦駕親征,發多少兵過去基本都是白扯,一個赤木靈便能將皇庭三萬大軍拒在黑水城外,更別提哀塵還始終沒有出手呢,這麽長時間,星河駐紮地又會派來多少強手,更是沒辦法預料的事情。
且,這還隻是次要的,調動青龍衛出征西方之地才是最糊塗的舉動。
青龍衛為皇庭禁衛,旨在保護皇城安寧,兼隨時應付皇庭內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的混亂,如果有另一個“辰王”在這個時候選擇發動內亂,皇庭要靠什麽去鎮壓,僅靠青霄皇自身的超強實力嗎?
不得不說,他的能力的確足夠自保,可要知道的是,他是一國之君啊,他一指訣龍幹掉一隻千人軍隊都沒問題,可是皇庭中的百姓呢,也跟著遭殃嗎?
訣龍指的威力可是不分親疏的,範圍之內,管你是人是還啥,統統灰飛煙滅夷為平地。
前麵說到另一個辰王,沒錯,這天下隻有一個辰王,且也已經被堵在南地根本出不來。但要知道的是,和他一樣的諸侯王可是還有兩個呢,特別是梁王,此人心機比不上辰王,兵力比不上辰王,但他的野心卻從來不比辰王差。
如今青霄皇同時發兵南地和西方之地,便是連負責保衛皇城的青龍衛都給調出來,皇城空虛,正好是梁王起事的大好時機,他雖沒有什麽雄才大略,但這點眼光終歸還是有的。
另外,不提皇城如何,且就隻說這三萬青龍衛,青霄皇一怒好說,但把不顧他們生死的“發配”到這裏,難道就不讓將士們心寒嗎?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心寒無法避免,連於神照這種曾經忠心耿耿的大將都有了微詞,更何況別人了。
要知道西方之地現下的局勢簡直就是一麵巨大的沼澤,沒有二十來萬性命根本填不平,即便換算成玄修,恐怕也得萬餘眾才能和陰火活死人抗衡一下。
當然了,和佛宗聯手的話能夠有效降低傷亡,可是如果那樣的話,站在青霄皇的立場上,他不是白忙活了嗎,還不如一開始就出兵還能贏得百姓的好感。
搞到現在,佛宗的名聲還未坍塌,皇庭出兵又如此之晚,既不能收買人心,又不能與佛宗做出有效對比,最後還得靠著人家佛宗才可以降低傷亡,圖意什麽呢。
所以說於神照心生怨詞,所以他才覺得青霄皇不複之前賢明,而這一切的原因,則都被他歸咎在朱熙自盡的事情上。
對此,楚尋不敢保證,但他覺得可能性非常之大。朱熙生前再怎麽鬧也就是鬧而已,她的胡鬧害死了多少人也隻是平民百姓和三軍將士而已,歸根結底,那都是和青霄皇沒有血緣關係的存在。
有句話叫愛民如子,但這句話純屬放屁,自古無數帝王,他們愛的從來都不是人民百姓,而是自己的位置,聰明的對百姓好點,因為他們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聰明的更是向來不把百姓生死放在眼裏。
還有句話叫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放眼古今,哪個天子真的跟庶民同罪了,他們若是幹了什麽醜事不小心傳滿天下,解決的辦法向來都是假裝痛心疾首,假裝非要按章辦事,最後卻是眾多大臣勸來勸去,“逼於無奈”來了個以龍袍代替。
這種事,楚尋絕對替個屁啊,一件袍子能代表什麽,就說不想死得了。
如今青霄皇也是如此,在此之前,朱熙一個胡鬧害的朱佲十萬大軍全軍覆沒,他好像很悲傷,立刻就發動大軍親征南地,可他真正的悲傷所來是因為十萬大軍嗎?
甚至說,他壓根就沒有悲傷,他隻是焦急於朱熙落到了辰王手裏,而他對那些戰死的士兵的感情,也完全就是一種百姓糧倉裏的糧食被耗子偷走了的相同的感覺。
現在更是如此,朱熙自盡徹底把青霄皇的麵目暴露出來,愛民如子不是嗎,怎麽朱熙一死,他就被刺激的沒了分寸,親手把三萬青龍衛禁軍送上末路,為的是什麽,無非不就是泄一泄心裏的火氣麽。
當然了,在還沒有徹底搞清楚情況之前,直接這麽給青霄皇定義還是有點有失偏頗,可就算這件事楚尋想錯了,他誤會青霄皇了,後者是必有隱情,但不可否認的是,青霄皇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且不隻他,萬古無數帝王,壓根就沒有幾個真正能夠做到愛民如子的!
所謂一將成萬骨枯,哪個王朝的建立不是伴隨著血流成河,死去的戰士值得尊敬,坐上王位的也肯定是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話說迴來,成為王之後他所得到的,與那些戰死的英雄們,真的能夠匹配嗎?
當初戰士們在戰死之時的願望,會是天下一統?
顯然不會的,他們是為了子孫後代能有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能讓還在活著的親人子女安定的生活下去。
也許開辟王朝的大帝起初也是這種想法,但慢慢的,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就變了質了。
後宮佳麗三千人是誰們,錦衣玉食宮宇殿閣是誰們,天底下最好的物資和環境是誰們在享用,至高的榮耀萬人叩拜是誰們在享受,一個不順心就可誅滅任何人九族的霸權是誰們手握,難道是那些打生打死的戰士?
毫無疑問,不是他們,而是坐在龍椅高高在上的皇帝們。
愛民如子,好一個愛民如子。試問,如果把朱佲和一個普通百姓放在同樣危險的境地,青霄皇在救人的時候會猶豫一下麽?
也許會,那還的是因為他在乎民心的看法,而不是真心實意要去救那個在真正意義上和他並不相幹的人。
不能說這是錯,因為放在任何一個普通人身上,都會選擇先救自己的親人。
但嘴上說著自己愛民如子,可做出來的事兒卻並非如此就不對了,那叫愚弄百姓,是最最可惡的行為!
所以楚尋一直就看不上皇庭做派,青霄皇也好,在往上的君主也好,哪怕那些所謂的萬古明君,除了幾個及特殊的所在,他都覺得,天下最大的偽君子,就他媽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甚至,楚尋都在幻想著一個沒有皇帝的世界,一個百姓擁有自己的主權,一個人人平等不分尊卑的世界。
當然了,這些事兒都是他思緒漸遠而已,跟於神照要的答案不沾邊兒。於神照需要楚尋指點的是,這樣的君主是否還值得他效忠。
此事問楚尋其實有點不太合適,因為楚尋主觀想法太強,很難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事情。換句話就是主意正,他的想法有自己的道理,但未必就是正確的,可在於神照看來,楚尋卻是一個很適合給自己出主意的人,因為從低位和身份上來看,楚尋屬於那種站在製高點的存在,他是客棧公子,誇張點說那就是江湖中的太子。
但,他長大的環境卻是江湖的自由,沒有那麽多亂七八糟的製度法規,不需要提個皇室名字都小心翼翼,沒有封建霸權,故而於神照覺得,即便楚尋不能給出客觀的意見,最起碼他主觀的想法,也會對自己將來做出怎樣的決定,有一定參考價值。
楚尋也是明白這一點,他今天說了什麽,對於神照灌輸了怎樣的思想,將來都有可能決定於神照的命運,無論是直接帶領三萬兄弟脫離皇庭自己建功立業也好,還是獨善其身辭官遠退也罷,總之,如果他說動了於神照,於神照以後的路,就一定會發生巨大轉折,隻是這轉折是好是壞,誰也無法提前看清。
關於他說的,楚尋聽完也挺詫異,在他的認識當中,朱易一直是個相當沉穩有決策的人,朱熙之死固然會對他造成相當大的打擊,以為青霄皇寵愛女兒乃是天下皆知,可是做出如此之多的欠考慮之舉,的確有點說不過去。
廢立左右丞相這件事還好,怎麽說廢掉那個兩個名不副實的丞相也算有情可原。但再度兵發南地是幾個情況,要知道自從他上次結束親征南地之後,青霄國的兵力儲備就已經陷入一種超負荷的狀態了。
當然,所謂的超負荷不是說兵力儲備已經消耗一空,而是作為國君,他應該能夠看清眼前的形勢,在未來不久需要用兵的地方實在太多太多,相比之下南地的影響已經不足以作為第一要素而出兵,這一點他應該很清楚。
所謂的兵力儲備超負荷,說的也是這個。負荷是指無法與所需匹配,而不是字麵意思上的消耗過度。
無疑,他現在這個時候選擇出兵南地,是一種相當冒險且不明智的決定。
要知道,南地有妖族大能撐腰,若非他禦駕親征,發多少兵過去基本都是白扯,一個赤木靈便能將皇庭三萬大軍拒在黑水城外,更別提哀塵還始終沒有出手呢,這麽長時間,星河駐紮地又會派來多少強手,更是沒辦法預料的事情。
且,這還隻是次要的,調動青龍衛出征西方之地才是最糊塗的舉動。
青龍衛為皇庭禁衛,旨在保護皇城安寧,兼隨時應付皇庭內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的混亂,如果有另一個“辰王”在這個時候選擇發動內亂,皇庭要靠什麽去鎮壓,僅靠青霄皇自身的超強實力嗎?
不得不說,他的能力的確足夠自保,可要知道的是,他是一國之君啊,他一指訣龍幹掉一隻千人軍隊都沒問題,可是皇庭中的百姓呢,也跟著遭殃嗎?
訣龍指的威力可是不分親疏的,範圍之內,管你是人是還啥,統統灰飛煙滅夷為平地。
前麵說到另一個辰王,沒錯,這天下隻有一個辰王,且也已經被堵在南地根本出不來。但要知道的是,和他一樣的諸侯王可是還有兩個呢,特別是梁王,此人心機比不上辰王,兵力比不上辰王,但他的野心卻從來不比辰王差。
如今青霄皇同時發兵南地和西方之地,便是連負責保衛皇城的青龍衛都給調出來,皇城空虛,正好是梁王起事的大好時機,他雖沒有什麽雄才大略,但這點眼光終歸還是有的。
另外,不提皇城如何,且就隻說這三萬青龍衛,青霄皇一怒好說,但把不顧他們生死的“發配”到這裏,難道就不讓將士們心寒嗎?
結果是顯而易見的,心寒無法避免,連於神照這種曾經忠心耿耿的大將都有了微詞,更何況別人了。
要知道西方之地現下的局勢簡直就是一麵巨大的沼澤,沒有二十來萬性命根本填不平,即便換算成玄修,恐怕也得萬餘眾才能和陰火活死人抗衡一下。
當然了,和佛宗聯手的話能夠有效降低傷亡,可是如果那樣的話,站在青霄皇的立場上,他不是白忙活了嗎,還不如一開始就出兵還能贏得百姓的好感。
搞到現在,佛宗的名聲還未坍塌,皇庭出兵又如此之晚,既不能收買人心,又不能與佛宗做出有效對比,最後還得靠著人家佛宗才可以降低傷亡,圖意什麽呢。
所以說於神照心生怨詞,所以他才覺得青霄皇不複之前賢明,而這一切的原因,則都被他歸咎在朱熙自盡的事情上。
對此,楚尋不敢保證,但他覺得可能性非常之大。朱熙生前再怎麽鬧也就是鬧而已,她的胡鬧害死了多少人也隻是平民百姓和三軍將士而已,歸根結底,那都是和青霄皇沒有血緣關係的存在。
有句話叫愛民如子,但這句話純屬放屁,自古無數帝王,他們愛的從來都不是人民百姓,而是自己的位置,聰明的對百姓好點,因為他們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聰明的更是向來不把百姓生死放在眼裏。
還有句話叫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放眼古今,哪個天子真的跟庶民同罪了,他們若是幹了什麽醜事不小心傳滿天下,解決的辦法向來都是假裝痛心疾首,假裝非要按章辦事,最後卻是眾多大臣勸來勸去,“逼於無奈”來了個以龍袍代替。
這種事,楚尋絕對替個屁啊,一件袍子能代表什麽,就說不想死得了。
如今青霄皇也是如此,在此之前,朱熙一個胡鬧害的朱佲十萬大軍全軍覆沒,他好像很悲傷,立刻就發動大軍親征南地,可他真正的悲傷所來是因為十萬大軍嗎?
甚至說,他壓根就沒有悲傷,他隻是焦急於朱熙落到了辰王手裏,而他對那些戰死的士兵的感情,也完全就是一種百姓糧倉裏的糧食被耗子偷走了的相同的感覺。
現在更是如此,朱熙自盡徹底把青霄皇的麵目暴露出來,愛民如子不是嗎,怎麽朱熙一死,他就被刺激的沒了分寸,親手把三萬青龍衛禁軍送上末路,為的是什麽,無非不就是泄一泄心裏的火氣麽。
當然了,在還沒有徹底搞清楚情況之前,直接這麽給青霄皇定義還是有點有失偏頗,可就算這件事楚尋想錯了,他誤會青霄皇了,後者是必有隱情,但不可否認的是,青霄皇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且不隻他,萬古無數帝王,壓根就沒有幾個真正能夠做到愛民如子的!
所謂一將成萬骨枯,哪個王朝的建立不是伴隨著血流成河,死去的戰士值得尊敬,坐上王位的也肯定是發揮出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話說迴來,成為王之後他所得到的,與那些戰死的英雄們,真的能夠匹配嗎?
當初戰士們在戰死之時的願望,會是天下一統?
顯然不會的,他們是為了子孫後代能有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能讓還在活著的親人子女安定的生活下去。
也許開辟王朝的大帝起初也是這種想法,但慢慢的,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就變了質了。
後宮佳麗三千人是誰們,錦衣玉食宮宇殿閣是誰們,天底下最好的物資和環境是誰們在享用,至高的榮耀萬人叩拜是誰們在享受,一個不順心就可誅滅任何人九族的霸權是誰們手握,難道是那些打生打死的戰士?
毫無疑問,不是他們,而是坐在龍椅高高在上的皇帝們。
愛民如子,好一個愛民如子。試問,如果把朱佲和一個普通百姓放在同樣危險的境地,青霄皇在救人的時候會猶豫一下麽?
也許會,那還的是因為他在乎民心的看法,而不是真心實意要去救那個在真正意義上和他並不相幹的人。
不能說這是錯,因為放在任何一個普通人身上,都會選擇先救自己的親人。
但嘴上說著自己愛民如子,可做出來的事兒卻並非如此就不對了,那叫愚弄百姓,是最最可惡的行為!
所以楚尋一直就看不上皇庭做派,青霄皇也好,在往上的君主也好,哪怕那些所謂的萬古明君,除了幾個及特殊的所在,他都覺得,天下最大的偽君子,就他媽是高高在上的皇帝。
甚至,楚尋都在幻想著一個沒有皇帝的世界,一個百姓擁有自己的主權,一個人人平等不分尊卑的世界。
當然了,這些事兒都是他思緒漸遠而已,跟於神照要的答案不沾邊兒。於神照需要楚尋指點的是,這樣的君主是否還值得他效忠。
此事問楚尋其實有點不太合適,因為楚尋主觀想法太強,很難從客觀的角度來分析事情。換句話就是主意正,他的想法有自己的道理,但未必就是正確的,可在於神照看來,楚尋卻是一個很適合給自己出主意的人,因為從低位和身份上來看,楚尋屬於那種站在製高點的存在,他是客棧公子,誇張點說那就是江湖中的太子。
但,他長大的環境卻是江湖的自由,沒有那麽多亂七八糟的製度法規,不需要提個皇室名字都小心翼翼,沒有封建霸權,故而於神照覺得,即便楚尋不能給出客觀的意見,最起碼他主觀的想法,也會對自己將來做出怎樣的決定,有一定參考價值。
楚尋也是明白這一點,他今天說了什麽,對於神照灌輸了怎樣的思想,將來都有可能決定於神照的命運,無論是直接帶領三萬兄弟脫離皇庭自己建功立業也好,還是獨善其身辭官遠退也罷,總之,如果他說動了於神照,於神照以後的路,就一定會發生巨大轉折,隻是這轉折是好是壞,誰也無法提前看清。